”
“从前母后不信这些,甚至十分厌烦,当初皇后怀着四公主的时候像着了魔一样到处求神拜佛,只盼着能生下个嫡子,母后还特意训斥过一顿,没曾想前脚训斥完,后脚皇后就动了胎气,生下的四公主胎里也有些不足,母后当时也有些后悔。”
“后来”说到这里,皇帝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说出口。
顾宣上前抚了抚皇帝的脸颊以示安慰,皇帝干脆斜着身子倚在了顾宣怀里,脸颊贴在顾宣小腹上轻轻的磨蹭着。
“连续四个公主对母后的打击有点大,她竟开始劝朕要让后宫其他的妃嫔们来生,其他人生出来的那是嫡子吗朕不同意,母后就被朕给气着了,也不知怎的就信上了,从那以后,除了逢年过节外,母后只在延福宫住着,闭门不出,除了王昭仪外谁都不见。”
说起这事儿皇帝真是满肚子的委屈,也有满肚子的不满,他一心想要嫡子,都已经生到四公主了,这会儿他亲娘给扯后腿,还能行吗
拌了两句嘴,还冷战了
“就连朕也是一样,朕上次见到母后,还是中秋夜宴的时候。”
顾宣觉得太后说的其实挺对,满宫妃嫔在那儿放着,你非逮着一只羊薅毛,现在可好,干脆把羊都给薅死了,她要是太后,她也不爱在宫里日日看见这么个糟心儿子,扭头去看着那些个佛像都能觉得眉清目秀。
只可惜这番吐槽不能说出口,顾宣只能抚着皇帝的脸颊,问道“陛下为何一定要嫡子其余妃嫔所生的孩子,不也是陛下的骨肉吗”
这个问题让皇帝“蹭”的一下就坐了起来,盯着顾宣“朕是嫡子,朕的父皇也是嫡子,朕的皇祖父也是嫡子,朕要把这个优秀的传统给继承下来,并且要发扬光大”
所谓的“发扬光大”,就是把“嫡子继位”进化成为“嫡长子继位”。
顾宣嘴一抽,很想给皇帝脑门上拍上几个大字脑壳有病
皇帝还遗憾呢,他重重的叹了口气,又一把将顾宣拉到怀中,揽着腰,大手贴在了顾宣腹部轻轻地摩挲着。
心中暗想若是让她怀上了
腊八粥的影响还没结束,太后不肯喝,消息传出来以后,贵妃也把将要入口的腊八粥给放了下来,连带着得了赏赐的其余三妃也得跟着观望起来,消息传到养心殿,皇帝冷哼一声,扭头继续把剩下的粥分发到宫外,分发给各大臣。
还特意把顾宣说的那番话给提了一遍,小小的一碗腊八粥,不像是腊八粥,倒成了江山社稷的代名词。
康什海是个聪明人,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派了人到外面去收集消息,回来绘声绘色的讲给皇帝“王大人得了赏赐以后激动地痛哭流涕,没舍得喝,连碗带粥的供奉到了祠堂里。”
“李大人得了赏赐,他二弟小李大人却没得到,羡慕的眼睛都红了,紧赶慢赶着跑到了李大人院子里,坐在堂上东拉西扯,一碗粥看了又看,李大人隐约猜到了他的心思,却不肯遂了他的心愿,总觉得这是荣耀啊,非得自己沐浴更衣,关起门来小口小口的品尝才行,却不想自己明明都已经不错眼的看着了,还是被小李大人偷摸喝了一口,气得李大人直奔祠堂,哭得稀里哗啦。”
“还有户部的钱大人,得了赏赐以后捧着去了城外,一粒一粒的米分开散给老百姓,说是陛下赏赐,一碗粥含天下粮,盼着明年也能有个大丰收老百姓们高兴坏了,纷纷抢着要,还非得要自己家里种着的那种,一粒米珍惜的不能行,一路往回走都用双手捧着”
“钱大人还托人来问奴婢,想让奴婢求个旨意,若是有剩下的粥,还盼着陛下万万不要倒掉,施舍给百姓,如今大雪连绵总算停下,地里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雪被,老百姓们都盼着来年能有个好收成,若是能再加上陛下的金口玉言,明年一定能丰收再丰收”
钱大人会做人,康什海也会奉承,两相叠加,把皇帝吹捧的宛若神灵一般,给他高兴地嘴角都要咧到后脑根去,剩下的粥也不赏人了,直接端到城外分发给百姓,又命御膳房照样加班加点的赶制,腊八一日敞开了供应。
原以为会消耗很多,可现实和他们所想的完全不同。
百姓们蜂拥而至,却不像是他们想的一样抢破头,反倒是珍惜的不能行,不敢要上一碗,每家每户只取了一粒,取的还是自家田里种的同样的粮食,钱大人不解,等他真去问了原因,差点没哭瞎。
作者有话要说我看你们在担心宣宣不能当皇后
讲真,这个完全不用担心
但是她会有什么样的骚操作我是真的猜不到,我也跟你们一样在赌
因为这俩人全都已经有自己的意识了不是鬼故事
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的呢
我现在已经写到了第四十六章,狗皇帝总在莫名其妙的地方给自己加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明神武了不得的好皇帝,后面有个情节短短几句话可能别人没什么感觉,写的时候我被感动哭了
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狗皇帝已经有自己的小心思了
至于宣宣她比狗皇帝还先有自己的意识,但她藏得深,我是察觉到狗皇帝给自己加戏以后再往回看,才发现这小狐狸也给自己加戏了
比如这段腊八粥,给她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点,我修文三遍一直都没这个情节的,突然一下子就让她给塞进去一段
所以,谁当皇后,那得看他俩怎么打算的
“从前母后不信这些,甚至十分厌烦,当初皇后怀着四公主的时候像着了魔一样到处求神拜佛,只盼着能生下个嫡子,母后还特意训斥过一顿,没曾想前脚训斥完,后脚皇后就动了胎气,生下的四公主胎里也有些不足,母后当时也有些后悔。”
“后来”说到这里,皇帝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说出口。
顾宣上前抚了抚皇帝的脸颊以示安慰,皇帝干脆斜着身子倚在了顾宣怀里,脸颊贴在顾宣小腹上轻轻的磨蹭着。
“连续四个公主对母后的打击有点大,她竟开始劝朕要让后宫其他的妃嫔们来生,其他人生出来的那是嫡子吗朕不同意,母后就被朕给气着了,也不知怎的就信上了,从那以后,除了逢年过节外,母后只在延福宫住着,闭门不出,除了王昭仪外谁都不见。”
说起这事儿皇帝真是满肚子的委屈,也有满肚子的不满,他一心想要嫡子,都已经生到四公主了,这会儿他亲娘给扯后腿,还能行吗
拌了两句嘴,还冷战了
“就连朕也是一样,朕上次见到母后,还是中秋夜宴的时候。”
顾宣觉得太后说的其实挺对,满宫妃嫔在那儿放着,你非逮着一只羊薅毛,现在可好,干脆把羊都给薅死了,她要是太后,她也不爱在宫里日日看见这么个糟心儿子,扭头去看着那些个佛像都能觉得眉清目秀。
只可惜这番吐槽不能说出口,顾宣只能抚着皇帝的脸颊,问道“陛下为何一定要嫡子其余妃嫔所生的孩子,不也是陛下的骨肉吗”
这个问题让皇帝“蹭”的一下就坐了起来,盯着顾宣“朕是嫡子,朕的父皇也是嫡子,朕的皇祖父也是嫡子,朕要把这个优秀的传统给继承下来,并且要发扬光大”
所谓的“发扬光大”,就是把“嫡子继位”进化成为“嫡长子继位”。
顾宣嘴一抽,很想给皇帝脑门上拍上几个大字脑壳有病
皇帝还遗憾呢,他重重的叹了口气,又一把将顾宣拉到怀中,揽着腰,大手贴在了顾宣腹部轻轻地摩挲着。
心中暗想若是让她怀上了
腊八粥的影响还没结束,太后不肯喝,消息传出来以后,贵妃也把将要入口的腊八粥给放了下来,连带着得了赏赐的其余三妃也得跟着观望起来,消息传到养心殿,皇帝冷哼一声,扭头继续把剩下的粥分发到宫外,分发给各大臣。
还特意把顾宣说的那番话给提了一遍,小小的一碗腊八粥,不像是腊八粥,倒成了江山社稷的代名词。
康什海是个聪明人,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派了人到外面去收集消息,回来绘声绘色的讲给皇帝“王大人得了赏赐以后激动地痛哭流涕,没舍得喝,连碗带粥的供奉到了祠堂里。”
“李大人得了赏赐,他二弟小李大人却没得到,羡慕的眼睛都红了,紧赶慢赶着跑到了李大人院子里,坐在堂上东拉西扯,一碗粥看了又看,李大人隐约猜到了他的心思,却不肯遂了他的心愿,总觉得这是荣耀啊,非得自己沐浴更衣,关起门来小口小口的品尝才行,却不想自己明明都已经不错眼的看着了,还是被小李大人偷摸喝了一口,气得李大人直奔祠堂,哭得稀里哗啦。”
“还有户部的钱大人,得了赏赐以后捧着去了城外,一粒一粒的米分开散给老百姓,说是陛下赏赐,一碗粥含天下粮,盼着明年也能有个大丰收老百姓们高兴坏了,纷纷抢着要,还非得要自己家里种着的那种,一粒米珍惜的不能行,一路往回走都用双手捧着”
“钱大人还托人来问奴婢,想让奴婢求个旨意,若是有剩下的粥,还盼着陛下万万不要倒掉,施舍给百姓,如今大雪连绵总算停下,地里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雪被,老百姓们都盼着来年能有个好收成,若是能再加上陛下的金口玉言,明年一定能丰收再丰收”
钱大人会做人,康什海也会奉承,两相叠加,把皇帝吹捧的宛若神灵一般,给他高兴地嘴角都要咧到后脑根去,剩下的粥也不赏人了,直接端到城外分发给百姓,又命御膳房照样加班加点的赶制,腊八一日敞开了供应。
原以为会消耗很多,可现实和他们所想的完全不同。
百姓们蜂拥而至,却不像是他们想的一样抢破头,反倒是珍惜的不能行,不敢要上一碗,每家每户只取了一粒,取的还是自家田里种的同样的粮食,钱大人不解,等他真去问了原因,差点没哭瞎。
作者有话要说我看你们在担心宣宣不能当皇后
讲真,这个完全不用担心
但是她会有什么样的骚操作我是真的猜不到,我也跟你们一样在赌
因为这俩人全都已经有自己的意识了不是鬼故事
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的呢
我现在已经写到了第四十六章,狗皇帝总在莫名其妙的地方给自己加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明神武了不得的好皇帝,后面有个情节短短几句话可能别人没什么感觉,写的时候我被感动哭了
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狗皇帝已经有自己的小心思了
至于宣宣她比狗皇帝还先有自己的意识,但她藏得深,我是察觉到狗皇帝给自己加戏以后再往回看,才发现这小狐狸也给自己加戏了
比如这段腊八粥,给她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点,我修文三遍一直都没这个情节的,突然一下子就让她给塞进去一段
所以,谁当皇后,那得看他俩怎么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