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需要老师,某个学派就能够迅速收获大量弟子。是的,这样的弟子并不规范,质量更是很难说,但一旦数量达到一个程度,力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用规范的说法,这就叫做人望
所以在看到白纸、了解白纸之后,董仲舒就写信给自己的几个学生,让他们来长安了解一下情况了虽然临淄那里也有造纸作坊,但董仲舒又不是让自己的学生来学造纸的,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他更想弄清楚处在核心之中的人是什么意思。
天子将造纸术牢牢捏在手里,除了少府,唯一掌握技术的就是不夜翁主呃,虽然少府的技术其实也是来自不夜翁主。总之,这样处理其实就等于是将白纸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其他人想要少量地买进白纸可以,但真正想要做大事,自己生产白纸,那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天子会这样做,是有自己的打算吗比如想要借白纸的好处扶持起自己看好的学派,成为一股新的力量
这些大佬总会想的比较多他们不知道,最开始只是刘彻想赚钱而已至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
另外,其他人是真的无法染指白纸制造业了吗很多人都很不甘心呢白纸可不是一般的生意,它可以成为学术界的弹药学术界的人或许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倾向去经营纸业,但是支持他们的金主可以呀
事实上,大多数繁盛起来的学派,背后都是有金主的。毕竟,虽然有束修,但这个时代教书育人始终是不赚钱的如果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话学派想要扩大影响力,更是处处要花钱,学派内部又没有专门的机构搞钱,最后也只能依赖权贵资助了。
对于有钱资助的权贵来说,也不存在不愿意,这些人要么真的是为爱发电,要么就是打算通过这收获名利,再不然这也算是一种投资今后这个学派真的起来了,有了足够的影响力,总是要回报一二的总之,各取所需么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只是董仲舒,很多其他看到白纸潜力的学派人物都派人来长安了。
董仲舒写信也不是随便写的,第一,得是比较能干的弟子,不然来一趟说不定根本弄不清楚情况。第二,得人家有空,像是这个时候正在任上做官的,总不能事情也不理了,就去长安吧
像是吾丘寿王,他早些年也做过郎官之类,只是后来因为犯法被撤职了。之后他就离开了长安,有时游学,有时在老家做学问、交友。老师来信的时候,他正好在老家,没有多想就往长安来了。
“老师往长安来信说了此事,子赣这些日子便住在吾家中吧”褚大没有想太久,就这样叮嘱吾丘寿王。
褚大在董仲舒门下这一派中一向以大师兄的方式要求自己,不只是平常会对大家有要求,同时也会特别关照师弟们也是因此,大家对他的管束也是心服口服的。
长安,居大不易无论是哪个时代的首都,生活成本都是很高的在古代,这一点更加明显。褚大家中倒是不穷苦,在地方上也算是不错了。但到底不是什么权三代、富六代,到了长安不至于难以生存,可也会有一些捉襟见肘。
毕竟他本身并不会赚钱,现在还在依靠家里供养呢这一趟自然也不会带太多钱出门了。
至于褚大就不同了,他来长安做经学博士的,才学又是很受认可的,待遇自然不差五经博士这种存在,真要说的话,算不上正经官员,但一旦入了天子的眼,升迁速度是很快的而且因为本来就是朝廷礼聘来的,和普通的官吏相比,那就清贵了很多总之,各种待遇方面确实不错,就连住的地方也是朝廷安排的,这在官员里也是极少见的。
此时已经站稳脚跟的大师兄接待接待同门师兄,在褚大看来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吾丘寿王也不把这当回事,并没有推辞换做是同门或者师长去了他家,他肯定也是如此照顾。
对于自己在长安的生活吾丘寿王其实是没有什么担忧的,只是想着老师在信中吩咐的任务,始终觉得有些挂心他也有些年不在长安了,对长安这边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和大师兄将这一心病一说,没想到褚大却是神态轻松的。淡淡道“此事并不难办,且等着罢,过两日吾将子赣引荐给不夜翁主。”
“咦”吾丘寿王这下是真的惊讶了。
对于不夜翁主,他当然是知道的,他当棋待诏那几年,是景帝年间,那个时候陈嫣已经在宫廷之中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天子对自己的外甥女宠爱与日俱增的当时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使后来孝景皇帝薨了,不夜翁主看似弱了很多,他对陈嫣的印象都是最初的样子虽然她不涉朝政,但她对皇帝的影响力是超绝的所有人,只要不想恶了天子,都要记得讨好不夜翁主真的讨好了不夜翁主,可比单纯地在皇帝身上下功夫要有效
只可惜,不夜翁主年纪虽小,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再者说了,孝景皇帝十分爱护不夜翁主,也不会让一些人有那么多机会去糊弄。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后续的印象其实只是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修修改改。所以对于吾丘寿王来说,不夜翁主就意味着不同虽然他早就知道,孝景皇帝不在之后,不夜翁主的不同也就消失了大半。
这种印象导致其他人知道陈嫣对刘彻的影响的时候一片卧槽,只有吾丘寿王颇有一种岿然不动的安定,他甚至有一种这没什么的感觉。毕竟,他曾经亲眼看过一代大汉天子是如何宠爱当时还是小姑娘的陈嫣的。
现在再有这样的事,好像也不怎么意外。
而除了当今天子对不夜翁主的特殊之外,吾丘寿王也很清楚陈嫣本人的本事。或者说,天子对不夜翁主的心思这才是新鲜消息,而陈嫣本身的本事,这是之前大家就知道的。
吾丘寿王是一个比较关注时事的士人,不过这也不奇怪,董仲舒本人在公羊春秋上的贡献就是将经书本身紧扣时政,让经典的实用性大大增加。这么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不可避免的有实务倾向从日后的眼光看,公羊学派也确实是儒门各学派中比较有实际操作能力的。
正是因为此,吾丘寿王对陈嫣做的一些事情是有听说过的虽然大家普遍看不起商人,但做到陈嫣那个程度,大家也不好以商人来评价了。更何况陈嫣本身的第一身份就是贵族,不能归类到商人里面。
而除了商界,陈嫣在学界的地位也不小呢
她自己偶尔会发表文章,但是不多,可是一旦在学术圈子里发表,总能让人看到一些新鲜东西,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而这种耳目一新之感,并不是胡来的耳目一新,而是真的有大量的知识基础和眼界心胸做支撑,才能自然而然产生的
另外,她还喜欢做批评家,对于学界新出的文章,她常有点评名气太低的,她都不屑于打击,按她自己说的,没有什么名气的,知道的人也不多,就不会误人子弟了。她若是为这种跳出来,反而会增加对方的名气。
她针对的就是大佬
不过她的批评在学术界反常地受欢迎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陈嫣根本不算是哪个学派的人,那么这件事就不算是学派斗争。都知道的,对于一个信众来说,异教徒很可怕,比异教徒更可怕的是异端,相比之下,一个文明世界的、没有自己信仰的人反而没有什么仇恨。
其次,陈嫣本身的身份在起作用。她出身很高,在贵族中的影响力很不低了而且她还那么有钱。凭她涉足学界这么积极,总觉她是一个很好的资助人的样子。虽然现在她还没有真正资助过哪个学派,但以她的身家,迅速将一个学派奶成超级大派这可一点儿都不难
说不定对人家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花销而已
既然是如此,大家就要好好争取这个未来可能的金主了这个时候大家做事留一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
然后就是陈嫣的学术水平了,陈嫣的批评就是真的批评而不像那些彼此对立的诸子百家,又或者各家内部存在竞争的学派。他们的互相批评,都有些为了批评而批评的意思了,屁股决定脑袋,至于真正的道理是什么,很多人都不在乎了。
陈嫣却不是这样,她的批评往往能切中要害,一击直中死穴,是水平超高的那种批评
大佬们做到大佬,固然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的,但他们的学术水平都不会低,对于学术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至少曾经有看到陈嫣的批评,出于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也无法真的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她尽是瞎说。
陈嫣本人甚至和许多名士保持着长期书信往来主要是混齐地的那些名士。
这样一个人物从未听说过她与他们这一门走的近倒是听说和胡毋生一门颇近。吾丘寿王没想到褚大会和对方相识,而且还能给对方引荐自己
用规范的说法,这就叫做人望
所以在看到白纸、了解白纸之后,董仲舒就写信给自己的几个学生,让他们来长安了解一下情况了虽然临淄那里也有造纸作坊,但董仲舒又不是让自己的学生来学造纸的,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他更想弄清楚处在核心之中的人是什么意思。
天子将造纸术牢牢捏在手里,除了少府,唯一掌握技术的就是不夜翁主呃,虽然少府的技术其实也是来自不夜翁主。总之,这样处理其实就等于是将白纸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其他人想要少量地买进白纸可以,但真正想要做大事,自己生产白纸,那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天子会这样做,是有自己的打算吗比如想要借白纸的好处扶持起自己看好的学派,成为一股新的力量
这些大佬总会想的比较多他们不知道,最开始只是刘彻想赚钱而已至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
另外,其他人是真的无法染指白纸制造业了吗很多人都很不甘心呢白纸可不是一般的生意,它可以成为学术界的弹药学术界的人或许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倾向去经营纸业,但是支持他们的金主可以呀
事实上,大多数繁盛起来的学派,背后都是有金主的。毕竟,虽然有束修,但这个时代教书育人始终是不赚钱的如果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话学派想要扩大影响力,更是处处要花钱,学派内部又没有专门的机构搞钱,最后也只能依赖权贵资助了。
对于有钱资助的权贵来说,也不存在不愿意,这些人要么真的是为爱发电,要么就是打算通过这收获名利,再不然这也算是一种投资今后这个学派真的起来了,有了足够的影响力,总是要回报一二的总之,各取所需么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只是董仲舒,很多其他看到白纸潜力的学派人物都派人来长安了。
董仲舒写信也不是随便写的,第一,得是比较能干的弟子,不然来一趟说不定根本弄不清楚情况。第二,得人家有空,像是这个时候正在任上做官的,总不能事情也不理了,就去长安吧
像是吾丘寿王,他早些年也做过郎官之类,只是后来因为犯法被撤职了。之后他就离开了长安,有时游学,有时在老家做学问、交友。老师来信的时候,他正好在老家,没有多想就往长安来了。
“老师往长安来信说了此事,子赣这些日子便住在吾家中吧”褚大没有想太久,就这样叮嘱吾丘寿王。
褚大在董仲舒门下这一派中一向以大师兄的方式要求自己,不只是平常会对大家有要求,同时也会特别关照师弟们也是因此,大家对他的管束也是心服口服的。
长安,居大不易无论是哪个时代的首都,生活成本都是很高的在古代,这一点更加明显。褚大家中倒是不穷苦,在地方上也算是不错了。但到底不是什么权三代、富六代,到了长安不至于难以生存,可也会有一些捉襟见肘。
毕竟他本身并不会赚钱,现在还在依靠家里供养呢这一趟自然也不会带太多钱出门了。
至于褚大就不同了,他来长安做经学博士的,才学又是很受认可的,待遇自然不差五经博士这种存在,真要说的话,算不上正经官员,但一旦入了天子的眼,升迁速度是很快的而且因为本来就是朝廷礼聘来的,和普通的官吏相比,那就清贵了很多总之,各种待遇方面确实不错,就连住的地方也是朝廷安排的,这在官员里也是极少见的。
此时已经站稳脚跟的大师兄接待接待同门师兄,在褚大看来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吾丘寿王也不把这当回事,并没有推辞换做是同门或者师长去了他家,他肯定也是如此照顾。
对于自己在长安的生活吾丘寿王其实是没有什么担忧的,只是想着老师在信中吩咐的任务,始终觉得有些挂心他也有些年不在长安了,对长安这边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和大师兄将这一心病一说,没想到褚大却是神态轻松的。淡淡道“此事并不难办,且等着罢,过两日吾将子赣引荐给不夜翁主。”
“咦”吾丘寿王这下是真的惊讶了。
对于不夜翁主,他当然是知道的,他当棋待诏那几年,是景帝年间,那个时候陈嫣已经在宫廷之中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天子对自己的外甥女宠爱与日俱增的当时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使后来孝景皇帝薨了,不夜翁主看似弱了很多,他对陈嫣的印象都是最初的样子虽然她不涉朝政,但她对皇帝的影响力是超绝的所有人,只要不想恶了天子,都要记得讨好不夜翁主真的讨好了不夜翁主,可比单纯地在皇帝身上下功夫要有效
只可惜,不夜翁主年纪虽小,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再者说了,孝景皇帝十分爱护不夜翁主,也不会让一些人有那么多机会去糊弄。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后续的印象其实只是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修修改改。所以对于吾丘寿王来说,不夜翁主就意味着不同虽然他早就知道,孝景皇帝不在之后,不夜翁主的不同也就消失了大半。
这种印象导致其他人知道陈嫣对刘彻的影响的时候一片卧槽,只有吾丘寿王颇有一种岿然不动的安定,他甚至有一种这没什么的感觉。毕竟,他曾经亲眼看过一代大汉天子是如何宠爱当时还是小姑娘的陈嫣的。
现在再有这样的事,好像也不怎么意外。
而除了当今天子对不夜翁主的特殊之外,吾丘寿王也很清楚陈嫣本人的本事。或者说,天子对不夜翁主的心思这才是新鲜消息,而陈嫣本身的本事,这是之前大家就知道的。
吾丘寿王是一个比较关注时事的士人,不过这也不奇怪,董仲舒本人在公羊春秋上的贡献就是将经书本身紧扣时政,让经典的实用性大大增加。这么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不可避免的有实务倾向从日后的眼光看,公羊学派也确实是儒门各学派中比较有实际操作能力的。
正是因为此,吾丘寿王对陈嫣做的一些事情是有听说过的虽然大家普遍看不起商人,但做到陈嫣那个程度,大家也不好以商人来评价了。更何况陈嫣本身的第一身份就是贵族,不能归类到商人里面。
而除了商界,陈嫣在学界的地位也不小呢
她自己偶尔会发表文章,但是不多,可是一旦在学术圈子里发表,总能让人看到一些新鲜东西,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而这种耳目一新之感,并不是胡来的耳目一新,而是真的有大量的知识基础和眼界心胸做支撑,才能自然而然产生的
另外,她还喜欢做批评家,对于学界新出的文章,她常有点评名气太低的,她都不屑于打击,按她自己说的,没有什么名气的,知道的人也不多,就不会误人子弟了。她若是为这种跳出来,反而会增加对方的名气。
她针对的就是大佬
不过她的批评在学术界反常地受欢迎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陈嫣根本不算是哪个学派的人,那么这件事就不算是学派斗争。都知道的,对于一个信众来说,异教徒很可怕,比异教徒更可怕的是异端,相比之下,一个文明世界的、没有自己信仰的人反而没有什么仇恨。
其次,陈嫣本身的身份在起作用。她出身很高,在贵族中的影响力很不低了而且她还那么有钱。凭她涉足学界这么积极,总觉她是一个很好的资助人的样子。虽然现在她还没有真正资助过哪个学派,但以她的身家,迅速将一个学派奶成超级大派这可一点儿都不难
说不定对人家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花销而已
既然是如此,大家就要好好争取这个未来可能的金主了这个时候大家做事留一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
然后就是陈嫣的学术水平了,陈嫣的批评就是真的批评而不像那些彼此对立的诸子百家,又或者各家内部存在竞争的学派。他们的互相批评,都有些为了批评而批评的意思了,屁股决定脑袋,至于真正的道理是什么,很多人都不在乎了。
陈嫣却不是这样,她的批评往往能切中要害,一击直中死穴,是水平超高的那种批评
大佬们做到大佬,固然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的,但他们的学术水平都不会低,对于学术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至少曾经有看到陈嫣的批评,出于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也无法真的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她尽是瞎说。
陈嫣本人甚至和许多名士保持着长期书信往来主要是混齐地的那些名士。
这样一个人物从未听说过她与他们这一门走的近倒是听说和胡毋生一门颇近。吾丘寿王没想到褚大会和对方相识,而且还能给对方引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