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就看着北边匈奴一直耍威风当然是趁着自身强大的时候下手啦也是为后来者扫平一心腹大患
匈奴是对大汉的土地不感兴趣,但即使是友好和平的一个邻邦,只要强大到了能威胁自身统治,对于当权者来说也是要搞一搞的啊相对的,对匈奴来说,大汉也是如此。
他们把大汉视作囊中之物,一旦日子难过了就要南下收割一把其实匈奴不止往东往南收割大汉,他们也会往西收割西域各国,甚至收割地更厉害。若是大汉强盛起来,先不说大汉会不会反手就是一招背刺,光是失去大汉这么个储备粮,那也是很难忍受的啊
那很有可能就意味着一旦发生大灾,匈奴就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口不能如过往一般享受大汉供养
为了达成让大汉虚弱的目的,匈奴除了在需要的时候时不时在大汉烧杀抢掠一番,也会刻意收集大汉的信息,时机合适的时候去搞事情
太皇太后驾崩这种事匈奴当然也能得到消息,同时也有懂大汉政治动向与规则的人明白,太皇太后对大汉政坛而言非常重要。在这么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中,大汉一定会陷入到内部紊乱中。
这种紊乱肯定比不上匈奴决定单于时的场面这和政治是不是成熟有关,大汉已经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政治体制了,真正发生什么,大家也大都在规则内玩儿,跳不出那个框框。这样一来,造成的混乱往往有限。
匈奴就不同了,政治还是非常原始、非常粗糙的,军政合一,但对外并没有完全受自己支配的将军,下属往往也是某一支的首领,拥有着自己那一支的军政权力。对内也没有完整的官员班子,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可能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不可能维持整个匈奴王庭的运转。
这样的匈奴,还连个一锤定音的继承制度都没有,基本上就是谁的拳头大听谁的这样听起来很好啊,总归有一个领头的,似乎和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啊
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关于这一点,陈嫣过去没有研究过,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开始关心的,不过因为她有着超过这个时代的政治眼光,所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说的明白一些,实力强大是怎么分辨出来的难道要打一场是的,匈奴各部之间也常常是面和心不和,互相交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但也不可能每次决定单于继承人的时候就搞一次大混战吧真要是那样,匈奴自己先被自己灭了。
所以就只能从纸面实力对比了。
但这有一个致命问题,对于手握十万兵马的首领来说,当然可以吊打手握一万兵马的小首领。可是对上的首领是一个手握八万兵马的呢十万对八万,能够稳赢吗必然不能够啊
或许十万的那个觉得自己是明晃晃地更强,可八万的那个能够服气他会想,自己虽然少了两万兵马,但自己手下的儿郎更加精干,占据着更好的草场,自己也更具有统帅才能。真的打一场,自己这八万绝不会输给对方的十万
成熟的政治,不是说有一个规则,大家在规则内竞争,而是竞争中输了的一方能够认输,而不是我不爽了,所以要跳出来搞事情,要求再赛一场。
就以后世一些内部刚刚经历战乱的国家举例,他们往往学习西方的民选政治。从规则上而言,做的不能更好了可是呢,实际执行以及事后往往是一塌糊涂竞选中的输家,如果是一个只在政界混的人物也就算了,如果是一个军方人物之类,呵呵,这要是不认输,接着又是一场战争了。
相比起匈奴决定大单于的场面,大汉这边权力交接虽然也凶险,但其实还好。
不过权力交接始终是权力交接,一定的动荡是避免不了的。这个时候的大汉比其他时候都要敏感和虚弱匈奴怎么可能不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呢
“混账欺人太甚”刘彻在椒房殿先摔了手中竹简。
如今他常常在椒房殿办公这可引得对面的陈娇用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有什么事值得这样大发脾气呢
陈娇自己是不在意刘彻这通怒火的,反正他不可能向自己撒火。但椒房殿内殿的宫人就没有这么坦然了,不管是刘彻自己的人,还是陈娇的人,此时都伏跪了下来,口称“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逐渐正好摔在了陈娇身前不远处,只不过她不愿沾染上他的政事,便没有说什么。
只不过她不说不代表她心里没数,能让刘彻如此大反应的政务,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朝堂上的事情她不管,但有些消息闹的大了,她自然也是知道的。
匈奴,当然是匈奴
正好刘彻冷笑了一声“朕还未着手整治匈奴,未想匈奴这些豺狼虎豹先按捺不住了”
刘彻从小就生活在大汉国力日渐昌盛的时候,对于匈奴没有什么阴影,有的只是对自己的国家的骄傲。他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大汉更强匈奴常在北方骚扰,更给大汉带来了诸多屈辱这些都是必须要还回去的
搞死匈奴,这是刘彻从小就开始想的事情,只等自己能够主导朝政了,就要开始这个计划。
而现在,刘彻他还致力于稳定朝堂,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嘛然而没想到,匈奴自己先跳起来了
在边郡抢掠了一通,并且直接来信,要求娶大汉公主呵呵。
匈奴之所以要娶大汉公主,这可不是为了上赶着给大汉做女婿。换成后世比较熟悉的说法,这就是在要战争赔款是战争勒索后世清末与列强交战,输了后要签订合约,还要给出巨额赔款。
大汉嫁公主可不仅仅是一个公主那么简单,公主的陪嫁才是真正的奥秘所在金银锦绣无数,还有农作物的种子、牲畜、大量的宫人、精通各种手艺的工匠
这对于大汉来说都是很大一笔财富了,对于匈奴来说更是值得垂涎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些,真以为过去嫁的那些公主那么有用,能够安抚住匈奴
这次匈奴的袭击又成功了,刘彻本来就为边郡如此表现而生气,深深觉得手下没有将才,不然这个时候容得匈奴如此放肆
紧要关头,偏偏匈奴还传国书过来,国书中自然充满了洋洋得意之色,对大汉多有轻慢最后说明了目的,和亲公主,求娶一个和亲公主,顺便不算隐晦地提及了嫁妆要求。
难怪刘彻如此生气了,这可是直接打脸了
匈奴是对大汉的土地不感兴趣,但即使是友好和平的一个邻邦,只要强大到了能威胁自身统治,对于当权者来说也是要搞一搞的啊相对的,对匈奴来说,大汉也是如此。
他们把大汉视作囊中之物,一旦日子难过了就要南下收割一把其实匈奴不止往东往南收割大汉,他们也会往西收割西域各国,甚至收割地更厉害。若是大汉强盛起来,先不说大汉会不会反手就是一招背刺,光是失去大汉这么个储备粮,那也是很难忍受的啊
那很有可能就意味着一旦发生大灾,匈奴就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人口不能如过往一般享受大汉供养
为了达成让大汉虚弱的目的,匈奴除了在需要的时候时不时在大汉烧杀抢掠一番,也会刻意收集大汉的信息,时机合适的时候去搞事情
太皇太后驾崩这种事匈奴当然也能得到消息,同时也有懂大汉政治动向与规则的人明白,太皇太后对大汉政坛而言非常重要。在这么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中,大汉一定会陷入到内部紊乱中。
这种紊乱肯定比不上匈奴决定单于时的场面这和政治是不是成熟有关,大汉已经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政治体制了,真正发生什么,大家也大都在规则内玩儿,跳不出那个框框。这样一来,造成的混乱往往有限。
匈奴就不同了,政治还是非常原始、非常粗糙的,军政合一,但对外并没有完全受自己支配的将军,下属往往也是某一支的首领,拥有着自己那一支的军政权力。对内也没有完整的官员班子,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可能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不可能维持整个匈奴王庭的运转。
这样的匈奴,还连个一锤定音的继承制度都没有,基本上就是谁的拳头大听谁的这样听起来很好啊,总归有一个领头的,似乎和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啊
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关于这一点,陈嫣过去没有研究过,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开始关心的,不过因为她有着超过这个时代的政治眼光,所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说的明白一些,实力强大是怎么分辨出来的难道要打一场是的,匈奴各部之间也常常是面和心不和,互相交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但也不可能每次决定单于继承人的时候就搞一次大混战吧真要是那样,匈奴自己先被自己灭了。
所以就只能从纸面实力对比了。
但这有一个致命问题,对于手握十万兵马的首领来说,当然可以吊打手握一万兵马的小首领。可是对上的首领是一个手握八万兵马的呢十万对八万,能够稳赢吗必然不能够啊
或许十万的那个觉得自己是明晃晃地更强,可八万的那个能够服气他会想,自己虽然少了两万兵马,但自己手下的儿郎更加精干,占据着更好的草场,自己也更具有统帅才能。真的打一场,自己这八万绝不会输给对方的十万
成熟的政治,不是说有一个规则,大家在规则内竞争,而是竞争中输了的一方能够认输,而不是我不爽了,所以要跳出来搞事情,要求再赛一场。
就以后世一些内部刚刚经历战乱的国家举例,他们往往学习西方的民选政治。从规则上而言,做的不能更好了可是呢,实际执行以及事后往往是一塌糊涂竞选中的输家,如果是一个只在政界混的人物也就算了,如果是一个军方人物之类,呵呵,这要是不认输,接着又是一场战争了。
相比起匈奴决定大单于的场面,大汉这边权力交接虽然也凶险,但其实还好。
不过权力交接始终是权力交接,一定的动荡是避免不了的。这个时候的大汉比其他时候都要敏感和虚弱匈奴怎么可能不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呢
“混账欺人太甚”刘彻在椒房殿先摔了手中竹简。
如今他常常在椒房殿办公这可引得对面的陈娇用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有什么事值得这样大发脾气呢
陈娇自己是不在意刘彻这通怒火的,反正他不可能向自己撒火。但椒房殿内殿的宫人就没有这么坦然了,不管是刘彻自己的人,还是陈娇的人,此时都伏跪了下来,口称“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逐渐正好摔在了陈娇身前不远处,只不过她不愿沾染上他的政事,便没有说什么。
只不过她不说不代表她心里没数,能让刘彻如此大反应的政务,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朝堂上的事情她不管,但有些消息闹的大了,她自然也是知道的。
匈奴,当然是匈奴
正好刘彻冷笑了一声“朕还未着手整治匈奴,未想匈奴这些豺狼虎豹先按捺不住了”
刘彻从小就生活在大汉国力日渐昌盛的时候,对于匈奴没有什么阴影,有的只是对自己的国家的骄傲。他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大汉更强匈奴常在北方骚扰,更给大汉带来了诸多屈辱这些都是必须要还回去的
搞死匈奴,这是刘彻从小就开始想的事情,只等自己能够主导朝政了,就要开始这个计划。
而现在,刘彻他还致力于稳定朝堂,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嘛然而没想到,匈奴自己先跳起来了
在边郡抢掠了一通,并且直接来信,要求娶大汉公主呵呵。
匈奴之所以要娶大汉公主,这可不是为了上赶着给大汉做女婿。换成后世比较熟悉的说法,这就是在要战争赔款是战争勒索后世清末与列强交战,输了后要签订合约,还要给出巨额赔款。
大汉嫁公主可不仅仅是一个公主那么简单,公主的陪嫁才是真正的奥秘所在金银锦绣无数,还有农作物的种子、牲畜、大量的宫人、精通各种手艺的工匠
这对于大汉来说都是很大一笔财富了,对于匈奴来说更是值得垂涎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些,真以为过去嫁的那些公主那么有用,能够安抚住匈奴
这次匈奴的袭击又成功了,刘彻本来就为边郡如此表现而生气,深深觉得手下没有将才,不然这个时候容得匈奴如此放肆
紧要关头,偏偏匈奴还传国书过来,国书中自然充满了洋洋得意之色,对大汉多有轻慢最后说明了目的,和亲公主,求娶一个和亲公主,顺便不算隐晦地提及了嫁妆要求。
难怪刘彻如此生气了,这可是直接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