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炎夏, 日长夜短,农时辛苦。
夏日天光大亮地早, 这时候也是农务相对繁忙的时间,栌山庄园陈嫣在不夜县庄园的名字,因圈了一座栌山而得名的荫户奴客人家早就忙碌起来家中成年男女匆匆忙忙吃上一碗高粱米饭,叮嘱好家中诸事,便带上农具出门去了。
栌山庄园两百多顷的土地,样样俱全, 但作坊、桑园、猪舍、牛棚等等,甚至山林都只不过是小部分而已, 真正作为庄园主体的还是田地夏天正是农时要紧的时候, 即使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日汗如雨下,也不能耽搁分毫啊
家中作为顶梁柱的壮年男女离开家之后, 老幼也不会闲着,同样各有各的事做最小的孩子,只要懂事了的,就得做家务杂事, 给家里大母祖父打下手。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 或者拾柴,或者牧牛羊哦, 最近还多了一件事, 那就是捉来各种虫子和蚯蚓养鸡
此时养鸡和后世不太一样, 大多是放养, 好处自然是不用花费养鸡人家的粮食,用心力的地方也不多。就是得有人看着,免得鸡给跑不见了。但这样的鸡也有坏处,养的量不能太多,不然自己照顾不过来是小事,就怕附近的小山头被这些鸡给吃绝了
陈嫣发现此时的鸡是放养的之后,就让庄园里的荫户奴客圈养了。这样的好处其实很明显,鸡减少了活动,肉长的多、长的快唯一的麻烦是要给点儿吃的,不过原本也要有人看着,现在只不过换成出门给找食儿罢了,差别也不大。
家里年长一些的女孩子带着弟弟妹妹做了一轮事儿以后,见外面雾气渐渐散去,叶子上的水汽也蒸发干了。这才急急忙忙提了竹篮、拿了桑钩出门采桑叶
到了桑园,已经有采了第一批桑叶的女孩子回去了这些女孩子家的桑蚕大一些,不怕吃带露水的桑叶,或者说就是要吃这种桑叶,结出来的蚕茧才会更加光滑、强韧但后一批来的女孩子就不行了,她们家的桑蚕还小,是不能吃带露水桑叶的,所以要在太阳出头了后再来采桑叶。
等到竹篮里一层一层压满了,额头也沁出晶莹的汗珠,这才三三两两地结伴回家
采桑是很辛苦的工作,但对于这些采桑女来说已经是一日之中难得的休闲时刻了。她们往往一边劳作,一边与女伴闲聊,言笑晏晏整个桑园都被这些女孩子的青春点亮了
“芦听说你日后要去蚕房做事了”众多女孩子中有一个十六七岁,个头娇小的姑娘被其他女伴围住了。
听大家这样说,她有些不好意思“本是我家阿姊去的,只是阿姊再过一月就要嫁人了,便将这个机会让给了我。”
其他人听的艳羡。
栌山庄园这么大的一个庄园,想要维持运转,当然不是宅院那边那点儿人手就够了事实上,为了让整个庄园欣欣向荣,一开始这里就收拢了不少荫户奴客
所谓荫户奴客,和后世的佃户很像,但在此时而言,概念还是有些不一样。荫户奴客分为两种,一种是合法的,一种是不合法的。不合法的可能更有名一些,其实就是隐户豪族大户收拢人口,让他们为自己工作,同时不会对国家上报这些人的户籍这样的好处很明显,省了人头税嘛而且这些人对于国家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样更能方便豪门大户安排。
陈嫣这里肯定是合法的,而合法的荫户奴客大概介于佃户和奴仆之间。说他们是佃户,他们对土地主人的依赖其实远远大于后世的佃户,更接近于雇农他们生产的一切都会归土地主人所有,土地主人养活他们就行了。可说是奴仆吧,户籍上他们是良民,而且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产虽然难以定义,但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已经司空见惯了的。
即使此时还不是庄园经济盛行的时期,但豪强大户圈地造园早就已经流行了这么大的土地要如何开发奴仆哪有那么多奴仆也不合算呐所以荫户奴客的存在就是刚需了。
陈嫣第一次知道自己手下有这么多佃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旧社会逼死人的地主还真是有画面感啊
虽然这些荫户奴客被集中在庄园中进行生产活动,但其实其中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普通农户没有什么两样,依旧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不过,整个庄园自带了织室、蚕房、酱菜作坊之类的手工业,这些是需要人的。一开始是只使用奴仆,后来也会从荫户奴客中选一些人。
荫户奴客视其为美差,都是十分踊跃的因为陈嫣给这些来上班的荫户奴客发工资发补贴,这远比他们在家帮家里做事贡献要大的多谁都能算这笔账,自然谁都想来了。
只不过岗位有限,能来的到底是少数。
要么就是家里搭上了某个管事的线,要么就是有表现突出的地方。比如刚才那个女孩芦,她家就是荫户奴客中出了名的养蚕大户今年出春蚕的时候,留下自家纺织所需,就她家上交的最多所以给了她家一个进蚕房的名额。
一般来说,普通庄园内,荫户奴客也是有财产权的,所以在完成了农事之后,生产的其他产品,比如说妇女纺织的丝绸,家里养的鸡鸭猪狗,这些主家都是不可能收走的不过主家可以买
这也算是大庄园生产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吧
就比如收鲜蚕茧这一点,如果仅靠作坊蚕房的奴隶来做,产量肯定是不够的。不过有一个很霸王的地方在于,一般来说荫户奴客如果不自己消耗掉,就只能将产品卖给土地主人,而且价格会偏低。
这里面当然有说的过去的理由脚下的大地都是庄园主的,养蚕用的桑叶来自哪里养牲口用的草来自哪里除非主家向这些荫户收了钱,不然就等于是白得了
以养蚕为例,桑叶一向是要花钱的古人会在自家种上一些桑树供自家使用,但若是不够,还是得去买桑叶生意又不是什么稀奇事。
陈嫣对于过分压榨荫户没有兴趣,更不觉得这是有必要的所以在栌山庄园之中,她愿意给荫户们分享更多的收益一方面这能让荫户们生活地更好,另一方面这其实对她的利益损害并没有那么多
一般的庄园主在粮食收获之后根本不会给荫户留下什么,保证一个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状态就够了。
其实那些庄园主也和荫户们是约定分成的,理论上做的越好得的越多,是很有激励性的多劳多得,但也就是理论上而已等到荫户真的辛苦工作之后就会明白了,要付出的太多了,即使做到死,一家人的生活也不会太好。
但这些荫户又不能不做,因为不做的话连该上交的量也交不出,就得负债,就得被赶出庄园。另外再找个庄园,又或者租一些小地主的土地天下乌鸦一般黑,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这样压榨出来的钱财就成为了地主豪强奢侈生活的支撑
而对于陈嫣来说,如果她想赚钱,来钱是很简单的且不说上辈子的记忆给她的回馈,就说她这辈子的身份,那也是天然的吸金利器苦苦压榨最底层的老百姓,既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有这个时间,她做点别的什么不好
所以栌山庄园至少在不夜县本地是出了名了,出名的原因不是栌山庄园主人身份特殊,而是这里对荫户的待遇好
破产而失去土地的平民抢着要来栌山庄园,然而栌山庄园荫户足够了,除非要扩大庄园,不然是没什么机会的。
而除了得到底下荫户的歌功颂德,比较意外的惊喜是陈嫣在不夜县本地也有了一些名望乡人觉得她善待了这里的人,有点儿把大家当自己人的意思,于是大家也就对她有了相当的好感。
若不是陈嫣是个女子,恐怕这就是她的一笔资源了汉时许多地方有名望的家族都是这样开始根植乡梓,这才有了后来的名望势力
平白得了好名声,陈嫣虽然也挺高兴的,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最近这段时间她跑蚕房比较多,正在指导一场技术革命
她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口述和画图,让工匠按她的意思修出合适的烘茧灶
陈嫣其实是很清楚养蚕缫丝的工艺流程的,一个是她上辈子所在的乡村依旧有一些年纪大的婶婶奶奶会自己养蚕做被子、做绵背心之类,所以耳濡目染心中有数。另一个是她做视屏的时候,完完整整亲自上手了一次古法养蚕缫丝,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其他工艺上的进步先且不谈,因为很多改进都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而且也不见得适合西汉时的纺织工艺技术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跳跃的,陈嫣了解的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技术,和汉代技术隔着好远呢步子迈的太大的话,说不定会扯到蛋
但有一个技术,陈嫣确定能够用上,而且直接
夏日天光大亮地早, 这时候也是农务相对繁忙的时间,栌山庄园陈嫣在不夜县庄园的名字,因圈了一座栌山而得名的荫户奴客人家早就忙碌起来家中成年男女匆匆忙忙吃上一碗高粱米饭,叮嘱好家中诸事,便带上农具出门去了。
栌山庄园两百多顷的土地,样样俱全, 但作坊、桑园、猪舍、牛棚等等,甚至山林都只不过是小部分而已, 真正作为庄园主体的还是田地夏天正是农时要紧的时候, 即使面朝黄土背朝天,每日汗如雨下,也不能耽搁分毫啊
家中作为顶梁柱的壮年男女离开家之后, 老幼也不会闲着,同样各有各的事做最小的孩子,只要懂事了的,就得做家务杂事, 给家里大母祖父打下手。而年纪大一些的孩子, 或者拾柴,或者牧牛羊哦, 最近还多了一件事, 那就是捉来各种虫子和蚯蚓养鸡
此时养鸡和后世不太一样, 大多是放养, 好处自然是不用花费养鸡人家的粮食,用心力的地方也不多。就是得有人看着,免得鸡给跑不见了。但这样的鸡也有坏处,养的量不能太多,不然自己照顾不过来是小事,就怕附近的小山头被这些鸡给吃绝了
陈嫣发现此时的鸡是放养的之后,就让庄园里的荫户奴客圈养了。这样的好处其实很明显,鸡减少了活动,肉长的多、长的快唯一的麻烦是要给点儿吃的,不过原本也要有人看着,现在只不过换成出门给找食儿罢了,差别也不大。
家里年长一些的女孩子带着弟弟妹妹做了一轮事儿以后,见外面雾气渐渐散去,叶子上的水汽也蒸发干了。这才急急忙忙提了竹篮、拿了桑钩出门采桑叶
到了桑园,已经有采了第一批桑叶的女孩子回去了这些女孩子家的桑蚕大一些,不怕吃带露水的桑叶,或者说就是要吃这种桑叶,结出来的蚕茧才会更加光滑、强韧但后一批来的女孩子就不行了,她们家的桑蚕还小,是不能吃带露水桑叶的,所以要在太阳出头了后再来采桑叶。
等到竹篮里一层一层压满了,额头也沁出晶莹的汗珠,这才三三两两地结伴回家
采桑是很辛苦的工作,但对于这些采桑女来说已经是一日之中难得的休闲时刻了。她们往往一边劳作,一边与女伴闲聊,言笑晏晏整个桑园都被这些女孩子的青春点亮了
“芦听说你日后要去蚕房做事了”众多女孩子中有一个十六七岁,个头娇小的姑娘被其他女伴围住了。
听大家这样说,她有些不好意思“本是我家阿姊去的,只是阿姊再过一月就要嫁人了,便将这个机会让给了我。”
其他人听的艳羡。
栌山庄园这么大的一个庄园,想要维持运转,当然不是宅院那边那点儿人手就够了事实上,为了让整个庄园欣欣向荣,一开始这里就收拢了不少荫户奴客
所谓荫户奴客,和后世的佃户很像,但在此时而言,概念还是有些不一样。荫户奴客分为两种,一种是合法的,一种是不合法的。不合法的可能更有名一些,其实就是隐户豪族大户收拢人口,让他们为自己工作,同时不会对国家上报这些人的户籍这样的好处很明显,省了人头税嘛而且这些人对于国家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样更能方便豪门大户安排。
陈嫣这里肯定是合法的,而合法的荫户奴客大概介于佃户和奴仆之间。说他们是佃户,他们对土地主人的依赖其实远远大于后世的佃户,更接近于雇农他们生产的一切都会归土地主人所有,土地主人养活他们就行了。可说是奴仆吧,户籍上他们是良民,而且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产虽然难以定义,但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已经司空见惯了的。
即使此时还不是庄园经济盛行的时期,但豪强大户圈地造园早就已经流行了这么大的土地要如何开发奴仆哪有那么多奴仆也不合算呐所以荫户奴客的存在就是刚需了。
陈嫣第一次知道自己手下有这么多佃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旧社会逼死人的地主还真是有画面感啊
虽然这些荫户奴客被集中在庄园中进行生产活动,但其实其中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普通农户没有什么两样,依旧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不过,整个庄园自带了织室、蚕房、酱菜作坊之类的手工业,这些是需要人的。一开始是只使用奴仆,后来也会从荫户奴客中选一些人。
荫户奴客视其为美差,都是十分踊跃的因为陈嫣给这些来上班的荫户奴客发工资发补贴,这远比他们在家帮家里做事贡献要大的多谁都能算这笔账,自然谁都想来了。
只不过岗位有限,能来的到底是少数。
要么就是家里搭上了某个管事的线,要么就是有表现突出的地方。比如刚才那个女孩芦,她家就是荫户奴客中出了名的养蚕大户今年出春蚕的时候,留下自家纺织所需,就她家上交的最多所以给了她家一个进蚕房的名额。
一般来说,普通庄园内,荫户奴客也是有财产权的,所以在完成了农事之后,生产的其他产品,比如说妇女纺织的丝绸,家里养的鸡鸭猪狗,这些主家都是不可能收走的不过主家可以买
这也算是大庄园生产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吧
就比如收鲜蚕茧这一点,如果仅靠作坊蚕房的奴隶来做,产量肯定是不够的。不过有一个很霸王的地方在于,一般来说荫户奴客如果不自己消耗掉,就只能将产品卖给土地主人,而且价格会偏低。
这里面当然有说的过去的理由脚下的大地都是庄园主的,养蚕用的桑叶来自哪里养牲口用的草来自哪里除非主家向这些荫户收了钱,不然就等于是白得了
以养蚕为例,桑叶一向是要花钱的古人会在自家种上一些桑树供自家使用,但若是不够,还是得去买桑叶生意又不是什么稀奇事。
陈嫣对于过分压榨荫户没有兴趣,更不觉得这是有必要的所以在栌山庄园之中,她愿意给荫户们分享更多的收益一方面这能让荫户们生活地更好,另一方面这其实对她的利益损害并没有那么多
一般的庄园主在粮食收获之后根本不会给荫户留下什么,保证一个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状态就够了。
其实那些庄园主也和荫户们是约定分成的,理论上做的越好得的越多,是很有激励性的多劳多得,但也就是理论上而已等到荫户真的辛苦工作之后就会明白了,要付出的太多了,即使做到死,一家人的生活也不会太好。
但这些荫户又不能不做,因为不做的话连该上交的量也交不出,就得负债,就得被赶出庄园。另外再找个庄园,又或者租一些小地主的土地天下乌鸦一般黑,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这样压榨出来的钱财就成为了地主豪强奢侈生活的支撑
而对于陈嫣来说,如果她想赚钱,来钱是很简单的且不说上辈子的记忆给她的回馈,就说她这辈子的身份,那也是天然的吸金利器苦苦压榨最底层的老百姓,既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有这个时间,她做点别的什么不好
所以栌山庄园至少在不夜县本地是出了名了,出名的原因不是栌山庄园主人身份特殊,而是这里对荫户的待遇好
破产而失去土地的平民抢着要来栌山庄园,然而栌山庄园荫户足够了,除非要扩大庄园,不然是没什么机会的。
而除了得到底下荫户的歌功颂德,比较意外的惊喜是陈嫣在不夜县本地也有了一些名望乡人觉得她善待了这里的人,有点儿把大家当自己人的意思,于是大家也就对她有了相当的好感。
若不是陈嫣是个女子,恐怕这就是她的一笔资源了汉时许多地方有名望的家族都是这样开始根植乡梓,这才有了后来的名望势力
平白得了好名声,陈嫣虽然也挺高兴的,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最近这段时间她跑蚕房比较多,正在指导一场技术革命
她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口述和画图,让工匠按她的意思修出合适的烘茧灶
陈嫣其实是很清楚养蚕缫丝的工艺流程的,一个是她上辈子所在的乡村依旧有一些年纪大的婶婶奶奶会自己养蚕做被子、做绵背心之类,所以耳濡目染心中有数。另一个是她做视屏的时候,完完整整亲自上手了一次古法养蚕缫丝,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其他工艺上的进步先且不谈,因为很多改进都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而且也不见得适合西汉时的纺织工艺技术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跳跃的,陈嫣了解的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技术,和汉代技术隔着好远呢步子迈的太大的话,说不定会扯到蛋
但有一个技术,陈嫣确定能够用上,而且直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