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八月下旬,林家的超市贴出了“暂停营业”的告示。
“暂停营业”的理由是, 店主要送女儿去上大学。
最开始, 林知夏准备一个人去北京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林泽秋的态度最激烈。
林泽秋用一种非常严肃的语气说“你才十四岁, 还没成年, 必须让爸爸妈妈送你。”
爸爸的态度就显得温和多了“夏夏, 爸爸妈妈都没去过北京, 爸爸想借着这个机会, 带着你的妈妈、哥哥在北京旅游。”
爸爸这么一说,林知夏欣然应允道“太好啦,我们终于可以旅游了”
爸爸买了四张从省城到北京的火车卧铺票。这是他们全家人第一次集体出游,林知夏高兴得像是在过节一样。
火车自南趋北一路行驶,展现了各有特色的乡村景象, 林知夏观望着车窗外的景色,见到了一望无际的稻田和麦田, 还有生长在湖边的随风摆动的茂盛芦苇。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抵达北京, 开启她的大学生活。
她还想到,明年六月份, 哥哥就要高考了,哥哥会去哪里读大学呢
林知夏干脆直接问他“哥哥, 你的理想学校是哪一所”
林泽秋随口搪塞她“不知道。”
妈妈正在削苹果,爸爸插了一句话“不急不急,你哥哥考完试, 分数出来了,再选学校也行。”
林泽秋透露了他的心声“我要考一个北京的学校。”
林知夏笑问“你舍不得我吗”
林泽秋没回话。他不以为然地嗤笑一声。仿佛他的一切选择都和林知夏毫无关系。他的妈妈就教训他“秋秋,对你妹妹温柔些,我们有好几个月见不到她了。”
林知夏附和道“好几个月呢。”
林泽秋仍是默不作声。
他们一家人在火车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上午,火车抵达北京站。林知夏在出站口找到了本校的志愿者们,原来学校派出了巴士,专门迎接今年的大学新生。
“好体贴”林知夏评价道。
她带了两个旅行箱。爸爸拎一个,哥哥拎一个,完全轮不到林知夏插手。她轻装上阵,背着双肩包,充满干劲地迈入大学校园。
新生入学第一天,林知夏领到了宿舍钥匙和生活指南。她攥紧钥匙,蹦蹦跳跳走在前方,带着她的父母和哥哥进入宿舍大楼。
然而,当他们踏进401号房间,林泽秋有些愣住。他放下沉重的行李箱,扫视四周,疑惑地问道“没有上床下桌吗”
没有。
北大的住宿条件比不上隔壁的清华,本科生的宿舍还是上下床铺,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大学是自由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林知夏应该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是的
精神境界
林知夏开开心心地迎接本科生活。
据林知夏观察,她的室友们都比较友善。她上铺的那位同学名叫冯缘。林知夏很喜欢她的名字。因为“冯缘”的谐音是“逢缘”和“逢源”,林知夏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很巧妙。
她主动和冯缘打招呼“你好,我叫林知夏,树林的林,知道的知,夏天的夏。”
冯缘跪在上铺,偏头看向她“你好啊。”
林知夏双手扒住栏杆“请问,你是哪里人”
林知夏盼着她能遇到老乡。不过,冯缘自称,她今年十七岁,来自南方城市,是某省份的高考理科状元,也是数学和物理省级竞赛的双料一等奖。
冯缘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她从小生活在充满数学氛围的家庭环境中,具有与生俱来的数学天赋。
林知夏和她一见如故。宿舍里还有其他同学和家长,林知夏就跟她探讨起了数论和动力系统,冯缘对林知夏赞不绝口“你看过好多书,好精乖伶俐啊。”
林知夏重复道“精乖伶俐”
“家乡话,”冯缘解释,“夸人聪明。”
林知夏哈哈一笑。
冯缘的家长在今天早些时候就离开了。现在,她坐在铺好的床上,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林知夏聊天。
林知夏的爸爸、妈妈、哥哥都在替她收拾东西。她忽然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平时在家里,妈妈帮她叠被子,哥哥帮她换床单、被套、枕头套。她几乎是什么都不管的。
林知夏决定,本科阶段,她要锻炼一下自己。
当天下午,林知夏送走了爸爸妈妈和哥哥。他们在学校门口分别。妈妈还说,林知夏每天要给家里打电话,要在学校里安心和同学们相处,更要好好照顾自己,爸爸、妈妈、哥哥都很惦念她。
直到这个时候,林知夏才反应过来父母和哥哥并没有在北京旅游的打算。他们只是想把她送进学校,再返回省城。所谓的“旅游”,只是借机再多看她一眼。
爸爸妈妈转身时,林知夏跟着走了好几步。她无声地念道“妈妈,妈妈”
妈妈没有回头。
林知夏眼底蕴出水意。
她看着父母和哥哥走向东门地铁站,川流不息的车辆带来喧闹的声响,但是,那些杂音都被她有意识的屏蔽了,她仿佛能听见父母轻轻的脚步声,轻轻地唤起她对“家”的思念。
林知夏花了一点时间,认识了401寝室隔壁的女生们。
隔壁寝室真是藏龙卧虎,广泛地分布着各省高考的前两百名、各种竞赛的金牌银牌获得者,此外,还有林知夏的省立一中校友。
省立一中校友们建了个qq群,洛樱学姐也在这个群里。
洛樱是本校数学学院的大二年级在读生。她和林知夏交情匪浅。想当年,她们在国家集训队同住一屋,后来又一起组队出国参加了2007年度的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洛樱一直对林知夏照顾有加。
听说林知夏来大学报到了,洛樱特意买了水果来看她。
整整一年不见,洛樱学姐还是和以前一样。她身材纤瘦,皮肤雪白,走路时自带香风,每当她牵起林知夏的手腕,林知夏都会想起哥哥。她能感觉到学姐对她的照顾,充满了哥哥姐姐对妹妹的那种关心。
林知夏想把这些所见所闻全部分享给江逾白。
江逾白和她心有灵犀。在她正式入住401宿舍的当天下午,江逾白给她打了一个电话,约她晚上出来吃饭。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穿上了她最喜欢的裙子。
那是一个夏末初秋的傍晚,街上已有几分凉意。江逾白站在大学的校门外,耐心等待林知夏的出现。
彼时夕阳沉落,晚霞浸染天空,照出纵横如织锦般的色彩。
洒金的烟云就像天地间的一块背景布,江逾白望着远方,看到林知夏向他跑来。她穿着一条连衣裙,披着单薄的外套,发丝被夜风吹得微乱。
她的双眼明亮得惊人,尤其在见到他的那一刻,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绕着他开始转圈“江逾白,我现在是大学生了,数学学院的大学生”
江逾白据实描述道“已经发表了两篇论文的大学生。”
林知夏停步,站在他的面前“你刚刚放学吗”
没错,江逾白刚放学不久。
林知夏已经是一名本科在读的大学生,而江逾白还在辛辛苦苦地学习高中知识。不过,江逾白相信,只要他足够努力,或许他能赶在林知夏博士毕业之前,完成他的本科学业。
他带着林知夏走向停车区域。他站在一辆轿车的侧边,亲手为林知夏拉开车门。
林知夏稍显迟疑“我们要去哪里”
“我在北京的家。”江逾白说。
林知夏斜挎着一个小皮包,包里只装了手机、钥匙、现金、和校园卡。她掏出一张一百块钱的纸币,提议道“我
“暂停营业”的理由是, 店主要送女儿去上大学。
最开始, 林知夏准备一个人去北京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林泽秋的态度最激烈。
林泽秋用一种非常严肃的语气说“你才十四岁, 还没成年, 必须让爸爸妈妈送你。”
爸爸的态度就显得温和多了“夏夏, 爸爸妈妈都没去过北京, 爸爸想借着这个机会, 带着你的妈妈、哥哥在北京旅游。”
爸爸这么一说,林知夏欣然应允道“太好啦,我们终于可以旅游了”
爸爸买了四张从省城到北京的火车卧铺票。这是他们全家人第一次集体出游,林知夏高兴得像是在过节一样。
火车自南趋北一路行驶,展现了各有特色的乡村景象, 林知夏观望着车窗外的景色,见到了一望无际的稻田和麦田, 还有生长在湖边的随风摆动的茂盛芦苇。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抵达北京, 开启她的大学生活。
她还想到,明年六月份, 哥哥就要高考了,哥哥会去哪里读大学呢
林知夏干脆直接问他“哥哥, 你的理想学校是哪一所”
林泽秋随口搪塞她“不知道。”
妈妈正在削苹果,爸爸插了一句话“不急不急,你哥哥考完试, 分数出来了,再选学校也行。”
林泽秋透露了他的心声“我要考一个北京的学校。”
林知夏笑问“你舍不得我吗”
林泽秋没回话。他不以为然地嗤笑一声。仿佛他的一切选择都和林知夏毫无关系。他的妈妈就教训他“秋秋,对你妹妹温柔些,我们有好几个月见不到她了。”
林知夏附和道“好几个月呢。”
林泽秋仍是默不作声。
他们一家人在火车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上午,火车抵达北京站。林知夏在出站口找到了本校的志愿者们,原来学校派出了巴士,专门迎接今年的大学新生。
“好体贴”林知夏评价道。
她带了两个旅行箱。爸爸拎一个,哥哥拎一个,完全轮不到林知夏插手。她轻装上阵,背着双肩包,充满干劲地迈入大学校园。
新生入学第一天,林知夏领到了宿舍钥匙和生活指南。她攥紧钥匙,蹦蹦跳跳走在前方,带着她的父母和哥哥进入宿舍大楼。
然而,当他们踏进401号房间,林泽秋有些愣住。他放下沉重的行李箱,扫视四周,疑惑地问道“没有上床下桌吗”
没有。
北大的住宿条件比不上隔壁的清华,本科生的宿舍还是上下床铺,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大学是自由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林知夏应该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是的
精神境界
林知夏开开心心地迎接本科生活。
据林知夏观察,她的室友们都比较友善。她上铺的那位同学名叫冯缘。林知夏很喜欢她的名字。因为“冯缘”的谐音是“逢缘”和“逢源”,林知夏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很巧妙。
她主动和冯缘打招呼“你好,我叫林知夏,树林的林,知道的知,夏天的夏。”
冯缘跪在上铺,偏头看向她“你好啊。”
林知夏双手扒住栏杆“请问,你是哪里人”
林知夏盼着她能遇到老乡。不过,冯缘自称,她今年十七岁,来自南方城市,是某省份的高考理科状元,也是数学和物理省级竞赛的双料一等奖。
冯缘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她从小生活在充满数学氛围的家庭环境中,具有与生俱来的数学天赋。
林知夏和她一见如故。宿舍里还有其他同学和家长,林知夏就跟她探讨起了数论和动力系统,冯缘对林知夏赞不绝口“你看过好多书,好精乖伶俐啊。”
林知夏重复道“精乖伶俐”
“家乡话,”冯缘解释,“夸人聪明。”
林知夏哈哈一笑。
冯缘的家长在今天早些时候就离开了。现在,她坐在铺好的床上,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林知夏聊天。
林知夏的爸爸、妈妈、哥哥都在替她收拾东西。她忽然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平时在家里,妈妈帮她叠被子,哥哥帮她换床单、被套、枕头套。她几乎是什么都不管的。
林知夏决定,本科阶段,她要锻炼一下自己。
当天下午,林知夏送走了爸爸妈妈和哥哥。他们在学校门口分别。妈妈还说,林知夏每天要给家里打电话,要在学校里安心和同学们相处,更要好好照顾自己,爸爸、妈妈、哥哥都很惦念她。
直到这个时候,林知夏才反应过来父母和哥哥并没有在北京旅游的打算。他们只是想把她送进学校,再返回省城。所谓的“旅游”,只是借机再多看她一眼。
爸爸妈妈转身时,林知夏跟着走了好几步。她无声地念道“妈妈,妈妈”
妈妈没有回头。
林知夏眼底蕴出水意。
她看着父母和哥哥走向东门地铁站,川流不息的车辆带来喧闹的声响,但是,那些杂音都被她有意识的屏蔽了,她仿佛能听见父母轻轻的脚步声,轻轻地唤起她对“家”的思念。
林知夏花了一点时间,认识了401寝室隔壁的女生们。
隔壁寝室真是藏龙卧虎,广泛地分布着各省高考的前两百名、各种竞赛的金牌银牌获得者,此外,还有林知夏的省立一中校友。
省立一中校友们建了个qq群,洛樱学姐也在这个群里。
洛樱是本校数学学院的大二年级在读生。她和林知夏交情匪浅。想当年,她们在国家集训队同住一屋,后来又一起组队出国参加了2007年度的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洛樱一直对林知夏照顾有加。
听说林知夏来大学报到了,洛樱特意买了水果来看她。
整整一年不见,洛樱学姐还是和以前一样。她身材纤瘦,皮肤雪白,走路时自带香风,每当她牵起林知夏的手腕,林知夏都会想起哥哥。她能感觉到学姐对她的照顾,充满了哥哥姐姐对妹妹的那种关心。
林知夏想把这些所见所闻全部分享给江逾白。
江逾白和她心有灵犀。在她正式入住401宿舍的当天下午,江逾白给她打了一个电话,约她晚上出来吃饭。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穿上了她最喜欢的裙子。
那是一个夏末初秋的傍晚,街上已有几分凉意。江逾白站在大学的校门外,耐心等待林知夏的出现。
彼时夕阳沉落,晚霞浸染天空,照出纵横如织锦般的色彩。
洒金的烟云就像天地间的一块背景布,江逾白望着远方,看到林知夏向他跑来。她穿着一条连衣裙,披着单薄的外套,发丝被夜风吹得微乱。
她的双眼明亮得惊人,尤其在见到他的那一刻,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绕着他开始转圈“江逾白,我现在是大学生了,数学学院的大学生”
江逾白据实描述道“已经发表了两篇论文的大学生。”
林知夏停步,站在他的面前“你刚刚放学吗”
没错,江逾白刚放学不久。
林知夏已经是一名本科在读的大学生,而江逾白还在辛辛苦苦地学习高中知识。不过,江逾白相信,只要他足够努力,或许他能赶在林知夏博士毕业之前,完成他的本科学业。
他带着林知夏走向停车区域。他站在一辆轿车的侧边,亲手为林知夏拉开车门。
林知夏稍显迟疑“我们要去哪里”
“我在北京的家。”江逾白说。
林知夏斜挎着一个小皮包,包里只装了手机、钥匙、现金、和校园卡。她掏出一张一百块钱的纸币,提议道“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