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喜色的站起身子。

    安清一直很嫌弃安生这个称呼,弄的她好像很不安生一样,“何事来寻”

    “天大的好事”

    豁,这天大的好事儿还能落在她这个需要去山上刨食的人身上

    “安生饱读诗书,我家先生甚是欣赏,此次举家搬迁前往景国,静思书院便无人接管,先生便差我来询,安生可有授课之意如有意,可前往府上与先生一叙。”

    静思书院

    安清还真没想到会是这么一茬,那书院其实就是李秀才开的私塾,里边的学生要么是这村里富户的亲子,要么是邻国边境村庄的学士。

    当然,邻国来的终究较少,只有两个,而且都是明元国来的,另外三国是因为地势不想管这儿,也自然会阻碍学子来此求学。

    “先生这一去何时归”看喜儿的意思,李秀才这次举家搬迁应该很长时间都不会回来,是以找她来做个代为授课的教书先生。

    “少则三载,多则五载。”

    三载

    过于长的时间一下子就让安清犹豫了,她可没忘记自己现在是被人追着呢,自从两年前差点让孙公公找到,她就越发小心翼翼,真不确定能在同一个地方待三年时间。

    毫无疑问,在喜儿说出来意的时候她是很心动的,代班不是白代的,肯定会给她报酬,这样至少不必在炎暑和寒冬的时候去幸苦找吃的。

    想她也是穿成皇子的人啊,还当了皇帝呢,结果混得这么惨,为了口吃的差点没问清楚就答应了。

    许是察觉到了安清的犹豫,喜儿急忙又开口,“虽是三载而归,但先生已托友人前来,只友人远在樊国,怕是五、六月不能达。”

    也就是说,她只需要做五六个月的教书先生。

    于是最后安清也没开门,转头又牵着自己老牛慢悠悠的往村中间李秀才的家走。

    “先生何故举家搬迁”路途中安清总算想起来问这茬,虽说这运秧村在别国平民口中是危险的四不管地带,但实际上比很多小国接壤的地方要太平的多。

    或许是曾经厮混的人多了也就更懂规矩,毕竟你永远也不知道看起来文弱的书生以前是不是杀人犯,能趁天下格局大乱之时从狱中逃出那也是相当有本事了。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此地未来如何,但至少目前是安身的好地方,搬迁不可能是安全问题,而在这乱世,安清又实在想不出其他原因。

    听到这个问题,喜儿本来就带笑的嘴角咧的更大了,“夫人亲弟媳有娠矣先生和夫人将于掠风亭汇合,前往景国祝贺并长住一载。”

    有娠,也就是有孕,安清记得李秀才也曾犯愁过,他那妻子的弟弟已过而立,然难有子嗣,早年间夭折了一个女儿之后竟多年无子,这确实是个大喜事。

    安清虽觉哪里有些异常,仍挂起笑脸祝贺,晚来得子确实值得高兴,而她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哪里不对。

    遂转而又说“先生真乃神人也,路引何来”

    安清装作佩服的样子,不动声色的打探消息,在现如今,想要出远门,路引可是必不可少的好东西。

    在停战之后,各个国家就开始允许人口流动,但想要进城需要路引,就是出城也不是想出就能出的。

    人口是各国除了自然资源之外最重要的资本,打仗需要人、管理需要人,国君总不能做光杆司令是不是,没人他统治什么啊

    每个国家的路引都不尽相同,光凭颜色也能区分你是哪个国家的人,拿着路引你可以进入大部分国家的城门,但你的户籍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要是在别的国家犯罪了,还是要押送回原籍的。

    牢饭也是要银钱的,谁还能给你养国民啊。

    而如果没有路引,除非你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户籍上可以查到你,画像也能对上号,否则朝着人家城门就往里闯,一准被一队护诚兵给捅成马蜂窝。

    人家当你是别国派来的奸细呢。

    路引之于需要逃亡的安清来说是个绝对有必要的东西,但各个国家路引发的都很少,一般只有官家亲戚和佛教道教核心子弟手中有这东西,毕竟后者是需要行世来历练的。

    “并无路引,全凭昔日交情,何员外下回出镖时带我们一程。”

章节目录

朕不想复国(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祈求暴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祈求暴富并收藏朕不想复国(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