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什么时候回乡啊娘,我想去看大船”瑾哥儿期待地问道。
“这可就要问你爹了,等他今日下衙回来你便去问一问。”说到此事刘玉真略有感慨,“说起来我们也有四年没有回去了,也不知家里如何,你们的曾祖父、祖父母们身子可还康健。”
慧姐儿年纪最大,早已帮着管家所以她对老家的情况最为了解,听到刘玉真这么说便道“母亲您不必担心,上月不是还接到一封信,说家里一切都好。”
“曾祖父每餐能吃两碗饭,祖父还能下田,祖母还坐车去看姑姑了呢,就连大伯家的佑哥儿如今也进了学。”
“我是担心他们报喜不报忧,”刘玉真郑重地解释,“这与亲近的人往来,最怕的就是报喜不报忧,表面上大家欢欢喜喜的一切都好,但也可能突然间就告诉你大事不好了。”
“所以啊,你们几个若是有什么不好的事,可别瞒着我和你们的爹。若是隐瞒不报让小的坏事变成了大的不好,那可不行,明白吗”
“母亲说得有理。”慧姐儿若有所思。
康哥儿和瑾哥儿对视一眼,瑾哥儿猛眨眼睛哀求,于是康哥儿无奈道“娘,我们知道了,不会变得更不好的。”
瑜哥儿也应了一声,然后看看姐姐,又看看哥哥们,“娘,我饿了”
刘玉真失笑,“我们的瑜哥儿饿了,那就上菜吧。冬葵,将那鲜鱼羹放在瑜哥儿面前,他喜欢吃鱼。”
“谢谢娘”瑜哥儿开心地笑着,然后舀了一大勺先给刘玉真添上,再给姐姐哥哥们一人一勺,认真道“爹说吃鱼的人,更聪明”
刘玉真忍不住笑出声,“这话还是当年我说的呢,喜欢那就多吃一些,这鱼都去了刺,不用担心什么。”
几个人边说着话边吃午膳,然后休息了一会儿三兄弟一起乘坐马车到学堂去。这马是家里这两年新添置的,一共有两匹,其中一匹拉着车,另外一匹则被陈世文骑着上衙。
翰林院离家里骑马还有半个时辰的路,若是靠轿子那他得每天早起半个时辰,累人得很,所以考虑之下还是买了一匹马。
至于另外一匹则是随着三兄弟一起进学,这来回便麻烦了许多。以前只有康哥儿一个人的时候陈世文或者钱贵都要去接,接到后喊个轿子回来,当然偶尔也会走一走路。
但增加了两个小的后就麻烦了许多,于是便多置了一辆马车。如今这辆车早上送他们过去,然后中午再去接回来用膳,下午亦是如此。
有了这辆马车,刘玉真或者慧姐儿出门的时候也便宜了许多。
四年的时间,不管是物还是人都变了许多,当年年纪尚小的几个丫鬟们如今也到了婚配的年纪,刘玉真把慧姐儿喊了来,看着家里下人的名册仔细思量。
“如今我身边的冬葵、冬枣,还有你身边的梅香,康哥儿身边的菊香都到了婚配的年纪,你觉得怎么安排为好”
慧姐儿明白母亲是在考她,她仔细想了想道“冬葵和冬枣两个是母亲您在京城买的丫鬟,梅香和菊香则是从家里带来的。”
“一般家里都是要配人的,但我们家人少,合适的小厮、家丁就更少了,所以女儿觉得冬葵和冬枣就放出去,让她们家里来领。”
“她们两个侍候母亲都很尽心,所以那十两的卖身银子也不问她们要了,另赏两匹布做嫁妆。至于梅香和菊香,她们的家人都在老家那头,在京城无依无靠的,若是就这么放了出去便没有了去处”
慧姐儿犹豫了一下,“梅香就配给后花园的这个张二,菊香就配给护院的家丁齐山,母亲您觉得如何”
刘玉真没有评价,转而问道“你这样安排,是何缘由怎么就不是梅香配齐山,菊香配张二呢”
慧姐儿解释了缘由,“菊香与齐山是识得的,她是康
“这可就要问你爹了,等他今日下衙回来你便去问一问。”说到此事刘玉真略有感慨,“说起来我们也有四年没有回去了,也不知家里如何,你们的曾祖父、祖父母们身子可还康健。”
慧姐儿年纪最大,早已帮着管家所以她对老家的情况最为了解,听到刘玉真这么说便道“母亲您不必担心,上月不是还接到一封信,说家里一切都好。”
“曾祖父每餐能吃两碗饭,祖父还能下田,祖母还坐车去看姑姑了呢,就连大伯家的佑哥儿如今也进了学。”
“我是担心他们报喜不报忧,”刘玉真郑重地解释,“这与亲近的人往来,最怕的就是报喜不报忧,表面上大家欢欢喜喜的一切都好,但也可能突然间就告诉你大事不好了。”
“所以啊,你们几个若是有什么不好的事,可别瞒着我和你们的爹。若是隐瞒不报让小的坏事变成了大的不好,那可不行,明白吗”
“母亲说得有理。”慧姐儿若有所思。
康哥儿和瑾哥儿对视一眼,瑾哥儿猛眨眼睛哀求,于是康哥儿无奈道“娘,我们知道了,不会变得更不好的。”
瑜哥儿也应了一声,然后看看姐姐,又看看哥哥们,“娘,我饿了”
刘玉真失笑,“我们的瑜哥儿饿了,那就上菜吧。冬葵,将那鲜鱼羹放在瑜哥儿面前,他喜欢吃鱼。”
“谢谢娘”瑜哥儿开心地笑着,然后舀了一大勺先给刘玉真添上,再给姐姐哥哥们一人一勺,认真道“爹说吃鱼的人,更聪明”
刘玉真忍不住笑出声,“这话还是当年我说的呢,喜欢那就多吃一些,这鱼都去了刺,不用担心什么。”
几个人边说着话边吃午膳,然后休息了一会儿三兄弟一起乘坐马车到学堂去。这马是家里这两年新添置的,一共有两匹,其中一匹拉着车,另外一匹则被陈世文骑着上衙。
翰林院离家里骑马还有半个时辰的路,若是靠轿子那他得每天早起半个时辰,累人得很,所以考虑之下还是买了一匹马。
至于另外一匹则是随着三兄弟一起进学,这来回便麻烦了许多。以前只有康哥儿一个人的时候陈世文或者钱贵都要去接,接到后喊个轿子回来,当然偶尔也会走一走路。
但增加了两个小的后就麻烦了许多,于是便多置了一辆马车。如今这辆车早上送他们过去,然后中午再去接回来用膳,下午亦是如此。
有了这辆马车,刘玉真或者慧姐儿出门的时候也便宜了许多。
四年的时间,不管是物还是人都变了许多,当年年纪尚小的几个丫鬟们如今也到了婚配的年纪,刘玉真把慧姐儿喊了来,看着家里下人的名册仔细思量。
“如今我身边的冬葵、冬枣,还有你身边的梅香,康哥儿身边的菊香都到了婚配的年纪,你觉得怎么安排为好”
慧姐儿明白母亲是在考她,她仔细想了想道“冬葵和冬枣两个是母亲您在京城买的丫鬟,梅香和菊香则是从家里带来的。”
“一般家里都是要配人的,但我们家人少,合适的小厮、家丁就更少了,所以女儿觉得冬葵和冬枣就放出去,让她们家里来领。”
“她们两个侍候母亲都很尽心,所以那十两的卖身银子也不问她们要了,另赏两匹布做嫁妆。至于梅香和菊香,她们的家人都在老家那头,在京城无依无靠的,若是就这么放了出去便没有了去处”
慧姐儿犹豫了一下,“梅香就配给后花园的这个张二,菊香就配给护院的家丁齐山,母亲您觉得如何”
刘玉真没有评价,转而问道“你这样安排,是何缘由怎么就不是梅香配齐山,菊香配张二呢”
慧姐儿解释了缘由,“菊香与齐山是识得的,她是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