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四娘数着日子, 终于满了三个月,这意味着她可以出门走走, 不用整日的关在宅子里吃了睡睡了吃。
恰好李昭说茶叶铺子也已经装好了, 开业就在这两日。一早让老大夫把了脉, 得了胎像稳固的话后,四娘一双凤眼亮晶晶的盯着涂婆婆瞧。
涂婆婆无奈的叹了口气“去吧, 就知道这些日子把你憋坏了。只是出门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一定要坐马车, 不许去远的地方。莺歌看好了你家姑娘,若是姑娘有什么事儿,我拿你事问”
莺歌不住的点头,四娘终于松了一口气。老崔把香料送上船, 已经是折返回来了。又带上他和周涛十来个人,四娘终于迈出了黄府的大门。
茶叶铺子装修得极清雅,所有桌椅装饰都用上好的原木, 只刷了一层清漆。四娘没有在前面多转悠,径直往后面仓库走去。
茶叶保存极为关键,特别是发酵制作而成的普洱,一个保存不当, 就会走了味道。
仓库到后院门口,一群汉子正在热火朝天的往马车上装货。第一批货四娘准备只供给京城,只有五千块茶饼。
看着他们仔细的把装着茶叶的箱子结实捆好,又检查了一遍,这批货便要启程了。
李昭看着车队走远的身影, 问四娘“你说得那法子果真好用咱们这普洱不用怎么推销,便能一抢而光”
“等信儿吧,告诉茶农,加紧准备好第二批茶,很快你就能知道咱们这茶叶生意能有多赚钱了”四娘得意的对李昭说。
半个月后,挂着李氏商贸旗帜的货船停在天津港口。几十口箱子被小心的搬下船,马不停蹄的装箱往京城方向而去。
京城有条街,专卖各种茶叶,大家称这条街为君子街。近些年在大越朝卖得火的茶叶不外乎有毛尖、大红袍、铁观音、太平猴魁等,其中大红袍的价格一直是被炒得最高的,最上等的好茶能卖到五两银子一两茶叶。
京城六七月的天气已经到了最热的时分,大中午的太阳火辣辣晒得人头皮疼。君子街街口处有一颗极大的银杏树,不知多少年岁,三人合抱那么粗。每日傍晚时分,总有人会在此处石桌石凳上乘凉聊天。
这日是个好天气,夕阳渐渐跌落云层,给云彩镶上碎金般的花边。恰好有徐徐微风吹来,带来茉莉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就在躲了一日大太阳的人们准备走出门口溜达溜达的时候,有人突然发现君子街街口那颗银杏树下的石桌上有人摆了茶盘,正在煮茶。
这煮茶的姿势跟以往见到的不同不说,重要的是那茶跟以往见到的不同。褐色的圆形茶饼,用一把小锤子并一根茶针砸开,取出一块茶饼放入茶碗,静静的等一旁的红泥火炉煮沸后泡水。
煮茶的是位中年雅士,瞧着一幅文士相貌。一身月白色长袍,静静坐在石凳上,不言不语自有一股仙气。
这条街上来来往往不是开门做茶叶生意的掌柜,便是常来买茶喝茶之人。见此情景,纷纷站定看那中年雅士煮茶。
水渐渐沸腾,中年雅士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做下来,一杯色泽清亮的褐色茶汤也泡好了。
周围有人问出声“怎么这喝茶的法子咱们以往没见过,茶叶不放到杯子里泡着喝,还要单独的把茶汤倒出来”
“不知啊,不过我看这茶汤颜色真是好看,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种的茶,看起来一个圆圆的饼子,怪里怪气的。”
中年雅士不闻周围声音,只淡定的自己饮了三杯,然后起身。一旁伺候的小厮赶紧的来搀扶自家主人,二人上了不远处一辆马车,绝尘而去。
围观的人半晌没有反应过来,看着石桌上剩下的茶饼,不由得陷入沉默。
一个长得胖乎乎圆滚滚的中年男子站得最近,伸长了脖子往那石桌上看。有认识的知道这是君子街最大门脸儿的富源茶楼的东家,生平最爱茶,乃是个茶痴。
“老陆,你认不认识这是什么茶怎么我闻着味道如此醇香”另一个一起看热闹的茶楼东家问。
叫老陆的胖子摇摇头“没见过,不过瞧着应该是红茶的一种。这还有半块茶饼,不如”
两个东家对视一眼,老陆眼疾手快,伸手便把那半块茶饼连盒子一起揣到怀里。
“哎呦我说,老陆你怎么还是如此不要脸,别光你一个人尝新鲜,大家一起瞧见的,叫你家伙计把茶盘摆出来,就在这里泡,见者有份”一边另外几个东家都按耐不住纷纷谴责老陆。
被众人围住去路的老陆出了一脑门子汗,无奈实在是挤不出去,索性一屁股坐在石凳上不走了“尝就尝,今天让我老陆亲自给你们泡一回茶,咱们也开开眼界,看看这到底是什么茶。”
老陆店里伙计拿来一套茶具,老陆便摆开架势开始泡茶。脑子里一边回忆刚才那中年雅士的泡茶方法,一边依葫芦画瓢的有样学样。
刚泡好第一道,老陆端起茶杯准备尝的时候一旁一个年纪大的老茶客开口“不是这样的,我瞧着刚才那男子把第一道茶水倒了,第二泡才开始喝。”
这老茶客君子街的人都认识,乃是皇室一个老勋贵,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爱喝个茶遛个鸟的,整日都泡在君子街的各大茶楼。
老陆想了想,依言把第一泡茶水倒掉,又接着泡了第二泡。随着第二泡的茶汤缓缓注入公道杯,一阵茶香伴着微微的花香从袅袅热气中飘散开来。
离得近的都闻到了这香气,什么茶叶如此奇特,这茶碗里泡开的茶叶可不见有什么花瓣参杂其中。性子急的便开始催促老陆赶紧把这茶汤分一分,让大家都尝尝。
老陆从公道杯里分了七八杯茶汤出来,分给离得近的几位掌柜的,那
四娘数着日子, 终于满了三个月,这意味着她可以出门走走, 不用整日的关在宅子里吃了睡睡了吃。
恰好李昭说茶叶铺子也已经装好了, 开业就在这两日。一早让老大夫把了脉, 得了胎像稳固的话后,四娘一双凤眼亮晶晶的盯着涂婆婆瞧。
涂婆婆无奈的叹了口气“去吧, 就知道这些日子把你憋坏了。只是出门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一定要坐马车, 不许去远的地方。莺歌看好了你家姑娘,若是姑娘有什么事儿,我拿你事问”
莺歌不住的点头,四娘终于松了一口气。老崔把香料送上船, 已经是折返回来了。又带上他和周涛十来个人,四娘终于迈出了黄府的大门。
茶叶铺子装修得极清雅,所有桌椅装饰都用上好的原木, 只刷了一层清漆。四娘没有在前面多转悠,径直往后面仓库走去。
茶叶保存极为关键,特别是发酵制作而成的普洱,一个保存不当, 就会走了味道。
仓库到后院门口,一群汉子正在热火朝天的往马车上装货。第一批货四娘准备只供给京城,只有五千块茶饼。
看着他们仔细的把装着茶叶的箱子结实捆好,又检查了一遍,这批货便要启程了。
李昭看着车队走远的身影, 问四娘“你说得那法子果真好用咱们这普洱不用怎么推销,便能一抢而光”
“等信儿吧,告诉茶农,加紧准备好第二批茶,很快你就能知道咱们这茶叶生意能有多赚钱了”四娘得意的对李昭说。
半个月后,挂着李氏商贸旗帜的货船停在天津港口。几十口箱子被小心的搬下船,马不停蹄的装箱往京城方向而去。
京城有条街,专卖各种茶叶,大家称这条街为君子街。近些年在大越朝卖得火的茶叶不外乎有毛尖、大红袍、铁观音、太平猴魁等,其中大红袍的价格一直是被炒得最高的,最上等的好茶能卖到五两银子一两茶叶。
京城六七月的天气已经到了最热的时分,大中午的太阳火辣辣晒得人头皮疼。君子街街口处有一颗极大的银杏树,不知多少年岁,三人合抱那么粗。每日傍晚时分,总有人会在此处石桌石凳上乘凉聊天。
这日是个好天气,夕阳渐渐跌落云层,给云彩镶上碎金般的花边。恰好有徐徐微风吹来,带来茉莉花的香气,沁人心脾。
就在躲了一日大太阳的人们准备走出门口溜达溜达的时候,有人突然发现君子街街口那颗银杏树下的石桌上有人摆了茶盘,正在煮茶。
这煮茶的姿势跟以往见到的不同不说,重要的是那茶跟以往见到的不同。褐色的圆形茶饼,用一把小锤子并一根茶针砸开,取出一块茶饼放入茶碗,静静的等一旁的红泥火炉煮沸后泡水。
煮茶的是位中年雅士,瞧着一幅文士相貌。一身月白色长袍,静静坐在石凳上,不言不语自有一股仙气。
这条街上来来往往不是开门做茶叶生意的掌柜,便是常来买茶喝茶之人。见此情景,纷纷站定看那中年雅士煮茶。
水渐渐沸腾,中年雅士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做下来,一杯色泽清亮的褐色茶汤也泡好了。
周围有人问出声“怎么这喝茶的法子咱们以往没见过,茶叶不放到杯子里泡着喝,还要单独的把茶汤倒出来”
“不知啊,不过我看这茶汤颜色真是好看,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种的茶,看起来一个圆圆的饼子,怪里怪气的。”
中年雅士不闻周围声音,只淡定的自己饮了三杯,然后起身。一旁伺候的小厮赶紧的来搀扶自家主人,二人上了不远处一辆马车,绝尘而去。
围观的人半晌没有反应过来,看着石桌上剩下的茶饼,不由得陷入沉默。
一个长得胖乎乎圆滚滚的中年男子站得最近,伸长了脖子往那石桌上看。有认识的知道这是君子街最大门脸儿的富源茶楼的东家,生平最爱茶,乃是个茶痴。
“老陆,你认不认识这是什么茶怎么我闻着味道如此醇香”另一个一起看热闹的茶楼东家问。
叫老陆的胖子摇摇头“没见过,不过瞧着应该是红茶的一种。这还有半块茶饼,不如”
两个东家对视一眼,老陆眼疾手快,伸手便把那半块茶饼连盒子一起揣到怀里。
“哎呦我说,老陆你怎么还是如此不要脸,别光你一个人尝新鲜,大家一起瞧见的,叫你家伙计把茶盘摆出来,就在这里泡,见者有份”一边另外几个东家都按耐不住纷纷谴责老陆。
被众人围住去路的老陆出了一脑门子汗,无奈实在是挤不出去,索性一屁股坐在石凳上不走了“尝就尝,今天让我老陆亲自给你们泡一回茶,咱们也开开眼界,看看这到底是什么茶。”
老陆店里伙计拿来一套茶具,老陆便摆开架势开始泡茶。脑子里一边回忆刚才那中年雅士的泡茶方法,一边依葫芦画瓢的有样学样。
刚泡好第一道,老陆端起茶杯准备尝的时候一旁一个年纪大的老茶客开口“不是这样的,我瞧着刚才那男子把第一道茶水倒了,第二泡才开始喝。”
这老茶客君子街的人都认识,乃是皇室一个老勋贵,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爱喝个茶遛个鸟的,整日都泡在君子街的各大茶楼。
老陆想了想,依言把第一泡茶水倒掉,又接着泡了第二泡。随着第二泡的茶汤缓缓注入公道杯,一阵茶香伴着微微的花香从袅袅热气中飘散开来。
离得近的都闻到了这香气,什么茶叶如此奇特,这茶碗里泡开的茶叶可不见有什么花瓣参杂其中。性子急的便开始催促老陆赶紧把这茶汤分一分,让大家都尝尝。
老陆从公道杯里分了七八杯茶汤出来,分给离得近的几位掌柜的,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