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月不由蹙眉。
因心的名号, 她是听说过的。
只因她压根未想到,宫内只手遮天、杀伐果断的因心公公, 竟是个清俊少年。眼下, 他笑容温和、谦谦有礼,俨然不像是传闻中所说的嗜杀之人。
冷静下来,闻月掸了掸身上的尘,礼貌道“方才谢过公公救命之恩了。”
“举手之劳, 国师不必客气。”因心笑容和煦, “真要谢, 国师便待会儿谢过皇后吧。正巧是皇后见国师迟迟未到,才遣了奴才过来候着, 没想到倒是意外救了国师。”
闻月笑笑,“原来如此。”
因心半弯下腰,朝她做了个请的动作,“国师, 咱们快些前去吧,别让皇后等着急了, 不好交代。”
“公公引路。”
“好。”
既是皇后亲自派了手下亲信来请, 闻月自然没有临阵脱逃的道理。
思及至此,她很是期待, 皇后背地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前去坤宁宫的路很长。
因心引在前, 闻月跟在后。
闻月打量着他的背影,眉头渐渐拧在一块。她瞧他年纪尚轻,像是少年模样。她尚记得在中原驿站, 谢翊曾同她提及,前世杀她之人而今正是十四五岁光景,叫她切忌小心那个年龄段的男子。
因此本能地,闻月多了个心眼,朝因心道“未见公公时,我从未曾料想到,传闻中皇后跟前红人因心大人,竟是如此年轻英俊。”
“国师过奖。”因心撩了拂尘,回过头来,朝闻月微微福了个身。
“可否同公公好奇一句。”
“国师但说无妨。”
“公公而今是何年岁”
“生于乙酉年,而今已有十七。”
“当真是未能看出。”闻月微怔,“公公瞧着长相,像是仅有十四五岁的少年光景。”
因心回眸摇摇头,蓦地笑了。
须臾后,他故意放慢了步子,直到同闻月并肩。他将手掩在唇畔,神神秘秘地同闻月道“国师兴许不知,男子进宫为太监,皆是要经过敬事房那一道手续的。没了那东西,身子不健全,听闻是相较正常男子,确实显得年轻些。”
话音甫落,因心便抿唇幽幽笑了起来。
随后,他快走几步,继续引路在前。
因心分明是拿笑话的口气来讲此事的,可不知为何,望着他的背影,闻月竟隐隐觉得心疼。她并不知晓,眼前年纪尚轻的因心,是如何步步为营,爬上皇后跟前红人的高位。可或许很早之前,他也仅仅是贫苦人家中一个养不活的孩子,为了谋生方才踏上了入宫这条不归路。
闻月既遗憾,又悲哀。因心分明有着那么好看的温柔笑靥,只可惜生错人家,只得一生无法圆满,不得子嗣绕膝。可若生在一户富庶人家,以他那般好的样貌,定能圆满一生吧。
不知为何,闻月心头思绪万千。
或许仅是为因心那张无比俊俏的脸,感到遗憾而已。
既然因心已有十七,也就等同于他与那前世杀她之人无关。
既是如此,闻月也算松了口气。
坤宁宫。
闻月甫一踏进门,皇后便已闻了声,由宫女簇拥,自内殿内迎了出来。
皇后已三十有八,因常年养尊处优,一点都看不出年龄,瞧着像仅有二十多岁光景似的。当年,她以二十八岁高龄诞下当今太子。因晔帝膝下子嗣单薄,当今太子又是皇后所出,故而甫一出生,便是荣宠不断,甚至盛宠持续了十数载。后来,前太子因昏庸被废,不久后晔帝便立了当今皇后所生长子为储君。
从前,闻月不懂政事。后来听谢翊分析,方才知道,面前皇后定然不是个善茬,当时七皇子倒台一事,若非皇后极力拥护闻月、谢翊,不停在晔帝跟前吹耳旁风,或许凭借晔帝对皇嗣的仁慈,七皇子不至于会倒得那么快。
而皇后拥护他们二人之举,也绝非真心,而是出于借刀杀人。
如此想来,或许那向来仁慈的前太子,因昏庸被废一事,也定有皇后暗中操作的一部分在。
想到这里,闻月不由开始警惕。
闻月屈膝,恭敬朝皇后福身“参见皇后娘娘。”
“国师不必多礼。”皇后热情地将她扶起来,“先前国师救我儿于水火,本宫尚来不及感谢,国师便因公去了江南。先前说一走三载,本宫听闻心里可是遗憾得紧,好在不过两月,国师总算是回来了,让本宫还能有个机会,同国师亲口道一声谢。”
“皇后言重,保护皇嗣,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
“国师能有这个心,本宫实在感激涕零。”
“皇后过奖。”
皇后美目流转,笑眼弯弯,一派感动模样。
若非提前知晓皇后之阴狠毒辣,以及她身边正藏着前世重生之人,闻月或许当真要被她的温柔假面给糊弄过去。好在,这一回,她总算是提前知晓,占过了先机的。
皇后引她至内殿,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话。
说起皇帝病重,对未知未来的担忧。说起太子年纪尚小,恐不足以担当大任的害怕。说起这深宫之中,无人依傍的苦楚
而最后最后,皇后终于引至正题。
越过桌前烛台,皇后语气恳切,一把捉住闻月的手“太子教辅一位已是空虚许久,本宫为人母亲,自是想将太子交予可信赖之人。先前国师护太子有功,而今陛下亦危在旦夕,国师亦为女子,可否体谅母亲护犊心思,拨冗为太子教辅”
“并非微臣不愿。”闻月佯装为难道“只是太子乃国之储君,微臣才疏学浅,恐不能担此重任呐”
语毕,闻月不由在心中腹诽,这皇后真是打得一把好算盘。
而今辰南王世子谢翊心仪国师闻月,乃是上京城中人尽皆知的事情。皇后将闻月点做教辅,不仅能借此将她以她拿捏于谢翊,更能在闻月有威胁于她之时,随时杀之而后快。毕竟太子教辅日日都要进宫,若在路上出了些祸患,也总是理所应当。
见闻月的抗拒表达得十分明确,皇后微微笑了。
她不动声色地挪走了覆在闻月手背的那双手,不轻不重地敲击在桌面上,挑眉道“本宫觉得国师能,国师便能。再者,前两日陛下清醒之时,也曾应允此事。若国师不从,那便是违抗君令了,重则是要掉脑袋的。”
说完,皇后幽幽地笑着,朝闻月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方才皇后这席话,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翻译过来,便是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的意思。而今晔帝不省人事,皇后便是这宫中主理人之一。
她的话,谁人不从,便是死路一条。
闻月掩唇回以一笑。
皇后委实太过自信,以为能用晔帝威胁与她。只可惜,她并不知晓闻月身后还有谢翊撑腰。而谢翊这颗大树,露土虽不过数寸,但扎在土里头的根基却盘根错节,若有朝一日要将他连根拔起,恐足以让整个王朝震颤。
闻月不是能叫人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她不愿,便就是不愿。
即便他日她被午门斩首,亦会有谢翊刀下留人
闻月启唇
因心的名号, 她是听说过的。
只因她压根未想到,宫内只手遮天、杀伐果断的因心公公, 竟是个清俊少年。眼下, 他笑容温和、谦谦有礼,俨然不像是传闻中所说的嗜杀之人。
冷静下来,闻月掸了掸身上的尘,礼貌道“方才谢过公公救命之恩了。”
“举手之劳, 国师不必客气。”因心笑容和煦, “真要谢, 国师便待会儿谢过皇后吧。正巧是皇后见国师迟迟未到,才遣了奴才过来候着, 没想到倒是意外救了国师。”
闻月笑笑,“原来如此。”
因心半弯下腰,朝她做了个请的动作,“国师, 咱们快些前去吧,别让皇后等着急了, 不好交代。”
“公公引路。”
“好。”
既是皇后亲自派了手下亲信来请, 闻月自然没有临阵脱逃的道理。
思及至此,她很是期待, 皇后背地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前去坤宁宫的路很长。
因心引在前, 闻月跟在后。
闻月打量着他的背影,眉头渐渐拧在一块。她瞧他年纪尚轻,像是少年模样。她尚记得在中原驿站, 谢翊曾同她提及,前世杀她之人而今正是十四五岁光景,叫她切忌小心那个年龄段的男子。
因此本能地,闻月多了个心眼,朝因心道“未见公公时,我从未曾料想到,传闻中皇后跟前红人因心大人,竟是如此年轻英俊。”
“国师过奖。”因心撩了拂尘,回过头来,朝闻月微微福了个身。
“可否同公公好奇一句。”
“国师但说无妨。”
“公公而今是何年岁”
“生于乙酉年,而今已有十七。”
“当真是未能看出。”闻月微怔,“公公瞧着长相,像是仅有十四五岁的少年光景。”
因心回眸摇摇头,蓦地笑了。
须臾后,他故意放慢了步子,直到同闻月并肩。他将手掩在唇畔,神神秘秘地同闻月道“国师兴许不知,男子进宫为太监,皆是要经过敬事房那一道手续的。没了那东西,身子不健全,听闻是相较正常男子,确实显得年轻些。”
话音甫落,因心便抿唇幽幽笑了起来。
随后,他快走几步,继续引路在前。
因心分明是拿笑话的口气来讲此事的,可不知为何,望着他的背影,闻月竟隐隐觉得心疼。她并不知晓,眼前年纪尚轻的因心,是如何步步为营,爬上皇后跟前红人的高位。可或许很早之前,他也仅仅是贫苦人家中一个养不活的孩子,为了谋生方才踏上了入宫这条不归路。
闻月既遗憾,又悲哀。因心分明有着那么好看的温柔笑靥,只可惜生错人家,只得一生无法圆满,不得子嗣绕膝。可若生在一户富庶人家,以他那般好的样貌,定能圆满一生吧。
不知为何,闻月心头思绪万千。
或许仅是为因心那张无比俊俏的脸,感到遗憾而已。
既然因心已有十七,也就等同于他与那前世杀她之人无关。
既是如此,闻月也算松了口气。
坤宁宫。
闻月甫一踏进门,皇后便已闻了声,由宫女簇拥,自内殿内迎了出来。
皇后已三十有八,因常年养尊处优,一点都看不出年龄,瞧着像仅有二十多岁光景似的。当年,她以二十八岁高龄诞下当今太子。因晔帝膝下子嗣单薄,当今太子又是皇后所出,故而甫一出生,便是荣宠不断,甚至盛宠持续了十数载。后来,前太子因昏庸被废,不久后晔帝便立了当今皇后所生长子为储君。
从前,闻月不懂政事。后来听谢翊分析,方才知道,面前皇后定然不是个善茬,当时七皇子倒台一事,若非皇后极力拥护闻月、谢翊,不停在晔帝跟前吹耳旁风,或许凭借晔帝对皇嗣的仁慈,七皇子不至于会倒得那么快。
而皇后拥护他们二人之举,也绝非真心,而是出于借刀杀人。
如此想来,或许那向来仁慈的前太子,因昏庸被废一事,也定有皇后暗中操作的一部分在。
想到这里,闻月不由开始警惕。
闻月屈膝,恭敬朝皇后福身“参见皇后娘娘。”
“国师不必多礼。”皇后热情地将她扶起来,“先前国师救我儿于水火,本宫尚来不及感谢,国师便因公去了江南。先前说一走三载,本宫听闻心里可是遗憾得紧,好在不过两月,国师总算是回来了,让本宫还能有个机会,同国师亲口道一声谢。”
“皇后言重,保护皇嗣,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
“国师能有这个心,本宫实在感激涕零。”
“皇后过奖。”
皇后美目流转,笑眼弯弯,一派感动模样。
若非提前知晓皇后之阴狠毒辣,以及她身边正藏着前世重生之人,闻月或许当真要被她的温柔假面给糊弄过去。好在,这一回,她总算是提前知晓,占过了先机的。
皇后引她至内殿,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话。
说起皇帝病重,对未知未来的担忧。说起太子年纪尚小,恐不足以担当大任的害怕。说起这深宫之中,无人依傍的苦楚
而最后最后,皇后终于引至正题。
越过桌前烛台,皇后语气恳切,一把捉住闻月的手“太子教辅一位已是空虚许久,本宫为人母亲,自是想将太子交予可信赖之人。先前国师护太子有功,而今陛下亦危在旦夕,国师亦为女子,可否体谅母亲护犊心思,拨冗为太子教辅”
“并非微臣不愿。”闻月佯装为难道“只是太子乃国之储君,微臣才疏学浅,恐不能担此重任呐”
语毕,闻月不由在心中腹诽,这皇后真是打得一把好算盘。
而今辰南王世子谢翊心仪国师闻月,乃是上京城中人尽皆知的事情。皇后将闻月点做教辅,不仅能借此将她以她拿捏于谢翊,更能在闻月有威胁于她之时,随时杀之而后快。毕竟太子教辅日日都要进宫,若在路上出了些祸患,也总是理所应当。
见闻月的抗拒表达得十分明确,皇后微微笑了。
她不动声色地挪走了覆在闻月手背的那双手,不轻不重地敲击在桌面上,挑眉道“本宫觉得国师能,国师便能。再者,前两日陛下清醒之时,也曾应允此事。若国师不从,那便是违抗君令了,重则是要掉脑袋的。”
说完,皇后幽幽地笑着,朝闻月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方才皇后这席话,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翻译过来,便是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的意思。而今晔帝不省人事,皇后便是这宫中主理人之一。
她的话,谁人不从,便是死路一条。
闻月掩唇回以一笑。
皇后委实太过自信,以为能用晔帝威胁与她。只可惜,她并不知晓闻月身后还有谢翊撑腰。而谢翊这颗大树,露土虽不过数寸,但扎在土里头的根基却盘根错节,若有朝一日要将他连根拔起,恐足以让整个王朝震颤。
闻月不是能叫人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她不愿,便就是不愿。
即便他日她被午门斩首,亦会有谢翊刀下留人
闻月启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