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清爽的茶品,一连饮了好几杯。
谢翊微微笑着,一边体贴提过茶壶给她倒满,一边问“巧儿姑娘邀我一道,可是有难言之隐姑娘曾救我一命,大可不必如此客气,若有需要,这上京城中,只消用得着我谢翊的地方,直说便是。”
“不不,殿下误会了。”
“嗯”
巧儿咽了好大一口茶,睁大眼,在他面前竖了根指“首先,我真是上京探亲,没什么旁的事需要帮忙。其次,当年救殿下之恩,万万不能算在我头上。我一事未做,得殿下报恩,岂不折煞”
“不是姑娘救得我”谢翊玩味问道。
“真不是。”
“那还能有谁”
“闻月呀。”
巧儿笑得甜甜,端起心爱的普洱茶,又灌了一杯下去。拿袖抹了抹唇,她笑道“我就猜是闻月不好意思同你说。其实,当初压根不算是我救得你。我只不过是碰巧见殿下漂在水面,救你、医你,全都是闻月的功劳。”
“怎么可能”谢翊不解蹙眉。
“怎么不可能”
谢翊沉眸,不答。
以命相之书记载时间看来,那时闻月不过重生没多少时日,她应当是对谢翊恨极的,又怎么可能会去救他
谢翊百思不得其解,好在而今巧儿在场,或许关于当时之事,能有个出口。
尚未等他开口问询,巧儿已急不可耐。
她倚在八仙桌上,半个身子倾向谢翊,一双圆润的眸子中满是认真恳切“当时,我见你漂在水上,便喊了阿月。阿月起初以为是浮物,还不当一回事。结果,当真发觉是个人后,她当即便下了水。”
谢翊把玩着茶盏,英眉拧成一团“可我分明记得,她是怕水的。”
“啊她怕水吗”巧儿不以为然,“可她朝你奔去时,毅然决然的,根本不像是怕水的样子。”
“巧儿姑娘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
担心谢翊不信,巧儿还仔细回忆了当初场景,同他描述道“当时水很急,只消一个不留神,不止你,连她都要被冲走。闻月为了救你,不顾男女有别,当场解了裙摆,将裙摆一端扣在腕上,另一端交予给我,还叮嘱我若瞧见情势不对,定要第一时间将系带往后拉。”
回想当初,巧儿还觉得心惊肉跳。
她拍拍胸脯,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一切顺利,总算是将你救下了。”
得闻巧儿此言,谢翊才慢悠悠地忆起当初细节。
他依稀记得,当初他重伤宿在闻月医馆,每回闻月给他喂完药,总会一个人偷偷跑进药房,解了手腕上的纱布,取药敷上。起先,谢翊没当一回事,直到后来无意间撞见她未缚纱布的手腕,谢翊方才瞧见,她腕上伤疤深及肉里,看着时日已久,却仍旧渗着鲜血。
对照巧儿所言,那伤或许便是那日留下的。
一切,似乎都对上了。
然而,谢翊左思右想,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纳闷道“她怎么可能救我”
“怎么不可能”巧儿反驳道。
巧儿是个聪明姑娘,方才谢翊提及闻月从未将救他一事告知,导致谢翊至今仍以为是她救了他。这事儿换做她未嫁人前,她或许便死咬此事不松口了。
毕竟那时,巧儿也曾悄悄喜欢过谢翊,若能有救命之恩帮扶,她与他之间便能锦上添花。也因此,那时的巧儿,是默认的。
只不过,而今巧儿已嫁人,夫家待她也极好。巧儿实在没必要因这事儿,害了好友闻月的一桩姻缘。
料想从前在夷亭的种种,巧儿旁观者清,早就认定闻月乃是心仪谢翊的。
再加上后来,王家灭门,闻月与谢翊共赴上京,显已昭示她的心意。
可瞧谢翊所言,似乎两人至今都没能走到一块儿。
既是她能与谢翊机缘巧合遇上,她定要替好友捅破这层窗户纸。
巧儿说“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猜测。”
谢翊问“什么猜测”
巧儿扬起袖,掩在唇边“我猜闻月一定心仪殿下。”
闻言,谢翊先是一愣,随后虚妄地笑了笑。
“巧儿姑娘误会了。”他自嘲道“后来的事姑娘可能不知,而今她视我如洪水猛兽,又怎可能谈何心仪”
“我却不这么认为。”
“为何”
“我却以为,阿月是欢喜殿下的。”
巧儿抬眸,望向谢翊的目光中如斯笃定“殿下还记得,乞巧节那夜,殿下送过阿月一盏兔子花灯吗”
“记得。”
“当夜殿下情急,是否烧了那花灯”
“正是。”
“那便是对上了。”
巧儿捏着茶盏,半闭着眼,推理道“后来阿月曾同我说起那兔子花灯的事儿,我至今记得,她谈及你烧掉花灯的举动时,委屈得眼都红了。我那时不懂感情,后来嫁了人,方才知道。若你不喜欢那人,他便是送金山银山都是不在意的。可你若在意那人,便是烧了一盏花灯,都会叫你觉得遗憾。殿下说,这还不是喜欢吗”
谢翊垂眸,目光焦点不知落在了那儿,一声不吭。
巧儿见状,继续道“再说阿月这人,我自幼与她相识。当年,她父亲亡故,她孤身一人在夷亭讨生活,不知吃过多少冷眼。因此,阿月这人,看似对谁都热络,实则却是最难信任旁人的。当初,她竟愿相信殿下建议,帮人剖腹产子,我以为,她已是信极了殿下。再到后来,王家灭门,新嫁娘成了未亡人,那对阿月是多大的打击。可即便如此,明知身边危险重重,她仍是不顾一切,同牛婶讨了几个馒头,便孤身同殿下共赴上京。殿下可曾想过,她为何要跟你走”
谢翊摇头,未置一言。
巧儿将目光投向街心,笑容温婉“对女子而言,若愿孤身同男子离开家乡,除了信任与喜欢,还能有旁的答案照我看”
“如何”
“阿月,是将心掏给过殿下的。”
巧儿坚定望进谢翊眼中,道出的每个字眼,字字恳切。
茶社楼下,传来车夫声声急吼。
眼见时候不早,巧儿收拾了东西,便准备与谢翊告辞。
谢翊送她下楼,临上马车前,巧儿忽地神神秘秘返了回来,走到谢翊跟前,不知想到了什么,定定在笑。
她挑着眉,将手撑在唇边,以仅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道“殿下,我猜你应当很喜欢闻月吧”
谢翊闻言,蓦地笑了。
须臾后,他点头,回了声“嗯”。
“我就猜是如此。”巧儿高兴地直拍手,“我还记得,那日乞巧佳节,您为了邀闻月去赏花灯,还故意拿我当挡箭牌呢,害父亲训斥了我好久,这笔账我可一直都记着呢。”
“对姑娘不住。”
提及此事,谢翊有些赧然。
当时举动,委实是他荒唐了。
巧儿摆摆手,笑着同他说无碍。
坐定马车之后,巧儿撩了车帘,与谢翊挥手道别。
车夫驱马之下,车轱辘连着转了好几下。
眼见说话时间所剩无几,巧儿急忙探出半个脑袋,认真同谢翊嘱咐“殿下,阿月从前的日子过得极为辛苦,若有可能,请殿下务必好好待她。”
谢翊负手,认真道“姑娘放心,那是自然。”
巧儿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笑得天真无邪“既然如此,乞巧节害我挨骂一事,我也就不着急同殿下算账了。可若有一日您对闻月不好,我定要回头跟殿下算总账”
五日宿醉后,谢翊难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他对巧儿点头,由衷道了声“好”。
茶社外,谢翊目送马车逐渐驶离。
待马车快消失不见时,巧儿还不忘从车窗中探出身来,遥遥朝谢翊挥手,嘱咐他“殿下,我会在上京逗留些时日,若碰上闻月,记得喊她找我玩儿。”
“一定。”
谢翊站在原地,笃定笑着,同她挥手告别。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休息一天,周日三更
谢翊微微笑着,一边体贴提过茶壶给她倒满,一边问“巧儿姑娘邀我一道,可是有难言之隐姑娘曾救我一命,大可不必如此客气,若有需要,这上京城中,只消用得着我谢翊的地方,直说便是。”
“不不,殿下误会了。”
“嗯”
巧儿咽了好大一口茶,睁大眼,在他面前竖了根指“首先,我真是上京探亲,没什么旁的事需要帮忙。其次,当年救殿下之恩,万万不能算在我头上。我一事未做,得殿下报恩,岂不折煞”
“不是姑娘救得我”谢翊玩味问道。
“真不是。”
“那还能有谁”
“闻月呀。”
巧儿笑得甜甜,端起心爱的普洱茶,又灌了一杯下去。拿袖抹了抹唇,她笑道“我就猜是闻月不好意思同你说。其实,当初压根不算是我救得你。我只不过是碰巧见殿下漂在水面,救你、医你,全都是闻月的功劳。”
“怎么可能”谢翊不解蹙眉。
“怎么不可能”
谢翊沉眸,不答。
以命相之书记载时间看来,那时闻月不过重生没多少时日,她应当是对谢翊恨极的,又怎么可能会去救他
谢翊百思不得其解,好在而今巧儿在场,或许关于当时之事,能有个出口。
尚未等他开口问询,巧儿已急不可耐。
她倚在八仙桌上,半个身子倾向谢翊,一双圆润的眸子中满是认真恳切“当时,我见你漂在水上,便喊了阿月。阿月起初以为是浮物,还不当一回事。结果,当真发觉是个人后,她当即便下了水。”
谢翊把玩着茶盏,英眉拧成一团“可我分明记得,她是怕水的。”
“啊她怕水吗”巧儿不以为然,“可她朝你奔去时,毅然决然的,根本不像是怕水的样子。”
“巧儿姑娘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
担心谢翊不信,巧儿还仔细回忆了当初场景,同他描述道“当时水很急,只消一个不留神,不止你,连她都要被冲走。闻月为了救你,不顾男女有别,当场解了裙摆,将裙摆一端扣在腕上,另一端交予给我,还叮嘱我若瞧见情势不对,定要第一时间将系带往后拉。”
回想当初,巧儿还觉得心惊肉跳。
她拍拍胸脯,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一切顺利,总算是将你救下了。”
得闻巧儿此言,谢翊才慢悠悠地忆起当初细节。
他依稀记得,当初他重伤宿在闻月医馆,每回闻月给他喂完药,总会一个人偷偷跑进药房,解了手腕上的纱布,取药敷上。起先,谢翊没当一回事,直到后来无意间撞见她未缚纱布的手腕,谢翊方才瞧见,她腕上伤疤深及肉里,看着时日已久,却仍旧渗着鲜血。
对照巧儿所言,那伤或许便是那日留下的。
一切,似乎都对上了。
然而,谢翊左思右想,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纳闷道“她怎么可能救我”
“怎么不可能”巧儿反驳道。
巧儿是个聪明姑娘,方才谢翊提及闻月从未将救他一事告知,导致谢翊至今仍以为是她救了他。这事儿换做她未嫁人前,她或许便死咬此事不松口了。
毕竟那时,巧儿也曾悄悄喜欢过谢翊,若能有救命之恩帮扶,她与他之间便能锦上添花。也因此,那时的巧儿,是默认的。
只不过,而今巧儿已嫁人,夫家待她也极好。巧儿实在没必要因这事儿,害了好友闻月的一桩姻缘。
料想从前在夷亭的种种,巧儿旁观者清,早就认定闻月乃是心仪谢翊的。
再加上后来,王家灭门,闻月与谢翊共赴上京,显已昭示她的心意。
可瞧谢翊所言,似乎两人至今都没能走到一块儿。
既是她能与谢翊机缘巧合遇上,她定要替好友捅破这层窗户纸。
巧儿说“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猜测。”
谢翊问“什么猜测”
巧儿扬起袖,掩在唇边“我猜闻月一定心仪殿下。”
闻言,谢翊先是一愣,随后虚妄地笑了笑。
“巧儿姑娘误会了。”他自嘲道“后来的事姑娘可能不知,而今她视我如洪水猛兽,又怎可能谈何心仪”
“我却不这么认为。”
“为何”
“我却以为,阿月是欢喜殿下的。”
巧儿抬眸,望向谢翊的目光中如斯笃定“殿下还记得,乞巧节那夜,殿下送过阿月一盏兔子花灯吗”
“记得。”
“当夜殿下情急,是否烧了那花灯”
“正是。”
“那便是对上了。”
巧儿捏着茶盏,半闭着眼,推理道“后来阿月曾同我说起那兔子花灯的事儿,我至今记得,她谈及你烧掉花灯的举动时,委屈得眼都红了。我那时不懂感情,后来嫁了人,方才知道。若你不喜欢那人,他便是送金山银山都是不在意的。可你若在意那人,便是烧了一盏花灯,都会叫你觉得遗憾。殿下说,这还不是喜欢吗”
谢翊垂眸,目光焦点不知落在了那儿,一声不吭。
巧儿见状,继续道“再说阿月这人,我自幼与她相识。当年,她父亲亡故,她孤身一人在夷亭讨生活,不知吃过多少冷眼。因此,阿月这人,看似对谁都热络,实则却是最难信任旁人的。当初,她竟愿相信殿下建议,帮人剖腹产子,我以为,她已是信极了殿下。再到后来,王家灭门,新嫁娘成了未亡人,那对阿月是多大的打击。可即便如此,明知身边危险重重,她仍是不顾一切,同牛婶讨了几个馒头,便孤身同殿下共赴上京。殿下可曾想过,她为何要跟你走”
谢翊摇头,未置一言。
巧儿将目光投向街心,笑容温婉“对女子而言,若愿孤身同男子离开家乡,除了信任与喜欢,还能有旁的答案照我看”
“如何”
“阿月,是将心掏给过殿下的。”
巧儿坚定望进谢翊眼中,道出的每个字眼,字字恳切。
茶社楼下,传来车夫声声急吼。
眼见时候不早,巧儿收拾了东西,便准备与谢翊告辞。
谢翊送她下楼,临上马车前,巧儿忽地神神秘秘返了回来,走到谢翊跟前,不知想到了什么,定定在笑。
她挑着眉,将手撑在唇边,以仅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道“殿下,我猜你应当很喜欢闻月吧”
谢翊闻言,蓦地笑了。
须臾后,他点头,回了声“嗯”。
“我就猜是如此。”巧儿高兴地直拍手,“我还记得,那日乞巧佳节,您为了邀闻月去赏花灯,还故意拿我当挡箭牌呢,害父亲训斥了我好久,这笔账我可一直都记着呢。”
“对姑娘不住。”
提及此事,谢翊有些赧然。
当时举动,委实是他荒唐了。
巧儿摆摆手,笑着同他说无碍。
坐定马车之后,巧儿撩了车帘,与谢翊挥手道别。
车夫驱马之下,车轱辘连着转了好几下。
眼见说话时间所剩无几,巧儿急忙探出半个脑袋,认真同谢翊嘱咐“殿下,阿月从前的日子过得极为辛苦,若有可能,请殿下务必好好待她。”
谢翊负手,认真道“姑娘放心,那是自然。”
巧儿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笑得天真无邪“既然如此,乞巧节害我挨骂一事,我也就不着急同殿下算账了。可若有一日您对闻月不好,我定要回头跟殿下算总账”
五日宿醉后,谢翊难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他对巧儿点头,由衷道了声“好”。
茶社外,谢翊目送马车逐渐驶离。
待马车快消失不见时,巧儿还不忘从车窗中探出身来,遥遥朝谢翊挥手,嘱咐他“殿下,我会在上京逗留些时日,若碰上闻月,记得喊她找我玩儿。”
“一定。”
谢翊站在原地,笃定笑着,同她挥手告别。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休息一天,周日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