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落山, 最后一抹灿色消失在天际,夜幕初降临。
王宫东北角的华阳台巍峨壮丽,主殿内的明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在窗棂上投映下侍人斜长的影子。
东面的廊道入口处, 魏公主与太后鸾驾相遇。
身着黑色暗绣金边华丽锦裙的妇人梳高鬓, 戴华钗。因为身量比寻常女子要高,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压迫力。
魏成驰眉峰皱起,垂袖行礼道“外臣见过太后。”
余青灵也弯腰福一礼。
虽然太后迁居离宫,但是并未被软禁,该有的体面都有,就连昔年支持公子围登基一事, 燕京也三缄其口。
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个信息,越王仍然以太后之位尊养吕双。
太后淡淡一笑, “魏公主与使臣不必多礼。”
那日乌南巷匆匆封锁, 又匆匆撤兵,后来又有郑使臣与楚上原口舌交涉,将站在巷口吹了半夜冷风的郑公主接回去。
消息传到太后耳中, 她便直觉此事与魏公主有关。
果不其然, 除夕夜宴那日, 魏公主没有露面,就连越王也匆匆离去。
要知道,她这个养子骨头里天生带着君王凉薄,对美人动欲她信,可是动心动情, 太后一点都不信。
可是如今这情况
太后的视线落在余青灵身上,一双细长凤眸里充满打量,她唇角缓缓地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弧度,直叫余青灵心底发毛。
不得不说,魏公主的皮相是太后见过美的,雪肤乌发,美目朱唇,肌理细腻,骨肉匀称。
骨相和气韵也美,一双乌黑灵动的眼睛,最为勾人,娇艳灵俏,有祸国殃民之相。
余青灵也在打量太后。
上次国宴,遥遥惊鸿一瞥,只记得是位华贵妇人。
今日细瞧,太后有一双细长而翘的凤眸,天生威严,但更多的是眉目传情。
三十余岁的年纪,风情却不减,一下子让余青灵想起山中女妖,吃人不吐骨头。
只是这位厉害的女妖已经被砍掉周身伤人利爪,圈养在离宫。
余青灵抿唇浅笑,露出两个小梨涡,提裙往旁退一步,又示意婢女让路,“太后先行。”
廊道宽阔,三人并行尚且绰绰有余,但是太后的鸾驾仪仗颇大,长幼尊卑有序。
太后垂下眼眸看她,声音是冷如珠玉的调,“不急。”
齐地女子身量高,两人对面而站,她比余青灵高了约莫小半头。
说完,太后抬起手腕,捏着她下巴,迫使人仰头,细细打量容貌。
染过蔻丹的手指冰凉,如同冷玉一般。
几乎是在同一瞬,余青灵便反握住了太后手腕,止住近一步动作。
“大胆”小画高声呵斥,欲图护主。
魏成驰冷眼看她。
战场上杀人无数的男人,周身带戾,小画这等深宫女子自然受不住的,心中微颤生恐,止步不前,甚至还退了一步。
余青灵手腕用力,迫使太后的手远离她下巴,直到三寸远的安全距离。
“天气冷,太后年纪大了,受不得寒气,莫要把手伸在外面,”说话时,小姑娘眉眼含笑,像是关切,又贴心地把手中暖炉塞到太后手里。
“久闻魏地女子温软,魏公主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太后盯着她眼睛。
余青灵恍若不闻,眉眼盈盈道“王上与特使在殿内等得着急,我先行一步,不在此相陪太后了。”
说罢,她便松手转身,拢了拢身上斗篷,先一步上了东边廊道。
太后是赵墨养母,曾经教养他九年。
只看赵墨慈悲留她一命,便知道昔年时两人母子情分不浅。
余青灵不想与太后龃龉。
不能招惹,只好避开。
待人走远,小画后知后觉地回神,连忙走过去捧起太后的手腕,保养得宜的肌肤上印了一道微弱红痕。
小画拧眉,“魏公主好生过分。”
太后不置可否,如常垂下手腕,眸光幽幽地盯着魏成驰和余青灵离去的背影。
两侧灯笼随风摇曳,投下澄黄光线,虚虚晃晃地打在两人身上,朦胧绰绰,男子身姿挺拔,少女娇俏窈窕,竟也是郎才女貌。
太后淡淡一笑,意味深长,“年轻人,气盛一些,做什么都不奇怪。”
华阳台内。
身着暗红襦裙的宫女手中端着酒水膳食,鱼贯而入。
今夜宴席是小宴,人并不多,除了越王、魏公主与太后,便是魏使臣和越国的丞相、御史大夫、京令尹四位大臣,还有几位眼生的宗室元老,氛围轻松。
岁留庸捧着天子文书,送到赵墨面前。
楚砚坐在下首,仪容得体,朝魏公主微笑致意。
天子特使,多威风的称号,可是今时不同往日。
天下任意一国都有颠覆嘉朝之力,天子的威风尽散,只剩下几分被施舍的体面。
人皆道洛邑繁华,却不知生活在洛邑的皇室宗亲整日惶恐忧愁,生怕下一刻便有铁骑踏破帝都,尸横遍野。
楚砚心中酸涩,无声叹息,只盼着嘉朝覆灭那日,新帝仁慈,允许嘉皇室善终。
赵墨接过天子文书打开,抬眼笑道 “昭侯风采依旧,犹胜当年。”
“大王英雄气概凛然,亦胜初见。”
楚砚声音含笑,神色和蔼,“上次相见,还是在大王的登基典礼上,今日再逢,大王已经觅得佳人相伴。”
天子领土方圆二百七十二里,全部被越地包围,齐蜀郑魏四国暂时攻不进来。
嘉朝能存多久,得看越国是否有勤王之心。
此次天子命楚砚来越,心底带着十成十与越国交好的心思。
而且越王赵墨年少,年刚二十,执掌越国当有几十年。
楚砚深知,嘉朝气数已尽,与其苟延残喘,垂死挣扎,倒不如识趣一点,在明主出世之时主动禅让,这样还能换的一个好名声、好下场。
故而无论赵墨是否有野心,天子都愿意与他交好。既然要与越王交好,自然也要与越王后交好,后宫女子的枕边风厉害,不可小觑。
楚砚偏头看向魏公主,神色真诚地回忆道“昔年老夫赴魏
王宫东北角的华阳台巍峨壮丽,主殿内的明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在窗棂上投映下侍人斜长的影子。
东面的廊道入口处, 魏公主与太后鸾驾相遇。
身着黑色暗绣金边华丽锦裙的妇人梳高鬓, 戴华钗。因为身量比寻常女子要高,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压迫力。
魏成驰眉峰皱起,垂袖行礼道“外臣见过太后。”
余青灵也弯腰福一礼。
虽然太后迁居离宫,但是并未被软禁,该有的体面都有,就连昔年支持公子围登基一事, 燕京也三缄其口。
里里外外都透露出一个信息,越王仍然以太后之位尊养吕双。
太后淡淡一笑, “魏公主与使臣不必多礼。”
那日乌南巷匆匆封锁, 又匆匆撤兵,后来又有郑使臣与楚上原口舌交涉,将站在巷口吹了半夜冷风的郑公主接回去。
消息传到太后耳中, 她便直觉此事与魏公主有关。
果不其然, 除夕夜宴那日, 魏公主没有露面,就连越王也匆匆离去。
要知道,她这个养子骨头里天生带着君王凉薄,对美人动欲她信,可是动心动情, 太后一点都不信。
可是如今这情况
太后的视线落在余青灵身上,一双细长凤眸里充满打量,她唇角缓缓地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弧度,直叫余青灵心底发毛。
不得不说,魏公主的皮相是太后见过美的,雪肤乌发,美目朱唇,肌理细腻,骨肉匀称。
骨相和气韵也美,一双乌黑灵动的眼睛,最为勾人,娇艳灵俏,有祸国殃民之相。
余青灵也在打量太后。
上次国宴,遥遥惊鸿一瞥,只记得是位华贵妇人。
今日细瞧,太后有一双细长而翘的凤眸,天生威严,但更多的是眉目传情。
三十余岁的年纪,风情却不减,一下子让余青灵想起山中女妖,吃人不吐骨头。
只是这位厉害的女妖已经被砍掉周身伤人利爪,圈养在离宫。
余青灵抿唇浅笑,露出两个小梨涡,提裙往旁退一步,又示意婢女让路,“太后先行。”
廊道宽阔,三人并行尚且绰绰有余,但是太后的鸾驾仪仗颇大,长幼尊卑有序。
太后垂下眼眸看她,声音是冷如珠玉的调,“不急。”
齐地女子身量高,两人对面而站,她比余青灵高了约莫小半头。
说完,太后抬起手腕,捏着她下巴,迫使人仰头,细细打量容貌。
染过蔻丹的手指冰凉,如同冷玉一般。
几乎是在同一瞬,余青灵便反握住了太后手腕,止住近一步动作。
“大胆”小画高声呵斥,欲图护主。
魏成驰冷眼看她。
战场上杀人无数的男人,周身带戾,小画这等深宫女子自然受不住的,心中微颤生恐,止步不前,甚至还退了一步。
余青灵手腕用力,迫使太后的手远离她下巴,直到三寸远的安全距离。
“天气冷,太后年纪大了,受不得寒气,莫要把手伸在外面,”说话时,小姑娘眉眼含笑,像是关切,又贴心地把手中暖炉塞到太后手里。
“久闻魏地女子温软,魏公主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太后盯着她眼睛。
余青灵恍若不闻,眉眼盈盈道“王上与特使在殿内等得着急,我先行一步,不在此相陪太后了。”
说罢,她便松手转身,拢了拢身上斗篷,先一步上了东边廊道。
太后是赵墨养母,曾经教养他九年。
只看赵墨慈悲留她一命,便知道昔年时两人母子情分不浅。
余青灵不想与太后龃龉。
不能招惹,只好避开。
待人走远,小画后知后觉地回神,连忙走过去捧起太后的手腕,保养得宜的肌肤上印了一道微弱红痕。
小画拧眉,“魏公主好生过分。”
太后不置可否,如常垂下手腕,眸光幽幽地盯着魏成驰和余青灵离去的背影。
两侧灯笼随风摇曳,投下澄黄光线,虚虚晃晃地打在两人身上,朦胧绰绰,男子身姿挺拔,少女娇俏窈窕,竟也是郎才女貌。
太后淡淡一笑,意味深长,“年轻人,气盛一些,做什么都不奇怪。”
华阳台内。
身着暗红襦裙的宫女手中端着酒水膳食,鱼贯而入。
今夜宴席是小宴,人并不多,除了越王、魏公主与太后,便是魏使臣和越国的丞相、御史大夫、京令尹四位大臣,还有几位眼生的宗室元老,氛围轻松。
岁留庸捧着天子文书,送到赵墨面前。
楚砚坐在下首,仪容得体,朝魏公主微笑致意。
天子特使,多威风的称号,可是今时不同往日。
天下任意一国都有颠覆嘉朝之力,天子的威风尽散,只剩下几分被施舍的体面。
人皆道洛邑繁华,却不知生活在洛邑的皇室宗亲整日惶恐忧愁,生怕下一刻便有铁骑踏破帝都,尸横遍野。
楚砚心中酸涩,无声叹息,只盼着嘉朝覆灭那日,新帝仁慈,允许嘉皇室善终。
赵墨接过天子文书打开,抬眼笑道 “昭侯风采依旧,犹胜当年。”
“大王英雄气概凛然,亦胜初见。”
楚砚声音含笑,神色和蔼,“上次相见,还是在大王的登基典礼上,今日再逢,大王已经觅得佳人相伴。”
天子领土方圆二百七十二里,全部被越地包围,齐蜀郑魏四国暂时攻不进来。
嘉朝能存多久,得看越国是否有勤王之心。
此次天子命楚砚来越,心底带着十成十与越国交好的心思。
而且越王赵墨年少,年刚二十,执掌越国当有几十年。
楚砚深知,嘉朝气数已尽,与其苟延残喘,垂死挣扎,倒不如识趣一点,在明主出世之时主动禅让,这样还能换的一个好名声、好下场。
故而无论赵墨是否有野心,天子都愿意与他交好。既然要与越王交好,自然也要与越王后交好,后宫女子的枕边风厉害,不可小觑。
楚砚偏头看向魏公主,神色真诚地回忆道“昔年老夫赴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