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坐起身问“这么晚了, 容儿怎么来了”
她为什么来当然是久等他不至,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思来想去总觉得其中有蹊跷, 大婚当夜的永夜急报, 皇帝说是喜报,崇光却起了疑, 若真是喜报, 他至于如此宵衣旰食于是便让赵伦留心盯着皇帝这边, 还有一个多时辰天就亮了, 赵伦才回禀说聚在皇帝书房的朝臣离开了,她匆匆穿衣起身来见他。
她要见皇帝, 没人赶拦她,一向尽职尽责的李云福也不通传了, 她来了他就很自觉地让她自己进来了。
“容儿想到陛下说的喜报, 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容儿想知道, 那喜报的内容, 可是与容儿叔父和堂兄有关容儿不是要干预朝堂政事,只是关心叔父和堂兄的安危。”
皇帝张开怀抱“到朕怀里来。”
崇光主动靠过去, 皇帝从腋下揽住她, 将人朝上提了下,使得她完全坐在了他膝上,背贴他胸,他低头将脸贴着她的, 轻轻摩挲。“看样子,朕是瞒不住你了。”
“真的不是喜报”崇光脑子里的弦马上提了起来。
“也不尽然,算是,也不算。”皇帝便将那急报的内容告知了崇光,说罢问她“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做”
崇光不假思索答“后宫不能干预朝政,容儿不知道。”
皇帝道“与你叔父和堂兄有关,你也不愿意给朕建议”
她当然想,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她是他的皇后,在他跟前指点江山是不能的,更何况,他如此聪明,她任何见解在他跟前都不过是班门弄斧。她说“不管陛下做什么决定,容儿都相信,一定是万全之策。”
“没有万全之策。”皇帝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朕没有万全之策,容儿。”
崇光不相信。他可是玄箴,是当初那个太傅口里“侪辈中、无出其右”的三殿下,怎么会没有万全之策呢她转过头,睁着两丸乌黑的眸子望着他。“真的没有吗”
皇帝摇头,宠溺地捏了捏她的脸颊“不知朕的皇后有没有呢”
“容儿一直愚笨,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崇光答。
“这里没有外人,容儿不妨说给朕听听,放心大胆地说,朕又不会怪罪你,别人也不会听去。”皇帝知道她心里必然是有主意的,毕竟事关她的叔父和堂兄,他想听听她的见解,倒不是为了试探她,只是怕她心中所想与自己心中想法不一致,将来二人之间生出嫌隙、影响到夫妻之情。
皇帝为何总是要让自己作答这可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若稍微把握不好分寸,自己就成了在皇帝跟前徇私和搬弄是非的枕边人,就算外人不知道,自己也不能信口对皇帝直言不讳。她想了想,从皇帝身上起来,整饬了下衣襟,跪在皇帝面前。
皇帝立即去拉她“这是做什么朕不要你跪。”
崇光不肯起来。
皇帝望着她,倒有些怀念从前那个在自己跟前刁蛮任性、时常叫板的小郡主了,是真的长大了还是被宫里派去婚前训导的嬷嬷给教化了她才做了一天的皇后,在自己面前处处拿捏起分寸来了,他有些不习惯了,从前不希望她任性胡闹,期待她在人前能理智稳重一些,因为一国之母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做了一天皇后的她,一言一行都拿捏好了分寸,挑不出一丝毛病,若保持下去,他一点都不担心她将来会被御史上参除了善妒之外的恶名。但是,他只是希望她在人前保持这副样子,在自己面前,他还是希望她能毫无保留,就像照镜子那样自如自在。一些话到嘴边,皇帝忍着没说。
崇光道“容儿愚笨,见识短浅,那既然陛下非要容儿说,容儿斗胆说一两句。”
“但说无妨。”皇帝依旧伸手将她拉起来坐到自己身边。
“依容儿之见,乌孜狼子野心,主动求娶我国公主不过遁逸野心之举,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与大昭迟早一战。大昭即使同意和亲,也换不来几年的和平,反而正中乌孜下怀,乌孜既然要求和亲,说明其仍忌惮于大昭国力,并没有几分把握,想借和亲让大昭掉以轻心,暗里厉兵秣马,他日趁大昭不备必择机扑起。但若大昭马上出兵攻打,也并非良策。”
“为何”皇帝追问,神情十分严肃。实际上,她能看透这一点已让他意外惊喜了,他压抑在心里没有外露。
“行兵须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论天时,此时开战,已是秋季,战事焦着之际正是寒冬,乌孜位于西北边陲,冬季更是干冷刺骨,风沙漫野,天寒地冻。大昭将士纵然再身强体壮,也不及常年生活在那里的乌孜人能抵御当地冬季的寒冷;论地利,西北一带地形复杂,容儿曾听说那里一些地方雪山沼泽连绵,一些地方又遍布荒漠,且一天之内,流沙变幻无穷,恐怕只有驻守在较近的几座城池的大昭士兵较为熟悉当地地形地貌,但陛下不可能下旨抽调附近所有城池的士兵,新增的援兵又不熟悉当地地况,贸然开战,大昭必处于下风;论
她为什么来当然是久等他不至,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思来想去总觉得其中有蹊跷, 大婚当夜的永夜急报, 皇帝说是喜报,崇光却起了疑, 若真是喜报, 他至于如此宵衣旰食于是便让赵伦留心盯着皇帝这边, 还有一个多时辰天就亮了, 赵伦才回禀说聚在皇帝书房的朝臣离开了,她匆匆穿衣起身来见他。
她要见皇帝, 没人赶拦她,一向尽职尽责的李云福也不通传了, 她来了他就很自觉地让她自己进来了。
“容儿想到陛下说的喜报, 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容儿想知道, 那喜报的内容, 可是与容儿叔父和堂兄有关容儿不是要干预朝堂政事,只是关心叔父和堂兄的安危。”
皇帝张开怀抱“到朕怀里来。”
崇光主动靠过去, 皇帝从腋下揽住她, 将人朝上提了下,使得她完全坐在了他膝上,背贴他胸,他低头将脸贴着她的, 轻轻摩挲。“看样子,朕是瞒不住你了。”
“真的不是喜报”崇光脑子里的弦马上提了起来。
“也不尽然,算是,也不算。”皇帝便将那急报的内容告知了崇光,说罢问她“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做”
崇光不假思索答“后宫不能干预朝政,容儿不知道。”
皇帝道“与你叔父和堂兄有关,你也不愿意给朕建议”
她当然想,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她是他的皇后,在他跟前指点江山是不能的,更何况,他如此聪明,她任何见解在他跟前都不过是班门弄斧。她说“不管陛下做什么决定,容儿都相信,一定是万全之策。”
“没有万全之策。”皇帝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朕没有万全之策,容儿。”
崇光不相信。他可是玄箴,是当初那个太傅口里“侪辈中、无出其右”的三殿下,怎么会没有万全之策呢她转过头,睁着两丸乌黑的眸子望着他。“真的没有吗”
皇帝摇头,宠溺地捏了捏她的脸颊“不知朕的皇后有没有呢”
“容儿一直愚笨,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崇光答。
“这里没有外人,容儿不妨说给朕听听,放心大胆地说,朕又不会怪罪你,别人也不会听去。”皇帝知道她心里必然是有主意的,毕竟事关她的叔父和堂兄,他想听听她的见解,倒不是为了试探她,只是怕她心中所想与自己心中想法不一致,将来二人之间生出嫌隙、影响到夫妻之情。
皇帝为何总是要让自己作答这可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若稍微把握不好分寸,自己就成了在皇帝跟前徇私和搬弄是非的枕边人,就算外人不知道,自己也不能信口对皇帝直言不讳。她想了想,从皇帝身上起来,整饬了下衣襟,跪在皇帝面前。
皇帝立即去拉她“这是做什么朕不要你跪。”
崇光不肯起来。
皇帝望着她,倒有些怀念从前那个在自己跟前刁蛮任性、时常叫板的小郡主了,是真的长大了还是被宫里派去婚前训导的嬷嬷给教化了她才做了一天的皇后,在自己面前处处拿捏起分寸来了,他有些不习惯了,从前不希望她任性胡闹,期待她在人前能理智稳重一些,因为一国之母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做了一天皇后的她,一言一行都拿捏好了分寸,挑不出一丝毛病,若保持下去,他一点都不担心她将来会被御史上参除了善妒之外的恶名。但是,他只是希望她在人前保持这副样子,在自己面前,他还是希望她能毫无保留,就像照镜子那样自如自在。一些话到嘴边,皇帝忍着没说。
崇光道“容儿愚笨,见识短浅,那既然陛下非要容儿说,容儿斗胆说一两句。”
“但说无妨。”皇帝依旧伸手将她拉起来坐到自己身边。
“依容儿之见,乌孜狼子野心,主动求娶我国公主不过遁逸野心之举,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与大昭迟早一战。大昭即使同意和亲,也换不来几年的和平,反而正中乌孜下怀,乌孜既然要求和亲,说明其仍忌惮于大昭国力,并没有几分把握,想借和亲让大昭掉以轻心,暗里厉兵秣马,他日趁大昭不备必择机扑起。但若大昭马上出兵攻打,也并非良策。”
“为何”皇帝追问,神情十分严肃。实际上,她能看透这一点已让他意外惊喜了,他压抑在心里没有外露。
“行兵须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论天时,此时开战,已是秋季,战事焦着之际正是寒冬,乌孜位于西北边陲,冬季更是干冷刺骨,风沙漫野,天寒地冻。大昭将士纵然再身强体壮,也不及常年生活在那里的乌孜人能抵御当地冬季的寒冷;论地利,西北一带地形复杂,容儿曾听说那里一些地方雪山沼泽连绵,一些地方又遍布荒漠,且一天之内,流沙变幻无穷,恐怕只有驻守在较近的几座城池的大昭士兵较为熟悉当地地形地貌,但陛下不可能下旨抽调附近所有城池的士兵,新增的援兵又不熟悉当地地况,贸然开战,大昭必处于下风;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