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了回府的马车。
瑞王一事,太后不是没有对皇帝起疑,但仔细一想,审问瑞王的时候,皇帝已给足了瑞王面子,的确是瑞王不顾一切地也要与那青楼女子在一起。
太后着实没想到瑞王会如此糊涂,为了一个青楼女子竟弃容儿不顾,自贬身份。如今,他这一去封地,自己的计划可全都被打乱了。
皇帝悄悄去了趟文学馆。多日不见,赵伦模仿起先帝的字迹已是十分娴熟了。
皇帝拿起赵伦练的字比对起先帝写的圣旨,若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异处,不过仔细一瞧,笔锋上仍是有些差别。皇帝放在赵伦面前,指出其中几个字道“撇时,力度不如先帝,继续练。”
指点完又匆匆回宫,却没想到刚走到殿外,竟看见太后亲自过来了。
“参见母后。”
“皇帝不必多礼,哀家来找皇帝,是为了容儿的事。”
皇帝一听,便预感太后又要从中作梗坏自己的好事。
“玄庚这事,虽然是封住了消息,可到底还是让容儿无地自容,哀家在想,皇家应给她些补偿,以挽回玄庚让她丢失的颜面。”
皇帝道“儿子不明白母后的意思,母后想如何补偿”
太后笑道“她的郡主封号乃先帝亲封,也是先帝下旨接她入的宫中,由哀家抚养,自小又与一众皇子公主们一同跟着太傅读书,吃穿用度也与公主无二;皇帝登基后,哀家和她都沾了皇帝的福,她的风头也早已盖过了公主。”
皇帝大概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但并不担心,因为如今玄庚已远去封地,太后再怎么从中作梗,皇帝都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太后接着问“皇帝聪明过人,想必已明白哀家的意思。”
皇帝道“母后是想让朕封容儿为公主”
太后点头“人人早已像公主一样尊她敬她,不过一个名号而已,给了她又有何妨”
“母后这主意甚好,”皇帝笑得深不可测,“朕也有正有此意。”
皇帝的态度,太后始料未及。
和瑞王的婚事解除,崇光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李氏又在此时被诊出有孕,倒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傍晚,崇光又去看了趟李氏,叫李氏写了封家书向身在远方的夫君卫禹报喜,最后和自己写给叔父卫英的信一并送出。
这日清晨,李云福忽然来了卫府。
崇光见他的样子似是为了宣旨而来,心想难道是身在永夜的叔父和禹哥哥出了什么事一颗心紧紧揪起。
却没想到圣旨的内容,竟是封自己为公主。
李云福宣读完毕,崇光迟疑着没接旨。
李云福提醒道“郡主,该接圣旨了。”
崇光才举起双手接下圣旨,展开一览,果然是他亲笔。
“公公,”崇光急忙叫住李云福,“公公可知道陛下为何要封我为公主”
“奴才不知其中缘由,奴才只是奉旨办事,”话落,瞥见她眉目中的郁色,李云福忙道,“不过,奴才知道,这不只是陛下的意思,更是太后的意思。”
“我明白了,谢谢公公。”崇光收好圣旨,送走李云福,心中一阵失落。
次日亲入宫中面圣谢恩,又去谢过了太后。
见着皇帝时,皇帝跟前还有右相和右相一党的人,正同皇帝议政。崇光和皇帝没说上几句话,便离开了。
受封为公主,皇帝亲赐了独立的府邸。很快,崇光从卫府搬入了公主府。
她成为当朝唯一一位有独立府邸的公主,皇帝的姊妹中,还未出嫁的公主只有天宁和安宁两位,天宁被罚去守皇陵,安宁则居在后宫从前萧贵妃住的宫中。
此事很快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百姓都知道,她虽不是先帝的女儿,却比先帝的女儿还要有福气,有太后那样的亲姨母,皇帝待之胜过亲姊妹,赐给她的公主府,是两朝前,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祖父的长姊岁阳长公主曾经居住过的,皇帝命人翻新了。
岁阳长公主虽是一介女流,但在当时的地位并不低于自己那些封了王爷的兄弟们,威望极高,朝臣都敬重,说权倾朝野也不为过,但她并不专权擅势,直到身故,留下的也是清名。
皇帝除了直接赐给崇光岁阳长公主住过的公主府,就连人员配置、起居用度等等一切,皇帝都命人参照着长公主的规制,伺候的仆人均为李云福精挑细选出来的,成群结队,众星捧月一般成日围着崇光打转。
崇光住了几日,仍不习惯。但没办法,自己如今已被皇帝封了公主,身份回不去了,再不习惯也得一个人住在里面,无聊时,她偶尔回趟卫府看看李氏,同李氏说说话,询问她身体的近况。
这次回到卫府,崇光收到了叔父卫英的回信。
卫英在信中回复她,之前确实对她撒了谎,她并非先帝所出,但又说暂不能告知她撒谎的原因。只是再三嘱咐她好生呆在府中,和瑞王的婚约解除后,不要受皇帝蛊惑入宫,也不要随意听信太后的话,远离皇帝和太后,其中缘由,待他回来后再详细告知于她。
崇光看着叔父信中的叮嘱,思考了很久。叔父在信中反复叮嘱她远离皇帝和太后,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她无论如何都想不通,最后将信烧了。
回公主府的路上,夕阳火红,晚霞散开铺在天边,如锦似缎,美不胜收,崇光命人停轿,掀起窗帘赏了会晚霞,直赏到意兴阑珊,才命人起轿。
回到公主府,天边的晚霞已是渐渐淡了。
一入府门,公主府的管家见到她的影子,如临大赦,擦了下头上的汗,急忙上前来报“郡主您可终于回来了,陛下来了,已经等了您半个时辰。”
瑞王一事,太后不是没有对皇帝起疑,但仔细一想,审问瑞王的时候,皇帝已给足了瑞王面子,的确是瑞王不顾一切地也要与那青楼女子在一起。
太后着实没想到瑞王会如此糊涂,为了一个青楼女子竟弃容儿不顾,自贬身份。如今,他这一去封地,自己的计划可全都被打乱了。
皇帝悄悄去了趟文学馆。多日不见,赵伦模仿起先帝的字迹已是十分娴熟了。
皇帝拿起赵伦练的字比对起先帝写的圣旨,若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异处,不过仔细一瞧,笔锋上仍是有些差别。皇帝放在赵伦面前,指出其中几个字道“撇时,力度不如先帝,继续练。”
指点完又匆匆回宫,却没想到刚走到殿外,竟看见太后亲自过来了。
“参见母后。”
“皇帝不必多礼,哀家来找皇帝,是为了容儿的事。”
皇帝一听,便预感太后又要从中作梗坏自己的好事。
“玄庚这事,虽然是封住了消息,可到底还是让容儿无地自容,哀家在想,皇家应给她些补偿,以挽回玄庚让她丢失的颜面。”
皇帝道“儿子不明白母后的意思,母后想如何补偿”
太后笑道“她的郡主封号乃先帝亲封,也是先帝下旨接她入的宫中,由哀家抚养,自小又与一众皇子公主们一同跟着太傅读书,吃穿用度也与公主无二;皇帝登基后,哀家和她都沾了皇帝的福,她的风头也早已盖过了公主。”
皇帝大概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但并不担心,因为如今玄庚已远去封地,太后再怎么从中作梗,皇帝都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太后接着问“皇帝聪明过人,想必已明白哀家的意思。”
皇帝道“母后是想让朕封容儿为公主”
太后点头“人人早已像公主一样尊她敬她,不过一个名号而已,给了她又有何妨”
“母后这主意甚好,”皇帝笑得深不可测,“朕也有正有此意。”
皇帝的态度,太后始料未及。
和瑞王的婚事解除,崇光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李氏又在此时被诊出有孕,倒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傍晚,崇光又去看了趟李氏,叫李氏写了封家书向身在远方的夫君卫禹报喜,最后和自己写给叔父卫英的信一并送出。
这日清晨,李云福忽然来了卫府。
崇光见他的样子似是为了宣旨而来,心想难道是身在永夜的叔父和禹哥哥出了什么事一颗心紧紧揪起。
却没想到圣旨的内容,竟是封自己为公主。
李云福宣读完毕,崇光迟疑着没接旨。
李云福提醒道“郡主,该接圣旨了。”
崇光才举起双手接下圣旨,展开一览,果然是他亲笔。
“公公,”崇光急忙叫住李云福,“公公可知道陛下为何要封我为公主”
“奴才不知其中缘由,奴才只是奉旨办事,”话落,瞥见她眉目中的郁色,李云福忙道,“不过,奴才知道,这不只是陛下的意思,更是太后的意思。”
“我明白了,谢谢公公。”崇光收好圣旨,送走李云福,心中一阵失落。
次日亲入宫中面圣谢恩,又去谢过了太后。
见着皇帝时,皇帝跟前还有右相和右相一党的人,正同皇帝议政。崇光和皇帝没说上几句话,便离开了。
受封为公主,皇帝亲赐了独立的府邸。很快,崇光从卫府搬入了公主府。
她成为当朝唯一一位有独立府邸的公主,皇帝的姊妹中,还未出嫁的公主只有天宁和安宁两位,天宁被罚去守皇陵,安宁则居在后宫从前萧贵妃住的宫中。
此事很快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百姓都知道,她虽不是先帝的女儿,却比先帝的女儿还要有福气,有太后那样的亲姨母,皇帝待之胜过亲姊妹,赐给她的公主府,是两朝前,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祖父的长姊岁阳长公主曾经居住过的,皇帝命人翻新了。
岁阳长公主虽是一介女流,但在当时的地位并不低于自己那些封了王爷的兄弟们,威望极高,朝臣都敬重,说权倾朝野也不为过,但她并不专权擅势,直到身故,留下的也是清名。
皇帝除了直接赐给崇光岁阳长公主住过的公主府,就连人员配置、起居用度等等一切,皇帝都命人参照着长公主的规制,伺候的仆人均为李云福精挑细选出来的,成群结队,众星捧月一般成日围着崇光打转。
崇光住了几日,仍不习惯。但没办法,自己如今已被皇帝封了公主,身份回不去了,再不习惯也得一个人住在里面,无聊时,她偶尔回趟卫府看看李氏,同李氏说说话,询问她身体的近况。
这次回到卫府,崇光收到了叔父卫英的回信。
卫英在信中回复她,之前确实对她撒了谎,她并非先帝所出,但又说暂不能告知她撒谎的原因。只是再三嘱咐她好生呆在府中,和瑞王的婚约解除后,不要受皇帝蛊惑入宫,也不要随意听信太后的话,远离皇帝和太后,其中缘由,待他回来后再详细告知于她。
崇光看着叔父信中的叮嘱,思考了很久。叔父在信中反复叮嘱她远离皇帝和太后,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她无论如何都想不通,最后将信烧了。
回公主府的路上,夕阳火红,晚霞散开铺在天边,如锦似缎,美不胜收,崇光命人停轿,掀起窗帘赏了会晚霞,直赏到意兴阑珊,才命人起轿。
回到公主府,天边的晚霞已是渐渐淡了。
一入府门,公主府的管家见到她的影子,如临大赦,擦了下头上的汗,急忙上前来报“郡主您可终于回来了,陛下来了,已经等了您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