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上疏官家献西北攻守之计,还表明愿身先士卒,主动请求弃文从武。
若只为哗众,那在一回两回后,官家一旦表示愿意认真考虑其策了,多将见好就收,以免过犹不及。
但张亢这多达十数次的上疏,令百官难以理解之余,也清楚他是真铁了心了。
散朝之后,赵祯一手支着一侧下巴,歪着脑袋,盯着那摞起来厚厚一叠的折子,颇为发愁。
这朝堂究竟是怎么了
要数武官中最为显赫的,当数张耆与杨崇勋了。然而这俩人大腹便便,不碰弓马多年,只仗着是曾服侍先帝、颇得宠信的旧臣,平日将威风气摆得十足。
只要一提真上战场拼杀,这两人立马就大惊失色,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样。
即使惹得旁人耻笑,他们也因极为惜命,一点都不肯松口,大不了当个缩头王八,避避风头也就罢了。
若非还有个曹玮撑场面,单是看这俩人的那副酒囊饭袋的窝囊相,都能叫小皇帝倒尽胃口了。
然而曹玮年事已高,尤其在其母病逝还被迫夺情后,就一心盼着回京与家人久住,三番四次打折子,只求不再沙场戎马。
但武将中目前还无人可用,他纵满心愧疚,也无可奈何啊
反倒是文臣之中,先是有个最爱往局势凶险的边境跑的小夫子,再有意气风发,自动请缨的王韶,现又有个生得个头魁实的新科进士张亢闹着要弃笔从戎,一个个前赴后继,满腔热血这,是不是该调转头来
赵祯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幸有陆辞同他上课那大半年,赵祯再不是双耳只闻圣贤书,顶多再习些帝王心术的闭宫太子了。他清楚,尽管官阶上虽瞧不出甚么不同,但大宋立国之初的祖训在那摆着,武将的前程,终归是不比文臣的好。
对此,他纵感到惋惜和无奈,也知不可轻易触碰。
于是面对头跟铁打过似的,非要往烽火狼烟处钻的张亢,他正因爱惜对方才干与前程,反而不想叫人如愿了。
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金榜题名,得了二等的璀璨前程,怎血气上来,就跟个莽夫似的横冲直闯
赵祯拧了拧眉,决定将此人折子暂且压下,好让张亢头脑冷静一些。
谁料张亢候了几日不得回信,以为未达天听,已然石沉大海,便激动得再连上几封。
经中书省那议事堂一趟,饶是赵祯有意压了这么些天,也再瞒不住了。
寇准见了这奏疏,不由乐了,特意寻官家来问上几句。
赵祯一听又是张亢,不由一个头两个大,摆手道“他再递折子,就让他兄长用家法好好教训教训他。”
寇准却道“此人性豪放,且有胆识,颇通军法谋略。如今朝中正紧缺将才,其不厌其烦地陈情制敌之策,官家何不遂他心愿”
赵祯支支吾吾,不好陈明原因。
寇准盯着官家看了一会儿,心下了然,微微笑道“官家恤臣下,为臣下之幸;然臣下食君之禄,自当以国事为先。加之此人好功名,容其转为武职,若是个有真本事的,倒不失为一桩好事。”
武职虽不比文职清贵,但却有逢战乱则晋升飞快的优势。眼下西夏狼子野心毕露,又有崛起之势,战事一触即发。倘若张亢真如他上陈的计策那般能耐,又能把握住这一时机,定能飞腾直上,便不似文臣那般需慢慢等待磨勘轮转,而得快上至少十数年。
况且,就寇准所了解的张亢的脾性,与其兄张奎的截然不同虽为兄弟中的小弟,但张亢不仅个头生得高大魁梧,性情上亦是粗犷,颇有几分侠客的豪放不羁,与士林所推崇的儒雅清谨背道而驰。
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受暗中排挤,说不准就这般默默无闻下去了,倒不如奋起一搏。
想必张亢能下定决心反复上疏,也是权衡过此中利弊的。
对于性情这点,赵祯倒是不甚了解。
听完寇准所言,他抿了抿唇,默然良久后,轻轻颔首。
寇准早已猜出,心肠柔软的小皇帝定会意动,见此笑道“若官家还不放心,大可将他遣去陆狡童那。陆狡童不是刚将一得力助手荐去渭州独当一面,身边正缺人么把张亢派去,一来可由狡童亲自检验,看是否有真本事;二来可解了狡童乏人可用之困;三来有这么一位公正的上官在,亦令慨然从戎的张亢心血功劳不被人贪去。一举三得,正好。”
这话说得,正正进赵祯心坎里去了。
他笑着点头道“相公所言,深得我心啊”
便这么定下了。
若只为哗众,那在一回两回后,官家一旦表示愿意认真考虑其策了,多将见好就收,以免过犹不及。
但张亢这多达十数次的上疏,令百官难以理解之余,也清楚他是真铁了心了。
散朝之后,赵祯一手支着一侧下巴,歪着脑袋,盯着那摞起来厚厚一叠的折子,颇为发愁。
这朝堂究竟是怎么了
要数武官中最为显赫的,当数张耆与杨崇勋了。然而这俩人大腹便便,不碰弓马多年,只仗着是曾服侍先帝、颇得宠信的旧臣,平日将威风气摆得十足。
只要一提真上战场拼杀,这两人立马就大惊失色,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样。
即使惹得旁人耻笑,他们也因极为惜命,一点都不肯松口,大不了当个缩头王八,避避风头也就罢了。
若非还有个曹玮撑场面,单是看这俩人的那副酒囊饭袋的窝囊相,都能叫小皇帝倒尽胃口了。
然而曹玮年事已高,尤其在其母病逝还被迫夺情后,就一心盼着回京与家人久住,三番四次打折子,只求不再沙场戎马。
但武将中目前还无人可用,他纵满心愧疚,也无可奈何啊
反倒是文臣之中,先是有个最爱往局势凶险的边境跑的小夫子,再有意气风发,自动请缨的王韶,现又有个生得个头魁实的新科进士张亢闹着要弃笔从戎,一个个前赴后继,满腔热血这,是不是该调转头来
赵祯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幸有陆辞同他上课那大半年,赵祯再不是双耳只闻圣贤书,顶多再习些帝王心术的闭宫太子了。他清楚,尽管官阶上虽瞧不出甚么不同,但大宋立国之初的祖训在那摆着,武将的前程,终归是不比文臣的好。
对此,他纵感到惋惜和无奈,也知不可轻易触碰。
于是面对头跟铁打过似的,非要往烽火狼烟处钻的张亢,他正因爱惜对方才干与前程,反而不想叫人如愿了。
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金榜题名,得了二等的璀璨前程,怎血气上来,就跟个莽夫似的横冲直闯
赵祯拧了拧眉,决定将此人折子暂且压下,好让张亢头脑冷静一些。
谁料张亢候了几日不得回信,以为未达天听,已然石沉大海,便激动得再连上几封。
经中书省那议事堂一趟,饶是赵祯有意压了这么些天,也再瞒不住了。
寇准见了这奏疏,不由乐了,特意寻官家来问上几句。
赵祯一听又是张亢,不由一个头两个大,摆手道“他再递折子,就让他兄长用家法好好教训教训他。”
寇准却道“此人性豪放,且有胆识,颇通军法谋略。如今朝中正紧缺将才,其不厌其烦地陈情制敌之策,官家何不遂他心愿”
赵祯支支吾吾,不好陈明原因。
寇准盯着官家看了一会儿,心下了然,微微笑道“官家恤臣下,为臣下之幸;然臣下食君之禄,自当以国事为先。加之此人好功名,容其转为武职,若是个有真本事的,倒不失为一桩好事。”
武职虽不比文职清贵,但却有逢战乱则晋升飞快的优势。眼下西夏狼子野心毕露,又有崛起之势,战事一触即发。倘若张亢真如他上陈的计策那般能耐,又能把握住这一时机,定能飞腾直上,便不似文臣那般需慢慢等待磨勘轮转,而得快上至少十数年。
况且,就寇准所了解的张亢的脾性,与其兄张奎的截然不同虽为兄弟中的小弟,但张亢不仅个头生得高大魁梧,性情上亦是粗犷,颇有几分侠客的豪放不羁,与士林所推崇的儒雅清谨背道而驰。
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受暗中排挤,说不准就这般默默无闻下去了,倒不如奋起一搏。
想必张亢能下定决心反复上疏,也是权衡过此中利弊的。
对于性情这点,赵祯倒是不甚了解。
听完寇准所言,他抿了抿唇,默然良久后,轻轻颔首。
寇准早已猜出,心肠柔软的小皇帝定会意动,见此笑道“若官家还不放心,大可将他遣去陆狡童那。陆狡童不是刚将一得力助手荐去渭州独当一面,身边正缺人么把张亢派去,一来可由狡童亲自检验,看是否有真本事;二来可解了狡童乏人可用之困;三来有这么一位公正的上官在,亦令慨然从戎的张亢心血功劳不被人贪去。一举三得,正好。”
这话说得,正正进赵祯心坎里去了。
他笑着点头道“相公所言,深得我心啊”
便这么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