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辞笑了笑, 以眼神示意种世衡继续。
种世衡得此鼓励, 开口时更显底气十足“狄铃辖聪敏善谋, 既可运筹帷幄,亦能率军亲自上阵, 一路攻城略地,锐不可当, 一振大宋雄风。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狄铃辖统下兵数未能过万,而宽州旧城为兵家必争之地, 定将烽烟不断,凭那数千兵士四处征战,未免过于捉襟见肘了。”
陆辞闻弦音而知雅意,接道“按仲平的意思是,由你再领一队去,专门建城”
种世衡嘿嘿一笑,厚颜无耻道“一队哪里够,少说也得有个一千使得上大力气的青壮。”
陆辞一挑眉, 不置可否“枯城无水,这么一桩前朝束手无策的难题,你倒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
种世衡坦坦荡荡道“这天底下, 哪有真挖不出水的地不过是挖得不够深罢了。若陆公肯信我, 真拨出那一千人手来,那下官哪怕要豁出这条性命,也定要办成此事, 绝不辜负这份信重。”
陆辞笑着摇了摇头“尽力而为便是。至于你的性命,莫轻易豁出去了,还是好好保着吧。但光凭一千人马,怕也吃紧了些。这样吧为稳妥起见,我愿为你作一回担保,令你破格领三千人前去。”
种世衡开口朝陆辞讨要千人时,面上虽瞧着是成竹在胸,其实并未抱有多大期望同尚是白衣时便建下诸多战功、又有陆辞这么一股不得了的帮扶助力的狄青不同,他除了制科榜眼的名头开,可以称得上是默默无闻。
要不是狄青心胸豁达,未计较他一来一往的试探夺权,在出征前不懈向上提请,终于让他获得调任,得以驻守这一要所的话,自己这会儿还不知会被辗转到哪处熬资历了。
那陆辞如若选择不信他这番听似狂妄的话语,也算在情理之中。
种世衡哪里料到,陆辞不仅肯信他,肯用他甚至还肯为他做保,替他添了凭他本身官职、根本不够资格争取的那额外两千人,好前去建那座前朝屡屡折戟的宽州城
看着先是一脸怔楞、后是难以置信的惊喜,双目放光的种世衡,陆辞笑着补充道“除建城这一主要任务外,如有必要,你亦可去协助狄铃辖作战。”
“是是是”
种世衡难抑满心欢喜,中气十足地连应三声。
这嗓门洪亮得出奇,直把周边人给唬了一跳。
“那还等什么快去准备。”
陆辞一摆手,将人赶走后,便召来安抚司判官尹洙,将方才临时所做的决定予以告知。
尹洙还是头回同陆辞这位京中炙手可热的大员打交道,哪怕人瞧着温和,还是不免有些紧张。
在听到陆辞只听种世衡那三言两语,就同意让这只在制科中崭露头角、却无丝毫实战经验的愣头小子领三千将士出去,不免吃了一惊。
他踌躇片刻,还是鼓起勇气,委婉地向陆辞提出了反对意见“依下官之见,于宽州建城之事,历朝历代皆曾有过,却都无疾而终,可见地底当真是枯极无水纵有三千将士,又谈何容易”
陆辞哪里猜不出尹洙的心思,笑着说道“我猜,尹判官最担心的不是建城之事,还是怕仲平过于轻狂托大,难以胜任独领三千将士的重任吧”
尹洙被陆辞落落大方地道破心思,不免放松了一些,也坦坦荡荡地承认了“确实如此。”
陆辞解释说“你之所虑不无道理,然而我启用仲平的原因,并非仅为建城一事。”
不论历朝历代都无法克服的宽城缺水的难题究竟能否被种世衡攻克,陆辞肯冒险为他做保,让他这初出茅庐的文官带三千人赶赴沙场,都不仅是为了城池的修建。
狄青所领的那一万名东军,已随他征战半年多了,折损不可避免,此时保有最佳作战能力的非伤员,至多不过六千。
当他穿行于崎岖山路上时,人数较少反而能成为优势,让他能灵活调度,一路无往不利。
可一旦到了宽州一带,地形趋于平阔,那支部队便不可避免地频繁暴露在骑兵的冲击之下,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种世衡的领兵能耐,他曾在与之同路的那回,看得清清楚楚,对此不存怀疑。
对方是否那有排兵布阵、切实征战的天赋,这次就是最佳的考验机会。
并且,在西线迟迟未有进度的情况下,保持东线将官的血性与进取心,从而维持军队总体的士气,就是这场持久战的制胜关键之一。
种世衡在此驻守有半年之久,却既未惶惶不安,也不曾气馁虚度,而始终在努力思考突破僵局的办法。
不管是否能派上用场,都得予以鼓励态度。
种世衡虽不清楚陆辞这背后的诸多考量,却不妨碍他浑身铆足了劲儿,为不辜负这一大好时机,要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好证明自己这一身本事。
天知道他在这里憋了半年,却只能看与自己同年中榜的狄青四处潇洒征战,屡得惊叹战果,深得朝廷嘉奖究竟有多心急了。
种世衡唯恐陆辞过阵子就要反悔,几是火急火燎地做好了准备,便急匆匆地回来复命。
陆辞这时也已说服了原先颇为担忧的尹洙,未曾失言,而是当场让将官给他清点了三千精锐,除了兵械外,还临时从城中百姓出征用了一批掘井用具,一道带去。
种世衡片刻都不愿多等,当晚就领着这三千兵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赶向宽州废城。
当在此地不住游荡,与追击他的夏军玩着捉迷藏的戏法的狄青,忽然察觉出这么一支诡异援兵时,起初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若真是增援,何故不派人同他们接触,共同商议进计
就在狄青准备重新派出兵士侦查,探听这群人的真伪时,种世衡已选好地址,果断命人开挖了。
这下,狄青瞬间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他当机立断,即刻改变行军路线,好将还在追击他们的夏军引到别处去,掩护这支宋军。
因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兵士都肯听从
种世衡得此鼓励, 开口时更显底气十足“狄铃辖聪敏善谋, 既可运筹帷幄,亦能率军亲自上阵, 一路攻城略地,锐不可当, 一振大宋雄风。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狄铃辖统下兵数未能过万,而宽州旧城为兵家必争之地, 定将烽烟不断,凭那数千兵士四处征战,未免过于捉襟见肘了。”
陆辞闻弦音而知雅意,接道“按仲平的意思是,由你再领一队去,专门建城”
种世衡嘿嘿一笑,厚颜无耻道“一队哪里够,少说也得有个一千使得上大力气的青壮。”
陆辞一挑眉, 不置可否“枯城无水,这么一桩前朝束手无策的难题,你倒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
种世衡坦坦荡荡道“这天底下, 哪有真挖不出水的地不过是挖得不够深罢了。若陆公肯信我, 真拨出那一千人手来,那下官哪怕要豁出这条性命,也定要办成此事, 绝不辜负这份信重。”
陆辞笑着摇了摇头“尽力而为便是。至于你的性命,莫轻易豁出去了,还是好好保着吧。但光凭一千人马,怕也吃紧了些。这样吧为稳妥起见,我愿为你作一回担保,令你破格领三千人前去。”
种世衡开口朝陆辞讨要千人时,面上虽瞧着是成竹在胸,其实并未抱有多大期望同尚是白衣时便建下诸多战功、又有陆辞这么一股不得了的帮扶助力的狄青不同,他除了制科榜眼的名头开,可以称得上是默默无闻。
要不是狄青心胸豁达,未计较他一来一往的试探夺权,在出征前不懈向上提请,终于让他获得调任,得以驻守这一要所的话,自己这会儿还不知会被辗转到哪处熬资历了。
那陆辞如若选择不信他这番听似狂妄的话语,也算在情理之中。
种世衡哪里料到,陆辞不仅肯信他,肯用他甚至还肯为他做保,替他添了凭他本身官职、根本不够资格争取的那额外两千人,好前去建那座前朝屡屡折戟的宽州城
看着先是一脸怔楞、后是难以置信的惊喜,双目放光的种世衡,陆辞笑着补充道“除建城这一主要任务外,如有必要,你亦可去协助狄铃辖作战。”
“是是是”
种世衡难抑满心欢喜,中气十足地连应三声。
这嗓门洪亮得出奇,直把周边人给唬了一跳。
“那还等什么快去准备。”
陆辞一摆手,将人赶走后,便召来安抚司判官尹洙,将方才临时所做的决定予以告知。
尹洙还是头回同陆辞这位京中炙手可热的大员打交道,哪怕人瞧着温和,还是不免有些紧张。
在听到陆辞只听种世衡那三言两语,就同意让这只在制科中崭露头角、却无丝毫实战经验的愣头小子领三千将士出去,不免吃了一惊。
他踌躇片刻,还是鼓起勇气,委婉地向陆辞提出了反对意见“依下官之见,于宽州建城之事,历朝历代皆曾有过,却都无疾而终,可见地底当真是枯极无水纵有三千将士,又谈何容易”
陆辞哪里猜不出尹洙的心思,笑着说道“我猜,尹判官最担心的不是建城之事,还是怕仲平过于轻狂托大,难以胜任独领三千将士的重任吧”
尹洙被陆辞落落大方地道破心思,不免放松了一些,也坦坦荡荡地承认了“确实如此。”
陆辞解释说“你之所虑不无道理,然而我启用仲平的原因,并非仅为建城一事。”
不论历朝历代都无法克服的宽城缺水的难题究竟能否被种世衡攻克,陆辞肯冒险为他做保,让他这初出茅庐的文官带三千人赶赴沙场,都不仅是为了城池的修建。
狄青所领的那一万名东军,已随他征战半年多了,折损不可避免,此时保有最佳作战能力的非伤员,至多不过六千。
当他穿行于崎岖山路上时,人数较少反而能成为优势,让他能灵活调度,一路无往不利。
可一旦到了宽州一带,地形趋于平阔,那支部队便不可避免地频繁暴露在骑兵的冲击之下,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种世衡的领兵能耐,他曾在与之同路的那回,看得清清楚楚,对此不存怀疑。
对方是否那有排兵布阵、切实征战的天赋,这次就是最佳的考验机会。
并且,在西线迟迟未有进度的情况下,保持东线将官的血性与进取心,从而维持军队总体的士气,就是这场持久战的制胜关键之一。
种世衡在此驻守有半年之久,却既未惶惶不安,也不曾气馁虚度,而始终在努力思考突破僵局的办法。
不管是否能派上用场,都得予以鼓励态度。
种世衡虽不清楚陆辞这背后的诸多考量,却不妨碍他浑身铆足了劲儿,为不辜负这一大好时机,要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好证明自己这一身本事。
天知道他在这里憋了半年,却只能看与自己同年中榜的狄青四处潇洒征战,屡得惊叹战果,深得朝廷嘉奖究竟有多心急了。
种世衡唯恐陆辞过阵子就要反悔,几是火急火燎地做好了准备,便急匆匆地回来复命。
陆辞这时也已说服了原先颇为担忧的尹洙,未曾失言,而是当场让将官给他清点了三千精锐,除了兵械外,还临时从城中百姓出征用了一批掘井用具,一道带去。
种世衡片刻都不愿多等,当晚就领着这三千兵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赶向宽州废城。
当在此地不住游荡,与追击他的夏军玩着捉迷藏的戏法的狄青,忽然察觉出这么一支诡异援兵时,起初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若真是增援,何故不派人同他们接触,共同商议进计
就在狄青准备重新派出兵士侦查,探听这群人的真伪时,种世衡已选好地址,果断命人开挖了。
这下,狄青瞬间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他当机立断,即刻改变行军路线,好将还在追击他们的夏军引到别处去,掩护这支宋军。
因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兵士都肯听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