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怡然和周蕙选定的第一个目标地点是太子东宫, 就在从金城宫出来之后的东侧。
太子东宫占地规模阔大,但是开放搜证的区域也就是正殿的里外三间。外殿内就是些家具, 案台和多宝阁上摆着些瓶瓶罐罐的装饰,苏怡然和周蕙先进了一侧内殿,这里明显是一间卧房, 周蕙径直就去翻床上的东西了, 苏怡然在屋里转了一圈,转而去了另一间内殿。
这间内殿被布置成了书房的样子,正对着窗的一侧墙壁被书架占满,上面放着整卷整卷的书,仔细看, 却都是四书五经一类, 没有任何涉及到朝政的内容。
藩王成年就蕃, 是在16岁的时候,三皇子的年纪早就超出了就蕃的年龄,大概18、19岁左右。太子是皇长子, 无论如何年纪都该比皇三子的年纪大一些,这样算起来,他起码应该有20岁了,20岁的太子难道还在读书, 而没有接触政务吗
苏怡然心下存疑, 她又仔细在书架前翻着了一番,在确定没有多余的证据后,就将注意力转而放到了书案上。
太子的书案上有些杂乱, 首先映入苏怡然眼帘的,是桌子上摆着许多奏折。她拿起了最上面的一个,打开,正准备研究里面的内容,忽然听到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周蕙走了进来。
“冉冉,你这边有什么证据吗”
“我还在找。”苏怡然回答,“那边屋里没什么东西吗”
“没什么东西。”周蕙说,“就有一样,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证据哎呀,你在这边找吧,咱们两个找同一个地方也是浪费,我想去别的地方看看。”
“好啊。”
虽然是表姐妹,关系很亲近,但是也没有必要玩游戏的时候一直捆绑在一起。虽然来搜查太子东宫是周蕙先提出的,但是现在她想换一个地方搜证,苏怡然也不至于阻拦。
周蕙走后,东宫暂时只剩下了苏怡然一个人,她也得以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状态下,研究书案上的这些线索。
太子书案上折子很多,基本上都是太子写了,却没有呈上去的奏折。这些奏折的内容大致是一些空洞的请安的吉利话,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而且奏折内容表现出来的太子的状态,可谓是小心翼翼,生怕写错了一个字,热闹了皇帝。
由此可见,太子和皇帝之间父子关系恐怕是平平。太子不受宠,皇帝也没有让太子参与学习政务的意思,那么这个太子必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苏怡然在心里拽了几个词,才放下这些奏折这些奏折下竟然压着一封书信,这可让苏怡然惊喜坏了。她连忙将书信从信封里抽出来,一手拿着信纸,一边又去看信封,信封中央的位置写着太子亲启。
这封信是的开头写着太子甥儿,见字如面
苏怡然只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太子甥儿”这样的措辞,但是这句话也从旁表明了,写信人的身份应该是太子的一个亲戚长辈。会叫他“甥儿”,那么太子大概率就是这人的外甥,这样盘起关系来,写信人应该就是太子的舅舅之类的角色。
这封信有些长,苏怡然索性坐下来,仔细地看完了一整封信的内容。
这封信里的大部分内容讲的都是家长里短,大概就是太子的外祖父家早到了贬黜回乡,家里人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安顿好,生活步入了正轨。信中写了不少琐事,基本上是关于国丈也就是太子外祖父的身体情况,在这些话后,苏怡然终于看到了一段稍微有些重要的内容。
你外祖一家遭到贬黜,这都是我行事莽撞的缘故。你母亲前几年病故,我又犯下这么大的错,皇上只是让你外祖家回乡反省,已经是对你最大的眷顾了。最近几年,因为这些事,皇上恐怕会待你冷淡一些,但是你终究是他的嫡长子,假以时日,他终究还是会把一切交到你的手上。现在不重用你没有关系,不让你接触政务也无妨,百忍成钢,终有一日,你能得偿所愿。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免得更遭忌讳
再下面说的,就是另一些事了。
“太子的外祖父一家遭到了贬黜”苏怡然喃喃自语着,“也不知这位名副其实的国舅爷到底犯下了多大的错,竟然让皇帝如此震怒。”
这一封信解释了太子不受重视、不能接触学习政务的原因,但是也同时了另一个信息点皇帝是想要立自己的嫡子为太子的。皇长子暂时是唯一的嫡子,这是因为已经病故的先皇后只有他这一个儿子。苏怡然倏然回想起杨国舅在自我介绍阶段说过的一句话,他被称为国舅,是因为皇帝有意晋封贵妃为皇后。这样一来,继后也是嫡妻,那么继后的儿子,同样也是嫡皇子。如果贵妃怀孕的话
这些猜测在苏怡然脑海里一个一个涌出,渐渐归为一条明线,只是暂时缺乏证据佐证。
苏怡然放下信,随手把翻乱的东西简单规整了一下,然后拍下所有证据后,就离开了太子的东宫。
太子的动机,她大概已经猜出来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贵妃怀孕的证据。
苏怡然站在东宫门口,犹豫了片刻。朝右走是御花园,穿过御花园就是未央宫。但是东宫的左手边,就是凉王府,对于凉王这么一个和贵妃不熟、让人猜不透动机的嫌疑人,苏怡然也是不敢轻易放过的。
想了想,苏怡然还是跟随本能,选择了凉王府。
因为是古代的府邸和宫殿,建筑类型大差不差,不过是面积大小的区别。凉王府莫说不能和金城宫、未央宫比,就连比起东宫来,占地都要小了好几圈。
不过苏怡然一走进凉王府就后悔了,她没想到已经有两个人先她一步来这里搜证了太子和三皇子,这对兄弟竟然联袂在这里搜证。
不过,既然来了,当然就没有空手而去的道理。会想起在东宫搜证的经验,苏怡然直接就走进了凉王的书房,在书架上翻找片刻,就找出了一本内容诡异的册子。
这本册子里面记录了许多京城贵胄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有一个数额,还有冰、碳二字。
苏怡然猜不出这些内容的隐藏作用是什么,就一股脑地全都拍照下来。
太子夜正在凉王的书房内搜证,而且他比苏怡然来的早,找到的东西也更多,此时正举着一封信细读。
苏怡然见这证据太子已经发现了,自己再看一遍也是意义不大,还不如等到分享线索的时候再研究这里面的内容。她有翻了几下,见书房里找不出别的能引起她的注意的线索了,就干脆地离开了凉王府。
站在凉王府门口,苏怡然知道自己现在必须要另外选择一个目标了。这个剧本内可搜证的区域很多,按照潜在嫌疑的大小,她已经搜查过太子和凉王的区域了,如果说剩下的三个嫌疑人中,相比较来说苏怡然更怀疑哪个的话
苏怡然拿定了主意,信步朝着贤妃的居处重华宫走去。
重华宫在未央宫西侧,占地面积比未央宫略小,殿内的装饰、摆设的华贵程度也是大有不如。同样是左右两间内殿,对于东宫和凉王府,苏怡然的判断是重要线索应该是藏在书房。但是对于宫妃们的居处来说,苏怡然就觉得重要的线索更应该放在寝殿才对。
不过她还是先去了被装点成书房、绣房的那一侧内殿。
这间内殿的家具摆设,其实就是融合了锦衣局绣女的房间,以及太子的书房。殿内有书架、书案,还有绣架、绣绷。
大绣架上挂着一幅尚未绣完的作品,上面能看到几枝梅花,大概是贤妃用来隐喻自己的。旁边的小绣绷上绷着一方手帕,上面也绣着东西,只是刚绣了没几针,一时还看不出什么。
苏怡然不管有用没有,先将这些当成线索拍下,看了看除了笔墨砚外就空无一物的书案,漫步走到了书架前,开始翻找书架中可能藏匿的证据。
贤妃的书架上书卷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市井中的话本子,或是一些花样图册,可见贤妃是真的不大爱看书的。
贤妃的书架上也没藏着什么信,无论是别人写给她的,还是她写给别人没有送出去的,总之就是没有,这让苏怡然不禁有些失望。
眼看着这书架上搜不出任何有用的线索了,苏怡然正准备离开,一扭头,余光刚好看到了被放在书架左上角的一个锦盒。
锦盒不大,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首饰盒,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被放到了书架上。
苏怡然想要拿到锦盒,只是站在地上的话身高就有些不够,她朝四周看了看,干脆把书案前的椅子拖了过来,站到椅子上,捧下了那个锦盒。
她将拿下来的锦盒放到书案上,从椅子上跳下来,又将椅子摆放到了不碍事的位置,这才打开锦盒。
一打开盒盖,她就被目光所及之处,满眼的珍珠给震住了。
真是多啊
这是一盒龙眼大小的珍珠,看珠身的光泽,应当是南珠。
苏怡然查看了一下物品描述,上面写的是进贡的南珠,皇帝所赐。
既然
太子东宫占地规模阔大,但是开放搜证的区域也就是正殿的里外三间。外殿内就是些家具, 案台和多宝阁上摆着些瓶瓶罐罐的装饰,苏怡然和周蕙先进了一侧内殿,这里明显是一间卧房, 周蕙径直就去翻床上的东西了, 苏怡然在屋里转了一圈,转而去了另一间内殿。
这间内殿被布置成了书房的样子,正对着窗的一侧墙壁被书架占满,上面放着整卷整卷的书,仔细看, 却都是四书五经一类, 没有任何涉及到朝政的内容。
藩王成年就蕃, 是在16岁的时候,三皇子的年纪早就超出了就蕃的年龄,大概18、19岁左右。太子是皇长子, 无论如何年纪都该比皇三子的年纪大一些,这样算起来,他起码应该有20岁了,20岁的太子难道还在读书, 而没有接触政务吗
苏怡然心下存疑, 她又仔细在书架前翻着了一番,在确定没有多余的证据后,就将注意力转而放到了书案上。
太子的书案上有些杂乱, 首先映入苏怡然眼帘的,是桌子上摆着许多奏折。她拿起了最上面的一个,打开,正准备研究里面的内容,忽然听到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周蕙走了进来。
“冉冉,你这边有什么证据吗”
“我还在找。”苏怡然回答,“那边屋里没什么东西吗”
“没什么东西。”周蕙说,“就有一样,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证据哎呀,你在这边找吧,咱们两个找同一个地方也是浪费,我想去别的地方看看。”
“好啊。”
虽然是表姐妹,关系很亲近,但是也没有必要玩游戏的时候一直捆绑在一起。虽然来搜查太子东宫是周蕙先提出的,但是现在她想换一个地方搜证,苏怡然也不至于阻拦。
周蕙走后,东宫暂时只剩下了苏怡然一个人,她也得以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状态下,研究书案上的这些线索。
太子书案上折子很多,基本上都是太子写了,却没有呈上去的奏折。这些奏折的内容大致是一些空洞的请安的吉利话,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而且奏折内容表现出来的太子的状态,可谓是小心翼翼,生怕写错了一个字,热闹了皇帝。
由此可见,太子和皇帝之间父子关系恐怕是平平。太子不受宠,皇帝也没有让太子参与学习政务的意思,那么这个太子必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苏怡然在心里拽了几个词,才放下这些奏折这些奏折下竟然压着一封书信,这可让苏怡然惊喜坏了。她连忙将书信从信封里抽出来,一手拿着信纸,一边又去看信封,信封中央的位置写着太子亲启。
这封信是的开头写着太子甥儿,见字如面
苏怡然只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太子甥儿”这样的措辞,但是这句话也从旁表明了,写信人的身份应该是太子的一个亲戚长辈。会叫他“甥儿”,那么太子大概率就是这人的外甥,这样盘起关系来,写信人应该就是太子的舅舅之类的角色。
这封信有些长,苏怡然索性坐下来,仔细地看完了一整封信的内容。
这封信里的大部分内容讲的都是家长里短,大概就是太子的外祖父家早到了贬黜回乡,家里人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安顿好,生活步入了正轨。信中写了不少琐事,基本上是关于国丈也就是太子外祖父的身体情况,在这些话后,苏怡然终于看到了一段稍微有些重要的内容。
你外祖一家遭到贬黜,这都是我行事莽撞的缘故。你母亲前几年病故,我又犯下这么大的错,皇上只是让你外祖家回乡反省,已经是对你最大的眷顾了。最近几年,因为这些事,皇上恐怕会待你冷淡一些,但是你终究是他的嫡长子,假以时日,他终究还是会把一切交到你的手上。现在不重用你没有关系,不让你接触政务也无妨,百忍成钢,终有一日,你能得偿所愿。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免得更遭忌讳
再下面说的,就是另一些事了。
“太子的外祖父一家遭到了贬黜”苏怡然喃喃自语着,“也不知这位名副其实的国舅爷到底犯下了多大的错,竟然让皇帝如此震怒。”
这一封信解释了太子不受重视、不能接触学习政务的原因,但是也同时了另一个信息点皇帝是想要立自己的嫡子为太子的。皇长子暂时是唯一的嫡子,这是因为已经病故的先皇后只有他这一个儿子。苏怡然倏然回想起杨国舅在自我介绍阶段说过的一句话,他被称为国舅,是因为皇帝有意晋封贵妃为皇后。这样一来,继后也是嫡妻,那么继后的儿子,同样也是嫡皇子。如果贵妃怀孕的话
这些猜测在苏怡然脑海里一个一个涌出,渐渐归为一条明线,只是暂时缺乏证据佐证。
苏怡然放下信,随手把翻乱的东西简单规整了一下,然后拍下所有证据后,就离开了太子的东宫。
太子的动机,她大概已经猜出来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贵妃怀孕的证据。
苏怡然站在东宫门口,犹豫了片刻。朝右走是御花园,穿过御花园就是未央宫。但是东宫的左手边,就是凉王府,对于凉王这么一个和贵妃不熟、让人猜不透动机的嫌疑人,苏怡然也是不敢轻易放过的。
想了想,苏怡然还是跟随本能,选择了凉王府。
因为是古代的府邸和宫殿,建筑类型大差不差,不过是面积大小的区别。凉王府莫说不能和金城宫、未央宫比,就连比起东宫来,占地都要小了好几圈。
不过苏怡然一走进凉王府就后悔了,她没想到已经有两个人先她一步来这里搜证了太子和三皇子,这对兄弟竟然联袂在这里搜证。
不过,既然来了,当然就没有空手而去的道理。会想起在东宫搜证的经验,苏怡然直接就走进了凉王的书房,在书架上翻找片刻,就找出了一本内容诡异的册子。
这本册子里面记录了许多京城贵胄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有一个数额,还有冰、碳二字。
苏怡然猜不出这些内容的隐藏作用是什么,就一股脑地全都拍照下来。
太子夜正在凉王的书房内搜证,而且他比苏怡然来的早,找到的东西也更多,此时正举着一封信细读。
苏怡然见这证据太子已经发现了,自己再看一遍也是意义不大,还不如等到分享线索的时候再研究这里面的内容。她有翻了几下,见书房里找不出别的能引起她的注意的线索了,就干脆地离开了凉王府。
站在凉王府门口,苏怡然知道自己现在必须要另外选择一个目标了。这个剧本内可搜证的区域很多,按照潜在嫌疑的大小,她已经搜查过太子和凉王的区域了,如果说剩下的三个嫌疑人中,相比较来说苏怡然更怀疑哪个的话
苏怡然拿定了主意,信步朝着贤妃的居处重华宫走去。
重华宫在未央宫西侧,占地面积比未央宫略小,殿内的装饰、摆设的华贵程度也是大有不如。同样是左右两间内殿,对于东宫和凉王府,苏怡然的判断是重要线索应该是藏在书房。但是对于宫妃们的居处来说,苏怡然就觉得重要的线索更应该放在寝殿才对。
不过她还是先去了被装点成书房、绣房的那一侧内殿。
这间内殿的家具摆设,其实就是融合了锦衣局绣女的房间,以及太子的书房。殿内有书架、书案,还有绣架、绣绷。
大绣架上挂着一幅尚未绣完的作品,上面能看到几枝梅花,大概是贤妃用来隐喻自己的。旁边的小绣绷上绷着一方手帕,上面也绣着东西,只是刚绣了没几针,一时还看不出什么。
苏怡然不管有用没有,先将这些当成线索拍下,看了看除了笔墨砚外就空无一物的书案,漫步走到了书架前,开始翻找书架中可能藏匿的证据。
贤妃的书架上书卷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市井中的话本子,或是一些花样图册,可见贤妃是真的不大爱看书的。
贤妃的书架上也没藏着什么信,无论是别人写给她的,还是她写给别人没有送出去的,总之就是没有,这让苏怡然不禁有些失望。
眼看着这书架上搜不出任何有用的线索了,苏怡然正准备离开,一扭头,余光刚好看到了被放在书架左上角的一个锦盒。
锦盒不大,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首饰盒,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被放到了书架上。
苏怡然想要拿到锦盒,只是站在地上的话身高就有些不够,她朝四周看了看,干脆把书案前的椅子拖了过来,站到椅子上,捧下了那个锦盒。
她将拿下来的锦盒放到书案上,从椅子上跳下来,又将椅子摆放到了不碍事的位置,这才打开锦盒。
一打开盒盖,她就被目光所及之处,满眼的珍珠给震住了。
真是多啊
这是一盒龙眼大小的珍珠,看珠身的光泽,应当是南珠。
苏怡然查看了一下物品描述,上面写的是进贡的南珠,皇帝所赐。
既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