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时节, 京城越发寒冷, 按照王家的习惯,背诵要在室外, 然而天实在太冷,王守仁裹着厚厚的冬衣都冻得直打颤,别说在外头背书,就是伸手都不敢朝外头伸。
王华怎么看都没能从自家缩手缩脚的儿子身上看出什么好来, 只是心里到底疼他,便假装不知自己出门之后, 夫人便会把儿子叫回屋内。
只是每每打院中过, 隔着一道院墙就能邻家上官之子不避严寒地习武强身,起初只能偶尔听见几声呼喝, 后来不知是换了兵器还是别的什么, 时有破空之声传来,他便越发觉得人和人的差距实在太大。
虽则是近邻,但王华到底没觉得自己一个小小七品编修能和堂堂侍郎攀什么关系,除了那次上门,他和李澈也就是见了面点点头,偶尔同时出门,能够寒暄几句的关系。
冬至之后, 六部封笔, 许多官员一年数到头最期盼的就是年假,王华虽然做官没几个月,却也因为这难得的假期心情放松下来, 正逢天晴无雪,日上三竿,他起了些诗兴,走到院中想要近看假山边上的寒梅,没走出多远忽然见到自家儿子裹得像个球一样缩在假山洞里,做贼似的展开手里的纸团。
王华板着脸走过去,朝着自家儿子伸出手。
王守仁立刻把纸团吃了,并且连连咳嗽,向对面示警。
然而对面和他并没有默契,他纸团还没咽下去,院墙上高高飞过来一个纸团,啪地一下打在王华的头上。
王华展开纸团,刚准备说些什么,就见纸团上满满漂亮笔迹,并非是他所想的孩童闲话,而是正儿八经地在讨论经义文章。
状元郎的见识自然不一般,自家儿子是什么斤两王华是清楚的,正是因为儿子天资过人,所以他才格外严厉,然而倘若不是知道自家儿子和对面侍郎公子传纸团已久,他几乎要以为这东西是李侍郎写的。
李凝对经义文章的兴趣不大,只是她近来在教香菱,难免多接触了一些,但她会肯下功夫,实在是因为王家的小公子脑子灵光,见解不同常人,时常有惊人妙语,即便是经义文章,也能聊得十分投机。
何况练武是件枯燥的事情,即便是李澈也做不到什么事情都不干站在边上陪她一整天,香菱虽然好,但李凝私心里觉得,和隔壁王小郎君的交流更愉快。
李凝知道,她每每身体有了变化,心境也会越发朝着身体的年纪改变,就像她如今明知道自己经历几世,却也十分习惯做小孩子的感觉。
只是有一样,也许是因为她每日在院中练武的缘故,王小郎君一开始字里行间总称她为贤弟。
李凝起初认真地解释了一回,王守仁不信,后来听李凝又解释了两次,他明面上信了,背地里却觉得自家这个小伙伴极有可能是被家里人骗了,这时有不少八字轻的男童怕早夭,小时候便充成女儿养,甚至还要打上耳洞,等长到十来岁才能改换男装。
不是王守仁脑子转不过来,他对这个隔壁小公子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印象,尤其是武,这个年纪,这个练武强度,实在令王守仁钦佩又羡慕,总觉得这个小伙伴长大了没准能倒拔垂杨柳,三拳打死镇关西什么的,说他是女郎,就像吃白糖粽子蘸酱油一样奇怪。
王守仁说自己信了,李凝也就以为他信了,便不再把这事放在心上。
直到大年初一,他跟自家父亲去拜年。
李宅占地只比隔壁大一点点,看得出不大富贵,却处处都透着一种整洁明亮的气息,新春走亲访友,邻里互相拜年是常事,王守仁却兴奋了一夜,因为官员品级相差太大,平日里两家并不来往,他和小伙伴传了半年的纸团,上次没能见着,这次拜年总不会见不着。
王守仁甚至还准备了一个平安锁作为礼物,这是他五岁时一个僧人送的,他戴了两年就不肯戴了,嫌怪幼稚的,送给过了年也才七岁的小伙伴倒是刚刚好。
揣着小金锁,跟着自家父亲进了正堂,王守仁两只眼睛四下里一转,没瞧见小伙伴,倒见了一眼坐在上首的李侍郎,饶是他对男子长相并不敏感,也被惊了一下,脑海里关于拳头有碗大的小伙伴形象立刻修改了一下,从鲁智深改成燕小乙。
王守仁行过晚辈礼节之后就站在了自家父亲的身后,这样的场合下,他是不应该坐着的,王华也没准备待多久,一般也就是说几句闲话,一盏茶喝完,就该告辞了。
李澈言笑晏晏,没什么上官的架子,半盏茶
王华怎么看都没能从自家缩手缩脚的儿子身上看出什么好来, 只是心里到底疼他,便假装不知自己出门之后, 夫人便会把儿子叫回屋内。
只是每每打院中过, 隔着一道院墙就能邻家上官之子不避严寒地习武强身,起初只能偶尔听见几声呼喝, 后来不知是换了兵器还是别的什么, 时有破空之声传来,他便越发觉得人和人的差距实在太大。
虽则是近邻,但王华到底没觉得自己一个小小七品编修能和堂堂侍郎攀什么关系,除了那次上门,他和李澈也就是见了面点点头,偶尔同时出门,能够寒暄几句的关系。
冬至之后, 六部封笔, 许多官员一年数到头最期盼的就是年假,王华虽然做官没几个月,却也因为这难得的假期心情放松下来, 正逢天晴无雪,日上三竿,他起了些诗兴,走到院中想要近看假山边上的寒梅,没走出多远忽然见到自家儿子裹得像个球一样缩在假山洞里,做贼似的展开手里的纸团。
王华板着脸走过去,朝着自家儿子伸出手。
王守仁立刻把纸团吃了,并且连连咳嗽,向对面示警。
然而对面和他并没有默契,他纸团还没咽下去,院墙上高高飞过来一个纸团,啪地一下打在王华的头上。
王华展开纸团,刚准备说些什么,就见纸团上满满漂亮笔迹,并非是他所想的孩童闲话,而是正儿八经地在讨论经义文章。
状元郎的见识自然不一般,自家儿子是什么斤两王华是清楚的,正是因为儿子天资过人,所以他才格外严厉,然而倘若不是知道自家儿子和对面侍郎公子传纸团已久,他几乎要以为这东西是李侍郎写的。
李凝对经义文章的兴趣不大,只是她近来在教香菱,难免多接触了一些,但她会肯下功夫,实在是因为王家的小公子脑子灵光,见解不同常人,时常有惊人妙语,即便是经义文章,也能聊得十分投机。
何况练武是件枯燥的事情,即便是李澈也做不到什么事情都不干站在边上陪她一整天,香菱虽然好,但李凝私心里觉得,和隔壁王小郎君的交流更愉快。
李凝知道,她每每身体有了变化,心境也会越发朝着身体的年纪改变,就像她如今明知道自己经历几世,却也十分习惯做小孩子的感觉。
只是有一样,也许是因为她每日在院中练武的缘故,王小郎君一开始字里行间总称她为贤弟。
李凝起初认真地解释了一回,王守仁不信,后来听李凝又解释了两次,他明面上信了,背地里却觉得自家这个小伙伴极有可能是被家里人骗了,这时有不少八字轻的男童怕早夭,小时候便充成女儿养,甚至还要打上耳洞,等长到十来岁才能改换男装。
不是王守仁脑子转不过来,他对这个隔壁小公子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印象,尤其是武,这个年纪,这个练武强度,实在令王守仁钦佩又羡慕,总觉得这个小伙伴长大了没准能倒拔垂杨柳,三拳打死镇关西什么的,说他是女郎,就像吃白糖粽子蘸酱油一样奇怪。
王守仁说自己信了,李凝也就以为他信了,便不再把这事放在心上。
直到大年初一,他跟自家父亲去拜年。
李宅占地只比隔壁大一点点,看得出不大富贵,却处处都透着一种整洁明亮的气息,新春走亲访友,邻里互相拜年是常事,王守仁却兴奋了一夜,因为官员品级相差太大,平日里两家并不来往,他和小伙伴传了半年的纸团,上次没能见着,这次拜年总不会见不着。
王守仁甚至还准备了一个平安锁作为礼物,这是他五岁时一个僧人送的,他戴了两年就不肯戴了,嫌怪幼稚的,送给过了年也才七岁的小伙伴倒是刚刚好。
揣着小金锁,跟着自家父亲进了正堂,王守仁两只眼睛四下里一转,没瞧见小伙伴,倒见了一眼坐在上首的李侍郎,饶是他对男子长相并不敏感,也被惊了一下,脑海里关于拳头有碗大的小伙伴形象立刻修改了一下,从鲁智深改成燕小乙。
王守仁行过晚辈礼节之后就站在了自家父亲的身后,这样的场合下,他是不应该坐着的,王华也没准备待多久,一般也就是说几句闲话,一盏茶喝完,就该告辞了。
李澈言笑晏晏,没什么上官的架子,半盏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