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荀最近很有些想不开。自亲眼见过齐越女装的样子,她终于明了了自己对齐越的心意,放下了多年来的心结,让她如鲠在喉的齐喻,也已经名正言顺地回到了他生身父亲的身边,照理说,如今她应该无牵无挂满心畅快才是,可不知为何,她心中总是会有挥之不去的无助和迷茫,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无缘由地觉出身心倦怠,仿佛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只蔫蔫地窝在府里,饮食更是愈发少了,她的身体底子本就不好,哪里经得住这般折腾,整个人日渐一日地憔悴下来。
身边的下人们虽说着急,也只能苦口婆心地规劝几句,奈何她又是个任性霸道惯了的,怎么会把下人的几句规劝放在眼里,可偏偏阖府里就她一个主子,下人哪里敢僭越半分,她身边的流筝毕竟跟了她多年,护主心切,一时间也管不得殿下会不会怪罪自己,这才跺跺脚跑去庆城公主府请了李颜来管一管自己的主子。
李荀才不管自己的身体吃不吃得消,瞧着日头渐渐地落下山去,依旧地拒绝了侍女们传晚膳的请求,拖着虚弱的步子慢慢地往湖心的亭子里去。
“殿下,外头落雨了,您保重身子,还是别出去了吧。”流筝劝着。
李荀瞧一眼外头,眼里有些许诧异,北方的夏日,极少会有这般银丝斜织的蒙蒙细雨,倒是可以好好地赏一赏。
流筝当然知道自己劝不动主子,只得拿了件厚实些的披风,勉强地给她披在身上。
湖心亭修的精巧别致,又兼四面通风,很是凉爽,是夏日里抚琴赏景的好地方,只可惜李荀此时兴致不佳,只闲闲地拨弄了两下琴弦,便轻叹口气收了手。
一缕凉丝丝的清风轻柔地拂过面颊,李荀惬意地闭了下眼睛,忽然就听到了清亮的笛声,飘飘洒洒,绵延飘荡地弥漫开来。笛声悠扬,和雅清淡,轻吟浅唱间仿佛连这漫天的烟雨也染上了儒雅的诗意,勾起心底挥之不去的愁绪和遐思。
她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心头涟漪漂荡,沉浸在了笛声描画的诗意的世界里。良久,等笛声渐渐收了,她才似梦醒一般,吩咐人去将吹笛之人寻来。
侍女很快便将吹笛人带了来,正是府里的长史廖修远。
“是你”李荀一瞬诧异,看着廖修远的眼睛里多了几许赞赏。她自幼便极好音律,琴艺更是师从名家修为不浅,刚才的笛声便可以听出此人功力深厚,隐隐地有大家风范。
“拜见殿下。”廖修远作揖行礼,举手投足间谦和儒雅。
李荀瞧瞧他手中托着的竹笛,“长史方才所奏何曲怎的本宫从未听过。”
“微臣惭愧,方才所奏乃是臣私下拙作,并未取名。”
“哦竟是你自己所作”李荀更是惊讶,“没想到长史竟精通音律至此,当真是深藏不露啊。”
“殿下过誉了。”廖修远并不敢抬头直视自己魂牵梦萦的容颜,只是心中早已翻江倒海,几年来,他还是头一次这般近距离的跟自己的心上人说这么多的话。
李荀可不知道廖修远的心思,她仿佛突然对这个人有了点兴趣,继续问道“不知音律一道,长史师从何人”
“微臣自幼拜在程大家门下。”
“师父”李荀惊呼一声。
音律一道,当今能被称为大家的程姓人士,只有一人,便是出身河东程氏的程子虞。
“微臣不才,的确与殿下同出一门。”
李荀是程子虞的关门弟子,倘若这个人没有撒谎,那么他定然是自己的师兄,她脑子里迅速地过一遍曾听师父说过的姓廖的弟子,奈何时日久远,且她当时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一时半会儿并不能想起什么,但她也意识到此人定然不是一般的出身,毕竟师父出身河东程家,世家大族,等闲人家的子弟怎么可能被他收入门下
李荀想着,就站了起来,从瑶琴后慢慢走出来,语气也变得温和多了,“都怪本宫失礼,竟然不知道是师兄在府上。”
“微臣不敢。”廖修远瞧着自己眼前晃动的绣了五彩牡丹的裙摆,轻抿一下嘴角抬起了头。
李荀一怔,先前倒未曾注意,这个人竟生的如此清俊不凡,尤其一双星目,幽黑清亮,见之难忘。
廖修远望着近在咫尺的绝美容颜,更是有些失神,看她憔悴的模样,又忍不住的很是心疼。
李荀很快整理了自己的心绪,“师兄请坐。”
“不敢。”廖修远重新低了头,努力平复迭起的心潮。
李荀轻笑一声,心血来潮地道“师兄请看,这会儿风清雨疏,很是难得的景致,不若你我合奏一曲”
“臣求之不得”廖修远眉眼带笑,声音里难掩兴奋,这可是他憧憬了多少个日夜的情景。
有侍女自岸边款款而来,送了个煞风景的消息,“殿下,大长公主到。”
“嗯她怎么来了”李荀刚要抚琴的手微微一顿,她当然不可能像打发旁人一样的对李颜闭门不见,毕竟,那是她的长辈。
廖修远
身边的下人们虽说着急,也只能苦口婆心地规劝几句,奈何她又是个任性霸道惯了的,怎么会把下人的几句规劝放在眼里,可偏偏阖府里就她一个主子,下人哪里敢僭越半分,她身边的流筝毕竟跟了她多年,护主心切,一时间也管不得殿下会不会怪罪自己,这才跺跺脚跑去庆城公主府请了李颜来管一管自己的主子。
李荀才不管自己的身体吃不吃得消,瞧着日头渐渐地落下山去,依旧地拒绝了侍女们传晚膳的请求,拖着虚弱的步子慢慢地往湖心的亭子里去。
“殿下,外头落雨了,您保重身子,还是别出去了吧。”流筝劝着。
李荀瞧一眼外头,眼里有些许诧异,北方的夏日,极少会有这般银丝斜织的蒙蒙细雨,倒是可以好好地赏一赏。
流筝当然知道自己劝不动主子,只得拿了件厚实些的披风,勉强地给她披在身上。
湖心亭修的精巧别致,又兼四面通风,很是凉爽,是夏日里抚琴赏景的好地方,只可惜李荀此时兴致不佳,只闲闲地拨弄了两下琴弦,便轻叹口气收了手。
一缕凉丝丝的清风轻柔地拂过面颊,李荀惬意地闭了下眼睛,忽然就听到了清亮的笛声,飘飘洒洒,绵延飘荡地弥漫开来。笛声悠扬,和雅清淡,轻吟浅唱间仿佛连这漫天的烟雨也染上了儒雅的诗意,勾起心底挥之不去的愁绪和遐思。
她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心头涟漪漂荡,沉浸在了笛声描画的诗意的世界里。良久,等笛声渐渐收了,她才似梦醒一般,吩咐人去将吹笛之人寻来。
侍女很快便将吹笛人带了来,正是府里的长史廖修远。
“是你”李荀一瞬诧异,看着廖修远的眼睛里多了几许赞赏。她自幼便极好音律,琴艺更是师从名家修为不浅,刚才的笛声便可以听出此人功力深厚,隐隐地有大家风范。
“拜见殿下。”廖修远作揖行礼,举手投足间谦和儒雅。
李荀瞧瞧他手中托着的竹笛,“长史方才所奏何曲怎的本宫从未听过。”
“微臣惭愧,方才所奏乃是臣私下拙作,并未取名。”
“哦竟是你自己所作”李荀更是惊讶,“没想到长史竟精通音律至此,当真是深藏不露啊。”
“殿下过誉了。”廖修远并不敢抬头直视自己魂牵梦萦的容颜,只是心中早已翻江倒海,几年来,他还是头一次这般近距离的跟自己的心上人说这么多的话。
李荀可不知道廖修远的心思,她仿佛突然对这个人有了点兴趣,继续问道“不知音律一道,长史师从何人”
“微臣自幼拜在程大家门下。”
“师父”李荀惊呼一声。
音律一道,当今能被称为大家的程姓人士,只有一人,便是出身河东程氏的程子虞。
“微臣不才,的确与殿下同出一门。”
李荀是程子虞的关门弟子,倘若这个人没有撒谎,那么他定然是自己的师兄,她脑子里迅速地过一遍曾听师父说过的姓廖的弟子,奈何时日久远,且她当时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一时半会儿并不能想起什么,但她也意识到此人定然不是一般的出身,毕竟师父出身河东程家,世家大族,等闲人家的子弟怎么可能被他收入门下
李荀想着,就站了起来,从瑶琴后慢慢走出来,语气也变得温和多了,“都怪本宫失礼,竟然不知道是师兄在府上。”
“微臣不敢。”廖修远瞧着自己眼前晃动的绣了五彩牡丹的裙摆,轻抿一下嘴角抬起了头。
李荀一怔,先前倒未曾注意,这个人竟生的如此清俊不凡,尤其一双星目,幽黑清亮,见之难忘。
廖修远望着近在咫尺的绝美容颜,更是有些失神,看她憔悴的模样,又忍不住的很是心疼。
李荀很快整理了自己的心绪,“师兄请坐。”
“不敢。”廖修远重新低了头,努力平复迭起的心潮。
李荀轻笑一声,心血来潮地道“师兄请看,这会儿风清雨疏,很是难得的景致,不若你我合奏一曲”
“臣求之不得”廖修远眉眼带笑,声音里难掩兴奋,这可是他憧憬了多少个日夜的情景。
有侍女自岸边款款而来,送了个煞风景的消息,“殿下,大长公主到。”
“嗯她怎么来了”李荀刚要抚琴的手微微一顿,她当然不可能像打发旁人一样的对李颜闭门不见,毕竟,那是她的长辈。
廖修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