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祖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京师行,却意料之外的没有得到其他人支持。
    “怕是不成吧, ”周氏迟疑地放下筷子, “前几年不是”
    那时候顾玉成刚进翰林院,他们过了小半年打听到消息后,就想着把顾明祖弄到京师去。
    翰林老爷不指望, 至少给进个国子监吧。听说朝廷大官都有什么恩荫, 那顾玉成又没孩子, 把名额给堂兄也是应该。
    明祖生来聪明,再有名师指点, 说不定还能中状元呢。
    结果刚准备去信, 顾玉成就往溪口村捎了银子,足足二百两。
    全家人眼睛都红了, 恨不得当场把银子揣进自己怀里。奈何顾玉成狡猾,这钱没送到顾家, 而是专门托人捎到了里正刘老头手中。
    刘老头拿着银子,叫上村长王发财,按着顾玉成信中嘱托,要求顾家人补写三份分家契书, 和当初立的一模一样,然后才能给银子。
    吕老太太没意见, 但周氏和顾明祖都不想立。
    “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何必分得这么清楚”周氏在儿子撺掇下打头阵,“再说二郎都走几年了,老太太一直是我们大房奉养, 尽心尽力。现在这样,分明是不信任我们啊。”
    刘老头为人颇正,加上提前收了京师来的礼物,这会儿也不含糊敷衍,耷拉着眼皮道:“我做里正几十年了,托大劝你们一句,还是立了好。”
    “咱们溪口村啊,统共没多少人家,你们当初咋对人家孤儿寡母的,不用我说,你们自己最清楚。就说这银钱吧,就是把顾老爷子在世那会儿养大河的全算上,都超不过三十两。”
    他瞅着吕老太太,语重心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后日子长着呢。现在白得二百两,还有啥不知足的要是惹了那头不高兴”
    刘老头适时打住,嘬了嘬牙花子,“这可是二百两啊,老头子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咱们庄户人家,省着点儿一年都花用不了两呐。”
    顾明祖还待犹豫,但当时顾大富的儿子出生,正缺银钱,吕老太太又格外坚持,顾明祖隔年还要下场,到处是花钱的地儿。
    两房一合计,就把契书补上交给刘老头,约好银子一家一半。
    结果顾玉成还有幺蛾子
    他县城一个朋友拿着书信跑来帮忙,身后跟着十几个家丁,硬逼着众人把钱都买成了地。良田配着下等田,一共买了三十八亩。
    除了吕老太太倚老卖老,撒泼打滚,从里面抠出二十两做私房以外,大房三房愣是一文铜板没捞着。
    最可恨的是,那地还有一多半落在吕老太太名下。
    王发财羡慕得不行,不住口夸赞“还是老嫂子有福气,二郎那么大的官都记挂着你,怕你没有钱粮日子紧。看看咱们溪口村这么多人,哪个老太太有你风光”
    吕老太太白得许多地,自觉威风凛凛,面上有光脚下生风,非常受用地道:“是啊,那孩子是我带大的,还是跟我亲”
    三个上岁数的聊了半晌,刘老头和王发财就带着顾家送的糖果点心出了门,走出几步后对视一眼,各自撇了撇嘴。
    “一锤子买卖了,往后可甭想再沾光了。”
    “那可是二百两啊,顾家二郎可真舍得”
    “翰林老爷看得远嘛,从前我就看他是个有出息的”
    这边刘老头将契书交给赵崇,那头顾家也熄了上京师找顾玉成的心。
    概因这二百两让顾家人看到了顾玉成的实力能拿出二百两,手里怎么也得有三百两吧想想顾玉成从西南那穷地方回来才多长时间,就能攒下这么大家业,端的是手段厉害了。
    自古民不与官斗,一个手段厉害又当官有权的人,跟他们关系还不睦,真要凑上京师去找他,恐怕讨不了好。
    顾玉成可是中了探花都没回乡展墓,宁肯在外头给顾大河立衣冠冢啊。就凭这关系,还是见好就收稳妥。
    何况乡下地界有点什么事儿就动静大,现在人人都知道顾玉成往家里送银子买了地。明晃晃的田地在那儿摆着,又有契书敲打在前,顾家人一合计,就没去京师。
    顾明祖也不想去。
    从前他想把吕老太太推给顾玉成,结果出师未捷,刚碰面就被顾玉成拿莫须有的假字据糊弄过去了。
    那时候他还能说分家时自己不在,都是父母做主,现在眼看着补了真的契书,按了手印,一时间又是心虚又是懊恼,仿佛被人将脸皮撕下来踩踏似的难受。
    怀着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决心,顾明祖每日读书作文直至深夜,发誓要蟾宫折桂。
    等他中了进士,成了翰林,照样比顾玉成强百倍
    结果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苦读伤身,顾明祖乡试时没撑过第三场就被抬了出来,还大病一场,养了许久方好。
    儿子遭此大难,周氏心疼之余,认为都是顾玉成害的,从此再没提过去京师的事儿。
    现在顾明祖旧事重提,周氏颇为犹豫“头几年都不行,现在他又升了官儿,心狠手辣的,游方和尚都知道。咱们就”
    顾明祖看向吕老太太“奶奶,你拿个主意”
    吕老太太拍着桌子一锤定音“不行都是那邪性的害了我大郎,可不能再跟他沾上”
    顾明祖“”
    吕老太太这般说,也是有缘故的。
    她活了一辈子,人老成精,一看就知道顾玉成往家里送银子买地,是拿短痛抵长痛,跟买断关系没两样,但还是顺着坡下来了。
    为啥还不是为了心爱的小儿子
    顾大富成亲后,媳妇陈雪跟他一样不爱干活,动不动跑回娘家,还得大富拎着东西去哄。
    这两房人一个院里过日子,除了周氏在县城住的那段时间,谁房间有点什么事彼此都清楚。
    顾大富和陈氏干活既少,花用还多,这一来二去的,老大媳妇就不服管了。
    吕老太太想镇压老大媳妇,但她老了,顾大山是个没用的,就知道埋头干活,赚的铜板都给了周氏,吕老太太手里一分余钱都没有。
    没过多久,周氏就顺利管起整个院子,还把厨房给锁了,哪个多吃一口东西都得被她骂半天。
    就像吕老太太从前那样。
    吕老太太一则无力二则无钱,只能眼睁睁看周氏管着厨房克扣伙食,还要忍着恶心听她在外头表功“我婆婆就是命好,从没做过饭,都媳妇做”
    别说不能贴补小儿子了,她自己半夜都饿得心慌,不得不在床头常备一碗水。
    都到这地步了,顾玉成的钱简直是及时雨救命粮,吕老太太当然照着他说的办,甚至觉得到底亲孙子,还是向着自己的。
    刘老头说得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只要她这老青山还在,顾玉成就得送柴
    吕老太太想得挺好,还盘算起明年来钱了盖房子,结果第二年的时候,柴没来。
    当时顾明祖出门在外,吕老太太就花了点儿钱托人去信,结果收回来一封长信,满纸义愤填膺大堂哥居然这么不孝,不配为人,我必须让县令和教谕出面管教
    将顾明祖痛斥三页纸后,末尾附了一行小字翰林俸禄微薄,去年的二百两还是从钱庄贷的,至今没还清。如果实在生活困难,奶奶你先卖两亩地支撑,等我找大堂哥要钱。
    吕老太太傻眼了“”还能这样
    别说她不敢卖自己的棺材本了,周氏先跳出来跟她大吵一架,质问她是不是想害死顾明祖。
    一场骂战,吕老太太不敌大儿媳妇,被从手心里抠出两亩上等田才作罢。
    此后她又送了两封信,得到的是顾玉成更加气愤的回信,清平县甚至真的来了个什么小官上顾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当归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当归矣并收藏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