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了点儿。他们考一次乡试就要去半条命,解元却能隔日模拟,果非常人
    易经魁孙茂感叹道“圣人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解元公年纪不足弱冠,却能做到圣贤所言,茂自愧弗如也。”
    其余几人也连连夸赞,毕竟不是谁都能将自己的备考经验告知他人,凭这份心胸也不是一般人。
    “谬赞了,说到底不过勤学苦练四字而已。”顾玉成说完再次祭出顾仪,把这位老师吹得天上有地下无,宛如点石成金的仙人。
    孟彦昭“”
    听听听听,这人又假谦虚上了
    看孟彦昭一脸愤愤不平,孙茂急忙将他拽到角落,低声道“休得胡闹,你忘了师长嘱托吗”
    他和孟彦昭都出自黄湖书院,又沾亲带故,知道此人什么都好,就是才高气盛。本想做个年轻解元,结果解元被个更年轻的学子拿下,难免心头郁闷。
    但鹿鸣宴不比书院讲经堂,恶了学政大人后果严重,纵使孟彦昭不满,孙茂也不得不担起兄长责任,将他未出口的狂言拍回肚里。
    “你下场九天,都在哪行号房”孙茂
    孟彦昭“”
    “书院师长通了关系,黄湖考生都在天地行的号房。”孙茂声音更低,“你可知道,顾玉成首末两场考试都在庚字行号房”
    孟彦昭“”
    黄湖书院的夫子经验丰富,他当然知道号房排布。“庚”字行可是所有考生闻之色变的臭号,才高八斗如孙茂,三年前就是被分到这一行,结果没考完首场就被抬了出来。
    所以这次师长们才费力气通关系,给他们弄到靠前的号房
    这般说来孟彦昭脸色变来变去,最终归于平静,对孙茂拱手道谢。
    孙茂松了口气,拉着他重回经魁桌案,和往来举子谈笑起来。
    鹿鸣宴过后,顾玉成就开始写信。
    第一封写给远在京师的顾仪,报告喜讯的同时狠狠把他夸了一顿,不重样的赞美都写了三页纸。
    第二封则写给谭县令,感谢他的教导与栽培。当初在清平县时,这位县令对他多有照顾,历年试题和县衙卷宗都送到顾家,让他学习揣摩。现在他得中解元,也当送上福宁城特产聊表心意。
    至于第三封则是写给陆夫子的,虽然没有在这位夫子手下考取功名,对方也是原身的授业恩师,不好置之不理。而且顾玉成后来又去看榜,在落第的榜上找到了顾明祖的名字,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原则,决定维护好跟陆夫子的关系,省得被顾明祖背后嚼舌。
    至于溪口村的吕老太太等人,顾玉成直接选择了无视。他现在已经中举,有了做官的资格,即使这些人想找麻烦,也没那个本事。
    他已经不是从前毫无还手之力的顾二郎了。
    送出信件与礼物,又应邀赴了两场官方宴席,顾玉成就再次开始打包家当行礼。
    一回生二回熟,加上福宁城相对繁华,这次只花了两天功夫就处理完毕,雇了车往京师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赶考获得了官府赠银二十两,还有一袋精米。
    作为举人,顾玉成进京赶考是有公费支持的,假如他选择明年初和其他举子一同赴京,还能乘坐官府的马车,上面插着“奉旨赴考”的旗子,一路住驿站都免费。
    与此同时,他的廪生福利将延续到今年底,现在仍能凭公文领取廪银廪米。
    然而顾玉成作为模拟考代言人,不肯在福宁城耽搁,宁愿多出钱也要提早到京师,就只领了举人银米。
    即便如此,王婉贞还是非常开心“夫子说的没错,书中自有千钟粟,阿成你考了举人,咱们家连米都比往日吃得好。”
    这精米不知是什么品种,煮熟后微微泛绿,顾玉荣尤其爱吃,现在每顿能多加小半碗饭。
    福宁城距离京师不远,路上走走停停,一家人终于在十月中旬赶到了京师。
    作为第一大都城,京师城墙威严高耸,其上兵士林立,个个手执,脸色冷厉。
    城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人来人往,热闹熙攘,还有赶着骆驼的商队。
    顾玉荣第一次见到骆驼,被那双睫毛的大眼睛迷住,闹着让哥哥往前走,好排在商队后头。
    “我就看看,不摸它。”
    顾玉成忍俊不禁,揉了揉顾玉荣的脑袋。正要往进城队伍里走,忽然被人叫住
    “敢问可是清平县顾家郎君,讳上玉下成,来京师考会试的”

章节目录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当归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当归矣并收藏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