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成不知老师对自己有这般高的期望, 还在苦苦和对子做斗争。
    这种对子并非时古对类里的“马蹄秋水, 虎尾春冰”、“日月一生易过, 乾坤万古长存”等读来朗朗上口的句子,而是从四书五经里面选出词句来对, 考的还是对经义的熟悉程度。
    譬如“君子周”可对“小人比”,都是出自论语, 就非常简单。但这种题目基本不会出现在科场中,即使县试的小试也会从不同书目里挑选词句, 再要求用其他书里的句子来对, 从七八字的短句到长短句, 跨度大且容易出错。
    顾玉成对了两天,便开始将能对上的句子分别摘抄记录下来,攒了特别厚实的一大本。以这个本子的记录为基础,再次精简和筛选, 没几天就出了个相当完整的习题集。
    他捧着习题集背诵的时候, 被顾仪瞧见,问了两句后又神色复杂地走开。
    顾玉成不明所以,见老师没有反对, 便继续背诵。靠着这种精准度极高的复习方式, 比顾仪预料中更早地跨过了对句阶段,开始诵读名家文章。
    这时候就体现出老师的作用了。
    顾仪不但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还珍藏了许多书,挑挑拣拣给了顾玉成十来本,让他熟读即可。
    “这些文章再好, 科场也不能照着抄。你每日多家诵读几遍,体会其中文脉气理,能在自己文章中发挥一二,就是有所得了。”
    顾仪将书给出去,交代顾玉成不可懈怠,就驾车出城游玩去了。
    顾玉成“”
    他这个老师真的很随性了,以至于偶尔让人觉得,要不是他曾经上过十几年学,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和学习方法,为了生存又自制力很强,是万万跟不上这种教学法的。
    或许是因为顾仪天资聪颖,又教惯了族学里培养的学生,所以才进度这么快吧。
    毕竟科举取士的淘汰率非常高,可以说是万里挑一,顾仪能成为二甲传胪,智商自然远超常人。
    他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被老师放弃。
    怀着这般强烈的学习信念,顾玉成回到家就开始翻看这十几本书,发现里面夹了三本顾仪的文集。
    顾玉成“”
    这必须得熟读并背诵
    顾玉成日夜苦读的时候,豆浆和豆花已经从兴隆酒楼的特产,变成了整个县城的头号小吃,并迅速在周边村镇流行开来。
    特别是倒霉遇上蝗灾的宁安镇。
    宁安镇与隔壁应县接壤,前阵子铺天盖地的蝗虫从小镇上空飞过后,茅屋上的草都去了一层,更别提庄稼了。
    也就是黄豆太硬,才剩了不少。其余细粮粗粮,几乎被蝗虫一扫而空。
    这种程度的灾害,远不到能让朝廷赈灾的地步,村民们只好勒紧裤腰带硬撑,一个个饿得面带菜色。
    本以为要熬不下去,谁知县令大人派人过来,将人都集中到一起,当着他们的面,征用了几口石磨,将圆鼓鼓的大个儿黄豆倒进磨眼儿,就磨出了雪白的豆浆,还将豆浆点成了豆花
    热腾腾的豆花下肚,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当场跪地痛哭,感谢县令大人救民于水火。小孩子不知事,端着碗还要再吃,大人们嘴里骂着,脸上的颓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当归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当归矣并收藏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