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头一株杂草也无,被仔仔细细地拔除了。坟上插的花朵挂的青条插的灯烛和陶醇提来的差不多,明显也是捡好的买的。
这般用心,肯定不会是没有亲缘关系的村里人。
陶醇猛地想起一个人,随即摇了摇头。不会是她,恁多年她都没露面,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肯定不会突然冒出来给姥爷扫墓。更何况,如果她回来了肯定会回家,会被三爷他们知道,陶三爷从来没说有见过她,自然她肯定也没回来过了。
实在找不到头绪,陶醇也不再多想。
陶醇打开塑料袋,拿出各种颜色鲜艳的布花胶花,插在坟头空隙处,直把圆圆的坟头插了个花团锦簇,像个花花绿绿的大花圃。又点了一把香插在坟上,袅袅的青烟升起,飘了尺许高,便被风吹得散溢开来。边上还有半截香,应该是烧了一半就被雨水淋熄了。也不知道那个代替自己给姥爷扫墓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不管是谁,陶醇心里都有满满的感激。
陶醇蹲下身,解开捆绑得整整齐齐的黄表纸,点燃之后一沓一沓的堆着烧了。
他痴痴地看着火光,脑海里不断地回映着姥爷的音容笑貌。这时候想起姥爷,陶醇已经不再痛苦抓心。记忆里的每一幕和爷爷度过的场景,都被加上了温馨愉悦的滤镜,让他忍不住会心一笑。
微风吹过,纸灰蹁跹,仿佛真有看不见的人在取用。
看着最后一张纸钱也燃烧成灰烬,陶醇磕了三个头,心里默默地给姥爷道别爷爷,我回家了,以后每次节假日,我都会过来看您,再也不会让您苦苦等候
挂清回来,顺便又去村口的杂货店补齐了早上忘买的油盐酱醋,看到有鸡蛋也称了一斤。到家时时间已经是四点半了,这个点吃饭嫌早,做事又太晚。陶醇想着,先填肚子,有啥事都等到明天再说吧。
今晚怎么也不能再去三爷家混饭了,老累着老人家也不像话。
不过陶醇看看琳琅满目的调味品,又瞅瞅空荡荡的菜篮子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得出去跑一趟,搜罗点食材回来。
陶醇的家是一栋二层小楼,小楼旁边也有土砖砌成的一层小屋,一间厨房,一间火笼屋,一间柴火房,一间堆满了各种工具农具的杂物房。车库是没有的,心爱的小白唐只能先停放在稻场上,承受风吹雨打阳光雾露。
主意打定,陶醇当即从杂物房里找出篮子锄头,想了想又提了个小桶,扔进去个水瓢,没错,就是那种大葫芦老去后劈成两半掏空内部用来舀水的葫芦瓢。
陶醇手上这个葫芦瓢直径快有三十厘米,表皮光滑油亮,这么多年没见裂纹,很是耐用。
也算是陶家的“传家之宝”了。
左手竹篮,右手水桶,陶醇提着装备,直接跑去了小溪边。
这时候溪边密密麻麻的鱼头已经少了很多,他干脆蹲下身来,借着一米多高的油菜花的掩饰,偷偷地又凝聚了几瓢灵液倒进溪里。
一时半会也看不出成果,陶醇拎着篮子提着锄头,往油菜地里走了一段,小心翼翼地挖起田埂上的折耳草来。
怕把田埂挖塌,陶醇只选那些埋土比较浅的折耳根挖,入土太深的都放弃了。饶是如此,很快就挖了小半篮子。田间野生的折耳根约莫是也沾了点田里的肥土,一根根长得白胖细嫩,轻轻一掐就折成两段,溅出几滴带着浓郁鱼腥味的汁水。这味道估计很多人受不了,可对于爱上了折耳根美味的陶醇来说,却是无上香饵,闻着就馋。
挖够折耳根,陶醇转回溪边,不出所料地发现溪中窜动着大大小小的鱼头,有的还跃出水面,砸落出一圈圈涟漪。这条小溪清澈见底,真不知道这么多鱼儿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陶醇看着倒是很高兴,他抄起水瓢,蹑手蹑脚地走到溪边,叉开腿缓缓半蹲,屏息凝神,然后猛地举起水瓢往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一舀鱼群被惊,想要散开,可惜密密麻麻挤的太严实,交通拥堵。外圈的鱼儿电射开来,内圈的小鱼根本跑不了。
伴随着
这般用心,肯定不会是没有亲缘关系的村里人。
陶醇猛地想起一个人,随即摇了摇头。不会是她,恁多年她都没露面,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肯定不会突然冒出来给姥爷扫墓。更何况,如果她回来了肯定会回家,会被三爷他们知道,陶三爷从来没说有见过她,自然她肯定也没回来过了。
实在找不到头绪,陶醇也不再多想。
陶醇打开塑料袋,拿出各种颜色鲜艳的布花胶花,插在坟头空隙处,直把圆圆的坟头插了个花团锦簇,像个花花绿绿的大花圃。又点了一把香插在坟上,袅袅的青烟升起,飘了尺许高,便被风吹得散溢开来。边上还有半截香,应该是烧了一半就被雨水淋熄了。也不知道那个代替自己给姥爷扫墓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不管是谁,陶醇心里都有满满的感激。
陶醇蹲下身,解开捆绑得整整齐齐的黄表纸,点燃之后一沓一沓的堆着烧了。
他痴痴地看着火光,脑海里不断地回映着姥爷的音容笑貌。这时候想起姥爷,陶醇已经不再痛苦抓心。记忆里的每一幕和爷爷度过的场景,都被加上了温馨愉悦的滤镜,让他忍不住会心一笑。
微风吹过,纸灰蹁跹,仿佛真有看不见的人在取用。
看着最后一张纸钱也燃烧成灰烬,陶醇磕了三个头,心里默默地给姥爷道别爷爷,我回家了,以后每次节假日,我都会过来看您,再也不会让您苦苦等候
挂清回来,顺便又去村口的杂货店补齐了早上忘买的油盐酱醋,看到有鸡蛋也称了一斤。到家时时间已经是四点半了,这个点吃饭嫌早,做事又太晚。陶醇想着,先填肚子,有啥事都等到明天再说吧。
今晚怎么也不能再去三爷家混饭了,老累着老人家也不像话。
不过陶醇看看琳琅满目的调味品,又瞅瞅空荡荡的菜篮子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得出去跑一趟,搜罗点食材回来。
陶醇的家是一栋二层小楼,小楼旁边也有土砖砌成的一层小屋,一间厨房,一间火笼屋,一间柴火房,一间堆满了各种工具农具的杂物房。车库是没有的,心爱的小白唐只能先停放在稻场上,承受风吹雨打阳光雾露。
主意打定,陶醇当即从杂物房里找出篮子锄头,想了想又提了个小桶,扔进去个水瓢,没错,就是那种大葫芦老去后劈成两半掏空内部用来舀水的葫芦瓢。
陶醇手上这个葫芦瓢直径快有三十厘米,表皮光滑油亮,这么多年没见裂纹,很是耐用。
也算是陶家的“传家之宝”了。
左手竹篮,右手水桶,陶醇提着装备,直接跑去了小溪边。
这时候溪边密密麻麻的鱼头已经少了很多,他干脆蹲下身来,借着一米多高的油菜花的掩饰,偷偷地又凝聚了几瓢灵液倒进溪里。
一时半会也看不出成果,陶醇拎着篮子提着锄头,往油菜地里走了一段,小心翼翼地挖起田埂上的折耳草来。
怕把田埂挖塌,陶醇只选那些埋土比较浅的折耳根挖,入土太深的都放弃了。饶是如此,很快就挖了小半篮子。田间野生的折耳根约莫是也沾了点田里的肥土,一根根长得白胖细嫩,轻轻一掐就折成两段,溅出几滴带着浓郁鱼腥味的汁水。这味道估计很多人受不了,可对于爱上了折耳根美味的陶醇来说,却是无上香饵,闻着就馋。
挖够折耳根,陶醇转回溪边,不出所料地发现溪中窜动着大大小小的鱼头,有的还跃出水面,砸落出一圈圈涟漪。这条小溪清澈见底,真不知道这么多鱼儿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陶醇看着倒是很高兴,他抄起水瓢,蹑手蹑脚地走到溪边,叉开腿缓缓半蹲,屏息凝神,然后猛地举起水瓢往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一舀鱼群被惊,想要散开,可惜密密麻麻挤的太严实,交通拥堵。外圈的鱼儿电射开来,内圈的小鱼根本跑不了。
伴随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