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最后的胶着后,冉佳怡终于等到了满意的答复。
骆老丞相点头,没有再问,只是道“以后我那傻儿子,还请皇后娘娘多担待。”
聪明人无需说白,冉佳怡就清楚,骆老这是答应了,饶是再淡定,面上也不由得浮现几丝喜悦。
“当然。“
两方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从皇宫出来,父子俩进了同一顶轿子,骆尚书再也按捺不住,焦急询问“父亲,您与皇后娘娘谈了什么”
瞧着一点城府没有的儿子,骆老丞相再次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忧心,“以后,你可多听听皇后的意见。”
骆尚书惊疑不定,“父亲”
听话,什么叫听话,上司才需要,这是叫他把皇后当成真正的主事人,他对两人间的谈话愈发好奇起来。
只是,想起刚才皇后透露的秘密,骆老丞相到底没有回答,这等事情,一旦真的传出,说不定就是抄家灭祖之祸,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自己一人清楚就足够。
“你不用多问,记住我说的,安生点。”
有骆老丞相的表态,骆尚书尽管满脑袋问号,也不得不听从,却是有点委屈,他可是再老实不过的。
两人回到府中,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的模样,骆老丞相依旧在西跨院养老,骆尚书却悄无声息的转移了阵营,做的并不明显,只在以往模棱两可的问题上默默站队皇后一方。
不过,皇后娘娘提出的大多建议都是为了百姓好,他本也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官员,支持皇后并不奇怪,也没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倒是奚丞相,看出了几分蹊跷,可再大胆也不敢想,竟然会有人跟皇后结盟,毕竟皇后没有子嗣,还不比太后靠谱呢。
所以这个念头也就从心头一闪而过,并未放在心上,也就错过了发现真相的机会,若干年后,局势逐渐明朗,奚丞相不得不为自己曾经的错过遗憾。
而此时的冉佳怡,在得到骆家的支持后,政务上确实顺手了不少,至少她提出的建议,两边臣子会真正讨论,而不是一听是她提出的就被直接否决。
冉佳怡不敢保证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臣子间的讨论和争执,也是在为她查漏补缺,接受度倒是良好。
时间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终于来到了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别提今年新的粮种播种,其成败关系重大,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翘首以盼最后的结果。
相比较于官员这些门外汗,真正种地的农人则有更深的体验。
即使再有经验的老农,也不能凭空定下收获的季节,而是等时候差不多了,时不时瞧一瞧田间地头的庄稼,看看是不是真的成熟了,也能估算出大概的亩产量。
也是因此,在正式收割前,他们心里对今年的收获就有了数。
不得不说,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即使保守估计,良田一亩千斤的产量,依旧让农人们心头澎湃,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在此之前,大靖朝种植南方水稻、北方盛产小麦,亩产量顶好也就在两三百斤,这也意味着,一亩良田基本只能养活一个成年男人,偏农家人多、最缺的就是田地。
所以,除去一些有家底的小地主外,真正的农人日子过得都挺紧吧,但是现在,有了新的粮种,他们就再也不愁了。
在京都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大靖朝由南往北都兴起了秋收的热潮,连几个皇家的庄子也不例外。
最后,各地的结果统计出来,竟然还是还是皇庄里的产量最高,达到了亩产一千三百多斤,这也是因为庄里土地肥沃、庄民伺候也十分尽心,而其他地方,好的能有一千出头,差的荒田也能有个五六百斤,震惊了所有人。
这般喜人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遍了大靖朝上下。
宫里的皇帝虽然一心修道,可到底还是这天下之主,自然有下人们去通风报信,当然,这也是瞒不住的。
等户部将确切的数据统计出来,冉佳怡就喜气洋洋带着一本厚厚的账册去报喜了。
说是喜事也绝对没错,粮食增产、百姓安康,则意味着更多百姓能活下来,而大靖朝人口并不多,近几代朝廷一直在鼓励生育,奈何老百姓之家能生不能养,人口数量除了建朝初期大幅增长,后来始终没什么太大的增长。
如今,肉眼可预见的人口增长,可不就是一件大喜事。
人口增长不止体现在民生,就连军队,也可以大力增员,另一方面也算保证了大靖朝的安定。
皇帝其实早几天就知晓这一消息,因而等皇后来报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意外。
“好,好消息,等冬日,朕与皇后一起祭拜先祖,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他们。“皇帝哈哈大笑,一副甚是开怀的模样。
只是,在
骆老丞相点头,没有再问,只是道“以后我那傻儿子,还请皇后娘娘多担待。”
聪明人无需说白,冉佳怡就清楚,骆老这是答应了,饶是再淡定,面上也不由得浮现几丝喜悦。
“当然。“
两方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从皇宫出来,父子俩进了同一顶轿子,骆尚书再也按捺不住,焦急询问“父亲,您与皇后娘娘谈了什么”
瞧着一点城府没有的儿子,骆老丞相再次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忧心,“以后,你可多听听皇后的意见。”
骆尚书惊疑不定,“父亲”
听话,什么叫听话,上司才需要,这是叫他把皇后当成真正的主事人,他对两人间的谈话愈发好奇起来。
只是,想起刚才皇后透露的秘密,骆老丞相到底没有回答,这等事情,一旦真的传出,说不定就是抄家灭祖之祸,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自己一人清楚就足够。
“你不用多问,记住我说的,安生点。”
有骆老丞相的表态,骆尚书尽管满脑袋问号,也不得不听从,却是有点委屈,他可是再老实不过的。
两人回到府中,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的模样,骆老丞相依旧在西跨院养老,骆尚书却悄无声息的转移了阵营,做的并不明显,只在以往模棱两可的问题上默默站队皇后一方。
不过,皇后娘娘提出的大多建议都是为了百姓好,他本也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官员,支持皇后并不奇怪,也没引起其他人的怀疑。
倒是奚丞相,看出了几分蹊跷,可再大胆也不敢想,竟然会有人跟皇后结盟,毕竟皇后没有子嗣,还不比太后靠谱呢。
所以这个念头也就从心头一闪而过,并未放在心上,也就错过了发现真相的机会,若干年后,局势逐渐明朗,奚丞相不得不为自己曾经的错过遗憾。
而此时的冉佳怡,在得到骆家的支持后,政务上确实顺手了不少,至少她提出的建议,两边臣子会真正讨论,而不是一听是她提出的就被直接否决。
冉佳怡不敢保证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臣子间的讨论和争执,也是在为她查漏补缺,接受度倒是良好。
时间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终于来到了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别提今年新的粮种播种,其成败关系重大,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翘首以盼最后的结果。
相比较于官员这些门外汗,真正种地的农人则有更深的体验。
即使再有经验的老农,也不能凭空定下收获的季节,而是等时候差不多了,时不时瞧一瞧田间地头的庄稼,看看是不是真的成熟了,也能估算出大概的亩产量。
也是因此,在正式收割前,他们心里对今年的收获就有了数。
不得不说,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即使保守估计,良田一亩千斤的产量,依旧让农人们心头澎湃,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在此之前,大靖朝种植南方水稻、北方盛产小麦,亩产量顶好也就在两三百斤,这也意味着,一亩良田基本只能养活一个成年男人,偏农家人多、最缺的就是田地。
所以,除去一些有家底的小地主外,真正的农人日子过得都挺紧吧,但是现在,有了新的粮种,他们就再也不愁了。
在京都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大靖朝由南往北都兴起了秋收的热潮,连几个皇家的庄子也不例外。
最后,各地的结果统计出来,竟然还是还是皇庄里的产量最高,达到了亩产一千三百多斤,这也是因为庄里土地肥沃、庄民伺候也十分尽心,而其他地方,好的能有一千出头,差的荒田也能有个五六百斤,震惊了所有人。
这般喜人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遍了大靖朝上下。
宫里的皇帝虽然一心修道,可到底还是这天下之主,自然有下人们去通风报信,当然,这也是瞒不住的。
等户部将确切的数据统计出来,冉佳怡就喜气洋洋带着一本厚厚的账册去报喜了。
说是喜事也绝对没错,粮食增产、百姓安康,则意味着更多百姓能活下来,而大靖朝人口并不多,近几代朝廷一直在鼓励生育,奈何老百姓之家能生不能养,人口数量除了建朝初期大幅增长,后来始终没什么太大的增长。
如今,肉眼可预见的人口增长,可不就是一件大喜事。
人口增长不止体现在民生,就连军队,也可以大力增员,另一方面也算保证了大靖朝的安定。
皇帝其实早几天就知晓这一消息,因而等皇后来报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意外。
“好,好消息,等冬日,朕与皇后一起祭拜先祖,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他们。“皇帝哈哈大笑,一副甚是开怀的模样。
只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