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九十六章 (1/2)
时亦坐在于老师家, 放下笔,对着草稿纸上随手画出来的毛线团走了会儿神。
兼职跟想象的不太一样。
有专门工作的书房, 也并没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有太多叫人紧张的交流。
于老师的爱人在进门的时候跟他打了个招呼,叫靳林琨, 据说是做金融证券方面的。除了挺顽强地敲门送了四点五次点心, 就没再成功对工作造成新的干扰,被于老师扯着扔回了卧室补觉。
于笙做论文的时候很专心, 不常会跟他说话, 有交流也都是交给他新需要翻译的文献片段。
比预计的要轻松得多。
时亦在草稿纸上划了几笔,接过于笙新递过来的打印纸。
教育理论的中外对比。
行业内的论文专业词汇很多,上手起来要比社科的更费时费力, 集中精力翻译之后也要更累一点。
刚开始做笔译的时候不清楚行情, 他甚至还误接过医学制药方向的稿子。
然后就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居然还丧心病狂到由四十五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时亦收回念头,照着纸上的段落找了几个点。
一开始还难免走神, 等彻底投入进来,也差不多没什么心思再想其他的事。
这种随用随翻的模式要比普通笔译多消耗不少精力, 加上论文的专业性, 相对应的, 定价也要比他平时做的高一个台阶。
于笙给的时薪和千字都很客观, 不高也不低, 这样一个下午做下来, 差不多就能抵得上平时三四天。
时亦没多耽搁时间, 把重点词汇对照查准, 删减润色过译稿,敲进电脑里发回去。
“差不多了。”
于笙对照着敲下最后几行字,推回键盘站起来“休息”
时亦怔了下,跟着抬头“不用。”
“我用。”于笙笑笑,“这是个大工程,一两天做不完。”
高强度的翻译确实挺容易消耗精力,时亦缓了一会儿才听明白他的话,放下笔跟着站起来。
于笙靠在桌边,一直看着他起身,伸手帮忙拽了下挡路的转椅。
时亦往后退了半步,道了声谢
“不客气。”
于笙让路叫他出来“吃点儿东西”
“不用。”时亦摇了摇头,“谢谢于老师。”
书房里始终开着灯,低头的时候没察觉,看见窗外,才发现天色已经彻底黑透了。
他同桌还在咖啡厅。
说不定已经把咖啡厅吃了。
每次这种时候,奇奇怪怪的念头就容易刹不住。
时亦看了看,趁着于笙转身跟门外的家属说话看不见,抓紧时间给脑袋通了通风。
“送你下去。”
于笙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盒点心,递给他“下次其实可以带他上来。”
时亦摇摇头,正要开口,已经被点心盒点了两下。
工作的时候不觉得饿,外香甜诱人的奶味儿一从盒子里钻出来,立刻勾得胃跟着翻了好几个跟头,一路往上窜到了嗓子眼儿。
他下意识抬头,迎上于笙的视线。
“自己做的。”于笙,“想学吗”
时亦微怔。
上个高中,于笙只是去他们学校示范教学的老师,并不主教他们班的课。
在那件事发生之前,他对于老师的印象也只是年轻,不走一般老师的亲和路线,讲课互动都干净利落,从来没有半句废话。
偏偏还很受学生欢迎,在他被班主任隔离到据说是用来做疏导的心语室看书的时候,听见门外走廊不少人提这个名字,尤其是小姑娘,经常成群结队跑去办公室看。
总之人设上跟会做点心这个技能点多少有点儿差距。
尤其还做得这么好吃。
时亦站了半分钟,把点心接过来“谢谢于老师。”
“不谢,第一次合作挺愉快。”
于笙没纠正他的客气“以后时长会适当增加,中间会有休息。”
时亦没太反应得过来他要说什么,下意识点了下头,抬头看着他。
于笙看了他一会儿,笑了笑。
于老师说不用带东西,书包在同桌那儿,得见着林间才能拿回来。
时亦不适应这种空落落的状态,肩膀绷了下“不用休息,我”
“可以学做点心。”
于笙说“学做饭也行。”
时亦愣了下。
“万老师说你对法律感兴趣。”
于笙指指门外“他们法务团队也是北大的,水平还行,有时候周末会过来混饭吃,可以聊聊天。”
靳林琨就站在门口,挺友好地跟时亦招了招手,把外套递给他“梁一凡要是听见这个评价,大概能跳起来打你膝盖。”
“他一个为了头发弃法从心理的,到底为什么对法学院还有这么深的感情”
于笙接过衣服套上“当初有正经事找他,他说要给堂弟补课没时间,现在蹭饭蹭得挺积极。”
靳林琨笑得有点儿停不住,替他把扣子扣好“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时亦站在门口,听着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聊天,轻攥了下掌心。
老万没说过,于老师的爱人可能也跟一般情况不太一样。
第一面险些让他以为进错了门。
西装革履,熨烫到边线都外清晰的黑衬衫。行李箱上贴着一串的跨国航线托运单,风尘仆仆地扔在了客厅的角落,见了他就含笑彬彬有礼地打招呼。
藏不住的精英范儿。
但被于老师轰回去补了一觉,就整个人都换了个画风。
时亦攥了下藏在口袋里的钥匙,看着门口的两个人带着笑聊了会儿天,穿着睡袍见缝插针偷点心的于老师家属抬手往于老师脑袋上按,被毫不留情地冷酷镇压,也没忍住跟着一点点攥起拳。
原本还只是个模糊念头的、隐隐约约的那些关于未来的想法,就像是被重新描线勾边填色,一点点全都清晰起来。
如果他们以后也会像是这样。
“时亦”
靳林琨又跟他打了个招呼,试着叫了一次他的名字。
于笙去给垃圾分类了,时亦怔了下,回过神“靳叔”
“也跟着你们老师叫吧。”靳林琨及时制止,“靳老师。”
时亦点了下头,给他让了点地方。
“告诉你个秘密。”靳林琨说,“你们于老师以前也跟你有点儿像。”
时亦根本想象不出来,愣了一会儿,回头看了一眼。
于笙在厨房收拾要扔的东西,衬衫整齐地收束身型,线条明净身形挺拔,看不出任何对方所说的影子。
“不过于老师脾气比你大,相对来说比较擅长过肩摔。”
靳林琨“主要练习对象是我。”
时亦跟着轻轻笑了下。
靳林琨看了看他,也笑了“所以你们也能行。”
时亦微怔,抬头迎上他的视线。
“一定能行。”
靳林琨“我们等着你们。”
于笙把家属从门缝里塞回去,送时亦走到小区,正好看见了林间和缥缈的程航。
“来,交换。”
程航晃晃荡荡跟他打了个招呼,朝时亦泰坦尼克式伸手“把我可爱的小患者还给我。”
“你这样容易吓到你可爱的小患者。”于笙把他的手拍回去,“专业素养呢”
“随风而去了。”程航说,“和我的头发一起,你看见它们飘到哪儿去了吗”
于笙“”
程航惆怅得不行,想跟自己可爱的小患者申请一个好久不见的亲切拥抱,就眼睁睁看着小患者的男朋友张开了胳膊。
碰到林间的手臂,时亦才终于彻底放松下来,闭上眼睛,深吸了口气。
“特别棒。”林间把书包递给他,胡噜胡噜后背,“我同桌特别棒。”
时亦碰到书包带就下意识攥紧,握了一会儿,才终于稍微放松,看了一眼刚才根本没注意到的程航。
“碰巧。”林间笑了笑,“有些心理医生对我很感兴趣,一定要我画画给他看,说要帮我算命。”
时亦没太听懂这个有点儿奇幻的发展,眨了下眼睛,跟着点点头。
于笙差不多猜着了是怎么回事“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程航问,“我还是他”
“他。”于笙说,“有人会问疏导完以后心理医生怎么样吗”
“他很好,心理医生疯了。”程航拿出那张纸,“来,你觉得林加索毕日门同学画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于笙低头看了一会儿“猫。”
“”程航“”
于笙继续看“盒子。”
程航“”
于笙走过去,把画递给时亦。
“盒子里的猫。”时亦怔了下,低头看了一眼,“抱着尾巴。”
程航“”
林间倒是对自己的水平挺理智,压低声音问小书呆子“于老师家属是不是也不太擅长画画”
时亦还没对于老师家了解到这个程度,愣了下,摇摇头。
“估计是。”林间说,“不着急,我再练练。”
没经受过这种画技的长期考验、又没有天赋异禀的,通常都很难理解他们这个流派的画面。
在完全放弃了给他分析画面表现出来的隐含意义之后,程航失去了作为心理医生的骄傲,跟他聊了时亦以前治疗的事。
小书呆子没系统学过画画,真要算起来其实也不是特别喜欢。
之所以会画,也只是因为在所有跟学习无关的活动里,这是除了发呆之外为数不多的不起眼、关上门躲起来就能反复沉浸进去的一种。
不是专业的画法,和真正的光影构图不一样,投影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初中的时候,时亦还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压,把学校和家里的压力多少靠着画面发泄出来。
直到被时母从书包里翻出来,忧心忡忡地找老师和医生帮忙
兼职跟想象的不太一样。
有专门工作的书房, 也并没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有太多叫人紧张的交流。
于老师的爱人在进门的时候跟他打了个招呼,叫靳林琨, 据说是做金融证券方面的。除了挺顽强地敲门送了四点五次点心, 就没再成功对工作造成新的干扰,被于老师扯着扔回了卧室补觉。
于笙做论文的时候很专心, 不常会跟他说话, 有交流也都是交给他新需要翻译的文献片段。
比预计的要轻松得多。
时亦在草稿纸上划了几笔,接过于笙新递过来的打印纸。
教育理论的中外对比。
行业内的论文专业词汇很多,上手起来要比社科的更费时费力, 集中精力翻译之后也要更累一点。
刚开始做笔译的时候不清楚行情, 他甚至还误接过医学制药方向的稿子。
然后就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居然还丧心病狂到由四十五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时亦收回念头,照着纸上的段落找了几个点。
一开始还难免走神, 等彻底投入进来,也差不多没什么心思再想其他的事。
这种随用随翻的模式要比普通笔译多消耗不少精力, 加上论文的专业性, 相对应的, 定价也要比他平时做的高一个台阶。
于笙给的时薪和千字都很客观, 不高也不低, 这样一个下午做下来, 差不多就能抵得上平时三四天。
时亦没多耽搁时间, 把重点词汇对照查准, 删减润色过译稿,敲进电脑里发回去。
“差不多了。”
于笙对照着敲下最后几行字,推回键盘站起来“休息”
时亦怔了下,跟着抬头“不用。”
“我用。”于笙笑笑,“这是个大工程,一两天做不完。”
高强度的翻译确实挺容易消耗精力,时亦缓了一会儿才听明白他的话,放下笔跟着站起来。
于笙靠在桌边,一直看着他起身,伸手帮忙拽了下挡路的转椅。
时亦往后退了半步,道了声谢
“不客气。”
于笙让路叫他出来“吃点儿东西”
“不用。”时亦摇了摇头,“谢谢于老师。”
书房里始终开着灯,低头的时候没察觉,看见窗外,才发现天色已经彻底黑透了。
他同桌还在咖啡厅。
说不定已经把咖啡厅吃了。
每次这种时候,奇奇怪怪的念头就容易刹不住。
时亦看了看,趁着于笙转身跟门外的家属说话看不见,抓紧时间给脑袋通了通风。
“送你下去。”
于笙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盒点心,递给他“下次其实可以带他上来。”
时亦摇摇头,正要开口,已经被点心盒点了两下。
工作的时候不觉得饿,外香甜诱人的奶味儿一从盒子里钻出来,立刻勾得胃跟着翻了好几个跟头,一路往上窜到了嗓子眼儿。
他下意识抬头,迎上于笙的视线。
“自己做的。”于笙,“想学吗”
时亦微怔。
上个高中,于笙只是去他们学校示范教学的老师,并不主教他们班的课。
在那件事发生之前,他对于老师的印象也只是年轻,不走一般老师的亲和路线,讲课互动都干净利落,从来没有半句废话。
偏偏还很受学生欢迎,在他被班主任隔离到据说是用来做疏导的心语室看书的时候,听见门外走廊不少人提这个名字,尤其是小姑娘,经常成群结队跑去办公室看。
总之人设上跟会做点心这个技能点多少有点儿差距。
尤其还做得这么好吃。
时亦站了半分钟,把点心接过来“谢谢于老师。”
“不谢,第一次合作挺愉快。”
于笙没纠正他的客气“以后时长会适当增加,中间会有休息。”
时亦没太反应得过来他要说什么,下意识点了下头,抬头看着他。
于笙看了他一会儿,笑了笑。
于老师说不用带东西,书包在同桌那儿,得见着林间才能拿回来。
时亦不适应这种空落落的状态,肩膀绷了下“不用休息,我”
“可以学做点心。”
于笙说“学做饭也行。”
时亦愣了下。
“万老师说你对法律感兴趣。”
于笙指指门外“他们法务团队也是北大的,水平还行,有时候周末会过来混饭吃,可以聊聊天。”
靳林琨就站在门口,挺友好地跟时亦招了招手,把外套递给他“梁一凡要是听见这个评价,大概能跳起来打你膝盖。”
“他一个为了头发弃法从心理的,到底为什么对法学院还有这么深的感情”
于笙接过衣服套上“当初有正经事找他,他说要给堂弟补课没时间,现在蹭饭蹭得挺积极。”
靳林琨笑得有点儿停不住,替他把扣子扣好“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时亦站在门口,听着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聊天,轻攥了下掌心。
老万没说过,于老师的爱人可能也跟一般情况不太一样。
第一面险些让他以为进错了门。
西装革履,熨烫到边线都外清晰的黑衬衫。行李箱上贴着一串的跨国航线托运单,风尘仆仆地扔在了客厅的角落,见了他就含笑彬彬有礼地打招呼。
藏不住的精英范儿。
但被于老师轰回去补了一觉,就整个人都换了个画风。
时亦攥了下藏在口袋里的钥匙,看着门口的两个人带着笑聊了会儿天,穿着睡袍见缝插针偷点心的于老师家属抬手往于老师脑袋上按,被毫不留情地冷酷镇压,也没忍住跟着一点点攥起拳。
原本还只是个模糊念头的、隐隐约约的那些关于未来的想法,就像是被重新描线勾边填色,一点点全都清晰起来。
如果他们以后也会像是这样。
“时亦”
靳林琨又跟他打了个招呼,试着叫了一次他的名字。
于笙去给垃圾分类了,时亦怔了下,回过神“靳叔”
“也跟着你们老师叫吧。”靳林琨及时制止,“靳老师。”
时亦点了下头,给他让了点地方。
“告诉你个秘密。”靳林琨说,“你们于老师以前也跟你有点儿像。”
时亦根本想象不出来,愣了一会儿,回头看了一眼。
于笙在厨房收拾要扔的东西,衬衫整齐地收束身型,线条明净身形挺拔,看不出任何对方所说的影子。
“不过于老师脾气比你大,相对来说比较擅长过肩摔。”
靳林琨“主要练习对象是我。”
时亦跟着轻轻笑了下。
靳林琨看了看他,也笑了“所以你们也能行。”
时亦微怔,抬头迎上他的视线。
“一定能行。”
靳林琨“我们等着你们。”
于笙把家属从门缝里塞回去,送时亦走到小区,正好看见了林间和缥缈的程航。
“来,交换。”
程航晃晃荡荡跟他打了个招呼,朝时亦泰坦尼克式伸手“把我可爱的小患者还给我。”
“你这样容易吓到你可爱的小患者。”于笙把他的手拍回去,“专业素养呢”
“随风而去了。”程航说,“和我的头发一起,你看见它们飘到哪儿去了吗”
于笙“”
程航惆怅得不行,想跟自己可爱的小患者申请一个好久不见的亲切拥抱,就眼睁睁看着小患者的男朋友张开了胳膊。
碰到林间的手臂,时亦才终于彻底放松下来,闭上眼睛,深吸了口气。
“特别棒。”林间把书包递给他,胡噜胡噜后背,“我同桌特别棒。”
时亦碰到书包带就下意识攥紧,握了一会儿,才终于稍微放松,看了一眼刚才根本没注意到的程航。
“碰巧。”林间笑了笑,“有些心理医生对我很感兴趣,一定要我画画给他看,说要帮我算命。”
时亦没太听懂这个有点儿奇幻的发展,眨了下眼睛,跟着点点头。
于笙差不多猜着了是怎么回事“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程航问,“我还是他”
“他。”于笙说,“有人会问疏导完以后心理医生怎么样吗”
“他很好,心理医生疯了。”程航拿出那张纸,“来,你觉得林加索毕日门同学画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于笙低头看了一会儿“猫。”
“”程航“”
于笙继续看“盒子。”
程航“”
于笙走过去,把画递给时亦。
“盒子里的猫。”时亦怔了下,低头看了一眼,“抱着尾巴。”
程航“”
林间倒是对自己的水平挺理智,压低声音问小书呆子“于老师家属是不是也不太擅长画画”
时亦还没对于老师家了解到这个程度,愣了下,摇摇头。
“估计是。”林间说,“不着急,我再练练。”
没经受过这种画技的长期考验、又没有天赋异禀的,通常都很难理解他们这个流派的画面。
在完全放弃了给他分析画面表现出来的隐含意义之后,程航失去了作为心理医生的骄傲,跟他聊了时亦以前治疗的事。
小书呆子没系统学过画画,真要算起来其实也不是特别喜欢。
之所以会画,也只是因为在所有跟学习无关的活动里,这是除了发呆之外为数不多的不起眼、关上门躲起来就能反复沉浸进去的一种。
不是专业的画法,和真正的光影构图不一样,投影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初中的时候,时亦还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压,把学校和家里的压力多少靠着画面发泄出来。
直到被时母从书包里翻出来,忧心忡忡地找老师和医生帮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