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农家医女爱做菜! (1/2)
今年的稻子收成不错, 看爷爷奶奶脸上黝黑却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知道了。
将收好的捣鼓一捆捆拉回家, 用石磙将稻米碾下来, 由于宋家没有牛, 是由爷爷和爹爹拉着石磙的。
青姬再次感受到了庄户人家的贫穷与不容易,碾完后奶奶和娘亲用叉子将稻草和谷子分开, 然后倒进夏季爷爷编好的竹筐里。
一部分则是趁着秋高气爽的时候放晒筐里晒干。
秋收结束, 宋青姬的四位长辈都黑瘦了一圈,可见庄户人家的秋收有多辛苦。
她这段时间也没少帮忙, 早上吃了午饭跟着家里人去捡稻谷, 快到中午时分就回家做午饭。
秋收时,庄户人家往往都会累得脱掉一层皮, 所以这时候, 家家户户的伙食都挺丰盛得吃好喝好才能保持力气。
这段期间青姬还趁机做了她心心念念的香辣炒螺肉, 螺丝是她前几日回家做午饭的时候趁机去尚未干涸的田里捡的,十分迅速的挑了一筐子个大又饱满的田螺。
又泡在水里过了两天的清水。
到家后先是煮了红薯饭, 秋天的红薯虽然还不够大, 但是庄户人家买不起太多糖, 挖点红薯放进饭里甜糯香软配着大米饭, 那叫一个惬意。
趁着锅里的米尚未烧开, 她将螺丝一个一个敲碎, 将不能吃的部分揪掉, 食用的部分丢进清水盆里,盆里还倒了醋和酒用于去腥。
酒这年头也是个珍稀物,平日里爷爷只偶尔斟一小杯尝个新鲜, 还是农忙时才会多喝两杯。
然后又从菜园子摘了葱和姜蒜,葱切段,姜切丝,她还未曾在这个世界见过辣椒,所以家里自然是没有的。
又将手洗干净,拿了干净的筷子从陶罐里夹出一块泡在坛子里的酸笋,味道有些刺鼻,稍微有点臭。
要说这酸笋,是南方乡下部分人家在雨后进树林里挖的,雨后春笋就是指这些了。
有的人家不喜酸笋的味道,所以便不曾泡过,可青姬倒是觉得好吃。
将酸笋洗净切丝,放好,又拎出一块抹了盐挂在灶台上的五花肉,切了巴掌大的一块肉下来,洗净切成长条,和蒜苗放在盘子里备用。
等锅里的饭煮好了连着锅巴盛起,将锅刷洗一遍,将螺肉倒进热水焯水去腥。
随后盛起,将水倒掉洗干净。中火烧开,将猪肉倒下去炒至颜色透黄,添入酱油着色,又倒入蒜苗大火爆炒,蒜苗熟了将菜盛入干净的盘子。
就着锅里的油继续大火将之前备好的姜丝倒进锅里翻炒两下随后倒入焯过的螺肉,再放入切好的酸笋,倒入盐,葱段和少量白酒继续爆炒。
略带腥气的田螺肉吸收了酸笋的酸气和酒香,酸笋也吸收了螺香味儿,变得十分开胃。
一边炒青姬闭紧嘴巴,生怕不小心口水淌湿下巴。
家里人回来时,青姬正小心翼翼的端着菜盘子往饭桌上放。
香辣炒螺肉,蒜苗炒猪肉,一盆米汤,一锅大米饭。这样的午饭在庄户人家已经算是丰盛的了。
等到落座时,大家都好奇的盯着那一盘香辣炒螺肉。
“青丫头,这是啥细细碎碎的,像肉又不像肉。”爷爷先吃了一口饭,随即夹起往嘴里放。
“还挺好吃”宋明远先是尝了一个,品了品,又尝一个。
“这是螺肉吧”他睁大了眼睛。
“爹爹真聪明这就是螺肉好吃吧”她自己可是尝过了,味道好极了。
“青丫头脑袋瓜怎么想的,居然能把螺肉做这么香。这小脑袋瓜”奶奶也跟着尝了一下,不由得夸起她来。
嘻嘻那必须的,她可是提前泡了两天的清水呢。
秋收结束,爷爷奶奶的时间一下子空下来,除了晒谷子的时候需要看着,其他时间就去村口和大家聊天闲逛着。
这天,青姬照例去山脚下练功,她最近刚做好了一把新鞭子,正好可以试试她以前学过的浮云流沙鞭法。
用鞭之法在于一个快字,想要耍好鞭子不仅是只靠手腕,还有手部的肘,臂、肩乃至腹部的力量。意念集中,能掌握手中的鞭子每一次挥动的走向,力量。
只练了一次鞭法整个人就已经大汗淋漓,她的内力还是太浅了。
也因为这身子最近因为秋收疏于锻炼,也不够之前灵活,她决定之后下午的时间也用来练习功法。
当然,还是要悄悄地。
秋收后宋明远夫妇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因为镇上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做冬衣,因为宋李氏的绣工不仅绣脚紧密结实,花样品种也繁多,成衣样式简洁又大方。
所以有不少人下了订单,这段时间都在镇上忙着。
冬天很快来临,爷爷奶奶对青姬吃完早上就往外头跑很是不解,外头虽然尚未下雪,可也没什么好玩儿的了。
也想将她教导成宋李氏那样的温婉女子,奈何不见成效,逼着她刺绣愣是一分没继承宋李氏的手巧。
只好让她去,毕竟若是宋李氏以后再也生不出儿子,那便是没有儿子缘分,招赘也不是不行。
毕竟宋明远夫妇早几年就看过不少大夫,可个个都说是身体康健没有毛病,那只能是没有缘分了。
将收好的捣鼓一捆捆拉回家, 用石磙将稻米碾下来, 由于宋家没有牛, 是由爷爷和爹爹拉着石磙的。
青姬再次感受到了庄户人家的贫穷与不容易,碾完后奶奶和娘亲用叉子将稻草和谷子分开, 然后倒进夏季爷爷编好的竹筐里。
一部分则是趁着秋高气爽的时候放晒筐里晒干。
秋收结束, 宋青姬的四位长辈都黑瘦了一圈,可见庄户人家的秋收有多辛苦。
她这段时间也没少帮忙, 早上吃了午饭跟着家里人去捡稻谷, 快到中午时分就回家做午饭。
秋收时,庄户人家往往都会累得脱掉一层皮, 所以这时候, 家家户户的伙食都挺丰盛得吃好喝好才能保持力气。
这段期间青姬还趁机做了她心心念念的香辣炒螺肉, 螺丝是她前几日回家做午饭的时候趁机去尚未干涸的田里捡的,十分迅速的挑了一筐子个大又饱满的田螺。
又泡在水里过了两天的清水。
到家后先是煮了红薯饭, 秋天的红薯虽然还不够大, 但是庄户人家买不起太多糖, 挖点红薯放进饭里甜糯香软配着大米饭, 那叫一个惬意。
趁着锅里的米尚未烧开, 她将螺丝一个一个敲碎, 将不能吃的部分揪掉, 食用的部分丢进清水盆里,盆里还倒了醋和酒用于去腥。
酒这年头也是个珍稀物,平日里爷爷只偶尔斟一小杯尝个新鲜, 还是农忙时才会多喝两杯。
然后又从菜园子摘了葱和姜蒜,葱切段,姜切丝,她还未曾在这个世界见过辣椒,所以家里自然是没有的。
又将手洗干净,拿了干净的筷子从陶罐里夹出一块泡在坛子里的酸笋,味道有些刺鼻,稍微有点臭。
要说这酸笋,是南方乡下部分人家在雨后进树林里挖的,雨后春笋就是指这些了。
有的人家不喜酸笋的味道,所以便不曾泡过,可青姬倒是觉得好吃。
将酸笋洗净切丝,放好,又拎出一块抹了盐挂在灶台上的五花肉,切了巴掌大的一块肉下来,洗净切成长条,和蒜苗放在盘子里备用。
等锅里的饭煮好了连着锅巴盛起,将锅刷洗一遍,将螺肉倒进热水焯水去腥。
随后盛起,将水倒掉洗干净。中火烧开,将猪肉倒下去炒至颜色透黄,添入酱油着色,又倒入蒜苗大火爆炒,蒜苗熟了将菜盛入干净的盘子。
就着锅里的油继续大火将之前备好的姜丝倒进锅里翻炒两下随后倒入焯过的螺肉,再放入切好的酸笋,倒入盐,葱段和少量白酒继续爆炒。
略带腥气的田螺肉吸收了酸笋的酸气和酒香,酸笋也吸收了螺香味儿,变得十分开胃。
一边炒青姬闭紧嘴巴,生怕不小心口水淌湿下巴。
家里人回来时,青姬正小心翼翼的端着菜盘子往饭桌上放。
香辣炒螺肉,蒜苗炒猪肉,一盆米汤,一锅大米饭。这样的午饭在庄户人家已经算是丰盛的了。
等到落座时,大家都好奇的盯着那一盘香辣炒螺肉。
“青丫头,这是啥细细碎碎的,像肉又不像肉。”爷爷先吃了一口饭,随即夹起往嘴里放。
“还挺好吃”宋明远先是尝了一个,品了品,又尝一个。
“这是螺肉吧”他睁大了眼睛。
“爹爹真聪明这就是螺肉好吃吧”她自己可是尝过了,味道好极了。
“青丫头脑袋瓜怎么想的,居然能把螺肉做这么香。这小脑袋瓜”奶奶也跟着尝了一下,不由得夸起她来。
嘻嘻那必须的,她可是提前泡了两天的清水呢。
秋收结束,爷爷奶奶的时间一下子空下来,除了晒谷子的时候需要看着,其他时间就去村口和大家聊天闲逛着。
这天,青姬照例去山脚下练功,她最近刚做好了一把新鞭子,正好可以试试她以前学过的浮云流沙鞭法。
用鞭之法在于一个快字,想要耍好鞭子不仅是只靠手腕,还有手部的肘,臂、肩乃至腹部的力量。意念集中,能掌握手中的鞭子每一次挥动的走向,力量。
只练了一次鞭法整个人就已经大汗淋漓,她的内力还是太浅了。
也因为这身子最近因为秋收疏于锻炼,也不够之前灵活,她决定之后下午的时间也用来练习功法。
当然,还是要悄悄地。
秋收后宋明远夫妇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因为镇上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做冬衣,因为宋李氏的绣工不仅绣脚紧密结实,花样品种也繁多,成衣样式简洁又大方。
所以有不少人下了订单,这段时间都在镇上忙着。
冬天很快来临,爷爷奶奶对青姬吃完早上就往外头跑很是不解,外头虽然尚未下雪,可也没什么好玩儿的了。
也想将她教导成宋李氏那样的温婉女子,奈何不见成效,逼着她刺绣愣是一分没继承宋李氏的手巧。
只好让她去,毕竟若是宋李氏以后再也生不出儿子,那便是没有儿子缘分,招赘也不是不行。
毕竟宋明远夫妇早几年就看过不少大夫,可个个都说是身体康健没有毛病,那只能是没有缘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