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四) (1/2)
但事关晏清, 却是全然不同了,朕只要一想到,因为腿疾的原因,她会在内心对朕避之不及, 朕就感到一种难言的无力与心痛。
就像朕自幼便让命运捉弄一般, 命运再一次地捉弄了朕,让朕在这种尴尬的, 残缺的情态下与心爱的女子相遇。
在长达半月的辗转难眠以后,朕还是忘不了她,忘不了那日在湖畔的惊鸿一瞥。
朕的心中,第一次燃起了一股火焰, 里面包含着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与命运斗争的炽烈情感。
朕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朕一定要成为一个在方方面面都配得上她的人。
从这以后,朕开始捡起了以往惫懒的功课, 开始苦读诗书,研究兵法,积极寻找名医治疗腿疾, 努力矫正行走的仪态,甚至还尝试着上马跨鞍。
朕的变化是微末的,但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后,也是惊人的。
就连平日里沉迷于佛经的母后也发现了朕与以往的不同。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如今的你看起来真的同从前不一样了,倒不是外表方面, 而是这股精气神,看起来自信从容了不少。”
母后问朕最近身上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朕淡笑不语。
心里却亮如明镜,爱情真的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让他的眼中都溢满光彩,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两年过后,朕十八了,经过这些岁月的努力,朕的腿疾已经有了大大的改善。
寻常走路的时候,有宽大的衣袍作为掩饰,若是不专门盯着细看,朕行走的姿态和常人无异。
在其他方面,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朕听闻晏清喜琴喜兵家著论,便苦练琴技,研究兵道,只求能得她青眼。
刚好这年,晏清也十六了,朕便想着在什么恰当的时机里,让母后派人去晏府做媒提亲。
但往日里平缓无奇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朕的六位弟弟,在草场围猎的途中,被忽然燃起来的大火给围住了,等到侍卫们扑灭火时,已经无一人幸存。
而朕,因为有腿疾,不会骑马,故而没有去参加围猎活动。
这个意外恐怕谁都没有想到,那天,忽然兴起一阵大风,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了火星子。
秋季天干物燥,干草一点就着。小小的火花借着风势,越燃越旺,等到被人发现不对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六位皇子同时殒身,国朝震动,父皇大恸之下倒了下去,昏迷了几天才幽幽转醒。
太医诊治,委婉地表示,父皇从前便有旧疾,时常有头痛眩晕耳鸣之症,这次被重重地刺激了以后,身体更是远远不如从前,为了大燕的稳定,建议父皇早早立储。
朕听懂了太医的言外之意,父皇怕是寿数不多了,即使还活着,在剩下的日子里应该也很难处理朝政了。
自从朕十岁以后,父皇生育子女的速度就放缓了不少,大多皇子都与朕年龄差不了多少,却在这次围猎中一同丧生,少数一两个年幼的弟弟未满八岁,根本就难当大任。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合适的继承人,似乎只有朕一个。
父皇在昏沉的思维中考虑了几天,最终还是下了立储的诏书。
当朕将那象征着皇太子的册宝接过来时,竟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之感。
朕是大燕的嫡长皇子,这一切,本该是朕的,如今只不过是让它到了它命定的主人手中。
朕被立为皇太子后,父皇的病还没好几天,便再次加重了,常常昏睡十日才醒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朕便全方位担任起了监国之责。
一开始,朕对此事颇有些生疏,但一来二去,便也熟练了,学会了不少处理朝政,驾驭臣下的方法。
大权在握,身份尊贵,在朝中如鱼得水,一系列的变化,让朕生出了许多自信,朕想着,是该到朕去向晏清表明心意的时候了。
一天傍晚,朕早早地处理好朝政,微服出宫,只带了一二侍从,便悄悄来到了晏府外。
朕站在离晏府大门不远处的地方,内心有些犹豫该不该进去。
正在这时,朕看到晏府的门开了,里面走出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甚至于茶饭不思的少女。
朕看她的脸上带着笑,走到门槛那里,欢快地轻轻一跳,跳出了府门,然后在地面上轻快地转过了一个圈儿,面朝着门内而立。
朕也忍不住随她而露出笑容,少见她这样活泼的样子,朕看她这样,心情也不由自主地好了起来。
但也只好了一瞬,下一刻,一个玄衣少年从府门中走出,到了晏清面前与她说着话儿。
那少年年岁与朕相仿,剑眉星目,容貌英俊,微微一笑时就好像烈日当空时不可直视的骄阳,有着逼人的光华。
他身子挺拔结实,腰间悬着一把宝剑,更衬得他腰背挺立,威仪赫赫。
朕站在他背后的位置,看不清他面上的表情,却能看到晏清的脸上始终维持着灿烂明媚的笑意。
就像朕自幼便让命运捉弄一般, 命运再一次地捉弄了朕,让朕在这种尴尬的, 残缺的情态下与心爱的女子相遇。
在长达半月的辗转难眠以后,朕还是忘不了她,忘不了那日在湖畔的惊鸿一瞥。
朕的心中,第一次燃起了一股火焰, 里面包含着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与命运斗争的炽烈情感。
朕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朕一定要成为一个在方方面面都配得上她的人。
从这以后,朕开始捡起了以往惫懒的功课, 开始苦读诗书,研究兵法,积极寻找名医治疗腿疾, 努力矫正行走的仪态,甚至还尝试着上马跨鞍。
朕的变化是微末的,但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后,也是惊人的。
就连平日里沉迷于佛经的母后也发现了朕与以往的不同。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如今的你看起来真的同从前不一样了,倒不是外表方面, 而是这股精气神,看起来自信从容了不少。”
母后问朕最近身上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朕淡笑不语。
心里却亮如明镜,爱情真的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让他的眼中都溢满光彩,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两年过后,朕十八了,经过这些岁月的努力,朕的腿疾已经有了大大的改善。
寻常走路的时候,有宽大的衣袍作为掩饰,若是不专门盯着细看,朕行走的姿态和常人无异。
在其他方面,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朕听闻晏清喜琴喜兵家著论,便苦练琴技,研究兵道,只求能得她青眼。
刚好这年,晏清也十六了,朕便想着在什么恰当的时机里,让母后派人去晏府做媒提亲。
但往日里平缓无奇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朕的六位弟弟,在草场围猎的途中,被忽然燃起来的大火给围住了,等到侍卫们扑灭火时,已经无一人幸存。
而朕,因为有腿疾,不会骑马,故而没有去参加围猎活动。
这个意外恐怕谁都没有想到,那天,忽然兴起一阵大风,不知道从哪里吹来了火星子。
秋季天干物燥,干草一点就着。小小的火花借着风势,越燃越旺,等到被人发现不对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六位皇子同时殒身,国朝震动,父皇大恸之下倒了下去,昏迷了几天才幽幽转醒。
太医诊治,委婉地表示,父皇从前便有旧疾,时常有头痛眩晕耳鸣之症,这次被重重地刺激了以后,身体更是远远不如从前,为了大燕的稳定,建议父皇早早立储。
朕听懂了太医的言外之意,父皇怕是寿数不多了,即使还活着,在剩下的日子里应该也很难处理朝政了。
自从朕十岁以后,父皇生育子女的速度就放缓了不少,大多皇子都与朕年龄差不了多少,却在这次围猎中一同丧生,少数一两个年幼的弟弟未满八岁,根本就难当大任。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合适的继承人,似乎只有朕一个。
父皇在昏沉的思维中考虑了几天,最终还是下了立储的诏书。
当朕将那象征着皇太子的册宝接过来时,竟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之感。
朕是大燕的嫡长皇子,这一切,本该是朕的,如今只不过是让它到了它命定的主人手中。
朕被立为皇太子后,父皇的病还没好几天,便再次加重了,常常昏睡十日才醒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朕便全方位担任起了监国之责。
一开始,朕对此事颇有些生疏,但一来二去,便也熟练了,学会了不少处理朝政,驾驭臣下的方法。
大权在握,身份尊贵,在朝中如鱼得水,一系列的变化,让朕生出了许多自信,朕想着,是该到朕去向晏清表明心意的时候了。
一天傍晚,朕早早地处理好朝政,微服出宫,只带了一二侍从,便悄悄来到了晏府外。
朕站在离晏府大门不远处的地方,内心有些犹豫该不该进去。
正在这时,朕看到晏府的门开了,里面走出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甚至于茶饭不思的少女。
朕看她的脸上带着笑,走到门槛那里,欢快地轻轻一跳,跳出了府门,然后在地面上轻快地转过了一个圈儿,面朝着门内而立。
朕也忍不住随她而露出笑容,少见她这样活泼的样子,朕看她这样,心情也不由自主地好了起来。
但也只好了一瞬,下一刻,一个玄衣少年从府门中走出,到了晏清面前与她说着话儿。
那少年年岁与朕相仿,剑眉星目,容貌英俊,微微一笑时就好像烈日当空时不可直视的骄阳,有着逼人的光华。
他身子挺拔结实,腰间悬着一把宝剑,更衬得他腰背挺立,威仪赫赫。
朕站在他背后的位置,看不清他面上的表情,却能看到晏清的脸上始终维持着灿烂明媚的笑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