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八十五章 (1/2)
第八十五章心软
莫怪道梁皇心软,这几日里林洵处轮值的御医上奏其脉息渐弱昏睡不醒恐难大好。御医们唯恐帝皇降罪,言语间的尽是含蓄不实,其中深藏的一层不言而喻的意思全营上下尽皆了然赤焰侯眼见得要不行了,陛下早做准备吧。
小殊,朕对不住你,连你最后的一点血脉都没能保住。
坐在榻畔的小凳上,静静凝视着榻上双目紧闭脸白如纸的青年,懊恼自责占据了梁皇泰半的心思,连长子掀帘入帐的声响都没能惊动他。
在萧敏琮的记忆中,他的父皇睿智、果敢、无坚不摧,从来没人见过他流露于外的喜怒哀乐,他从来都是兄弟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神。
直到春猎前,偶然在宣室殿外撞见顶着父皇的怒吼若无其事退出殿门,泰然离开的林洵,他才明白,父皇从来不是不可接近喜怒不形于色的神,能引动他真实的喜怒哀乐的不是自己罢了。
二十年的憧憬,一朝幻灭,失落之余萧敏琮仿若未察深藏心底的另一股陌生的情绪,名为“不甘”的酸涩发酵出被称为“嫉妒”的东西,于无声无息处慢慢蚕食起他的理智。
林洵不过是父皇的故旧之子,有哪点强过了他们几个皇子,凭什么,凭什么能博得父皇的宠爱。救驾救驾难道不是为人臣子的本分,父皇已以爵位相赐,换他一条命都足够了
“敏琮”
不经意抬头望见长子不知何时进了帐,莫名怔怔地俯视东冥的眼神中五味杂陈,似有欣羡,似有嫉妒,最终定格在令梁皇皱眉的厌恶上。
敏琮同东冥之间从无冲突,在学宫时敏琮甚至试图拉拢东冥为心腹,这才过去多久,怎就一副杀父夺爱之恨不共戴天的模样。
“寻朕有要事”
梁皇适时发问点醒了犹如身陷乱梦中失了神的萧敏琮,浑然不觉自己阅历尚浅,离喜怒不形于色差了不少火候,掩不去的含冤带恨已尽数落入他的父皇眼底,硬是装出副对床榻上的林洵关切有加的样子,浮夸得不忍卒睹。
这孩子,东冥何时得罪过他了。
“儿臣去父皇帐中请安,问过内侍才知父皇来了林侯处。”
“有什么事非得着急在这一时三刻向朕禀告”
朝中大事自有三省六部的官员禀奏,膝下几个皇儿年幼的年幼,最为年长的敏琮资历尚浅,真有军政要务也轮不到他来陛见。梁皇更在意的是敏琮迫不及待地追至东冥处也要先行奏报的究竟是何事,甚至等不及他探望完回帐的这点功夫。
“儿臣得知父皇为林侯病情夙夜忧虑,时时驾临垂问,儿臣感佩林侯救驾之德,且担心父皇圣体康健,近来也忧心忡忡食不甘味。”
“儿臣府中有人曾游历天下见多识广,向儿臣进言道曾在抚州听闻有神医专擅心疾,有妙手回春华佗在世之能。”
反正进帐时琅琊阁那个碍眼的姓蔺的小鬼不在,旁的御医谅他们也没胆子当面驳他的话,只消到时稍一安排,不愁不水到渠成。
“果有此神医朕即刻下令宣召。”
普天之下要论医者,浔阳云氏和琅琊蔺氏皆首屈一指,民间虽不乏杏林高手,见识阅历未必及得上前二者。不过林洵眼见得日薄西山之势,哪怕有一星半点的希望梁皇都不愿放弃。至于敏琮打的小盘算见招拆招即可。
“父皇,父皇神医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儿臣恐贸然派官府中人前往,万一寻不到神医不就耽搁了林侯病情。”
“那你意下如何”
“儿臣愿领父皇钦旨,亲往抚州延请神医。”萧敏琮生就了一副正义凛然的好皮囊,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当仁不让地行事,几乎使人以为他毫无私心当真是为了赤焰侯的病情着想。
假如是二十年前的靖王萧景琰,兴许真的会信了他;可惜他面对的是二十年后他的父皇、当今的梁皇陛下,帝王生涯中见过太多的人太多的心思告诉他,没听完诉求之前,万万不要草率应允任何请求。
“不过”
“不过不过什么”
“乡野幽居之人常常不知礼数不懂轻重,儿臣唯恐为之所拒,届时为可便宜行事,儿臣恳请父皇允可,命赤焰侯府的飞流先生与儿臣一同前往。如此一来,文有儿臣可做说服,武有飞流先生压阵,不怕请不来神医。”
这个敏琮,把主意打到飞流的身上了。
自暖暖病后一直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的飞流没漏掉有人替及他的名字。他抬起头,如孩童般懵懂的琥珀双眸中印出一再唤他名字的人的身影,被阴谋算计迷了眼的华服青年,有些眼熟
“敏琮,此事”
梁皇不无失望地审视着长子,想着给他留些颜面,拆穿他谋算的话到了嘴边到底咽了回去,略一斟酌正待婉拒,身后伴着衣衫喺唆摩擦被褥的声响,昏睡太久滴水未进而不复平日清越的男音挟着显而易见的讥讽清清楚楚地钻入梁皇父子的耳中。
“郡王殿下,我还没死呢,您就迫不及待地谋算我身边的人,做派未免太难看了。”
“林侯何出此言,本王正是为林侯病情着想,这才多方打探名医消息。林侯不领情也就罢了,污蔑本王别有用心是何道理”
“殿下,且不急着恼羞成怒。咳咳”似是心口闷痛得难受,林洵干咳了几声强自打起精神不至于转头再又昏睡过去。在飞流叔欣喜若狂般小心半扶半抱起他,挪了软垫让他靠得舒服些后,缓过气一字一顿缓缓言道。
“当着陛下,我本,不愿得罪郡王,奈何郡王之心,昭然若揭,我连装糊涂,都,都装不了。”
“你什么意思”
被当着父皇的面驳斥打脸,好面子的年轻郡王如何忍得下这口气,顾不上林洵身在病中气虚体弱,拔高了嗓子便要争辩。
“殿下揣着明白,装糊涂,非得逼我,挑明。”
“我入京前,忝为,江左盟,宗主。那抚州,可是江左,十四州的地盘,我病了,这么些年,若真有,神医,还能,瞒得过我”
此刻萧敏琮眼中的林洵,面白如纸血色尽退,几句话说得断断续续显是费力已极。可即便如此,他可恶的明晃晃带着嘲讽的浅笑仍精准无匹地刺痛了萧敏琮的心,犹如大耳光直接抽在他脸上,既响又亮,抽得他脸颊火辣辣地生疼。
父皇,父皇也在场,他老人家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他会怎么想,怎么想他
“陛下,我没几天,好活了。您不妨,再耐心等几天,等我死了,要人、要物,我管不着了,都随你们的意。”
说着说着,眼中火彩淡去,似是力有不逮地歪在软枕上细细喘着气的林侯爷在萧氏父子看不见的暗处正牢牢攥着自家飞流叔的手腕不放。
萧敏琮是真傻还是装傻到底与他无关,自有他的父皇操心。然而,飞流叔若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向当朝郡王发难,非但萧敏琮当下就颜面无存,原本因着儿子理亏而心怀愧疚的萧景琰也难保不生出不满来。
他之后所谋之事利用的便是萧景琰的愧疚,断不可在此时反招其恶感,以免横生枝节。
再者,他表现得越是委曲求全,萧景琰越不可能置若罔闻作壁上观,于公于私他都须得训斥儿子以慰臣子之心。
“父,父皇,儿臣,儿臣也是道听途说,耽于林侯病势危重,这才未及细思匆忙来禀。”
甫一开口被林洵抢得先机挑明他的心思不免慌了神,露出破绽令父皇存疑,然则此法虽有诸多不可推敲的细节,只消自己拿定主意分说明白,任林洵口灿莲花脏水照样泼不到他身上。
“儿臣一时情急忘了林侯久居江左,熟知江左风土民情。然儿臣以为民间不乏隐于市井的高手,林侯久病难愈,何妨请来一试”
稳下心神的萧敏琮一番话娓娓道来倒是在情在理,假如他在梁皇未生疑前便这般婉言相劝,林洵自问难以直言推拒。
以皇子皇孙们无利不起早的天性而论,乐郡王指名道姓要了飞流叔同去,摆明不怀好意,他年纪轻轻急于求成,一早露出马脚才给了他回绝的机会。
作势喘息不止闭目养神的林洵正待再言,掀帐而入的蔺熙一个隐晦的眼神使他选择乖乖闭嘴,反正他扮演的是个“病得快死”的人,装一副上气不接下气同人争辩相当费神。
“拜见陛下,乐郡王。”
“蔺公子免礼。”
“陛下恕罪,草民适才在帐外听乐郡王提起抚州有神医或可为哥哥治病,喜出望外未及通报贸然入帐,还望陛下勿怪。”
“无妨。都是为东冥着想,何罪之有。”自觉无颜面对故友的梁皇陛下哪怕有一线希望亦不愿放弃,“琅琊阁蔺氏医道上颇有建树,可曾听闻过抚州有位善于医治心疾的大夫”
蔺熙挠挠头涩然道,“医道无止境,草民虽得家父传授医术多年,只敢说粗通皮毛不敢言精通。草民久居琅琊山,时时觉得自己学有不足如井底之蛙,郡王殿下既有听闻许是深藏民间的杏林高手也不一定。”
刚才林洵的反应可谓过激,他人在病中心绪不稳,言行难免尖锐了些,顾及不到给萧敏琮留颜面也在情理之中。言语婉转谦和的蔺熙一副陛下说得对殿下说得好的温和做派,倒让萧梁皇帝大感诧异,那日高台下即便动弹不得尚不忘瞪着他活似要吃人的蔺家小子迫于情势不得不低头了
“既然蔺少阁主赞同
莫怪道梁皇心软,这几日里林洵处轮值的御医上奏其脉息渐弱昏睡不醒恐难大好。御医们唯恐帝皇降罪,言语间的尽是含蓄不实,其中深藏的一层不言而喻的意思全营上下尽皆了然赤焰侯眼见得要不行了,陛下早做准备吧。
小殊,朕对不住你,连你最后的一点血脉都没能保住。
坐在榻畔的小凳上,静静凝视着榻上双目紧闭脸白如纸的青年,懊恼自责占据了梁皇泰半的心思,连长子掀帘入帐的声响都没能惊动他。
在萧敏琮的记忆中,他的父皇睿智、果敢、无坚不摧,从来没人见过他流露于外的喜怒哀乐,他从来都是兄弟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神。
直到春猎前,偶然在宣室殿外撞见顶着父皇的怒吼若无其事退出殿门,泰然离开的林洵,他才明白,父皇从来不是不可接近喜怒不形于色的神,能引动他真实的喜怒哀乐的不是自己罢了。
二十年的憧憬,一朝幻灭,失落之余萧敏琮仿若未察深藏心底的另一股陌生的情绪,名为“不甘”的酸涩发酵出被称为“嫉妒”的东西,于无声无息处慢慢蚕食起他的理智。
林洵不过是父皇的故旧之子,有哪点强过了他们几个皇子,凭什么,凭什么能博得父皇的宠爱。救驾救驾难道不是为人臣子的本分,父皇已以爵位相赐,换他一条命都足够了
“敏琮”
不经意抬头望见长子不知何时进了帐,莫名怔怔地俯视东冥的眼神中五味杂陈,似有欣羡,似有嫉妒,最终定格在令梁皇皱眉的厌恶上。
敏琮同东冥之间从无冲突,在学宫时敏琮甚至试图拉拢东冥为心腹,这才过去多久,怎就一副杀父夺爱之恨不共戴天的模样。
“寻朕有要事”
梁皇适时发问点醒了犹如身陷乱梦中失了神的萧敏琮,浑然不觉自己阅历尚浅,离喜怒不形于色差了不少火候,掩不去的含冤带恨已尽数落入他的父皇眼底,硬是装出副对床榻上的林洵关切有加的样子,浮夸得不忍卒睹。
这孩子,东冥何时得罪过他了。
“儿臣去父皇帐中请安,问过内侍才知父皇来了林侯处。”
“有什么事非得着急在这一时三刻向朕禀告”
朝中大事自有三省六部的官员禀奏,膝下几个皇儿年幼的年幼,最为年长的敏琮资历尚浅,真有军政要务也轮不到他来陛见。梁皇更在意的是敏琮迫不及待地追至东冥处也要先行奏报的究竟是何事,甚至等不及他探望完回帐的这点功夫。
“儿臣得知父皇为林侯病情夙夜忧虑,时时驾临垂问,儿臣感佩林侯救驾之德,且担心父皇圣体康健,近来也忧心忡忡食不甘味。”
“儿臣府中有人曾游历天下见多识广,向儿臣进言道曾在抚州听闻有神医专擅心疾,有妙手回春华佗在世之能。”
反正进帐时琅琊阁那个碍眼的姓蔺的小鬼不在,旁的御医谅他们也没胆子当面驳他的话,只消到时稍一安排,不愁不水到渠成。
“果有此神医朕即刻下令宣召。”
普天之下要论医者,浔阳云氏和琅琊蔺氏皆首屈一指,民间虽不乏杏林高手,见识阅历未必及得上前二者。不过林洵眼见得日薄西山之势,哪怕有一星半点的希望梁皇都不愿放弃。至于敏琮打的小盘算见招拆招即可。
“父皇,父皇神医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儿臣恐贸然派官府中人前往,万一寻不到神医不就耽搁了林侯病情。”
“那你意下如何”
“儿臣愿领父皇钦旨,亲往抚州延请神医。”萧敏琮生就了一副正义凛然的好皮囊,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当仁不让地行事,几乎使人以为他毫无私心当真是为了赤焰侯的病情着想。
假如是二十年前的靖王萧景琰,兴许真的会信了他;可惜他面对的是二十年后他的父皇、当今的梁皇陛下,帝王生涯中见过太多的人太多的心思告诉他,没听完诉求之前,万万不要草率应允任何请求。
“不过”
“不过不过什么”
“乡野幽居之人常常不知礼数不懂轻重,儿臣唯恐为之所拒,届时为可便宜行事,儿臣恳请父皇允可,命赤焰侯府的飞流先生与儿臣一同前往。如此一来,文有儿臣可做说服,武有飞流先生压阵,不怕请不来神医。”
这个敏琮,把主意打到飞流的身上了。
自暖暖病后一直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的飞流没漏掉有人替及他的名字。他抬起头,如孩童般懵懂的琥珀双眸中印出一再唤他名字的人的身影,被阴谋算计迷了眼的华服青年,有些眼熟
“敏琮,此事”
梁皇不无失望地审视着长子,想着给他留些颜面,拆穿他谋算的话到了嘴边到底咽了回去,略一斟酌正待婉拒,身后伴着衣衫喺唆摩擦被褥的声响,昏睡太久滴水未进而不复平日清越的男音挟着显而易见的讥讽清清楚楚地钻入梁皇父子的耳中。
“郡王殿下,我还没死呢,您就迫不及待地谋算我身边的人,做派未免太难看了。”
“林侯何出此言,本王正是为林侯病情着想,这才多方打探名医消息。林侯不领情也就罢了,污蔑本王别有用心是何道理”
“殿下,且不急着恼羞成怒。咳咳”似是心口闷痛得难受,林洵干咳了几声强自打起精神不至于转头再又昏睡过去。在飞流叔欣喜若狂般小心半扶半抱起他,挪了软垫让他靠得舒服些后,缓过气一字一顿缓缓言道。
“当着陛下,我本,不愿得罪郡王,奈何郡王之心,昭然若揭,我连装糊涂,都,都装不了。”
“你什么意思”
被当着父皇的面驳斥打脸,好面子的年轻郡王如何忍得下这口气,顾不上林洵身在病中气虚体弱,拔高了嗓子便要争辩。
“殿下揣着明白,装糊涂,非得逼我,挑明。”
“我入京前,忝为,江左盟,宗主。那抚州,可是江左,十四州的地盘,我病了,这么些年,若真有,神医,还能,瞒得过我”
此刻萧敏琮眼中的林洵,面白如纸血色尽退,几句话说得断断续续显是费力已极。可即便如此,他可恶的明晃晃带着嘲讽的浅笑仍精准无匹地刺痛了萧敏琮的心,犹如大耳光直接抽在他脸上,既响又亮,抽得他脸颊火辣辣地生疼。
父皇,父皇也在场,他老人家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他会怎么想,怎么想他
“陛下,我没几天,好活了。您不妨,再耐心等几天,等我死了,要人、要物,我管不着了,都随你们的意。”
说着说着,眼中火彩淡去,似是力有不逮地歪在软枕上细细喘着气的林侯爷在萧氏父子看不见的暗处正牢牢攥着自家飞流叔的手腕不放。
萧敏琮是真傻还是装傻到底与他无关,自有他的父皇操心。然而,飞流叔若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向当朝郡王发难,非但萧敏琮当下就颜面无存,原本因着儿子理亏而心怀愧疚的萧景琰也难保不生出不满来。
他之后所谋之事利用的便是萧景琰的愧疚,断不可在此时反招其恶感,以免横生枝节。
再者,他表现得越是委曲求全,萧景琰越不可能置若罔闻作壁上观,于公于私他都须得训斥儿子以慰臣子之心。
“父,父皇,儿臣,儿臣也是道听途说,耽于林侯病势危重,这才未及细思匆忙来禀。”
甫一开口被林洵抢得先机挑明他的心思不免慌了神,露出破绽令父皇存疑,然则此法虽有诸多不可推敲的细节,只消自己拿定主意分说明白,任林洵口灿莲花脏水照样泼不到他身上。
“儿臣一时情急忘了林侯久居江左,熟知江左风土民情。然儿臣以为民间不乏隐于市井的高手,林侯久病难愈,何妨请来一试”
稳下心神的萧敏琮一番话娓娓道来倒是在情在理,假如他在梁皇未生疑前便这般婉言相劝,林洵自问难以直言推拒。
以皇子皇孙们无利不起早的天性而论,乐郡王指名道姓要了飞流叔同去,摆明不怀好意,他年纪轻轻急于求成,一早露出马脚才给了他回绝的机会。
作势喘息不止闭目养神的林洵正待再言,掀帐而入的蔺熙一个隐晦的眼神使他选择乖乖闭嘴,反正他扮演的是个“病得快死”的人,装一副上气不接下气同人争辩相当费神。
“拜见陛下,乐郡王。”
“蔺公子免礼。”
“陛下恕罪,草民适才在帐外听乐郡王提起抚州有神医或可为哥哥治病,喜出望外未及通报贸然入帐,还望陛下勿怪。”
“无妨。都是为东冥着想,何罪之有。”自觉无颜面对故友的梁皇陛下哪怕有一线希望亦不愿放弃,“琅琊阁蔺氏医道上颇有建树,可曾听闻过抚州有位善于医治心疾的大夫”
蔺熙挠挠头涩然道,“医道无止境,草民虽得家父传授医术多年,只敢说粗通皮毛不敢言精通。草民久居琅琊山,时时觉得自己学有不足如井底之蛙,郡王殿下既有听闻许是深藏民间的杏林高手也不一定。”
刚才林洵的反应可谓过激,他人在病中心绪不稳,言行难免尖锐了些,顾及不到给萧敏琮留颜面也在情理之中。言语婉转谦和的蔺熙一副陛下说得对殿下说得好的温和做派,倒让萧梁皇帝大感诧异,那日高台下即便动弹不得尚不忘瞪着他活似要吃人的蔺家小子迫于情势不得不低头了
“既然蔺少阁主赞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