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七十五章 (2/2)
到的江湖人,赤焰林氏声名再显赫,其实力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消弭殆尽了。他无依无傍自身尚且难保,即便肯为我所用亦不过偶尔出谋划策而已,儿臣身边不缺锦上添花之流,这赤焰侯,儿臣敬而远之就是了。”
唉,敏琮文治武功样样都不差,识人料事却总显稚嫩,进学之时勉强说是年幼倒也罢了,可眼下陛下的皇子们都已陆续长大,后宫中一张张看似恭敬的面孔下藏着什么样的心思都未可知。身为局外人的林洵一语惊醒梦中人,她方才惊觉长年以来她所倚仗的豪门贵第已隐隐成了一把双刃剑,太子的宝座更非唾手可得,再放任敏琮糊涂下去,只怕她们母子四人将来下场难料。
“敏琮,赤焰侯孤身进京,他最大的倚仗不是别人,正是你的父皇。是你的父皇一手促成了今日的赤焰侯,少不得对他多加眷顾,只消他圣宠优渥一日,得他青眼相看者便可受益匪浅。”远眺宫外不知名的某处府邸,曾经的破败狼藉,长久以来的空无一人,在在告知后人一个事实但凡至尊之位上的帝王想做的,就没有做不到的。赤焰林氏是陛下的心结所在,林氏当真子嗣断绝倒也罢了,偏偏留下一根独苗,陛下定对他关怀备至宠信非常,既能告慰林氏一门忠烈在天之灵,更可慰藉帝王心中的遗憾、后悔之类的种种。
敏琮这孩子没经历过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帝位之争,现在与他忆往事想来他也听不进去。也罢了,一夜之间筑不就长城,以后徐徐教之便是。
“母后不指望你一夕之间世故老辣。你自幼饱读圣贤之书,圣贤以仁德教化世人道理俱是不错,你也学得很好。但日后行事为人当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毕竟你不是孤身一人立于世间,”柳皇后半生富贵荣华无尽是真的,待字闺中时才情出众也是真的,她能坐稳皇后的宝座到底靠的不仅仅是母族的势力,她与梁皇陛下相敬如宾琴瑟和谐二十余载,眼见卓识到底非同一般。
或许是因为母后注视着自己的眼神过于郑重其事,萧敏琮下意识地绷直了身躯迎向母后,“母后从小便教导儿臣须得事事以大梁为先心怀百姓,儿臣半点不敢或忘。”
呵,这孩子,真是她教得太好了。
“不,母后的意思是,你面前是大梁天下百万生灵,你的身后是你的母后、弟妹,乃至于整个柳家都将托庇于你。你若好,则母后弟妹皆安好,你若行差踏错一步,你的血亲手足都将沦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母后”
有父皇在,怎么可能母后也好,他和弟妹也罢,最大的倚仗不应该是父皇么
将长子的震惊看在眼里,柳皇后从心底深处涌上浓重的疲倦。她不知该怎么向敏琮解释他的父皇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父皇,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或许有朝一日,平时看起来兄友弟恭的手足会翻脸无情对他痛下杀手这些尚未到来的危局现在都还隐没在平静无波的水面下,她的猜度仅是一面之词,直白武断地告诉敏琮只会令他无所适从。
看来,不得不走一步看一步了。
随着几不可闻的轻叹,柳皇后到底把她的焦虑烦扰藏回了姣好的妆容之下,发髻间沉甸甸的九头凤簪少有的让她感到了沉重。
“时候不早了,早些出宫回府去,你妹妹与赤焰侯的这段公案不得在外提及。他打定了主意置身事外,咱们暂且由着他去,说到底他的事儿陛下会一力主持的。”
“儿臣遵命,母后早些安歇,儿臣告退。”
母后说话说一半掖一半,分明有未尽之意,可任他再追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萧敏琮只得带着满腹疑惑告退出宫。
唉,母后特意交代不得在外提及林洵之事,其他的叮嘱更不宜拿出来与人商量,不然明日黎阳、朱圭他们前来拜见,倒好议上一议。
罢了,以后遇到事再说吧。
看似沸沸扬扬的议论平息起来同样快得异乎寻常,仿佛一夜之间喧嚣尘上人尽皆知,到了第二天清早,所有富贵门第的老爷夫人们又似什么都没听说过般,上朝的上朝访友的访友,间或心照不宣地相视而笑,至于博他们一笑的是哪一位就见仁见智了。
在府中“病”了一段时日,待得某一日“命比纸薄”、“风吹就倒”的赤焰侯迎着早春的微风踏出府门登上马车,在“有心人”们的目送下踢踢踏踏驶远之时。府外“蹲守”了多日的各色人等不一会儿做鸟兽散。为什么喝没瞧见各家的主子们貌似早把赤焰侯这号人物抛出脑后,实则恨不能背后长了眼睛盯着瞅着。嘶,看赤焰侯出府时的装束和马车去的方向,应当是皇宫。
任你赤焰侯骨头硬似铁,皇权在上还不照样被压得低下头来。
“哥哥,我不懂你为何一再退让。日前对萧敏琮说的故事,我不信哥哥你意无所指,今日又特意整装入宫,萧景琰要是真敢强迫你做违心不甘愿之事,难道我还不能把你救出金陵城么”
“你信我夕未哥哥。”
林洵好整以暇地侧身靠在车架上,他身边的位置从飞流叔换成了执意要跟去宫城哪怕只是待在宫外等候都心甘情愿,否则说什么都要拦住车驾不放行的蔺小熙,琅琊阁的少阁主从昨夜得知他的夕未哥哥要进宫“读书”开始就想方设法试图说服林洵,就差没在地上撒泼打滚了,依然没能如愿组拦住他的夕未哥哥进宫的步伐。
厚重的车帘隔阻了车外早春的凉意浓重,也就难免令车内的人觉得憋闷。恰好林洵就是个受不得憋闷的人,边含笑聆听蔺熙恨其不争的抱怨,边探身拂开车帘束好,由着风吹得人一个激灵立时醒过神来。
“外面风大,哥哥”
“小熙,我不是孩子了。从被关进天牢起到卧病在床的这些日子里,我便时常在想,要怎样才能在萧梁的地盘上安稳度日,直到武英殿宝座上的那位觉得我不再有他心,放松了警惕我才好堂而皇之离开金陵。”
“林洵其人注定会消失在世间,从前师尊也曾旁敲侧击劝我下定决心留在琅琊阁。我顾念着江左盟的香火情义和先父的承诺迟疑不决,终究反受其害。”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要想不被猛虎吞吃入腹,只有一个法子”
“哥哥是说”
经他一说,蔺熙双眼一亮忽有所悟。孩子般地咧开嘴嘿嘿一笑,两根骨节分明白皙修长的食指调皮地比了个互伤互砍的动作,平素悉心掩盖的稚气尽现。
这些日子蔺熙为自己奔走打探,在外谋划布局不知费了多少心思熬了多少夜,近来愈发少见本就少年老成的他展露十多岁少年的风貌,偶尔算计下不相干的人能博他开怀,做兄长的内心愧疚酸涩之余亦觉何乐不为。
从善如流地颔首赞许,林洵顽心大起地以指封噤,“嘘”了一声随即摇了摇头,狡黠地笑眯了眼,眉宇间的郁气也随之散去泰半。
“萧景琰教会了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理,他求仁得仁了,我却被架在炉火上炙烤寝食难安,天下断没有这样的道理。唯有令他有事可忙无暇他顾,方才可保我在大梁平安。”
他所图“平”者,平静澹泊;“安”者,喜乐安康。二者无论何者,但凡他“圣宠”优渥“大权”在手,在朝中有形无形的“敌人”都会只多不少,平白招来觊觎之心不说,更甚者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伺机离开大梁回南楚去安安心心当他的少师,他必须渐渐淡出梁皇和朝臣们的视野,等到在他们眼中的林洵既无利用价值又无威胁可言后,大摇大摆走出大梁便简单得多了。
“看来哥哥已有成算,可愿说给小弟听听”
马车粼粼而行,不多时宫门已然在望,远望宏伟的的城墙上黑洞洞像是能把人吞吃入腹的宫门,林洵自嘲地勾起一弯浅笑,幽深如寒潭的眼瞳森冷得透不出半点笑意,独独转过头与始终密切注视着他的蔺熙相视而笑时,方如冰雪消融暖阳初现,瞧着更像琅琊山上的梅东冥。
“嘘,天机不可泄露,说了,便不灵了。”
“小熙听哥哥的就是。哥哥若有难处尽管告诉我,我总是帮哥哥的。”
兄弟俩坐在车上饶有兴致地打着机锋,走完长长的大街似乎只花了眨眼的功夫。得到夕未哥哥的保证心下大定的蔺熙也不再坚持要陪林洵进宫,在宫门外作别了夕未哥哥便带了心腹手下径自离去。
他所担心的事情既然不会发生,那之前所做的安排就要有所修正,免得反搅扰了哥哥安排。
心下大安的蔺熙如释重负,步履轻快转眼没了人影,却不知他满以为已进了宫城的兄长止住脚步安立城门外,拢着袖注视着他离去的背影,眉宇间难掩忧色似有未尽之言。
即便再想走,眼下都不是好时机。他蓄意拖延试图麻痹的何止是萧景琰的警觉心那位极为难缠的兴国侯拿捏住了蔺熙的身份威胁他,反被他吓了回去亦不过能拖延一时而已,当务之急先得把小熙平安送回南楚。
没了后顾之忧,大梁再想留住他就没了软肋,难上加难。
宫中梁帝既未对小熙有所动作,就表示老狐狸一时半会儿还没将他的身份禀报其知晓。老狐狸嘴上口口声声忠君爱国大公无私,到底舍不得后院的高门娇妻、自家的富贵荣华。
言豫津一日不壮士断腕,他便一日有机可趁,然此事宜早不宜迟,总要想法子解决了才行。
林洵在宫门口由禁军搜身查验顺带凝神细思的不大会儿功夫,宫内便有小内监脚下生风着急忙慌赶了过来,恭恭敬敬行了礼口称奉圣命而来迎林洵往学宫去。
林洵少不得谢了恩,寒暄了几句顺理成章带着暗月、晨星两个小少年一道进得宫去。赤焰侯的大梁求学生涯就此开启。
唉,敏琮文治武功样样都不差,识人料事却总显稚嫩,进学之时勉强说是年幼倒也罢了,可眼下陛下的皇子们都已陆续长大,后宫中一张张看似恭敬的面孔下藏着什么样的心思都未可知。身为局外人的林洵一语惊醒梦中人,她方才惊觉长年以来她所倚仗的豪门贵第已隐隐成了一把双刃剑,太子的宝座更非唾手可得,再放任敏琮糊涂下去,只怕她们母子四人将来下场难料。
“敏琮,赤焰侯孤身进京,他最大的倚仗不是别人,正是你的父皇。是你的父皇一手促成了今日的赤焰侯,少不得对他多加眷顾,只消他圣宠优渥一日,得他青眼相看者便可受益匪浅。”远眺宫外不知名的某处府邸,曾经的破败狼藉,长久以来的空无一人,在在告知后人一个事实但凡至尊之位上的帝王想做的,就没有做不到的。赤焰林氏是陛下的心结所在,林氏当真子嗣断绝倒也罢了,偏偏留下一根独苗,陛下定对他关怀备至宠信非常,既能告慰林氏一门忠烈在天之灵,更可慰藉帝王心中的遗憾、后悔之类的种种。
敏琮这孩子没经历过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帝位之争,现在与他忆往事想来他也听不进去。也罢了,一夜之间筑不就长城,以后徐徐教之便是。
“母后不指望你一夕之间世故老辣。你自幼饱读圣贤之书,圣贤以仁德教化世人道理俱是不错,你也学得很好。但日后行事为人当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毕竟你不是孤身一人立于世间,”柳皇后半生富贵荣华无尽是真的,待字闺中时才情出众也是真的,她能坐稳皇后的宝座到底靠的不仅仅是母族的势力,她与梁皇陛下相敬如宾琴瑟和谐二十余载,眼见卓识到底非同一般。
或许是因为母后注视着自己的眼神过于郑重其事,萧敏琮下意识地绷直了身躯迎向母后,“母后从小便教导儿臣须得事事以大梁为先心怀百姓,儿臣半点不敢或忘。”
呵,这孩子,真是她教得太好了。
“不,母后的意思是,你面前是大梁天下百万生灵,你的身后是你的母后、弟妹,乃至于整个柳家都将托庇于你。你若好,则母后弟妹皆安好,你若行差踏错一步,你的血亲手足都将沦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母后”
有父皇在,怎么可能母后也好,他和弟妹也罢,最大的倚仗不应该是父皇么
将长子的震惊看在眼里,柳皇后从心底深处涌上浓重的疲倦。她不知该怎么向敏琮解释他的父皇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父皇,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或许有朝一日,平时看起来兄友弟恭的手足会翻脸无情对他痛下杀手这些尚未到来的危局现在都还隐没在平静无波的水面下,她的猜度仅是一面之词,直白武断地告诉敏琮只会令他无所适从。
看来,不得不走一步看一步了。
随着几不可闻的轻叹,柳皇后到底把她的焦虑烦扰藏回了姣好的妆容之下,发髻间沉甸甸的九头凤簪少有的让她感到了沉重。
“时候不早了,早些出宫回府去,你妹妹与赤焰侯的这段公案不得在外提及。他打定了主意置身事外,咱们暂且由着他去,说到底他的事儿陛下会一力主持的。”
“儿臣遵命,母后早些安歇,儿臣告退。”
母后说话说一半掖一半,分明有未尽之意,可任他再追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萧敏琮只得带着满腹疑惑告退出宫。
唉,母后特意交代不得在外提及林洵之事,其他的叮嘱更不宜拿出来与人商量,不然明日黎阳、朱圭他们前来拜见,倒好议上一议。
罢了,以后遇到事再说吧。
看似沸沸扬扬的议论平息起来同样快得异乎寻常,仿佛一夜之间喧嚣尘上人尽皆知,到了第二天清早,所有富贵门第的老爷夫人们又似什么都没听说过般,上朝的上朝访友的访友,间或心照不宣地相视而笑,至于博他们一笑的是哪一位就见仁见智了。
在府中“病”了一段时日,待得某一日“命比纸薄”、“风吹就倒”的赤焰侯迎着早春的微风踏出府门登上马车,在“有心人”们的目送下踢踢踏踏驶远之时。府外“蹲守”了多日的各色人等不一会儿做鸟兽散。为什么喝没瞧见各家的主子们貌似早把赤焰侯这号人物抛出脑后,实则恨不能背后长了眼睛盯着瞅着。嘶,看赤焰侯出府时的装束和马车去的方向,应当是皇宫。
任你赤焰侯骨头硬似铁,皇权在上还不照样被压得低下头来。
“哥哥,我不懂你为何一再退让。日前对萧敏琮说的故事,我不信哥哥你意无所指,今日又特意整装入宫,萧景琰要是真敢强迫你做违心不甘愿之事,难道我还不能把你救出金陵城么”
“你信我夕未哥哥。”
林洵好整以暇地侧身靠在车架上,他身边的位置从飞流叔换成了执意要跟去宫城哪怕只是待在宫外等候都心甘情愿,否则说什么都要拦住车驾不放行的蔺小熙,琅琊阁的少阁主从昨夜得知他的夕未哥哥要进宫“读书”开始就想方设法试图说服林洵,就差没在地上撒泼打滚了,依然没能如愿组拦住他的夕未哥哥进宫的步伐。
厚重的车帘隔阻了车外早春的凉意浓重,也就难免令车内的人觉得憋闷。恰好林洵就是个受不得憋闷的人,边含笑聆听蔺熙恨其不争的抱怨,边探身拂开车帘束好,由着风吹得人一个激灵立时醒过神来。
“外面风大,哥哥”
“小熙,我不是孩子了。从被关进天牢起到卧病在床的这些日子里,我便时常在想,要怎样才能在萧梁的地盘上安稳度日,直到武英殿宝座上的那位觉得我不再有他心,放松了警惕我才好堂而皇之离开金陵。”
“林洵其人注定会消失在世间,从前师尊也曾旁敲侧击劝我下定决心留在琅琊阁。我顾念着江左盟的香火情义和先父的承诺迟疑不决,终究反受其害。”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要想不被猛虎吞吃入腹,只有一个法子”
“哥哥是说”
经他一说,蔺熙双眼一亮忽有所悟。孩子般地咧开嘴嘿嘿一笑,两根骨节分明白皙修长的食指调皮地比了个互伤互砍的动作,平素悉心掩盖的稚气尽现。
这些日子蔺熙为自己奔走打探,在外谋划布局不知费了多少心思熬了多少夜,近来愈发少见本就少年老成的他展露十多岁少年的风貌,偶尔算计下不相干的人能博他开怀,做兄长的内心愧疚酸涩之余亦觉何乐不为。
从善如流地颔首赞许,林洵顽心大起地以指封噤,“嘘”了一声随即摇了摇头,狡黠地笑眯了眼,眉宇间的郁气也随之散去泰半。
“萧景琰教会了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理,他求仁得仁了,我却被架在炉火上炙烤寝食难安,天下断没有这样的道理。唯有令他有事可忙无暇他顾,方才可保我在大梁平安。”
他所图“平”者,平静澹泊;“安”者,喜乐安康。二者无论何者,但凡他“圣宠”优渥“大权”在手,在朝中有形无形的“敌人”都会只多不少,平白招来觊觎之心不说,更甚者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伺机离开大梁回南楚去安安心心当他的少师,他必须渐渐淡出梁皇和朝臣们的视野,等到在他们眼中的林洵既无利用价值又无威胁可言后,大摇大摆走出大梁便简单得多了。
“看来哥哥已有成算,可愿说给小弟听听”
马车粼粼而行,不多时宫门已然在望,远望宏伟的的城墙上黑洞洞像是能把人吞吃入腹的宫门,林洵自嘲地勾起一弯浅笑,幽深如寒潭的眼瞳森冷得透不出半点笑意,独独转过头与始终密切注视着他的蔺熙相视而笑时,方如冰雪消融暖阳初现,瞧着更像琅琊山上的梅东冥。
“嘘,天机不可泄露,说了,便不灵了。”
“小熙听哥哥的就是。哥哥若有难处尽管告诉我,我总是帮哥哥的。”
兄弟俩坐在车上饶有兴致地打着机锋,走完长长的大街似乎只花了眨眼的功夫。得到夕未哥哥的保证心下大定的蔺熙也不再坚持要陪林洵进宫,在宫门外作别了夕未哥哥便带了心腹手下径自离去。
他所担心的事情既然不会发生,那之前所做的安排就要有所修正,免得反搅扰了哥哥安排。
心下大安的蔺熙如释重负,步履轻快转眼没了人影,却不知他满以为已进了宫城的兄长止住脚步安立城门外,拢着袖注视着他离去的背影,眉宇间难掩忧色似有未尽之言。
即便再想走,眼下都不是好时机。他蓄意拖延试图麻痹的何止是萧景琰的警觉心那位极为难缠的兴国侯拿捏住了蔺熙的身份威胁他,反被他吓了回去亦不过能拖延一时而已,当务之急先得把小熙平安送回南楚。
没了后顾之忧,大梁再想留住他就没了软肋,难上加难。
宫中梁帝既未对小熙有所动作,就表示老狐狸一时半会儿还没将他的身份禀报其知晓。老狐狸嘴上口口声声忠君爱国大公无私,到底舍不得后院的高门娇妻、自家的富贵荣华。
言豫津一日不壮士断腕,他便一日有机可趁,然此事宜早不宜迟,总要想法子解决了才行。
林洵在宫门口由禁军搜身查验顺带凝神细思的不大会儿功夫,宫内便有小内监脚下生风着急忙慌赶了过来,恭恭敬敬行了礼口称奉圣命而来迎林洵往学宫去。
林洵少不得谢了恩,寒暄了几句顺理成章带着暗月、晨星两个小少年一道进得宫去。赤焰侯的大梁求学生涯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