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158章寇岛 (2/2)
千山万水,走过天南海北,却从不孤独。因为他知晓,在重重山峰之间,森森木林之中,有他的家,和他的亲人。
“这丫头”
阿麻吕勾唇,轻笑一声,好似叹息。
他精心看养着的小师妹,到底还是,长大了啊。
云苓从木甲鸟中取出信笺。比起叶英本人,他的信件相对的没有那么“沉默寡言”。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要交代的事情太多了。叶英自然应下了她关于长歌门之行的邀请,亦稍微描述了下如今藏剑山庄的情形。信笺的最后,笔锋微微顿住,有墨汁晕染开来的痕迹,仿佛正是这痕迹惊醒了写信之人,落款一句含蓄的“见字如晤”。
云苓指尖轻轻点着这四字,唇角忍不住漾开一抹笑纹。
明明隔着一张纸,她却好似能够想到他写下这书信时候的神色。
她小心翼翼地将信笺收进背包,摊开纸笔,沉思片刻,提笔写起了回信。
也没有写很久。阿麻吕敲门进来唤她出去时,云苓也差不多写好了。她吹了吹墨迹,用镇纸压住信笺,抬头问道“到了”
“嗯。”阿麻吕应着,目光忍不住在桌上的纸张逡巡许久。
云苓装作没有看到的模样,向外走去“坐了那么些时候船,感觉骨头都软了。师兄,清水岛可有什么有意思的”
“没有唔,也不算,清水岛上的寇岛白灰肥力不错,很适合用来养花。”
“那我们带些回去给宇晴师父罢”
“可以。”
“”
清水岛与寇岛中央的三个贼寨中间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使之与其分裂开来,倒是寇岛上难得清静一些的地方。长长的海滩上,海蟹海龟玳瑁繁衍生息,是陆地上少见的场景。清水岛上有座村子,叫做清水村,村中人依靠打渔为生。
云苓记得,徐淮师兄就在此地。
入秋后,白日一天比一天短。才不过一会儿功夫,天色已昏暗下来。浓重的云层堆叠着,暮色沉沉。
船家在码头处靠了岸,指着不远处的村落,道“公子,那便是清水村了。从这里直走,遇到个岔口,右转,第三户,就是答允住宿的人家。”
这船家是惯常行于扬州与寇岛之间的渡夫了。阿麻吕便托他寻了住宿处,以免上岸后时间仓促,赶不及落脚。
阿麻吕给船夫结了钱“多谢船家。”
船夫接过银钱,乐呵呵道“不谢不谢。这寇岛上,也就清水岛稍微安生点。不过,有时还是会有倭寇从那边渡船过来。倘若遇上麻烦,两位还要小心。”看在阿麻吕给钱大方的份上,船夫不免多说了两句。
“好,我知道了。”阿麻吕若有所思,对船夫友善笑了笑。随后,牵起云苓的手,往船家所指的那边去。
阿麻吕“师妹,天色不早,我们先去那户人家住下。”
“嗯。”
云苓心里盘算着。前世,她与二师兄就是在清水岛接走的徐淮师兄的遗体。算算时间,徐淮师兄应当是刚至寇岛不久,发现了清水岛上海寇无缘无故的发疯,这才打算在清水岛上留下,为海寇们配出解药。明日她就借收集寇岛白灰的名头,去寻徐淮师兄的踪迹。
借宿的人家是早早就准备好了的。见云苓与阿麻吕两人前来,热情笑道“可算是等来二位了。这边请。”
阿麻吕道了声谢,检查了下云苓的被褥,才去看自己的。算不上新,但也干干净净。屋子更是被打扫过,檐下还挂着几串贝壳风铃,在风中叮当作响,颇富趣味。
云苓饶有兴味地看了看贝壳风铃,觉得可以带几个回去。对了,还可以分叶英一个。
“在外不比谷中,晚上不许乱跑。”阿麻吕习惯性叮嘱道。
云苓乖巧点头“我晓得,师兄。”
阿麻吕对云苓还是放心的。他们一齐外出过多次,小姑娘有时爱闹是爱闹了点,却从未出过岔子。这也是孙思邈放心她出谷采药的原因之一。
天边最后一抹暗红被夜色吞没。岛外风浪声未曾停歇,云苓闭上眼睛,安然睡了一夜。
“这丫头”
阿麻吕勾唇,轻笑一声,好似叹息。
他精心看养着的小师妹,到底还是,长大了啊。
云苓从木甲鸟中取出信笺。比起叶英本人,他的信件相对的没有那么“沉默寡言”。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要交代的事情太多了。叶英自然应下了她关于长歌门之行的邀请,亦稍微描述了下如今藏剑山庄的情形。信笺的最后,笔锋微微顿住,有墨汁晕染开来的痕迹,仿佛正是这痕迹惊醒了写信之人,落款一句含蓄的“见字如晤”。
云苓指尖轻轻点着这四字,唇角忍不住漾开一抹笑纹。
明明隔着一张纸,她却好似能够想到他写下这书信时候的神色。
她小心翼翼地将信笺收进背包,摊开纸笔,沉思片刻,提笔写起了回信。
也没有写很久。阿麻吕敲门进来唤她出去时,云苓也差不多写好了。她吹了吹墨迹,用镇纸压住信笺,抬头问道“到了”
“嗯。”阿麻吕应着,目光忍不住在桌上的纸张逡巡许久。
云苓装作没有看到的模样,向外走去“坐了那么些时候船,感觉骨头都软了。师兄,清水岛可有什么有意思的”
“没有唔,也不算,清水岛上的寇岛白灰肥力不错,很适合用来养花。”
“那我们带些回去给宇晴师父罢”
“可以。”
“”
清水岛与寇岛中央的三个贼寨中间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使之与其分裂开来,倒是寇岛上难得清静一些的地方。长长的海滩上,海蟹海龟玳瑁繁衍生息,是陆地上少见的场景。清水岛上有座村子,叫做清水村,村中人依靠打渔为生。
云苓记得,徐淮师兄就在此地。
入秋后,白日一天比一天短。才不过一会儿功夫,天色已昏暗下来。浓重的云层堆叠着,暮色沉沉。
船家在码头处靠了岸,指着不远处的村落,道“公子,那便是清水村了。从这里直走,遇到个岔口,右转,第三户,就是答允住宿的人家。”
这船家是惯常行于扬州与寇岛之间的渡夫了。阿麻吕便托他寻了住宿处,以免上岸后时间仓促,赶不及落脚。
阿麻吕给船夫结了钱“多谢船家。”
船夫接过银钱,乐呵呵道“不谢不谢。这寇岛上,也就清水岛稍微安生点。不过,有时还是会有倭寇从那边渡船过来。倘若遇上麻烦,两位还要小心。”看在阿麻吕给钱大方的份上,船夫不免多说了两句。
“好,我知道了。”阿麻吕若有所思,对船夫友善笑了笑。随后,牵起云苓的手,往船家所指的那边去。
阿麻吕“师妹,天色不早,我们先去那户人家住下。”
“嗯。”
云苓心里盘算着。前世,她与二师兄就是在清水岛接走的徐淮师兄的遗体。算算时间,徐淮师兄应当是刚至寇岛不久,发现了清水岛上海寇无缘无故的发疯,这才打算在清水岛上留下,为海寇们配出解药。明日她就借收集寇岛白灰的名头,去寻徐淮师兄的踪迹。
借宿的人家是早早就准备好了的。见云苓与阿麻吕两人前来,热情笑道“可算是等来二位了。这边请。”
阿麻吕道了声谢,检查了下云苓的被褥,才去看自己的。算不上新,但也干干净净。屋子更是被打扫过,檐下还挂着几串贝壳风铃,在风中叮当作响,颇富趣味。
云苓饶有兴味地看了看贝壳风铃,觉得可以带几个回去。对了,还可以分叶英一个。
“在外不比谷中,晚上不许乱跑。”阿麻吕习惯性叮嘱道。
云苓乖巧点头“我晓得,师兄。”
阿麻吕对云苓还是放心的。他们一齐外出过多次,小姑娘有时爱闹是爱闹了点,却从未出过岔子。这也是孙思邈放心她出谷采药的原因之一。
天边最后一抹暗红被夜色吞没。岛外风浪声未曾停歇,云苓闭上眼睛,安然睡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