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怪苏莹不把这件事不当回事, 任谁曾经在一个全民贷款, 各种借款,超前消费的时代生活过的人都不会把追债这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
    尤其是一群被追债的是一群有俸禄, 并且不一定是还不上的公务员的时候。
    在胤禛再次跑神的时候, 苏莹终于忍不住把诗经从他手中抽了出来“啪”的扔到书桌的欠银追缴文案上。
    被抽了书的胤禛还莫名其妙的这样问,“女儿不喜欢听诗经那我换一本”
    苏莹站起身,胤禛看着福晋大起来的肚子赶紧去扶,在发现福晋的目标是国库欠银的文档的时候, 还贴心的把文档拿起来递到福晋手中。
    无语的看了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胤禛,苏莹对于百依百顺的胤禛总是最没办法的, 她拿起这份文档看了下上面欠款的人名, 一看这满纸的熟悉人名,就心中有数了。
    “你接下这份差事了吗”苏莹好奇不已,要知道这位爷这些年在外面干了些什么她可是完全没过问过的, 不过,随着出差在外的时间忽长忽短, 但是频率增加的情况, 就知道老爷子没少差使这个儿子。
    胤禛揉了揉眉心, “你觉得我能不接吗皇阿玛现在还给我时间思考怎么追债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好吧, 老爷子的考验总是随时随地的,欠债的都是大爷,你也不容易,”苏莹将文档放回书桌,还没咬两下指尖就被胤禛拉住了手, 不好意思的笑笑,“嗳,王爷,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你要不要听一下”
    “说来听听”这赚钱,胤禛承认福晋在有后台的情况下还行,不过,追债和赚钱可不是一回事。
    “你给皇上上个折子,扣工资就是俸禄每个月扣个二分之一,扣几年不就可以了反正这些借国库的哪一家没有几个庄子绝对饿不死,就是少点排场。”反正这些借银子的都不是真穷。
    胤禛闻言仔细看了看福晋 “福晋,你想的太简单了,有的人是真穷,可不是装穷。”
    苏莹这下惊讶了,“能借国库银子的,怎么可能穷”
    要知道,那些借的少的就不说了,借的多的至少都有个爵位,想当初曹寅借的那些银子不也靠着皇上的默许通过海运给填上了吗
    能借国库的,最少最少也是个当官的。
    胤禛咳了咳,“那要是女人多,儿子多的人家呢儿子长大了,再娶媳妇,你想一下。”
    “”
    胤禛继续道,“还有像那个曹寅家,他欠的银子可是为了皇阿玛南巡接驾才借的。”
    “你三哥诚亲王呢”
    “三哥是养门客,编书。”这么多欠银子的就他三哥和太子的最难办。
    “编书我怎么听说这编书是皇上让你三哥编的”胤禛点头确定了苏莹的听说,苏莹皱起眉,“编书这事,不是本就应该国库出银子诚亲王这是自己掏钱编书吗”
    胤禛赶紧止住福晋,“养门客啊,养门客很花银子的,不养门客,这哪来的人编书”
    “翰林院啊”自古以来编书校正,不都是翰林院的活吗
    说起编书,就让苏莹想起清廷主持编纂的明史,前面太久远的就不说了,这明末的历史真是让人看了就来气 简直是乱七八糟。
    身为祖上有一个人是大夫的人,苏莹觉得明朝末年老朱家能坚持到那个样子,实在是难能可贵。
    明朝末年,硝烟四起,在北有女真强势崛起,南有李自成犯上作乱,而从北京城到中原腹地瘟疫横行,死者数不胜数,十室九空,人口大减,陕西干旱饥民无数吸引了朝廷注意力的情况下,老朱家依然挡住了女真北下之路几十年,到最后被李自成给黑了。
    可是你看清廷靠着东林党的徒子徒孙们编纂的明史是如何写的好像从头到尾除了东林党就没一个好人,就没有一个爱国人士了一样。
    可现实呢在清兵入关之后,因为人手不足,各地的官员原封不动的继续当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控制着天下的那群人依然是明末考出来的那群人。
    讽刺不讽刺
    同样也就是这群利益毫无受损的一群人在那里靠着他们的笔书写了明史,这样的明史又有多少是值得相信的
    至少他们不会写,因为一场大瘟疫,导致了根本无人可上战场抗击清军李自成这样一群流氓看看他们进北京城之后的所作所为组成的所谓农民军就这样势如破竹的冲进了北京城而这场大瘟疫连绵了百年两个朝代才终于结束
    苏莹觉得她祖母坚决不在南方安家绝对是有一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清穿之计划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艾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艾也并收藏清穿之计划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