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不明所以,轻声问“届时回府的话,阿姐可以陪我一起吗你进宫这么多年,也一定想家了吧”
皇后这回沉默了良久才有一声似是而非的叹息,“阿姐出不去我这一辈子都注定与这座宫城分不开了。”
她说着在扶英鬓遍抚了抚,不欲再多言,“时辰不早了,睡吧。”
翌日用过早膳,扶英紧着心派了个宫女去给晏七传信儿,让他准备好下半晌觐见,便前往三层小书房做功课去了。
许久未曾露面的徐良工自二人用膳时便在二楼候着,只待扶英进了小书房,粟禾这才引他直上四层茶室面见皇后,如此避着扶英,为得自然是与姜赫有关之事。
二人相谈要事之时,连粟禾也不便在场,自觉退出去,随手掩上了门。
皇后盘膝坐在软垫上烹茶,没抬头,只问“他如今走到哪处了”
“五日前飞鸽传书中报的是贯州松鹤城,若按既定行程沿途未有耽搁,此时应当在弘襄城。”
“他这一路还安分吗”
“传书所言姜侍郎行此一路皆安分守己,未曾有过异常举止,且多数时候都独自一人在房间中没有机会接触官队以外的人。”
“哦”皇后抬眸看向这边,微蹙着眉颇为怀疑,“他在帝都经营许久才有些自己的根基,凭得还都是国公府的尊荣,如今一朝被本宫亲自下令发配至外归期遥遥,底下的附庸之辈必然已经在衡量他于国公府的分量,这时候他若是安之若素,是否不合常理”
徐良工并不否认,颔首道“老奴已加派人手调查城中曾与姜侍郎有过交从的官员,若他们有何异动与姜侍郎暗度陈仓,必然逃不过娘娘的眼睛。”
皇后嗯了声,人永远没办法阻止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能做得不过是多些警醒罢了。
“教前往北境随行的人还是盯紧他,住过的客栈走时都检查一遍,切勿遗漏任何消息。”
徐良工应了声是,又听她忽地问起先前国公授命他给刘婕妤下毒之事,“当初那信送到你手上,你可觉得有任何异样”
他忙躬身道“若有任何变故,老奴绝不可能贸然奉命行事,因此前皇上借太后薨逝之机大举除掉了宫中诸多可靠之人,国公未免落下口实,内外关联之事已全部交由老奴与张晔先生在宫外亲自接头,从不假手于人,且那信中笔迹确是国公亲笔无疑,信中盖国公爷私章,旁人伪造不出来。”
话说完良久没得到对面的答复,他有些迟疑,“娘娘可是觉得那件事有何蹊跷”
皇后并没有立刻下结论,张晔是何人,那是自国公尚且年少时便赏识重用之人,这么多年身在国公府虽为随侍,却连他们这些后辈的公子千金都需尊称一声张先生,这样一个人,不是可以随意怀疑的。
但这并不代表那道授命便毫无疑点。
国公当初主动请缨前往各地巡视,有意放权之举所求不过就是与皇帝之间能缓和些,君臣之间一味剑拔弩张总归是对社稷不利,而皇帝曾两次提起原打算将那孩子过继给她,甚至立为太子,当时听来只觉诧异,细想之下却似乎并非不可能,若那二人真的心照不宣各退一步呢
那个孩子的顺利出生便会成为朝局转变的一个契机,只是可惜了,显然有人并不想达成那样的局面,有理由如此做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如此做的却寥寥无几。
而当初皇帝在围场遇袭后,姜赫口出狂言暗指国公已有不臣之心,她便首当其冲怀疑此人居心叵测。
但怀疑终究只是怀疑,纵然她不愿承认,但她并不能否认姜赫的名字如今早已写在姜家的族谱中,他与姜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要处置他,也越不过国公去。
而皇帝与姜家如今新仇叠旧怨,诸多猜想除了得到国公亲自证实,她也无法妄下论断。
“那日让你送去国公的信算算日子也该有月余了,暂且等等,是否真有蹊跷,届时国公的回信,一看便知。”
徐良工颔首领命,临要退下时又回禀句,“半个时辰前传来消息,皇上今晨已自苍麋山围场起驾回銮,晌午时分便可入承乾宫。”
皇后半垂着眸,只简短嗯了声,再无后话。
皇后这回沉默了良久才有一声似是而非的叹息,“阿姐出不去我这一辈子都注定与这座宫城分不开了。”
她说着在扶英鬓遍抚了抚,不欲再多言,“时辰不早了,睡吧。”
翌日用过早膳,扶英紧着心派了个宫女去给晏七传信儿,让他准备好下半晌觐见,便前往三层小书房做功课去了。
许久未曾露面的徐良工自二人用膳时便在二楼候着,只待扶英进了小书房,粟禾这才引他直上四层茶室面见皇后,如此避着扶英,为得自然是与姜赫有关之事。
二人相谈要事之时,连粟禾也不便在场,自觉退出去,随手掩上了门。
皇后盘膝坐在软垫上烹茶,没抬头,只问“他如今走到哪处了”
“五日前飞鸽传书中报的是贯州松鹤城,若按既定行程沿途未有耽搁,此时应当在弘襄城。”
“他这一路还安分吗”
“传书所言姜侍郎行此一路皆安分守己,未曾有过异常举止,且多数时候都独自一人在房间中没有机会接触官队以外的人。”
“哦”皇后抬眸看向这边,微蹙着眉颇为怀疑,“他在帝都经营许久才有些自己的根基,凭得还都是国公府的尊荣,如今一朝被本宫亲自下令发配至外归期遥遥,底下的附庸之辈必然已经在衡量他于国公府的分量,这时候他若是安之若素,是否不合常理”
徐良工并不否认,颔首道“老奴已加派人手调查城中曾与姜侍郎有过交从的官员,若他们有何异动与姜侍郎暗度陈仓,必然逃不过娘娘的眼睛。”
皇后嗯了声,人永远没办法阻止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能做得不过是多些警醒罢了。
“教前往北境随行的人还是盯紧他,住过的客栈走时都检查一遍,切勿遗漏任何消息。”
徐良工应了声是,又听她忽地问起先前国公授命他给刘婕妤下毒之事,“当初那信送到你手上,你可觉得有任何异样”
他忙躬身道“若有任何变故,老奴绝不可能贸然奉命行事,因此前皇上借太后薨逝之机大举除掉了宫中诸多可靠之人,国公未免落下口实,内外关联之事已全部交由老奴与张晔先生在宫外亲自接头,从不假手于人,且那信中笔迹确是国公亲笔无疑,信中盖国公爷私章,旁人伪造不出来。”
话说完良久没得到对面的答复,他有些迟疑,“娘娘可是觉得那件事有何蹊跷”
皇后并没有立刻下结论,张晔是何人,那是自国公尚且年少时便赏识重用之人,这么多年身在国公府虽为随侍,却连他们这些后辈的公子千金都需尊称一声张先生,这样一个人,不是可以随意怀疑的。
但这并不代表那道授命便毫无疑点。
国公当初主动请缨前往各地巡视,有意放权之举所求不过就是与皇帝之间能缓和些,君臣之间一味剑拔弩张总归是对社稷不利,而皇帝曾两次提起原打算将那孩子过继给她,甚至立为太子,当时听来只觉诧异,细想之下却似乎并非不可能,若那二人真的心照不宣各退一步呢
那个孩子的顺利出生便会成为朝局转变的一个契机,只是可惜了,显然有人并不想达成那样的局面,有理由如此做的人很多,但有能力如此做的却寥寥无几。
而当初皇帝在围场遇袭后,姜赫口出狂言暗指国公已有不臣之心,她便首当其冲怀疑此人居心叵测。
但怀疑终究只是怀疑,纵然她不愿承认,但她并不能否认姜赫的名字如今早已写在姜家的族谱中,他与姜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要处置他,也越不过国公去。
而皇帝与姜家如今新仇叠旧怨,诸多猜想除了得到国公亲自证实,她也无法妄下论断。
“那日让你送去国公的信算算日子也该有月余了,暂且等等,是否真有蹊跷,届时国公的回信,一看便知。”
徐良工颔首领命,临要退下时又回禀句,“半个时辰前传来消息,皇上今晨已自苍麋山围场起驾回銮,晌午时分便可入承乾宫。”
皇后半垂着眸,只简短嗯了声,再无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