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经成婚,就应该试着相信她。
仔细看了李志鹏一眼,发现他真的没生气,就放心了。
“我妈都生气了,说我假好心,”嘟着嘴,在李志鹏怀里蹭了蹭,“我才没有那么好心,不过就是觉得叔叔阿姨以前对我挺好的,这个时候我有能力,能帮一把就一把,就算是陌生人,这个时候也能拉一把。”
“你说的都对。”李志鹏抚摸着阿若的头发,“我知道你记恩情,那你打算让他们住在什么时候”
“洪水总会下去的,等水退了,他们就可以回家了啊,我也不可能一直留着他们住在咱家,” 阿若停顿了一下,土豆红薯当时也买了好多,挂面也不少总能让他们吃饱的,虽然不给吃肉,这个时候谁家还有肉,阿若就算地窖里有好多,但是,也舍不得给他们吃的啊。这个饥荒年月,能让他们吃饱了都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天下午,听到大门外一阵嘈杂声,阿若赶紧出去看。却发现姑姑和大伯两家都回来了。
回去喊了阿强,赶紧和李志鹏一起过去。
看着一帮人都衣衫褴褛,每人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鞋子都开了口子,看样子是走回来的。
一个个瘦的竹竿似得,衣服挂在身上,空荡荡的,面容麻木,看见亲人的时候激动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泪花,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阿若上前去打招呼,就被安排带姑姑一家过去洗澡。剩下的大伯一家都留在大院里。毕竟大伯的两个窑洞一直都没有住人。
阿若带着姑姑姑父和两个表弟回家,把阿强和李志鹏没上过身的衣服找了三套出来,他们身高都差不多,又给找了拖鞋,给姑姑找了一身阿若新买的运动服,内衣内裤都给配好了才让他们去洗澡。
熬了一锅加了空间水的白粥,热了馒头,炒了个土豆丝,又炒了一盘火腿。让李志鹏给刘爸他们送了一大袋子馒头,怕他们那边的馒头不够,都是太久没有吃熟食了,只能先吃点粥养着。
阿若也不怕张母他们有意见,毕竟两者不一样的。
做好饭,等姑姑看谁先洗完了,就让先吃,总不可能让他们饿着肚子等。一大锅粥,四个人喝的光光的。馒头也吃了大半,
菜更是吃了个光盘。而阿若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就带着李志鹏把三楼的房子收拾了一遍,又给铺上床铺,拿出来的都是新做的棉花被。看他们吃完就打发他们上去睡觉去了,估计都有好久都没有睡过安稳觉了。
期间,张母和张婶下来帮忙阿若都没让上手。除了姑父自己背的登山包睡觉的时候给拿上去了,其他的都在院子里呢,有李志鹏的帮助,两人把基本上都是被子和衣服,都给清洗了一遍,又放在洗衣机里给洗的干干净净才晾了起来。
等着他们睡醒的时候,都到了第二天早上十点多了,看着从楼上走下来的姑姑,精神了好多。
“姑姑,睡醒啦”阿若正在收拾房间,“厨房里给你们留了饭,先吃点垫垫肚子,中午去我爸妈那边一块吃。”
这两天雨停了,强壮兄弟两人天天出去整理他们的房间,他们也不可能一直住在这里。
阿强这两天就在家帮忙,人多了总有各种活要干。
阿若姑姑一家就住在了阿若家,而大伯一家,两个堂哥都结婚了,都有了孩子,大伯和大堂哥一家住在窑洞里,每家一间,二堂哥则是住在刘爸家三个窑洞里的一个。暂时人多,只能这么安排。
中午吃过饭后,几家人才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聊天。姑姑和大伯是在县城碰上的,大伯家城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坚持到八月,拿上家里的最后的粮食,开着三辆车穿省回来,谁知道到了路上就开始下雨,粮食没了,又在发洪水,靠着县城里的漂浮物活了下来,雨停了以后,正准备往回走呢,就碰到了姑姑一家,于是,两家人就一起回来了。
至于姑姑一家,刚开始倒是不缺粮食,反正有钱能买到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姑姑住的城市被洪水淹了,被部队的军人救出去,身上就带了食物水,贵重物品,和被子,一路迁移,知道这两天刚到县城碰到大伯一家,反正都是苦没少吃,把他们那代人小时候吃过的苦又吃了一遍。
说起来也是两眼泪汪汪,多少回,差点就回不来了,也就男人多,一般人不敢招惹,一路上不知省了多少事。看着独自一人上路的好多人都是被抢了粮食,活活饿死。
“我们现在就打算修上两间平房还是窑洞,毕竟也不好一直这么下去。”大伯说道,“就是平房费砖石,得到时候去买,但是看着场景,估计也不好买,还不如窑洞,虽然费些功夫,但是,到时候用料也少。”
最后大伯拍板决定修两孔窑洞,家里人多修着也快着呢。姑姑一家还没决定要不要修,关键是这跟前都没有地基了,大伯家的窑洞还是直接修在自己家的院里。所以也不担心没有地基,但也就能修两孔窑洞的位置了。
最后阿若决定就让姑姑暂时不用修了,阿若家里就两个人,房间那么多,等以后不够住了再说,两个堂弟虽然都有对象,但现在也失联了好久了。
所以,走一步算一步。
仔细看了李志鹏一眼,发现他真的没生气,就放心了。
“我妈都生气了,说我假好心,”嘟着嘴,在李志鹏怀里蹭了蹭,“我才没有那么好心,不过就是觉得叔叔阿姨以前对我挺好的,这个时候我有能力,能帮一把就一把,就算是陌生人,这个时候也能拉一把。”
“你说的都对。”李志鹏抚摸着阿若的头发,“我知道你记恩情,那你打算让他们住在什么时候”
“洪水总会下去的,等水退了,他们就可以回家了啊,我也不可能一直留着他们住在咱家,” 阿若停顿了一下,土豆红薯当时也买了好多,挂面也不少总能让他们吃饱的,虽然不给吃肉,这个时候谁家还有肉,阿若就算地窖里有好多,但是,也舍不得给他们吃的啊。这个饥荒年月,能让他们吃饱了都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天下午,听到大门外一阵嘈杂声,阿若赶紧出去看。却发现姑姑和大伯两家都回来了。
回去喊了阿强,赶紧和李志鹏一起过去。
看着一帮人都衣衫褴褛,每人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鞋子都开了口子,看样子是走回来的。
一个个瘦的竹竿似得,衣服挂在身上,空荡荡的,面容麻木,看见亲人的时候激动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泪花,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阿若上前去打招呼,就被安排带姑姑一家过去洗澡。剩下的大伯一家都留在大院里。毕竟大伯的两个窑洞一直都没有住人。
阿若带着姑姑姑父和两个表弟回家,把阿强和李志鹏没上过身的衣服找了三套出来,他们身高都差不多,又给找了拖鞋,给姑姑找了一身阿若新买的运动服,内衣内裤都给配好了才让他们去洗澡。
熬了一锅加了空间水的白粥,热了馒头,炒了个土豆丝,又炒了一盘火腿。让李志鹏给刘爸他们送了一大袋子馒头,怕他们那边的馒头不够,都是太久没有吃熟食了,只能先吃点粥养着。
阿若也不怕张母他们有意见,毕竟两者不一样的。
做好饭,等姑姑看谁先洗完了,就让先吃,总不可能让他们饿着肚子等。一大锅粥,四个人喝的光光的。馒头也吃了大半,
菜更是吃了个光盘。而阿若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就带着李志鹏把三楼的房子收拾了一遍,又给铺上床铺,拿出来的都是新做的棉花被。看他们吃完就打发他们上去睡觉去了,估计都有好久都没有睡过安稳觉了。
期间,张母和张婶下来帮忙阿若都没让上手。除了姑父自己背的登山包睡觉的时候给拿上去了,其他的都在院子里呢,有李志鹏的帮助,两人把基本上都是被子和衣服,都给清洗了一遍,又放在洗衣机里给洗的干干净净才晾了起来。
等着他们睡醒的时候,都到了第二天早上十点多了,看着从楼上走下来的姑姑,精神了好多。
“姑姑,睡醒啦”阿若正在收拾房间,“厨房里给你们留了饭,先吃点垫垫肚子,中午去我爸妈那边一块吃。”
这两天雨停了,强壮兄弟两人天天出去整理他们的房间,他们也不可能一直住在这里。
阿强这两天就在家帮忙,人多了总有各种活要干。
阿若姑姑一家就住在了阿若家,而大伯一家,两个堂哥都结婚了,都有了孩子,大伯和大堂哥一家住在窑洞里,每家一间,二堂哥则是住在刘爸家三个窑洞里的一个。暂时人多,只能这么安排。
中午吃过饭后,几家人才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聊天。姑姑和大伯是在县城碰上的,大伯家城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坚持到八月,拿上家里的最后的粮食,开着三辆车穿省回来,谁知道到了路上就开始下雨,粮食没了,又在发洪水,靠着县城里的漂浮物活了下来,雨停了以后,正准备往回走呢,就碰到了姑姑一家,于是,两家人就一起回来了。
至于姑姑一家,刚开始倒是不缺粮食,反正有钱能买到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姑姑住的城市被洪水淹了,被部队的军人救出去,身上就带了食物水,贵重物品,和被子,一路迁移,知道这两天刚到县城碰到大伯一家,反正都是苦没少吃,把他们那代人小时候吃过的苦又吃了一遍。
说起来也是两眼泪汪汪,多少回,差点就回不来了,也就男人多,一般人不敢招惹,一路上不知省了多少事。看着独自一人上路的好多人都是被抢了粮食,活活饿死。
“我们现在就打算修上两间平房还是窑洞,毕竟也不好一直这么下去。”大伯说道,“就是平房费砖石,得到时候去买,但是看着场景,估计也不好买,还不如窑洞,虽然费些功夫,但是,到时候用料也少。”
最后大伯拍板决定修两孔窑洞,家里人多修着也快着呢。姑姑一家还没决定要不要修,关键是这跟前都没有地基了,大伯家的窑洞还是直接修在自己家的院里。所以也不担心没有地基,但也就能修两孔窑洞的位置了。
最后阿若决定就让姑姑暂时不用修了,阿若家里就两个人,房间那么多,等以后不够住了再说,两个堂弟虽然都有对象,但现在也失联了好久了。
所以,走一步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