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行越往北行, 天气越加的寒冷。
李淼小心的打开车窗, 还未来得及反应, 刚开了一点缝隙的车窗就被强风给吹了开来。马车外的禁军护卫反应及时, 立即将车窗关了回去。
李淼瞪圆了眼睛, 感受着方才打在自己脸上的寒风, 转头问道“姑母, 外面天寒地冻, 皇祖父为何这个时候北巡”
“这个时候大雪封山,属于休战期。即便是天气不好, 但也不会遇上战事。”李璟说道。“这也是为何朝臣们会同意父皇御驾北巡的原因。”
李淼靠坐在榻椅上, 有些无聊的点着桌面。“话虽如此, 但这一路上都躲在车里,也实在是无趣的紧。”
“若不然让刘玉陪你去骑马这些日子小红没有看到你,想来会很想念。”李璟笑道。
李淼忙是摆手道“侄儿才不要呢前天侄儿出去遇上二皇叔,二皇叔拉着我说了好多有的没的,实在是烦人。”
“你两位皇叔平日里给你送了不少好东西, 听他们说说话也是无可厚非。”李璟看着手中的话本, 随口说道。
李淼坐起身, 不满道“那也是姑母您让我收的。”
“你收了,他们安心, 你手里也有余钱,不好吗”李璟问。
“好是好,就是侄儿瞧着不舒服。”都试图算计姑母,还都装作可亲的兄长模样, 实在是恶心。李淼真心厌恶那两位皇叔。
“阿淼,你的策论可是写完了”李璟将视线从话本上移开,看向李淼。
李淼一愣,气势蔫儿了下来。“未曾。”
自他出宫之后,姑母便交代他每隔一个月就要送上一篇关于当时朝政的一篇策论。如果完不成,姑母便不让他进宫。
李淼不懂自己为何要写这些,可姑母的交代他又不能不听。只求每个月的政务概中的内容不要太让人头疼,毕竟有些朝中大臣都不一定能够想出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本来以为北巡路上自己能够轻松一些,没想到姑母就没有想过要放过他。
李璟倒也不生气,只是淡淡的说道“那便坐在这里写吧就已西南水运治理为题。”
“平津侯不是已经”李淼不解。
“所以,你就以平津侯现在的治理手段为依据,分析其中利弊。”李璟说完,将视线转回,继续看着话本。
李淼努着嘴,只能是由着柳儿将文房四宝准备好,安静的坐在一边开始伤神。
北境边关
“头儿,皇帝怎么就突然想要来咱们这里巡视了这风咱们都快扛不住,皇帝来了可不是要遭罪吗”一个老兵头蹭到一个武将身边,抬着袖子将冻出来的鼻涕给擦去。
那位武将嫌弃的将人往外退了一把,说道“搞什么呢”
老兵头咧着牙讪笑道“咱这也没办法讲究啊头儿,您就给咱说说,皇帝这回是来干嘛的可是能发点赏银”
那武将背靠着城墙,缩了缩脑袋。“听说是为了犒赏咱们北境边军,赏银不知道,但是兄弟们应该能好好吃几天肉的。再说了,陛下也曾征战沙场之人,咱这里这风算啥”
“小的可是听说了,这次陛下不仅是带着两位王爷,那长公主也一同随行呢”老兵头咂嘴道“陛下和两位王爷是男儿,可把娇滴滴的长公主带着,小的觉得长公主下了马车就要被吓哭了。”
当朝就一位公主,民间传闻有很多。百姓们知道那位长公主是先皇后唯一的孩子,备受陛下宠爱;也知道陛下在先皇后故去之后,让长公主掌管了内宫,就连陈家的皇贵妃都被丢到了一边儿。传说那位长公主殿下貌若天仙,传说那位长公主殿下娇蛮任性,在内宫横行妄为
不管是褒还是贬,北境的边军对传闻的长公主要随陛下一同北巡的事情很是期待,这使得有不少对李璟的传言生出。
那武将抬手在老兵头脑袋上拍了一巴掌。“你小子长公主都敢胡乱议论。”
老兵头躲闪不及,捂着脑袋扯了一个笑。“这不就是给您说说吗”
而这个时候,一个城兵登上城楼来到他们身边。“姜参将,将军请您过去。”
那武将闻言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块红薯,对那老兵头说道“有些凉了,你在这里好好盯着。”
那老兵也没等武将将话说完,一边掰开冰透了的红薯往嘴里塞,一边胡乱点着头。那武将瞧他这模样,摇头道“也不怕噎死你小子。”
说完便随着那城兵下了城楼。
镇北将军府
余千里看人来了,指了指面前的炭盆说道“文正,先驱驱寒。”
姜文正见余千里看着折子,便也没说话,站在炭盆旁一边烤火一边等。
过了一刻钟,余千里将手里的折子放下,抬头看向他。“陛下这次不进城,而是直接来边关。我想让你负责陛下身边的防卫。”
姜文正忙是摇头道“这怎么行以前京中来人可都是将军和马参将陪着,今次是陛下亲至,您怎么能让末将这样一个从未有做过这种事儿的人负责呢我不行,我也不敢。万一有个岔子,末将的脑袋可就没了。”
“你不行你不敢”余千里被气笑了。“放眼整个儿北境,有你姜文正不敢的吗收了你小子进来,我余千里都不知道被你吓的减了多少寿了。”
姜文正瞥眼不看去正视自家主将。“不一样,以前是杀敌。我命硬自然是不怕那些贼寇,可这次不一样。那可是陛下啊咱命再硬也抗不过天子,说不定一不小心办坏了差事,这从天老爷那里抢回来的脑袋就要被摘掉了。”
余千里知道姜文正的性子,也懒得和他扯皮。“这是军令,你不接着,现在我就摘了你那金贵的脑袋挂城头上去。”
姜文正顿觉委屈。“将军,事儿不能这么办啊马参将呢马参将他不是闲着吗”
“马参将媳妇儿快要生了,你不能让孩子一出生就没了爹。”余千里说道。
姜文正苦着脸。“所以,末将没媳妇就是错了”
“活该你没媳妇。不过你要是明天就成亲,我还能考虑给你请休。”余千里想着废了半天劲儿给寻了几个好人家的姑娘,给自己这位悍将选。可谁知道这小子说什么小乞丐一个,去不起媳妇。
姜文正在娶媳妇和掉脑袋之间权衡了一番,最后咬牙说道“末将领命。”
余千里唇角一抽,瞧这个德行,娶媳妇竟然比掉脑袋都吓人不成
因为天气的原因,从京城到北境边关总共走了近二十多天,待到他们到了边关军营的时候,天气已然趋于好转。
李璟打开车窗,看着远处的雪山,忍不住叹道“都说北境气候恶劣,可也有自己的一番风景。”
柳儿跪坐在一旁,随着李璟的视线望去。“殿下,蓝天雪山,在京都的确是难见到。可咱们这一路上一大半时间都是寒风,像今天这般正阳高照的天气一只手都嫌多。”
北境天寒地冻,寒风吹着人脸上都像是刀子。殿下即便是在车中,这小脸也都有些干燥了。即便是柳儿从柳嬷嬷那里学过不少养肤的法子,可这一路上也是不便的很。想着等到入营之后,定是要给殿下好好养一养的。
“殿下,快到军营了。”刘玉走到车边,向李璟禀道。
“好的,知道了。”李璟摆了摆手。
她虽然一同北巡,可接见边关守将这种事儿有父皇和那两位皇兄在,也无需她这个长公主露面。她只要留在车撵之中,等着安营扎寨就好。
大概是过了半个多时辰,他们终于到了军营。李璟听着车撵外鼓号齐鸣以及阵阵欢呼之声,大概也能猜到是皇帝在和边关将领们训话呢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李璟合上话本,对柳儿说道“给刘玉交代一声,燕郡王的营帐不要离我这里太远。”
柳儿点了点头,就在她刚要出去传话的时候,就见刘玉跑来说要去营地了。
而在听的李淼方才也被皇帝叫了去的时候,李璟愣了一下。“燕郡王站在哪里”
刘玉回道“依着安排,燕郡王在滕王之后。”
“我知道了。”李璟说道“若是燕郡王回来,让他先回自己的营帐。”
刘玉拱手应下之后,便去安排安插营帐的事情去了。
李璟又看了一会儿话本,最后略有些烦躁的将话本丢在桌上。
一旁侍候的柳儿忙是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不妥吗”方才殿下让燕郡王直
李淼小心的打开车窗, 还未来得及反应, 刚开了一点缝隙的车窗就被强风给吹了开来。马车外的禁军护卫反应及时, 立即将车窗关了回去。
李淼瞪圆了眼睛, 感受着方才打在自己脸上的寒风, 转头问道“姑母, 外面天寒地冻, 皇祖父为何这个时候北巡”
“这个时候大雪封山,属于休战期。即便是天气不好, 但也不会遇上战事。”李璟说道。“这也是为何朝臣们会同意父皇御驾北巡的原因。”
李淼靠坐在榻椅上, 有些无聊的点着桌面。“话虽如此, 但这一路上都躲在车里,也实在是无趣的紧。”
“若不然让刘玉陪你去骑马这些日子小红没有看到你,想来会很想念。”李璟笑道。
李淼忙是摆手道“侄儿才不要呢前天侄儿出去遇上二皇叔,二皇叔拉着我说了好多有的没的,实在是烦人。”
“你两位皇叔平日里给你送了不少好东西, 听他们说说话也是无可厚非。”李璟看着手中的话本, 随口说道。
李淼坐起身, 不满道“那也是姑母您让我收的。”
“你收了,他们安心, 你手里也有余钱,不好吗”李璟问。
“好是好,就是侄儿瞧着不舒服。”都试图算计姑母,还都装作可亲的兄长模样, 实在是恶心。李淼真心厌恶那两位皇叔。
“阿淼,你的策论可是写完了”李璟将视线从话本上移开,看向李淼。
李淼一愣,气势蔫儿了下来。“未曾。”
自他出宫之后,姑母便交代他每隔一个月就要送上一篇关于当时朝政的一篇策论。如果完不成,姑母便不让他进宫。
李淼不懂自己为何要写这些,可姑母的交代他又不能不听。只求每个月的政务概中的内容不要太让人头疼,毕竟有些朝中大臣都不一定能够想出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本来以为北巡路上自己能够轻松一些,没想到姑母就没有想过要放过他。
李璟倒也不生气,只是淡淡的说道“那便坐在这里写吧就已西南水运治理为题。”
“平津侯不是已经”李淼不解。
“所以,你就以平津侯现在的治理手段为依据,分析其中利弊。”李璟说完,将视线转回,继续看着话本。
李淼努着嘴,只能是由着柳儿将文房四宝准备好,安静的坐在一边开始伤神。
北境边关
“头儿,皇帝怎么就突然想要来咱们这里巡视了这风咱们都快扛不住,皇帝来了可不是要遭罪吗”一个老兵头蹭到一个武将身边,抬着袖子将冻出来的鼻涕给擦去。
那位武将嫌弃的将人往外退了一把,说道“搞什么呢”
老兵头咧着牙讪笑道“咱这也没办法讲究啊头儿,您就给咱说说,皇帝这回是来干嘛的可是能发点赏银”
那武将背靠着城墙,缩了缩脑袋。“听说是为了犒赏咱们北境边军,赏银不知道,但是兄弟们应该能好好吃几天肉的。再说了,陛下也曾征战沙场之人,咱这里这风算啥”
“小的可是听说了,这次陛下不仅是带着两位王爷,那长公主也一同随行呢”老兵头咂嘴道“陛下和两位王爷是男儿,可把娇滴滴的长公主带着,小的觉得长公主下了马车就要被吓哭了。”
当朝就一位公主,民间传闻有很多。百姓们知道那位长公主是先皇后唯一的孩子,备受陛下宠爱;也知道陛下在先皇后故去之后,让长公主掌管了内宫,就连陈家的皇贵妃都被丢到了一边儿。传说那位长公主殿下貌若天仙,传说那位长公主殿下娇蛮任性,在内宫横行妄为
不管是褒还是贬,北境的边军对传闻的长公主要随陛下一同北巡的事情很是期待,这使得有不少对李璟的传言生出。
那武将抬手在老兵头脑袋上拍了一巴掌。“你小子长公主都敢胡乱议论。”
老兵头躲闪不及,捂着脑袋扯了一个笑。“这不就是给您说说吗”
而这个时候,一个城兵登上城楼来到他们身边。“姜参将,将军请您过去。”
那武将闻言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块红薯,对那老兵头说道“有些凉了,你在这里好好盯着。”
那老兵也没等武将将话说完,一边掰开冰透了的红薯往嘴里塞,一边胡乱点着头。那武将瞧他这模样,摇头道“也不怕噎死你小子。”
说完便随着那城兵下了城楼。
镇北将军府
余千里看人来了,指了指面前的炭盆说道“文正,先驱驱寒。”
姜文正见余千里看着折子,便也没说话,站在炭盆旁一边烤火一边等。
过了一刻钟,余千里将手里的折子放下,抬头看向他。“陛下这次不进城,而是直接来边关。我想让你负责陛下身边的防卫。”
姜文正忙是摇头道“这怎么行以前京中来人可都是将军和马参将陪着,今次是陛下亲至,您怎么能让末将这样一个从未有做过这种事儿的人负责呢我不行,我也不敢。万一有个岔子,末将的脑袋可就没了。”
“你不行你不敢”余千里被气笑了。“放眼整个儿北境,有你姜文正不敢的吗收了你小子进来,我余千里都不知道被你吓的减了多少寿了。”
姜文正瞥眼不看去正视自家主将。“不一样,以前是杀敌。我命硬自然是不怕那些贼寇,可这次不一样。那可是陛下啊咱命再硬也抗不过天子,说不定一不小心办坏了差事,这从天老爷那里抢回来的脑袋就要被摘掉了。”
余千里知道姜文正的性子,也懒得和他扯皮。“这是军令,你不接着,现在我就摘了你那金贵的脑袋挂城头上去。”
姜文正顿觉委屈。“将军,事儿不能这么办啊马参将呢马参将他不是闲着吗”
“马参将媳妇儿快要生了,你不能让孩子一出生就没了爹。”余千里说道。
姜文正苦着脸。“所以,末将没媳妇就是错了”
“活该你没媳妇。不过你要是明天就成亲,我还能考虑给你请休。”余千里想着废了半天劲儿给寻了几个好人家的姑娘,给自己这位悍将选。可谁知道这小子说什么小乞丐一个,去不起媳妇。
姜文正在娶媳妇和掉脑袋之间权衡了一番,最后咬牙说道“末将领命。”
余千里唇角一抽,瞧这个德行,娶媳妇竟然比掉脑袋都吓人不成
因为天气的原因,从京城到北境边关总共走了近二十多天,待到他们到了边关军营的时候,天气已然趋于好转。
李璟打开车窗,看着远处的雪山,忍不住叹道“都说北境气候恶劣,可也有自己的一番风景。”
柳儿跪坐在一旁,随着李璟的视线望去。“殿下,蓝天雪山,在京都的确是难见到。可咱们这一路上一大半时间都是寒风,像今天这般正阳高照的天气一只手都嫌多。”
北境天寒地冻,寒风吹着人脸上都像是刀子。殿下即便是在车中,这小脸也都有些干燥了。即便是柳儿从柳嬷嬷那里学过不少养肤的法子,可这一路上也是不便的很。想着等到入营之后,定是要给殿下好好养一养的。
“殿下,快到军营了。”刘玉走到车边,向李璟禀道。
“好的,知道了。”李璟摆了摆手。
她虽然一同北巡,可接见边关守将这种事儿有父皇和那两位皇兄在,也无需她这个长公主露面。她只要留在车撵之中,等着安营扎寨就好。
大概是过了半个多时辰,他们终于到了军营。李璟听着车撵外鼓号齐鸣以及阵阵欢呼之声,大概也能猜到是皇帝在和边关将领们训话呢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李璟合上话本,对柳儿说道“给刘玉交代一声,燕郡王的营帐不要离我这里太远。”
柳儿点了点头,就在她刚要出去传话的时候,就见刘玉跑来说要去营地了。
而在听的李淼方才也被皇帝叫了去的时候,李璟愣了一下。“燕郡王站在哪里”
刘玉回道“依着安排,燕郡王在滕王之后。”
“我知道了。”李璟说道“若是燕郡王回来,让他先回自己的营帐。”
刘玉拱手应下之后,便去安排安插营帐的事情去了。
李璟又看了一会儿话本,最后略有些烦躁的将话本丢在桌上。
一旁侍候的柳儿忙是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不妥吗”方才殿下让燕郡王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