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 甄如意不知道的是, 在眼前的情况下,不管永宁候是不是无情之人, 他都没有其他的选择。
六皇子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大, 也太绝, 甄家的血脉, 他绝不能留在侯府。
若不然, 恐怕就连永宁侯府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基业, 都难以保住。
甄如意和她的儿子,最终仍旧是被赶出了侯府,顾明泽站在一旁看着,并没有上前做什么落井下石的事情, 甚至就连话都没有多说一句。
这并不是他宽宏大度,而是他知道, 甄如意和他那个弟弟,已经没有任何翻身的余地, 他的仇已经报了。
几位皇子的身亡, 六皇子的谋逆, 似乎对老皇帝的打击真的是非常巨大,在这一切事情尘埃落定之后,老皇帝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的恶化了起来。
而在此期间,宫里的淑妃娘娘, 还有五皇子,都是日日侍奉在身前,极尽孝道,甚至就连朝廷之上的事,都忽略了许多。
这样的表现,自然是很让老皇帝满意的,不管是装得也好,还是怎么样都好,老皇帝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最看重的就是皇子的孝顺,五皇子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符合一个储君应该有的行事标准,毕竟无论如何,朝廷之上的事情都是不能够忽视的。
但对于老皇帝来说,即便自己命不久矣,但仍旧是喜欢这样孝顺,没有野心的皇子。
随着五皇子在御前侍奉的越久,凡事亲力亲为,他与老皇帝之间,明显生疏的父子感情,也变得越发浓厚了起来。
是以,在老皇帝感觉自己快撑不住的时候,下了立五皇子为太子的诏书,也算是顺理成章了。
其实,其他皇子也不是没有聪明的,不过就是侍奉汤药,这些事情,他们也都是可以做的,只是第一个做的,总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而且最重要的,因着之前六皇子的那一招玉石俱焚,成年有能力的皇子,很多都被杀了,侥幸活下来的,也因为自身拥有的武装力量,让老皇帝忌惮。
那些小一点的皇子,也没有与几位哥哥竞争的实力,说句实话,老皇帝现在的选择,其实也不多了。
就连周延儒在接过那道册立太子的圣旨之时,心里面都忍不住暗暗的感激了一下自己的六弟,若不是对方的那些疯狂做法,他的路真的是很难走得这么顺利。
太子一立,宁亲王府立刻便成了京城中官宦聚集最多的地方,只是虽然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但周延儒理智还是清醒着的。
之前废太子的经历就在眼前,他可不会在这最后的节骨眼上妄自尊大,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即便登台祭天,感受到了太子之位,甚至是帝王之位的威仪,周延儒仍旧是像往常一样,仍旧是亲自侍奉在老皇帝身旁。
一应的政事都往后推,态度越发的谦恭谨慎,这也让老皇帝越发的满意周延儒。
人老了,有的时候就想享受一下子孙的孝顺,尤其是像老皇帝这样,一下子死了那么多儿子的时候。
他不会去管周延儒是真的孝顺,还是假的孝顺,就像是他不会去管后宫那些嫔妃,待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他只需要那么一个态度。
他心里需要那么一个慰藉,只要有人能给他,而且装得让他瞧不出太大的破绽,他就不会去计较那么多。
那日的追逐和大火,到底是伤了老皇帝的根基,在床上躺了差不多半个月后,这位登基近六十载的帝王,终于在自己的寝宫里去了。
而老皇帝一死,周延儒隐忍了那么久,也终于瞧见了胜利的曙光,老实说,这段时间的父慈子孝表演,真的是让他很心累。
都不是厌烦,虽然父子之间没什么感情,但演戏而已,自己愿意的,自然谈不上厌烦,只是太累了,老皇帝纵然病了,但却不意味着好糊弄。
其他方面都好说,就算是当发发善心,周延儒也不介意做个孝子,送自己这位父皇最后一程,可时时刻刻都要小心谨慎着自己说错话。
每时都得担心着,老皇帝突然发疯,神经总是那么绷着,这一松懈下来,要不是周延儒的身体好,怕是也要病倒了。
老皇帝的丧仪,周延儒办得很隆重,都是已经死了的人,以前的事情全然没有计较的必要。
更何况自己都做出了一副孝子的模样,那这样子自然要做得更齐全些。
停灵七日后,老皇帝被周延儒亲自送着下葬,而与此同时,他的继位大典也已经开始筹备。
虽然在侍奉老皇帝床前的时候,周延儒一直没有理会朝中的政务,但对这些,他时时刻刻都是关注着的。
而且他不但是已经成年的皇子,还曾经在军营待了数年,在朝廷上更是待过很多年,对于政事上手很快,在朝中也有根基。
所以几乎没怎么动乱,这新旧交替,很快的便平静了下来。
因为新皇初丧,所以继位大典办得并不隆重,或者说大多数皇帝的继位典礼,都不是很隆重,毕竟新皇登基,一般都意味着先皇的去世。
为了表示孝道,这继位大典自然不会办得多隆重,只是隆重与否,对于继位的新君来说,那都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坐上那个龙椅,所代表着的权利和地位,多年夙愿一朝得偿,即便是以周延儒的沉稳,都忍不住一阵激动。
新皇登基,淑妃娘娘自然便成了新一宫太后,而作为淑妃母族唯一剩下的两个独苗,平宁郡主被接入了皇宫,陪在太后身边住着。
顾明泽则是接任了永宁候的爵位,至于上一任永宁候,跟在甄家后面那么久,只是没了个爵位,能保住家族都已经是奖赏了,自然没人会说什么。
新皇登基,虽不需守孝三年,但至少一年之内,也是不可能选秀的,之前因着老皇帝想要选秀,而急忙想要嫁女儿的人家,如今都是松了口气。
林如海也是如此,不过他这口气还没等松下去,就又想起
六皇子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大, 也太绝, 甄家的血脉, 他绝不能留在侯府。
若不然, 恐怕就连永宁侯府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基业, 都难以保住。
甄如意和她的儿子,最终仍旧是被赶出了侯府,顾明泽站在一旁看着,并没有上前做什么落井下石的事情, 甚至就连话都没有多说一句。
这并不是他宽宏大度,而是他知道, 甄如意和他那个弟弟,已经没有任何翻身的余地, 他的仇已经报了。
几位皇子的身亡, 六皇子的谋逆, 似乎对老皇帝的打击真的是非常巨大,在这一切事情尘埃落定之后,老皇帝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的恶化了起来。
而在此期间,宫里的淑妃娘娘, 还有五皇子,都是日日侍奉在身前,极尽孝道,甚至就连朝廷之上的事,都忽略了许多。
这样的表现,自然是很让老皇帝满意的,不管是装得也好,还是怎么样都好,老皇帝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最看重的就是皇子的孝顺,五皇子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符合一个储君应该有的行事标准,毕竟无论如何,朝廷之上的事情都是不能够忽视的。
但对于老皇帝来说,即便自己命不久矣,但仍旧是喜欢这样孝顺,没有野心的皇子。
随着五皇子在御前侍奉的越久,凡事亲力亲为,他与老皇帝之间,明显生疏的父子感情,也变得越发浓厚了起来。
是以,在老皇帝感觉自己快撑不住的时候,下了立五皇子为太子的诏书,也算是顺理成章了。
其实,其他皇子也不是没有聪明的,不过就是侍奉汤药,这些事情,他们也都是可以做的,只是第一个做的,总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而且最重要的,因着之前六皇子的那一招玉石俱焚,成年有能力的皇子,很多都被杀了,侥幸活下来的,也因为自身拥有的武装力量,让老皇帝忌惮。
那些小一点的皇子,也没有与几位哥哥竞争的实力,说句实话,老皇帝现在的选择,其实也不多了。
就连周延儒在接过那道册立太子的圣旨之时,心里面都忍不住暗暗的感激了一下自己的六弟,若不是对方的那些疯狂做法,他的路真的是很难走得这么顺利。
太子一立,宁亲王府立刻便成了京城中官宦聚集最多的地方,只是虽然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但周延儒理智还是清醒着的。
之前废太子的经历就在眼前,他可不会在这最后的节骨眼上妄自尊大,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即便登台祭天,感受到了太子之位,甚至是帝王之位的威仪,周延儒仍旧是像往常一样,仍旧是亲自侍奉在老皇帝身旁。
一应的政事都往后推,态度越发的谦恭谨慎,这也让老皇帝越发的满意周延儒。
人老了,有的时候就想享受一下子孙的孝顺,尤其是像老皇帝这样,一下子死了那么多儿子的时候。
他不会去管周延儒是真的孝顺,还是假的孝顺,就像是他不会去管后宫那些嫔妃,待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他只需要那么一个态度。
他心里需要那么一个慰藉,只要有人能给他,而且装得让他瞧不出太大的破绽,他就不会去计较那么多。
那日的追逐和大火,到底是伤了老皇帝的根基,在床上躺了差不多半个月后,这位登基近六十载的帝王,终于在自己的寝宫里去了。
而老皇帝一死,周延儒隐忍了那么久,也终于瞧见了胜利的曙光,老实说,这段时间的父慈子孝表演,真的是让他很心累。
都不是厌烦,虽然父子之间没什么感情,但演戏而已,自己愿意的,自然谈不上厌烦,只是太累了,老皇帝纵然病了,但却不意味着好糊弄。
其他方面都好说,就算是当发发善心,周延儒也不介意做个孝子,送自己这位父皇最后一程,可时时刻刻都要小心谨慎着自己说错话。
每时都得担心着,老皇帝突然发疯,神经总是那么绷着,这一松懈下来,要不是周延儒的身体好,怕是也要病倒了。
老皇帝的丧仪,周延儒办得很隆重,都是已经死了的人,以前的事情全然没有计较的必要。
更何况自己都做出了一副孝子的模样,那这样子自然要做得更齐全些。
停灵七日后,老皇帝被周延儒亲自送着下葬,而与此同时,他的继位大典也已经开始筹备。
虽然在侍奉老皇帝床前的时候,周延儒一直没有理会朝中的政务,但对这些,他时时刻刻都是关注着的。
而且他不但是已经成年的皇子,还曾经在军营待了数年,在朝廷上更是待过很多年,对于政事上手很快,在朝中也有根基。
所以几乎没怎么动乱,这新旧交替,很快的便平静了下来。
因为新皇初丧,所以继位大典办得并不隆重,或者说大多数皇帝的继位典礼,都不是很隆重,毕竟新皇登基,一般都意味着先皇的去世。
为了表示孝道,这继位大典自然不会办得多隆重,只是隆重与否,对于继位的新君来说,那都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坐上那个龙椅,所代表着的权利和地位,多年夙愿一朝得偿,即便是以周延儒的沉稳,都忍不住一阵激动。
新皇登基,淑妃娘娘自然便成了新一宫太后,而作为淑妃母族唯一剩下的两个独苗,平宁郡主被接入了皇宫,陪在太后身边住着。
顾明泽则是接任了永宁候的爵位,至于上一任永宁候,跟在甄家后面那么久,只是没了个爵位,能保住家族都已经是奖赏了,自然没人会说什么。
新皇登基,虽不需守孝三年,但至少一年之内,也是不可能选秀的,之前因着老皇帝想要选秀,而急忙想要嫁女儿的人家,如今都是松了口气。
林如海也是如此,不过他这口气还没等松下去,就又想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