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认了一圈的亲戚 (2/2)
然后,人前脚才刚走,后脚娘亲嫂子婶婶哥哥就开起了八卦分享小组。
不得不说,一家人啊,就是要这么的有共同话题才团结。
因为第二日有祭祖仪式,当夜薛府上下就统一进入了斋戒模式,没得吃又没啥玩儿的,连着忙了两日的清安恹巴巴地早早睡了,一睁眼就是大天亮,收拾收拾就跟着家里人一道出发往祠堂去。
话说今日乃是清安头一回参加祭祖,而说来原本是没有祭祖这一茬的,毕竟祭祀先祖多是年关时候家族才有的活动,一年里其他时间若非族中大事是不会轻易召集族人的。
可现任薛家族长,也就是薛老爷子的堂兄,幼时同在一个府里光屁股玩泥巴的嫡亲堂兄,一听说堂弟家里把走失多年的孙女给寻回来了,当场就拍板说要开祠堂祭祖。
薛家族人因多数都定居京城本就时常走动,其余的虽因不居京城平日鲜少往来,可因族中各家素来和睦不曾有何龃龉,关系倒也并未太过疏远,如此,祭祖消息一出族人皆纷纷响应。
清安也得以亲眼见识、亲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阳盛阴衰。
庄严明亮的祠堂里,落针可闻,放眼望去是周身一片既是身着深赭色宗服的薛家男丁,依照着主支旁系、辈份长幼、嫡先庶后的次序站列着。
清安看了看自个儿身上的赭红色儿听说族中裁制宗服的老人在做这身宗服时都哭了,因为万万没想有生之年能给族里做上一身女宗服,直觉是祖上显灵泽耀子孙,感觉身子骨都比以前更硬朗了。
精神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仪式结束后,祠堂里摆上了饭桌,饭菜乃是并未参与仪式的族中女眷准备的,热热闹闹享用饭菜的间隙,清安在三房兄弟俩的认了一圈亲戚。
为什么是三房兄弟俩
因为家里除了这兄弟俩还真没人天赋异禀能把族里亲戚一个不差给认全
而这不认不知道,清安发现这好多竟然都是熟面孔,光她经常走动的御史台里就有仨,还有常光顾的酒楼,常出入的城门更别提还有书院院长这样的老熟人。
一场仪式。
一场族宴。
过后,各家各自散去。
不尽兴
关系,明天摆寿宴,继续
这边薛家族人齐聚和睦融乐,相约明日寿宴一块儿继续唠家常,另一边有两户人家内里可就不那么太平了。
先说跟清安新结下梁子的吴家将军府,虽说是将军府,名头搁京城听着还算有几分体面,又跟先前犯事的那位吴大将军一样乃是宫中太妃的族人,背后是京城势力盘根错节根基颇深的大家族,但两者的差距却不是零星半点。
话说前头倒台的那位大将军虽名声不好但出身嫡系根基硬,若非为家族权衡利弊所舍弃,不会单凭一个横空出现的谋反罪名就能将其除掉,可这位刚回京的吴将军不单没有那样的根基,还有跟皇族抢女人的前科
说句大实话,这人没有前程尽毁,当真算是皇室大度了,但大前程肯定是不会有了,除非皇室宗亲真都打算不要脸了。
所以说就这位将军若是老实本分,为了全上位者一贯维持的名声,多半是不会被拿出来开刀的,但有人偏不,偏偏就往刀口上头撞,怨谁
这不,当师妹的忙着祭祖去了,当师兄也不闲着,临了不忘拉上自诩老胳膊老腿的师父毕竟相信师父一定不想师母知道前晚府上来了什么客人。
当然咱诸葛大人也是个坚定走护短路线的师父什么玩意儿,神侯府是垮了吗,六扇门是没落了吗,他诸葛正我是退出朝堂了吗
本着能高调就不小小声的告状原则,咱诸葛大人直接就在早朝上把事给掀台面上了治家不严,滥用职权,勾结异族宗教势力。
纵女当街行凶目无法纪 ,不是治家不严
私自调用军兵,不是滥用职权
至于勾结异族宗教势力,据前阵在相国寺行凶的那群喇嘛招供,正是这将军府上的大小姐掩护他们进的城,这难道没有勾结异族宗教势力的嫌疑
当然,如果某大小姐做好事不留名,这条嫌疑怕也坐不实。
但也许英雄总是如此无所畏惧吧,只是一不小心就成了坑爹的狗熊。
不过甭管祸祸的源头是谁,左右都是这家的锅,一家之主难道不该站出来
如此一来,本就因回京述职站在前程分岔路口的这位吴将军栽了个狠狠的跟头,而罪魁祸首稍经查证更是再明确不过了,而身为继室继母的江氏如何忍心看着家宅不宁、丈夫前程没落
于是,她回了娘家,如今的江伯府。
从国公府到伯府,虽说先前这国公府的牌匾摇摇欲坠多年,也知降爵是早晚的事,可真没了这江家人心里也是滴血的疼,不由对着江氏没有什么好脸色,尤其是这江家二房。
叫二房看来,若不是江氏放着好好的王妃不当跟旧情人搅和在一起,家门何故如此,若江氏还好端端的当着王妃,他们二房的嫡女跟着嫁入王府当世子妃根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何故蹉跎年华,还要被一个破烂将军府的小姐摆脸色。
二房如此,江老太太又怎会不受半点影响,不过到底是自己的亲女儿,家里又还要借着这层关系重新攀上皇室,故而还是念着几分母女情,可那便宜外孙女老太太是再不想看见了。
“儿啊你要知这娘家才是最后的依靠,你如今膝下没有半个儿女傍身,他日若在家中受了委屈,为你出头的终究是娘家人,琳琅是你嫡亲二哥的女儿,是你血脉相连的亲侄女儿,你那继女你愿宠着母亲不说什么,可她要坏了琳琅的姻缘,你这女儿我权当早十几年前就没了。”
“母亲”江氏今日是来求助的却不想被母亲戳穿了心思,可她而言侄女虽亲却没有几分亲情,继女虽不是亲生的可是她一手带大的,孰轻孰重自不必多说,再者这娘家当年既能为了利益全然不顾她的感受,来日的事谁说得清呢。
当然,这些心思江氏自然不会说出来,毕竟真挑明了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还有,叫你那继女好生掂量着自己有几分重,莫当还是在乡野地方,这一回叫我看是轻了的,往后你们娘俩要想还在京城女眷圈里混,就绕着神侯府走,人府上不是平白无事生非的主儿,你们也没那么大脸,再犯糊涂你大哥朝中还算说得上话,到时你们一家都远远的滚离了京城,莫连累我们。”
不得不说,一家人啊,就是要这么的有共同话题才团结。
因为第二日有祭祖仪式,当夜薛府上下就统一进入了斋戒模式,没得吃又没啥玩儿的,连着忙了两日的清安恹巴巴地早早睡了,一睁眼就是大天亮,收拾收拾就跟着家里人一道出发往祠堂去。
话说今日乃是清安头一回参加祭祖,而说来原本是没有祭祖这一茬的,毕竟祭祀先祖多是年关时候家族才有的活动,一年里其他时间若非族中大事是不会轻易召集族人的。
可现任薛家族长,也就是薛老爷子的堂兄,幼时同在一个府里光屁股玩泥巴的嫡亲堂兄,一听说堂弟家里把走失多年的孙女给寻回来了,当场就拍板说要开祠堂祭祖。
薛家族人因多数都定居京城本就时常走动,其余的虽因不居京城平日鲜少往来,可因族中各家素来和睦不曾有何龃龉,关系倒也并未太过疏远,如此,祭祖消息一出族人皆纷纷响应。
清安也得以亲眼见识、亲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阳盛阴衰。
庄严明亮的祠堂里,落针可闻,放眼望去是周身一片既是身着深赭色宗服的薛家男丁,依照着主支旁系、辈份长幼、嫡先庶后的次序站列着。
清安看了看自个儿身上的赭红色儿听说族中裁制宗服的老人在做这身宗服时都哭了,因为万万没想有生之年能给族里做上一身女宗服,直觉是祖上显灵泽耀子孙,感觉身子骨都比以前更硬朗了。
精神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仪式结束后,祠堂里摆上了饭桌,饭菜乃是并未参与仪式的族中女眷准备的,热热闹闹享用饭菜的间隙,清安在三房兄弟俩的认了一圈亲戚。
为什么是三房兄弟俩
因为家里除了这兄弟俩还真没人天赋异禀能把族里亲戚一个不差给认全
而这不认不知道,清安发现这好多竟然都是熟面孔,光她经常走动的御史台里就有仨,还有常光顾的酒楼,常出入的城门更别提还有书院院长这样的老熟人。
一场仪式。
一场族宴。
过后,各家各自散去。
不尽兴
关系,明天摆寿宴,继续
这边薛家族人齐聚和睦融乐,相约明日寿宴一块儿继续唠家常,另一边有两户人家内里可就不那么太平了。
先说跟清安新结下梁子的吴家将军府,虽说是将军府,名头搁京城听着还算有几分体面,又跟先前犯事的那位吴大将军一样乃是宫中太妃的族人,背后是京城势力盘根错节根基颇深的大家族,但两者的差距却不是零星半点。
话说前头倒台的那位大将军虽名声不好但出身嫡系根基硬,若非为家族权衡利弊所舍弃,不会单凭一个横空出现的谋反罪名就能将其除掉,可这位刚回京的吴将军不单没有那样的根基,还有跟皇族抢女人的前科
说句大实话,这人没有前程尽毁,当真算是皇室大度了,但大前程肯定是不会有了,除非皇室宗亲真都打算不要脸了。
所以说就这位将军若是老实本分,为了全上位者一贯维持的名声,多半是不会被拿出来开刀的,但有人偏不,偏偏就往刀口上头撞,怨谁
这不,当师妹的忙着祭祖去了,当师兄也不闲着,临了不忘拉上自诩老胳膊老腿的师父毕竟相信师父一定不想师母知道前晚府上来了什么客人。
当然咱诸葛大人也是个坚定走护短路线的师父什么玩意儿,神侯府是垮了吗,六扇门是没落了吗,他诸葛正我是退出朝堂了吗
本着能高调就不小小声的告状原则,咱诸葛大人直接就在早朝上把事给掀台面上了治家不严,滥用职权,勾结异族宗教势力。
纵女当街行凶目无法纪 ,不是治家不严
私自调用军兵,不是滥用职权
至于勾结异族宗教势力,据前阵在相国寺行凶的那群喇嘛招供,正是这将军府上的大小姐掩护他们进的城,这难道没有勾结异族宗教势力的嫌疑
当然,如果某大小姐做好事不留名,这条嫌疑怕也坐不实。
但也许英雄总是如此无所畏惧吧,只是一不小心就成了坑爹的狗熊。
不过甭管祸祸的源头是谁,左右都是这家的锅,一家之主难道不该站出来
如此一来,本就因回京述职站在前程分岔路口的这位吴将军栽了个狠狠的跟头,而罪魁祸首稍经查证更是再明确不过了,而身为继室继母的江氏如何忍心看着家宅不宁、丈夫前程没落
于是,她回了娘家,如今的江伯府。
从国公府到伯府,虽说先前这国公府的牌匾摇摇欲坠多年,也知降爵是早晚的事,可真没了这江家人心里也是滴血的疼,不由对着江氏没有什么好脸色,尤其是这江家二房。
叫二房看来,若不是江氏放着好好的王妃不当跟旧情人搅和在一起,家门何故如此,若江氏还好端端的当着王妃,他们二房的嫡女跟着嫁入王府当世子妃根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何故蹉跎年华,还要被一个破烂将军府的小姐摆脸色。
二房如此,江老太太又怎会不受半点影响,不过到底是自己的亲女儿,家里又还要借着这层关系重新攀上皇室,故而还是念着几分母女情,可那便宜外孙女老太太是再不想看见了。
“儿啊你要知这娘家才是最后的依靠,你如今膝下没有半个儿女傍身,他日若在家中受了委屈,为你出头的终究是娘家人,琳琅是你嫡亲二哥的女儿,是你血脉相连的亲侄女儿,你那继女你愿宠着母亲不说什么,可她要坏了琳琅的姻缘,你这女儿我权当早十几年前就没了。”
“母亲”江氏今日是来求助的却不想被母亲戳穿了心思,可她而言侄女虽亲却没有几分亲情,继女虽不是亲生的可是她一手带大的,孰轻孰重自不必多说,再者这娘家当年既能为了利益全然不顾她的感受,来日的事谁说得清呢。
当然,这些心思江氏自然不会说出来,毕竟真挑明了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还有,叫你那继女好生掂量着自己有几分重,莫当还是在乡野地方,这一回叫我看是轻了的,往后你们娘俩要想还在京城女眷圈里混,就绕着神侯府走,人府上不是平白无事生非的主儿,你们也没那么大脸,再犯糊涂你大哥朝中还算说得上话,到时你们一家都远远的滚离了京城,莫连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