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心虚 (2/2)
谭桥所料,袁老夫人也在考量这门亲事。原本谢之礼作为袁师的得意门生,而谭桥又是谭侍郎的孙女,这关系一来,可以更拉拢谢之礼,又让谭家欠自己一份人情,他们倒是挺愿意去促成的。
但是若谭桥是这么个性子的姑娘,得理不让人还不通人情世故,性子又傲,那还真不堪为谢家之妇。谢之礼要走仕途,以后少不了要多熬几年,内宅的结交自然也很重要。
“之前您是说要把她介绍给谢大哥吗她配不上谢大哥。”瑶娘虽然不想嫁给谢之礼,但是也把他视为自己的所有物一样,她是极其不愿有人来“分宠”的。
“这件事还要再商议一下,你知道你外祖父的脾气,这事不能硬着来。”袁老夫人倒是对瑶娘不隐瞒。
“谢大哥除了家世差一些,哪样不是出彩的。谭桥除了有个做个做吏部侍郎的祖父,她哪样配的上谢大哥。”竟是连姐姐都不唤了,直接称呼谭桥。
袁老夫人慈爱的看着她,“这家世啊是几代的积累,差这一点,那差别可就大了。世家贵族培养出来的优秀子弟,眼界和学识都不是普通人家能比的,更遑论贫家子弟。谭家根基虽算不上深厚,但一个官字,相比于其他,就已经是一道门槛了。”
瑶娘自然知道这些,这也是她迫切想要嫁入这样人家的原因。
“不过结亲终究看的也不只是家世,两人的性格也是要相匹配,不然结成怨偶,你外祖父也是不希望的。这件事容我再和你外祖谈谈。”袁老夫人还是松口了。
瑶娘听到这话心里是满意的,她打定主意要破坏这门亲事,不然让那谭桥吹吹枕头风,她的谢大哥还不知道要怎么看自己呢。
谭桥她们倒没有这么复杂的心路,处理完袁家这边,自然是要再寻寻机会去找找谢家的突破口。
她们出了书院的范围,再到周围的集市上去转悠了一圈,给家里的长辈和姐妹兄弟也选了不少的小玩意。谭桥并不是不通庶务的,在家时就有学过管家理事,但因为不是元氏当家,终究少了练手的机会,而元氏的几家铺面,产息就那么多,并不复杂。
谭桥手里捏着的银子不多,偶尔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虽然闫家的聘礼填补了谭家的部分空缺,但是谭家现在的银钱方面也是紧张,也没什么生财之道,多数时候府里的嚼用也是入不敷出的。谭桥当然免不了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只是做大生意需要门路和本钱,这两样谭桥都没有。她不免就琢磨起路边上的小生意,做些吃食出来卖,得要有好手艺,耐的住辛苦,做些绣品和小玩意,得花时间去琢磨,想来倒没有什么简单的。
谭桥她努力回想着有没有什么赚钱的契机还有怎么去揭穿谢之礼,突然想到了一个事。
“老伯,这新鲜鸡蛋怎么卖啊。”谭桥故意拐去菜市场,正好看到有叫卖鸡蛋的。
“五文钱两个,若是您都要了,两文钱一个。”老伯瞅了一眼谭桥,不咸不淡的开口,这个点基本上都没有太多卖菜的人了,这老伯也是想尽快脱手。
“您怎么不去酒楼里卖”
“老汉一天能得多少鸡蛋啊,酒楼的看不上,嫌量少,还讲价。今天是来晚了,不过也剩的不多,小姐你看看要不都买了去。”
“那一般要多早来卖啊。”又转而向雪柳道,“雪柳,先买下来吧。”
老汉一听倒是乐呵了,也愿意透露这些,“不拘什么时辰,天蒙蒙亮刚好,买菜的人多,价格也高些。”
谭桥谢过这位老伯后,慢慢回想之前的记忆,谢之礼之前谈过这事,以前他还在江州的时候,他母亲为了到省城来看他,会去附近的村里买不少的鸡蛋,然后带到省城来卖,他们家靠着倒卖鸡蛋也赚了不少的银子。
只是鸡蛋易碎,路上又不平,需要照料好,不然还要折本,这也为什么很少有人为了这一点小利去赚这个辛苦钱的原因。
现在正是天热的时候,鸡蛋容易坏,她们少不得要跑这么一趟。只是不知道她们之前什么时候过来的,自己能不能赶上。
省城距离遥远,要半夜就出发,以前谢之礼用这个事例不知说过多少次,他娘和他那“童养媳”的辛苦和不易,哦,只是那时候他还没承认那是他的童养媳呢。谭桥想起前世,心里更是憋着一股劲要去戳穿他们。
但是若谭桥是这么个性子的姑娘,得理不让人还不通人情世故,性子又傲,那还真不堪为谢家之妇。谢之礼要走仕途,以后少不了要多熬几年,内宅的结交自然也很重要。
“之前您是说要把她介绍给谢大哥吗她配不上谢大哥。”瑶娘虽然不想嫁给谢之礼,但是也把他视为自己的所有物一样,她是极其不愿有人来“分宠”的。
“这件事还要再商议一下,你知道你外祖父的脾气,这事不能硬着来。”袁老夫人倒是对瑶娘不隐瞒。
“谢大哥除了家世差一些,哪样不是出彩的。谭桥除了有个做个做吏部侍郎的祖父,她哪样配的上谢大哥。”竟是连姐姐都不唤了,直接称呼谭桥。
袁老夫人慈爱的看着她,“这家世啊是几代的积累,差这一点,那差别可就大了。世家贵族培养出来的优秀子弟,眼界和学识都不是普通人家能比的,更遑论贫家子弟。谭家根基虽算不上深厚,但一个官字,相比于其他,就已经是一道门槛了。”
瑶娘自然知道这些,这也是她迫切想要嫁入这样人家的原因。
“不过结亲终究看的也不只是家世,两人的性格也是要相匹配,不然结成怨偶,你外祖父也是不希望的。这件事容我再和你外祖谈谈。”袁老夫人还是松口了。
瑶娘听到这话心里是满意的,她打定主意要破坏这门亲事,不然让那谭桥吹吹枕头风,她的谢大哥还不知道要怎么看自己呢。
谭桥她们倒没有这么复杂的心路,处理完袁家这边,自然是要再寻寻机会去找找谢家的突破口。
她们出了书院的范围,再到周围的集市上去转悠了一圈,给家里的长辈和姐妹兄弟也选了不少的小玩意。谭桥并不是不通庶务的,在家时就有学过管家理事,但因为不是元氏当家,终究少了练手的机会,而元氏的几家铺面,产息就那么多,并不复杂。
谭桥手里捏着的银子不多,偶尔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虽然闫家的聘礼填补了谭家的部分空缺,但是谭家现在的银钱方面也是紧张,也没什么生财之道,多数时候府里的嚼用也是入不敷出的。谭桥当然免不了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只是做大生意需要门路和本钱,这两样谭桥都没有。她不免就琢磨起路边上的小生意,做些吃食出来卖,得要有好手艺,耐的住辛苦,做些绣品和小玩意,得花时间去琢磨,想来倒没有什么简单的。
谭桥她努力回想着有没有什么赚钱的契机还有怎么去揭穿谢之礼,突然想到了一个事。
“老伯,这新鲜鸡蛋怎么卖啊。”谭桥故意拐去菜市场,正好看到有叫卖鸡蛋的。
“五文钱两个,若是您都要了,两文钱一个。”老伯瞅了一眼谭桥,不咸不淡的开口,这个点基本上都没有太多卖菜的人了,这老伯也是想尽快脱手。
“您怎么不去酒楼里卖”
“老汉一天能得多少鸡蛋啊,酒楼的看不上,嫌量少,还讲价。今天是来晚了,不过也剩的不多,小姐你看看要不都买了去。”
“那一般要多早来卖啊。”又转而向雪柳道,“雪柳,先买下来吧。”
老汉一听倒是乐呵了,也愿意透露这些,“不拘什么时辰,天蒙蒙亮刚好,买菜的人多,价格也高些。”
谭桥谢过这位老伯后,慢慢回想之前的记忆,谢之礼之前谈过这事,以前他还在江州的时候,他母亲为了到省城来看他,会去附近的村里买不少的鸡蛋,然后带到省城来卖,他们家靠着倒卖鸡蛋也赚了不少的银子。
只是鸡蛋易碎,路上又不平,需要照料好,不然还要折本,这也为什么很少有人为了这一点小利去赚这个辛苦钱的原因。
现在正是天热的时候,鸡蛋容易坏,她们少不得要跑这么一趟。只是不知道她们之前什么时候过来的,自己能不能赶上。
省城距离遥远,要半夜就出发,以前谢之礼用这个事例不知说过多少次,他娘和他那“童养媳”的辛苦和不易,哦,只是那时候他还没承认那是他的童养媳呢。谭桥想起前世,心里更是憋着一股劲要去戳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