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回门 (1/2)
周家父子气的咬牙切齿, 还不能把已经病成那样的人怎么样,只能哄着别的一点用也没了,不说她已经这样了,就算是当初身体好的时候,谁也说不通固执的她啊
周侯爷最后也只能选择儿子的办法, 在夫人这最后的时光里哄着她。毕竟闺女的婚事重要,什么事都顺着她说, 反正她也出不去,只要把能和夫人接触的人把住了, 她就没地方去验证。
不过周侯爷还是担心夫人的做事风格, 影响到了闺女, 就问她“莹莹, 你是怎么想的。”
周莹莹明白父亲的意思“爹爹,咱们家远离政治中心,这么多年不管什么事,母亲都能管一管, 她的能力是有的,可再大的能力也只是内宅妇人。只管着咱们一家这一摊子倒是没有问题, 可牵扯到朝堂, 她就没有那么高的眼光,再拿内宅的这些手段出来,咱们宣平候府就危险了。”
周侯爷对闺女的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管怎么为她母亲圆,最终的意识就是她这样做是不对的, 能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到了晋国公府,依着莹莹的脾气,也不会惹出什么事端。
第二天是沈宜君三天回门的日子,早上在自己院子里吃过早饭,推着秦昭去给曹氏请过安,夫妻俩又回去换了衣服,等时间差不多了,就坐上马车出门了。
吴家在城西有一座五进的大宅子,离沈宜君陪嫁的宅子不远。昨天吴正韶就接到了君君的信,今天回门要来吴家。
吴正韶本来也是为了君君才留在京城的,要不然现在他正是忙着到下面收粮食的时候。
其实他是真的没想到,君君竟然真的能到自家来回门。毕竟只是舅家,和国公府比起来,身份上确实差的有些多。
从吃过饭吴正韶就带着儿子在大门里面等着了,派了好几个小斯到前面的路口打探。
晋国公府的马车到了吴府门口的时候,吴正韶想着秦昭的腿不方便,只让儿子自己迎出府门。
马车进了吴府才停下来,秦昭被两个侍卫带着轮椅托举着下了马车后,沈宜君才踩着马镫下来。
看到一旁的吴永延,露出一个轻松的笑颜,叫了声“表哥。”
吴永延直到见到君君的面,才真的相信昨天来报信的人的话,君君在晋国公府应该是不错的。“你舅舅和舅母都在里面等着呢,咱们赶紧进去吧。”
吴正韶因为是长辈,虽然刚才还在大门口等着,不过在接到消息后,他又回到了二门,和夫人一起等着了。
在舅家沈宜君就没有推着秦昭,而是让林伟推着,吴永延在前面引路,顺便介绍一路的建筑。
到了内门沈宜君见到已经红了眼眶的舅舅,不知怎么的也觉得噎得慌。
倒是秦昭先说话了,对着吴正韶和他夫人弯腰道“秦昭见过舅舅、舅母。”
吴正韶这才回过神,赶紧道“姑爷快别多礼,赶紧里面请。”
因为吴正韶也不是常年在京城,他夫人张氏更不会在京城生活,所以这吴府真的就只有他们这一家三口,其他人都在备州。
进到厅里只他们几个人,也没有分开。说了些场面话,秦昭看吴永延也是满身的书卷气,就问他“可是正在读书。”
吴永延“准备考个功名,以后在外面行走,也有几分面子。”
秦昭就知道他这是想做个儒商,并无进入仕途的想法。“其实世人都说商人重利,总是有些看法,不过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商人,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只要不做奸商,不在关键时刻发国难财,商人对社会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吴正韶就接话道“姑爷说的对啊,特别是我们这些做粮食生意的,更是要守住良心。”
秦昭“我也听君君说了咱们家的生意,舅舅一直没有丢了祖上的风骨,实为难得。”
吴正韶哈哈大笑道“什么风骨不风骨的,只是干这行,不让人辱骂祖宗就是最大的成功。”
他们几个男人在一起说话,张氏见姑爷并没有看不起自家的意思,就领着君君到小厅里说话。
虽然张氏不经常见君君,不过因为从君君和原主交换了之后,也是经常给外家去信,两人倒也不陌生。
张氏看着君君这绝美的容颜,见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就知道这两天在国公府过的不错,这才问起了生活上的事。
沈宜君都一一跟她说了,然后又道“舅母不用担心,我在国公府真的挺好的,相公脾气好又知道包容我,公婆也慈爱,妯娌之间身份差那么多,她又是世子夫人,对我也是多有照顾。舅母回去后好好说给外婆听,让她老人家不用为我担心。”
张氏拍着君君的手道“好,好孩子,只要你过的好,你外婆就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因为有舅母这样的
周侯爷最后也只能选择儿子的办法, 在夫人这最后的时光里哄着她。毕竟闺女的婚事重要,什么事都顺着她说, 反正她也出不去,只要把能和夫人接触的人把住了, 她就没地方去验证。
不过周侯爷还是担心夫人的做事风格, 影响到了闺女, 就问她“莹莹, 你是怎么想的。”
周莹莹明白父亲的意思“爹爹,咱们家远离政治中心,这么多年不管什么事,母亲都能管一管, 她的能力是有的,可再大的能力也只是内宅妇人。只管着咱们一家这一摊子倒是没有问题, 可牵扯到朝堂, 她就没有那么高的眼光,再拿内宅的这些手段出来,咱们宣平候府就危险了。”
周侯爷对闺女的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管怎么为她母亲圆,最终的意识就是她这样做是不对的, 能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到了晋国公府,依着莹莹的脾气,也不会惹出什么事端。
第二天是沈宜君三天回门的日子,早上在自己院子里吃过早饭,推着秦昭去给曹氏请过安,夫妻俩又回去换了衣服,等时间差不多了,就坐上马车出门了。
吴家在城西有一座五进的大宅子,离沈宜君陪嫁的宅子不远。昨天吴正韶就接到了君君的信,今天回门要来吴家。
吴正韶本来也是为了君君才留在京城的,要不然现在他正是忙着到下面收粮食的时候。
其实他是真的没想到,君君竟然真的能到自家来回门。毕竟只是舅家,和国公府比起来,身份上确实差的有些多。
从吃过饭吴正韶就带着儿子在大门里面等着了,派了好几个小斯到前面的路口打探。
晋国公府的马车到了吴府门口的时候,吴正韶想着秦昭的腿不方便,只让儿子自己迎出府门。
马车进了吴府才停下来,秦昭被两个侍卫带着轮椅托举着下了马车后,沈宜君才踩着马镫下来。
看到一旁的吴永延,露出一个轻松的笑颜,叫了声“表哥。”
吴永延直到见到君君的面,才真的相信昨天来报信的人的话,君君在晋国公府应该是不错的。“你舅舅和舅母都在里面等着呢,咱们赶紧进去吧。”
吴正韶因为是长辈,虽然刚才还在大门口等着,不过在接到消息后,他又回到了二门,和夫人一起等着了。
在舅家沈宜君就没有推着秦昭,而是让林伟推着,吴永延在前面引路,顺便介绍一路的建筑。
到了内门沈宜君见到已经红了眼眶的舅舅,不知怎么的也觉得噎得慌。
倒是秦昭先说话了,对着吴正韶和他夫人弯腰道“秦昭见过舅舅、舅母。”
吴正韶这才回过神,赶紧道“姑爷快别多礼,赶紧里面请。”
因为吴正韶也不是常年在京城,他夫人张氏更不会在京城生活,所以这吴府真的就只有他们这一家三口,其他人都在备州。
进到厅里只他们几个人,也没有分开。说了些场面话,秦昭看吴永延也是满身的书卷气,就问他“可是正在读书。”
吴永延“准备考个功名,以后在外面行走,也有几分面子。”
秦昭就知道他这是想做个儒商,并无进入仕途的想法。“其实世人都说商人重利,总是有些看法,不过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商人,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只要不做奸商,不在关键时刻发国难财,商人对社会的贡献还是很大的”
吴正韶就接话道“姑爷说的对啊,特别是我们这些做粮食生意的,更是要守住良心。”
秦昭“我也听君君说了咱们家的生意,舅舅一直没有丢了祖上的风骨,实为难得。”
吴正韶哈哈大笑道“什么风骨不风骨的,只是干这行,不让人辱骂祖宗就是最大的成功。”
他们几个男人在一起说话,张氏见姑爷并没有看不起自家的意思,就领着君君到小厅里说话。
虽然张氏不经常见君君,不过因为从君君和原主交换了之后,也是经常给外家去信,两人倒也不陌生。
张氏看着君君这绝美的容颜,见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就知道这两天在国公府过的不错,这才问起了生活上的事。
沈宜君都一一跟她说了,然后又道“舅母不用担心,我在国公府真的挺好的,相公脾气好又知道包容我,公婆也慈爱,妯娌之间身份差那么多,她又是世子夫人,对我也是多有照顾。舅母回去后好好说给外婆听,让她老人家不用为我担心。”
张氏拍着君君的手道“好,好孩子,只要你过的好,你外婆就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因为有舅母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