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长公主所料, 赵王将她和齐王见面的时间安排在了下午。齐王亲自来了苍城,长公主以哈斯娜的身份假借献舞的由头来到了一户别院。
    齐王和赵王虽然都是高氏的同姓亲王, 但二人从骨子里就不一样。赵王的封地幅员狭窄、土地贫瘠,而齐王世袭的爵位带给了他最荣耀的门楣、最炙热的权势、最广袤的沃土、最富足的百姓。京城的傀儡皇帝,他从来都不放在眼里。在脚下这片土地上, 他才是真正的王,不受制于任何人。
    见到长公主后, 齐王还是一如既往的傲慢,他先是明着提醒长公主是他派人救下了她, 卖她一个人情。又暗中威胁长公主, 如今她的生死全权捏在自己手里, 最好乖乖听自己的话。最后,假模假样的询问长公主以后打算怎么办。
    长公主佯装很害怕,微微颤着声表示自己只想带着弟弟逃离皇宫,去到一个没人的地方, 躲起来生活。
    长公主可怜巴巴的模样看起来跟平民百姓家十几岁的小姑娘没什么区别,没有任何攻击性,极具迷惑性。
    齐王对她的表现很满意,赵王却暗暗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心想如果昨日不是长公主主动提出要和他合作, 让他窥见了一角真正的长公主,今日的他定然也会被长公主这副楚楚可怜的样子给骗到。
    齐王继续循循善诱,打探长公主对老国丈的态度。长公主起初先是不愿回答,后来在齐王不断追问下,半推半就的将深藏在心里的埋怨都说了出来。
    齐王装出一副同情的样子, 就仿佛受委屈的是他的女儿一般,义愤填膺的帮长公主出主意。他怂恿长公主向世人揭发老国丈的恶行,说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国丈和天下百姓意识到你和陛下的处境,进而善待你和陛下。
    长公主一听要和自己的外祖父作对,当下又惊又恐,不断强调他是自己的外祖父,她不敢想,更不应该想。
    齐王一边假模假样的安慰她,一边真情实感的骗她,说这不是和老国丈作对,亦不违背孝道,仅仅只是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老国丈重新重视你和陛下,这件事对于老国丈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此外,齐王还故意用晦涩难懂的天下时局、风云变幻,堂而皇之的告诉长公主所有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大义。
    听完他的大道理,长公主说她脑子很乱,希望齐王给她几天时间考虑,低沉的语气里有几分央求的意思。
    齐王当然知道一下子给天真单纯、不谙世事的长公主灌输了这么多离经叛道的东西,需要一点儿时间消化。他慷慨的答应了长公主请求,并大方的表示无论长公主有任何要求,都可以直接派人来找他,他一定会办好长公主交代的每一件事。
    三日后,长公主犹犹豫豫的接受了齐王的建议,同时,她再三请求,无论如何,都不能伤害她的弟弟和外祖父。
    齐王嘴上答应的十分爽快,连哄带骗的从长公主手里拿到了她亲笔写下的一条条关于老国丈罪行的控诉。
    之后的十天时间里,赵王听从齐王的命令,在荀紫瑛的配合下,上演了一场举兵围剿明月宫,解救长公主的戏码。
    百姓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赵王亲自领兵与明月宫进行了一番艰苦卓绝的厮杀,最终幸不辱皇命,将长公主从贼人手里救了出来。
    谁知,赵王将长公主救回来的当晚,长公主竟然准备偷偷在房间上吊自杀,幸亏丫鬟发现得早,才保住了一条命。
    赵王十分不解,在他的多次追问下,长公主才犹犹豫豫的道出了实情。
    她说,老国丈担心用兵如神的燕王会彻底打败大渝人,一旦大渝人败了,北方就再也没有势力能威胁到宁国。到时,燕王功高震主,老国丈便难以继续把持朝政。因而,在此次议和中,老国丈选择了卖国求荣,不仅应下大渝人种种得寸进尺的要求,还逼迫她去和亲。
    在宁国和大渝的战事上,赵王和齐王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只有边疆战事不断,燕王才会被拖住脚步,难以与他二人抗衡。
    作为主战派,听到这样的内幕,赵王愤怒至极,转头就将此事汇报给了手握重兵的自家兄弟齐王。齐王拿着长公主的控诉文书,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对京城发动了兵变。
    老国丈才刚收到暗探的回信不久,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安排,齐王的十万兵马紧跟着就兵临城下。
    这些年来,齐王早就和地方上的官员勾结到了一起,大军一路行至京城,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京城内外统共有六万守卫,而齐王的十万人马仅仅是先头军队。
    宁国内部一乱,大渝人又开始蠢蠢欲动。在他们眼里,才不管你是老国丈,还是齐王赵王,亦或是燕王,他们要想吞下的从来都只是宁国本身。
    长公主薄薄的一纸文书致使烽烟四起,天下大乱,整个宁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明月宫危机解除,荀紫瑛扮作长公主的近侍,一路都跟在她身边。战争爆发后,长公主原先的侍女梧桐,很快就得知了长公主身在何方,不辞辛苦的从苍城追了过来。
    三个月后,齐王不惜折损大半人马,终于攻下了京城。那日,老国丈狼狈的退到了宫里,打算以小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靠怼人红遍娱乐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瑶花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瑶花漫并收藏我靠怼人红遍娱乐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