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诸事不顺的陛下 (2/2)
太监,“让你们去查凌风的身份,查到了吗”
“奴才无能,暂时没有查到。”
“查了一个月什么都没有查到你是不是故意敷衍我”
“奴才不敢。”小太监看寻峦又要发火了,赶紧道,“奴才可以确定,凌风不是齐首辅献上来的。但具体来自哪里,实在查不到,他就像是突然出现在宫里的一样。”
寻峦一脚踹了上去,“什么突然出现不可能有人是突然出现的,怎么入宫一定有迹可循。再查”
“是。”小太监屁滚尿流地滚出去了。
其余的小太监收拾了屋子里的满地狼藉,也默默退了出去。等到了没人的地方,几人打开被寻峦扔掉的点心盒子,取出里面的点心分着吃了。
这可是御膳房专供陛下的点心,平时根本吃不到好吗寻峦公子不稀罕,他们可稀罕得很。
凌风完全不知道皇帝又用他的名义赏下了点心,把江桐钰送回秋水宫以后,他就开始埋头研究税率了。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等最后一批叶子落下的时候,凌风终于写好了第一份奏折,给陛下送了过去。
担心皇帝会因为折子是他写的,而盲目推行。凌风特意叮嘱了,一定要先找专业人士核查一番,提出意见再反馈给他。等完全修改好了,才能试着推行。
皇帝点头应下,第二天直接召了齐阁老和卢阁老商议,让他们把折子拿回去好好研究,报一份意见上来。
凌风亲手写的折子自然留在了陛下手里,递给两位阁老的是找人誊抄的。
卢阁老一眼认出了折子上的字迹,“是娄冕写的。”娄冕是两年前的新科状元,本来在翰林院任职,后来得陛下赏识,调进了御书房伺候笔墨。
齐阁老道“那就是说,这是陛下的意思。”涉及朝廷税收,以娄冕的资历自然不敢写这种折子,肯定是皇帝吩咐他拟的。
卢阁老有些不满,“陛下也太任性了,税率年年改。这刚提上来不久,又要降。尤其是田税,一下子降了半数还多。朝令夕改,置朝廷法度于何物”
齐阁老严厉地扫了他一眼,“身为臣子,按吩咐做事即可。不得妄议陛下”
卢登张了张嘴,想反驳,又把话咽了下去。齐阁老是首辅,他只是次辅,本就低了一级。况且齐阁老当年和他父亲平辈论交,虽然两人只差了不到十岁,但按理来说他应该是晚辈。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是不敢反抗齐阁老的。
所幸齐阁老年岁已高,已经渐渐不大管事了,只叮嘱了他一番,就把这份折子交给了他处理。
卢登回到议事堂,把折子随手往桌上一扔。
不敢明着反对陛下,但他可以消极对待。这折子很可能是陛下一时头脑发热瞎拟的,拖一拖,过些日子陛下自然就忘了。
卢登对皇帝并不满意。皇帝娶了他的女儿做皇后,却一点儿皇后的待遇都没给,让他女儿沦为整个京城贵夫人圈子里的笑柄。连带着他都受了不少讥嘲。
而且他对皇帝也没有太多敬畏之心,皇帝的生母不过是一个宫女,从小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在卢登眼里,皇帝不过是一个打仗还不错的武夫罢了,论起政治手腕,连个三品京官都不如。
要不是碍于摄政王的余威,这种皇帝早就被重臣控制了。
历朝历代,权利都不是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里的。在有些朝代,甚至首辅的权利都比皇帝大上许多。
比如,先帝当朝的时候。
当年先帝就是靠着他们卢家的势力,斗倒了当时的太子殿下,才能登基为帝。他父亲任首辅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权倾朝野,万人之上。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所有权利都握在皇帝手中,朝堂完全是皇帝的一言堂,他们这些臣子只能乖乖听话办事。
卢登的父亲去世前,曾经反复叮嘱过,摄政王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让他务必忠于摄政王,忠于陛下。
但卢登心里一直是不以为然的。
当年临江王,也就是前太子殿下谋反的时候,卢登外放为官,并不清楚京城里的具体情况,虽然后来听说过无数遍摄政王的神异之处,但他一直认为是夸大其词。
回京以后,他曾跟随父亲见过一次摄政王,就是一个很随和很好看的年轻人,或者应该说是少年人。
他不明白父亲和齐阁老为什么那么怕摄政王。摄政王明明和他们一样,吃着一样的饭菜,说着同样的话语,哦,文采还很差,连对诗都不会。
而且那次见过以后,摄政王就消失了,一直消失了十年,直到今天都没有再出现。
“奴才无能,暂时没有查到。”
“查了一个月什么都没有查到你是不是故意敷衍我”
“奴才不敢。”小太监看寻峦又要发火了,赶紧道,“奴才可以确定,凌风不是齐首辅献上来的。但具体来自哪里,实在查不到,他就像是突然出现在宫里的一样。”
寻峦一脚踹了上去,“什么突然出现不可能有人是突然出现的,怎么入宫一定有迹可循。再查”
“是。”小太监屁滚尿流地滚出去了。
其余的小太监收拾了屋子里的满地狼藉,也默默退了出去。等到了没人的地方,几人打开被寻峦扔掉的点心盒子,取出里面的点心分着吃了。
这可是御膳房专供陛下的点心,平时根本吃不到好吗寻峦公子不稀罕,他们可稀罕得很。
凌风完全不知道皇帝又用他的名义赏下了点心,把江桐钰送回秋水宫以后,他就开始埋头研究税率了。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等最后一批叶子落下的时候,凌风终于写好了第一份奏折,给陛下送了过去。
担心皇帝会因为折子是他写的,而盲目推行。凌风特意叮嘱了,一定要先找专业人士核查一番,提出意见再反馈给他。等完全修改好了,才能试着推行。
皇帝点头应下,第二天直接召了齐阁老和卢阁老商议,让他们把折子拿回去好好研究,报一份意见上来。
凌风亲手写的折子自然留在了陛下手里,递给两位阁老的是找人誊抄的。
卢阁老一眼认出了折子上的字迹,“是娄冕写的。”娄冕是两年前的新科状元,本来在翰林院任职,后来得陛下赏识,调进了御书房伺候笔墨。
齐阁老道“那就是说,这是陛下的意思。”涉及朝廷税收,以娄冕的资历自然不敢写这种折子,肯定是皇帝吩咐他拟的。
卢阁老有些不满,“陛下也太任性了,税率年年改。这刚提上来不久,又要降。尤其是田税,一下子降了半数还多。朝令夕改,置朝廷法度于何物”
齐阁老严厉地扫了他一眼,“身为臣子,按吩咐做事即可。不得妄议陛下”
卢登张了张嘴,想反驳,又把话咽了下去。齐阁老是首辅,他只是次辅,本就低了一级。况且齐阁老当年和他父亲平辈论交,虽然两人只差了不到十岁,但按理来说他应该是晚辈。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是不敢反抗齐阁老的。
所幸齐阁老年岁已高,已经渐渐不大管事了,只叮嘱了他一番,就把这份折子交给了他处理。
卢登回到议事堂,把折子随手往桌上一扔。
不敢明着反对陛下,但他可以消极对待。这折子很可能是陛下一时头脑发热瞎拟的,拖一拖,过些日子陛下自然就忘了。
卢登对皇帝并不满意。皇帝娶了他的女儿做皇后,却一点儿皇后的待遇都没给,让他女儿沦为整个京城贵夫人圈子里的笑柄。连带着他都受了不少讥嘲。
而且他对皇帝也没有太多敬畏之心,皇帝的生母不过是一个宫女,从小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在卢登眼里,皇帝不过是一个打仗还不错的武夫罢了,论起政治手腕,连个三品京官都不如。
要不是碍于摄政王的余威,这种皇帝早就被重臣控制了。
历朝历代,权利都不是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里的。在有些朝代,甚至首辅的权利都比皇帝大上许多。
比如,先帝当朝的时候。
当年先帝就是靠着他们卢家的势力,斗倒了当时的太子殿下,才能登基为帝。他父亲任首辅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权倾朝野,万人之上。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所有权利都握在皇帝手中,朝堂完全是皇帝的一言堂,他们这些臣子只能乖乖听话办事。
卢登的父亲去世前,曾经反复叮嘱过,摄政王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让他务必忠于摄政王,忠于陛下。
但卢登心里一直是不以为然的。
当年临江王,也就是前太子殿下谋反的时候,卢登外放为官,并不清楚京城里的具体情况,虽然后来听说过无数遍摄政王的神异之处,但他一直认为是夸大其词。
回京以后,他曾跟随父亲见过一次摄政王,就是一个很随和很好看的年轻人,或者应该说是少年人。
他不明白父亲和齐阁老为什么那么怕摄政王。摄政王明明和他们一样,吃着一样的饭菜,说着同样的话语,哦,文采还很差,连对诗都不会。
而且那次见过以后,摄政王就消失了,一直消失了十年,直到今天都没有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