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章 (1/2)
第10章
王府送来的
方敬云看了看银票又看了看,接着问林管事“王府那边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话”
“这、倒没有。”林管事有点为难。
方敬云“有话直说,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
“摄政王府里本来还从咱们下订了两件瓷器,一件事天青烟雨的敞口单瓶,一件是双生绯红霞的细口插瓶,两件都是咱们的镇店之宝,之前定金都已经付过。”林管事瞅了自家公子的脸色,小心回话“可王府里来人送银票的时候,才说那两件镇店之宝他们都不要了。”
既然是镇店之宝,自然是价值不菲,本来这东西就轻易不往外出的,那是因为公子提前有交代,既然是摄政王府里要,那断然没有藏私的道理,就给请了出来,结果东西倒是给准备好了,但是人家扭脸就说不要,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公子,是不是我办事不妥当,惹了王府那边不高兴”林管事问得小心“不然,怎么前脚还兴高采烈来采办,怎么后脚东西就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方敬云捏着信封,问“可听说他们去了别家没有”
“来咱们家之前倒是去过东街几家铺子,但是后面基本上就都是咱们家给供的货。”林管事分析道“京城里要论精品那除了咱们家其他都不成,京城里的权贵要什么东西,也都是咱们给采买的,断然没有看了咱们家的货品还另投别家的道理。”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装银票的匣子开着,方小妹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哥,这王爷也太大手笔了吧你看除了上面几张面额小些,下面的全都是大面额的银票,这得抵得上西街那几家铺子一年的利润了吧”
不是方小妹夸张,实在是王爷给的银票太多了点,感觉不是他们要巴结摄政王,好像是摄政王反过来要巴结他们商贾之户一样。
简直,颠倒了黑白。
“哥,王爷是不是又有什么事儿要你帮忙呀”方小妹不太高兴“之前前线打仗,我们送粮送药,你说是尽一尽咱们做老百姓的力,前线将士为偶尔保卫我们奋力杀敌,我们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就不说什么了,我觉得这个摄政王就吃准了你心软又有钱,就是把你当冤大头来看的”方小妹说话是一点儿情面都不给哥哥留“我看他是打算放长线钓大鱼,哥你小心点别被他骗了”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方敬云的语气有些微的不悦,呵斥了妹妹一句“不可对王爷不敬”
“敬敬敬”方小妹很不高兴,拿着绣花的样子自己就跑掉了,临走之前还给方敬云留下一句话“你就继续做你的冤大头吧”
人都走了,方敬云才按住了隐隐作痛的额角,望着搁在案几上的信,这次又是为了什么
他也不知道,其实聂少宁从未要求他做过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方敬云自己心甘情愿的,而他其实也并没有做过什么,只是仗着家里面略有薄产,尽了一点身为之力而已,根本就不足挂齿,什么都谈不上。
而聂少宁,也是真的感谢他,感谢他的鼎力支持,他越是感谢,方敬云心里就越是不舒服,仿佛是一场拉锯仗一样,而胜负并没有站在他这里,从一开始,方敬云就已经输了。
与聂少宁的相交,本就是一场意外,聂少宁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而方敬云只是普通的商贾之子,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两个人都存在了悬殊的差距,偏偏就是能相交在一起,聂王爷很喜欢跟他一起喝酒谈天,聊他一手教养辅佐起来的陛下,聊祖国万里河山,聊他跟那个陛下的政绩。
方敬云就只是一个倾听者而已,他默默地听着,然后给王爷斟酒,再由衷的夸赞一句,王爷英明神武,陛下雄才大略,这个故事里面,他只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们在故事里挥毫泼墨,徒有歆羡,却始终入不了局。
罢了,命也
方敬云拆了信,本聂少宁的信上可能又是托他办什么事,但是并没有。
信不长,跟聂少宁在西北时候寄过来的相比只有薄薄的两张纸,信的开头先是斥责了王府里的管家,不该收方敬云的东西,还不给钱,在信上说他已经狠狠教训过管家,另外还把钱给补上了,希望方敬云千万要收下,不然管家还得挨罚。
明明是他王府里的管家,却要拿来要挟方敬云,也不知道是什么逻辑,看得方敬云哭笑不得,看着那一匣子的钱,老实说,他并没有打算要还回去。
方敬云并没有摸清楚聂少宁到底是要干什么,开始还以为他是要给朝中官员送礼,是想拉拢一些与他政见不合的大臣,但是现在看来并不是。
王爷的心思他是不敢随意乱揣测的,既然王爷要送钱,那他就先收着,大不了以后王爷有需要的时候,方敬云再给他补上,倒也不必如此较真。
信往后的内容就更让方敬云摸不着头脑,让他不禁怀疑这信到底是不是聂少宁送来的。
坊间流传,因陛下要与西北和谈强行召回了摄政王,导致摄政王十分不满意,在回京当日就进宫与陛下大吵了一架,之后就是称病不仅不上朝,还闭门谢客谁都不见,就是明着在想陛下表达他的不满意而已,连街上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方敬云能不知道
聂少宁这个称病百分百就是假的
但是,这信上可不是这么说的,聂少宁先是在信上大肆将他所谓的病情讲了一遍,然后又说方敬云不够意思,他都已经回京好几天了,怎么也不见敬云上门来看他,难道是要人来请吗
信的末尾,摄政王就亲自写了“请帖”两个字,还说自己备了好酒好菜,等着敬云过府一叙,这还不算完,最后还重
王府送来的
方敬云看了看银票又看了看,接着问林管事“王府那边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话”
“这、倒没有。”林管事有点为难。
方敬云“有话直说,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
“摄政王府里本来还从咱们下订了两件瓷器,一件事天青烟雨的敞口单瓶,一件是双生绯红霞的细口插瓶,两件都是咱们的镇店之宝,之前定金都已经付过。”林管事瞅了自家公子的脸色,小心回话“可王府里来人送银票的时候,才说那两件镇店之宝他们都不要了。”
既然是镇店之宝,自然是价值不菲,本来这东西就轻易不往外出的,那是因为公子提前有交代,既然是摄政王府里要,那断然没有藏私的道理,就给请了出来,结果东西倒是给准备好了,但是人家扭脸就说不要,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公子,是不是我办事不妥当,惹了王府那边不高兴”林管事问得小心“不然,怎么前脚还兴高采烈来采办,怎么后脚东西就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方敬云捏着信封,问“可听说他们去了别家没有”
“来咱们家之前倒是去过东街几家铺子,但是后面基本上就都是咱们家给供的货。”林管事分析道“京城里要论精品那除了咱们家其他都不成,京城里的权贵要什么东西,也都是咱们给采买的,断然没有看了咱们家的货品还另投别家的道理。”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装银票的匣子开着,方小妹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哥,这王爷也太大手笔了吧你看除了上面几张面额小些,下面的全都是大面额的银票,这得抵得上西街那几家铺子一年的利润了吧”
不是方小妹夸张,实在是王爷给的银票太多了点,感觉不是他们要巴结摄政王,好像是摄政王反过来要巴结他们商贾之户一样。
简直,颠倒了黑白。
“哥,王爷是不是又有什么事儿要你帮忙呀”方小妹不太高兴“之前前线打仗,我们送粮送药,你说是尽一尽咱们做老百姓的力,前线将士为偶尔保卫我们奋力杀敌,我们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就不说什么了,我觉得这个摄政王就吃准了你心软又有钱,就是把你当冤大头来看的”方小妹说话是一点儿情面都不给哥哥留“我看他是打算放长线钓大鱼,哥你小心点别被他骗了”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方敬云的语气有些微的不悦,呵斥了妹妹一句“不可对王爷不敬”
“敬敬敬”方小妹很不高兴,拿着绣花的样子自己就跑掉了,临走之前还给方敬云留下一句话“你就继续做你的冤大头吧”
人都走了,方敬云才按住了隐隐作痛的额角,望着搁在案几上的信,这次又是为了什么
他也不知道,其实聂少宁从未要求他做过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方敬云自己心甘情愿的,而他其实也并没有做过什么,只是仗着家里面略有薄产,尽了一点身为之力而已,根本就不足挂齿,什么都谈不上。
而聂少宁,也是真的感谢他,感谢他的鼎力支持,他越是感谢,方敬云心里就越是不舒服,仿佛是一场拉锯仗一样,而胜负并没有站在他这里,从一开始,方敬云就已经输了。
与聂少宁的相交,本就是一场意外,聂少宁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而方敬云只是普通的商贾之子,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两个人都存在了悬殊的差距,偏偏就是能相交在一起,聂王爷很喜欢跟他一起喝酒谈天,聊他一手教养辅佐起来的陛下,聊祖国万里河山,聊他跟那个陛下的政绩。
方敬云就只是一个倾听者而已,他默默地听着,然后给王爷斟酒,再由衷的夸赞一句,王爷英明神武,陛下雄才大略,这个故事里面,他只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们在故事里挥毫泼墨,徒有歆羡,却始终入不了局。
罢了,命也
方敬云拆了信,本聂少宁的信上可能又是托他办什么事,但是并没有。
信不长,跟聂少宁在西北时候寄过来的相比只有薄薄的两张纸,信的开头先是斥责了王府里的管家,不该收方敬云的东西,还不给钱,在信上说他已经狠狠教训过管家,另外还把钱给补上了,希望方敬云千万要收下,不然管家还得挨罚。
明明是他王府里的管家,却要拿来要挟方敬云,也不知道是什么逻辑,看得方敬云哭笑不得,看着那一匣子的钱,老实说,他并没有打算要还回去。
方敬云并没有摸清楚聂少宁到底是要干什么,开始还以为他是要给朝中官员送礼,是想拉拢一些与他政见不合的大臣,但是现在看来并不是。
王爷的心思他是不敢随意乱揣测的,既然王爷要送钱,那他就先收着,大不了以后王爷有需要的时候,方敬云再给他补上,倒也不必如此较真。
信往后的内容就更让方敬云摸不着头脑,让他不禁怀疑这信到底是不是聂少宁送来的。
坊间流传,因陛下要与西北和谈强行召回了摄政王,导致摄政王十分不满意,在回京当日就进宫与陛下大吵了一架,之后就是称病不仅不上朝,还闭门谢客谁都不见,就是明着在想陛下表达他的不满意而已,连街上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方敬云能不知道
聂少宁这个称病百分百就是假的
但是,这信上可不是这么说的,聂少宁先是在信上大肆将他所谓的病情讲了一遍,然后又说方敬云不够意思,他都已经回京好几天了,怎么也不见敬云上门来看他,难道是要人来请吗
信的末尾,摄政王就亲自写了“请帖”两个字,还说自己备了好酒好菜,等着敬云过府一叙,这还不算完,最后还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