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方向。

    见识过安西的文字功底之后,他就决定把这一重要任务交给安西。

    安西无语,这是又做回老本行了

    只是之前写的一直是,这种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章,到真是第一次。

    在接这个任务之前,他把周老之前的文章都找出来研究过了,发现周老的风格,有着明显这个时代的特色,半文言半白话。

    倒不是周老不能用文言写文,只不过涉及到西方的内容,还是白话更助于理解。

    再说了,周老原本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理解中西方差异,如果一味的文言文,说实话,估计许多百姓是看不懂的。

    “周老,我先试试,如果不行的话,还要麻烦您提前准备好一篇,不能让大公报开了天窗。”

    安西决定先写一篇看看,如果大公报那里通不过再说。

    倒不是对自己的文笔没信心,只是他决定用全白话文的形式,如果对方不接受,那也没办法,因而还要周老先准备一篇,不能都托给自己。

    周老没有异议,让安西尽管写。

    这个其实很简单,安西一下午就能搞定好几篇,因为他去过那些国家,也确实学过他们的文化历史。

    做语言研究的,不仅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政治氛围等方方面面。

    因而在他眼里,中西方哪哪都是差异,就连一个简单的语气助词,都能显示出中西方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的思维差异。

    所以写这样的文章,对安西来说,简直轻而易举。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是写出身的,不知觉就想代入趣味性,这和周老那种风格严谨,报告性的文章差别很大。

    可能大公报为了保证报纸的严肃性,不会收容这类的文章。

    当然,安西也不觉得读者接受不了,只是报纸风格不同而已。

    李文谨是周老的学生,自从劝动周老写文之后,就一直亲自过来拿文,两年来风雨无阻。

    这次也一样,只不过这次他不仅拿到了周老的文章,顺便还有安西写的几篇。

    李文谨当然明白周老的意思,也不含糊,当下就坐下来仔细。

    发到报纸上的文章,一般都不长,因为版面的限制,差不多限定在1000到3000字。

    因而几篇文章看下来,半个小时都不到,这还是李文谨翻来覆去看了好几篇的结果。

    看完之后,他心里忍不住啧啧称奇,怪不得老师这么看重这位安先生。

    绝对是才华横溢,这文章写的,让他一个十几年老编辑,都忍不住一品再品。

    好文,文好,字也好。

    只是,他的风格和老师相比,也差别太大了。

    思考了好一会儿,李文谨才小心翼翼的开口,“老师,安先生的文章写的极好,如果能上大公报,是我们的荣幸。只是他和您的风格差别极大,如果同时登上去,会影响这个版面的统一性。”

    虽然他的话语说的极为隐晦,但周老一听就明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你也觉得安西写的好吧这是看到了更好的,就不想要我的了”

    李文谨心里一松,忍不住赔笑道,“哪能啊,安先生是您推荐的,文章又写的这么好,单独为他开辟一个版面都使得,只是您们的题材相撞,需要调整下时间,错开登报而已。”

    周老摇摇头,“我之所以把安西推荐给你,就是不打算写了。这个版块是时候开辟新的内容了。安西的文章就很好,题材不变,但内容风格都有很大的改变。我帮你小子找了这么个有才华的作者,你小子要怎么感谢我啊。”

    李文谨听完,知道老师做了决定就不会再改变,因此也不劝,而是顺着老师的话,“看老师您说的,您可是我老师,找老师帮忙哪里还需要感谢。”

    周老笑呵呵,“厚脸皮的小子,我就算了,你可不能亏待了安西。”

    “您放心,安先生的稿费按您的标准来,一千字五块大洋。”说着,他转向安西,“这里有四篇文章,总字数差不多9800,按一万字算,给您五十块。您看”

    安西没有异议,没想到在民国写文这么赚钱不过这可能是周老的原因,像周老这样顶尖的学者,拿的应该是最高的稿费。

    而李文谨因为老师的介绍,给了他相同的标准。当然,也是因为他文章值得。

    怪不得说民国的文人值钱,有名气的作家,几个月的稿费就能买下一座四合院。

    想他这一下午就挣了五十,那每个月得多挣多少啊

    还是算了,做周老的助教才是本职,虽然那一个月的工资,还抵不上他这一下午的收入,,,

章节目录

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萧凌凌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萧凌凌凌并收藏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