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也栽了。

    两天后的大朝,三皇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弹劾大皇子,参他贪污受贿,贪墨军饷,包庇下属等等罪责。

    皇帝闻言,嘴角抽搐,当初老二上了老八的当,他还以为是老二愚蠢,没想到老三也不逞多让,有了前车之鉴,都没有让他警惕。

    不过想到军队里的糜烂情况,兴德帝心中也起了一丝波澜,看着下面跪着的大皇子,不由的在心里深深叹了口气。

    军队不得不整顿,老大算了。

    当即,皇帝不顾大皇子的狡辩,下旨命三皇子全权负责,彻查军饷贪墨之事。并命锦衣卫和三司听候三皇子的调遣,全力配合。

    三皇子大喜,这是他办差以来,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了,如果做好了,能超过四皇子一大截。

    并且,如果他利用好的话,还可以和锦衣卫三司打好关系,未来前途可期啊。

    三皇子志得意满,大皇子就是满心灰败了。

    他明白,自己这是又一次被父皇放弃了。

    贪墨军饷的事,大皇子当然知道,但这事自古有之,而且从上到下,哪个当武官的没粘过可大皇子自诩清高,还真没有动手碰过,收的不过是一些孝敬罢了。

    可现在父皇完全不听他的解释,只一心想要整治自己,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大皇子的颓废丧气,和三皇子的志得意满形成了显明对比,两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情绪里,唯独四皇子比较冷静,虽然也嫉妒三皇子得了好差事,不过他想的明白,这是一件大事,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事情办成了,三皇子自然能得到莫大的好处,可也意味着会得罪那些京中的权贵。真以为贪墨军饷的就是那些武官

    不是,在他们身后,还站着勋贵,那些人得来的钱,至少有一半要孝敬给这些勋贵。

    说道这个,就不得不说这些勋贵们的由来。

    他们是当初跟着打天下的人,大楚建立后,这些人纷纷封了爵位。

    是个有远见的人,知道勋贵掌兵在太平年间并不是好事,所以就想了一个法子,让这些勋贵们交上兵权。

    这个法子很简单,就是交换。

    勋贵们把手里的兵权上交,允他们几个推荐名额,也就是推荐当官的意思,武官文官都行,而且每代都有。

    什么意思呢假如第一代的国公如果上交了兵权,那他就得到了这个名额,可以推荐自己的儿子们当官,等孙子们大了,又可以推荐孙子们当官。

    也就是说,只要大楚还在,他们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当官的福利

    这是多好的事啊,对吧勋贵们再也不用为子孙的前途担心了。

    当然,这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还是限定了名额的。比如国公,就有三个名额,侯爷,有两个名额,而其他功劳更少的,就只有一个名额。

    另外,他们推荐的人,必须从低级官员做起,正七品的县令,或者正六品的武官。

    当初的,利用各种方法软硬兼施,让那些勋贵们答应了这项交易。他和那些人原以为,这是给勋贵们的后代一个保障,然而事实上,事情完全走偏。

    国公侯爷的孩子,是有爵位的,并且二代三代也还比较争气,靠自己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官位,完全用不上这个名额,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浪费了

    于是,就有一人想出了把名额出卖的主意。

    皇上一看,卖出去啊,没问题啊,不把权利集中在那些勋贵手里,他们还求之不得呢,于是就同意了这项请求。

    有了第一个,就有后面无数个。

    甚至于,勋贵的四代五代也没想自己用,都是卖出去,不是他们也像父辈一样有能力,而是他们身娇肉贵吃不了苦。

    并且发展到现在,这项买卖已经不是一笔买断了,而是签订契约,分期付款。

    卖出一个名额,他们至少能吃十几年的利润。

    而十几年后,又可以卖下一代的名额了。

    经过多年的摸索,勋贵们发现,把名额卖给文官,不如武官来得赚钱,首先,对于能买的起的富商来说,武官比较好混,文官需要办事,买了也很难混入文人集团,而武官就简单的多了,凭着商人的智慧,不会受到鄙视。

    其次,七品的县令比不上六品的武官,高一品就是高一品,要知道他们这些买来的,很难再往上升,可能一辈子也就是这样了。没听过官大一级压死人吗,有更好的,为什么不要更好的

    最后,军队贪墨成风,武官贪的军饷,原比一个县令多得多。

    这样一系列原因下来,军中许多低阶武官都是勋贵们推荐上的,他们还要给勋贵付钱呢。

    如果因为三皇子,让这些人丢了官,也就意味着,让勋贵们损失了钱袋子,勋贵们能干

    所以四皇子想了想,还是没去和三皇子争这差事。,,,

章节目录

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萧凌凌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萧凌凌凌并收藏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