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王安石毕竟是苏轼的老友, 哪怕政见上有些不合之处,他受伤也叫苏轼心里惦记,好不容易腾出时间来看他, 在王家待了一个上午,要不是王安石疲惫了需要休息, 恐怕还得再留点时间。
离开王家前, 王鄞叫住了他。
“苏先生, 您可是从南门大街过来的”
“是啊, 来之前林掌柜还和我打招呼了。”
王鄞脸上闪过一缕愧疚, 但还是坚定道,“劳烦您路过一绝时, 替我跟雍哥说,这个月内,我都不会回店里了, 工钱也不要了, 家父如今身子抱恙, 我作为子女,需要在家中照顾,替我与他说一句抱歉。”
“这个容易,我还得跟林掌柜善良子由生辰事宜呢。”
哪怕王鄞目前没在一绝,可毕竟在那里带了这么长时间, 亲眼看着第二家一绝开起来,可以说那是她当作半个家的地方,苏轼算是京都的名人, 他的弟弟生辰肯定会来一堆人,到时候店里肯定生意红火,她也为此感到高兴。
“你可千万不要告诉你父亲,我怕他知道了,还要逞强要来。”这也是为什么苏轼没有提起的缘故,“不过你要想来,我可是举双手欢迎的,听介甫说你的丹青极好,子由喜画,若能见识一番,想必他会很高兴。”
王鄞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苏轼笑眯眯地说,“你可别觉得苏某唐突,要不是介甫躺在床上下不来,就该是由他写一幅字了,你父亲的书法也是很好的,子女代父亲送礼也是一桩美事。”
巧的是两人在说着话,屋里旧不见她回来的王雱出来看了眼,被王鄞看见。
她问道“只是苏先生为何不请我兄长一同前去”
苏轼摇头,“你那兄长在朝内为人颇为张扬,虽得官家看重,我却是不喜的,反倒不如王姑娘你了。”
当初王雱中进士的时候,就很得官家青睐,后来王安石成为了推行新法的领头人物,他也乘了东风,被官家看重,令他编纂诗义书义,还升了他做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虽说是个闲差,但也算是官场中人了。
偏偏他为人桀骜不驯,出口又张狂,极容易得罪其他官员,苏轼的好友就有好些个受了王雱不少气,碍于王安石的面子不敢发作,等到了苏轼回京,看他与王安石交好,才在旁敲打敲打,苏轼今天来看望王安石,也是有提过此事。
王鄞很是了解,点头道“既然先生如此看重我,到了那日一定会来。”
“三月十八,你可别忘了。”
苏轼走到门口了,还回头叮嘱。
正好早上出门急也没吃东西,他一到林雍的店里,就闻到那股臭臭的香味,先点了一份螺蛳粉,又从隔壁饭馆要了两根炸的金黄酥脆的油条,然后沾着热辣辣的汤汁嗦粉,吃的差不多了,两人谈起了十八那日,关于他弟弟苏辙生辰的细节。
“你说那日晚上全场都包了,只为子由庆生,那掌柜的你生意怎么做我记得您夜市摊上生意十分兴隆啊,岂不是亏大了”苏轼想要拒绝,却被林雍握住手臂。
“苏先生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林雍就是看准了苏轼的名气,想要他多邀请几个人朋友一起来,到时候半个京都的文豪大家都来了,多少人会慕名前来,岂不是盛况空前
“主要是拿了您的请柬的人,我就不收钱,至于其他人嘛,苏先生就不用管了。总之那天晚上,肯定是只有为了替令弟庆生而来的人,绝不叫您不高兴。”林雍算盘打得贼响,把后边儿的事都做好了打算。
“林掌柜也不必如此,我们兄弟二人绝不会因掌柜的做生意而不满。”
苏轼只当林雍是仰慕他,否则又何必对他如此热情,还要替他包圆了他弟弟的生辰。
是以在心里头想着,回去要做一幅好画提了字,给林雍送来,也不叫他白做。
他的墨宝在可称得上是千金难求,可偏偏他又从来不肯将这些东西跟钱扯上关系,除非是他想写,否则是绝不轻易送人的。
要叫其他人知道,恐怕都得是羡慕疯了。
当然这些是苏轼的心理活动,林雍就不知道了。
“既然林掌故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扫兴,这件事就劳烦了。”他起身鞠躬,被林雍拦住,又想起王鄞交代的话,同他说道,“王家姑娘叫我带话,说是这个月都没法来了,工钱也不要了,在家里头照顾介甫,我看掌柜的也别介意,毕竟孝为先。”
“这是当然,苏先生放心。”
“那我也没什么要说的了,就此别过。”
苏轼走了没多久,出去送外卖的人就陆陆续续回来了。
当然最先回来的肯定是乌隗达,毕竟他是骑着翻雪去的,又都是集中送货,快得很。
“把翻雪给我。”
林雍从乌隗达手里接过了缰绳,翻身上马,“我要去国子监一趟,
王安石毕竟是苏轼的老友, 哪怕政见上有些不合之处,他受伤也叫苏轼心里惦记,好不容易腾出时间来看他, 在王家待了一个上午,要不是王安石疲惫了需要休息, 恐怕还得再留点时间。
离开王家前, 王鄞叫住了他。
“苏先生, 您可是从南门大街过来的”
“是啊, 来之前林掌柜还和我打招呼了。”
王鄞脸上闪过一缕愧疚, 但还是坚定道,“劳烦您路过一绝时, 替我跟雍哥说,这个月内,我都不会回店里了, 工钱也不要了, 家父如今身子抱恙, 我作为子女,需要在家中照顾,替我与他说一句抱歉。”
“这个容易,我还得跟林掌柜善良子由生辰事宜呢。”
哪怕王鄞目前没在一绝,可毕竟在那里带了这么长时间, 亲眼看着第二家一绝开起来,可以说那是她当作半个家的地方,苏轼算是京都的名人, 他的弟弟生辰肯定会来一堆人,到时候店里肯定生意红火,她也为此感到高兴。
“你可千万不要告诉你父亲,我怕他知道了,还要逞强要来。”这也是为什么苏轼没有提起的缘故,“不过你要想来,我可是举双手欢迎的,听介甫说你的丹青极好,子由喜画,若能见识一番,想必他会很高兴。”
王鄞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苏轼笑眯眯地说,“你可别觉得苏某唐突,要不是介甫躺在床上下不来,就该是由他写一幅字了,你父亲的书法也是很好的,子女代父亲送礼也是一桩美事。”
巧的是两人在说着话,屋里旧不见她回来的王雱出来看了眼,被王鄞看见。
她问道“只是苏先生为何不请我兄长一同前去”
苏轼摇头,“你那兄长在朝内为人颇为张扬,虽得官家看重,我却是不喜的,反倒不如王姑娘你了。”
当初王雱中进士的时候,就很得官家青睐,后来王安石成为了推行新法的领头人物,他也乘了东风,被官家看重,令他编纂诗义书义,还升了他做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虽说是个闲差,但也算是官场中人了。
偏偏他为人桀骜不驯,出口又张狂,极容易得罪其他官员,苏轼的好友就有好些个受了王雱不少气,碍于王安石的面子不敢发作,等到了苏轼回京,看他与王安石交好,才在旁敲打敲打,苏轼今天来看望王安石,也是有提过此事。
王鄞很是了解,点头道“既然先生如此看重我,到了那日一定会来。”
“三月十八,你可别忘了。”
苏轼走到门口了,还回头叮嘱。
正好早上出门急也没吃东西,他一到林雍的店里,就闻到那股臭臭的香味,先点了一份螺蛳粉,又从隔壁饭馆要了两根炸的金黄酥脆的油条,然后沾着热辣辣的汤汁嗦粉,吃的差不多了,两人谈起了十八那日,关于他弟弟苏辙生辰的细节。
“你说那日晚上全场都包了,只为子由庆生,那掌柜的你生意怎么做我记得您夜市摊上生意十分兴隆啊,岂不是亏大了”苏轼想要拒绝,却被林雍握住手臂。
“苏先生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林雍就是看准了苏轼的名气,想要他多邀请几个人朋友一起来,到时候半个京都的文豪大家都来了,多少人会慕名前来,岂不是盛况空前
“主要是拿了您的请柬的人,我就不收钱,至于其他人嘛,苏先生就不用管了。总之那天晚上,肯定是只有为了替令弟庆生而来的人,绝不叫您不高兴。”林雍算盘打得贼响,把后边儿的事都做好了打算。
“林掌柜也不必如此,我们兄弟二人绝不会因掌柜的做生意而不满。”
苏轼只当林雍是仰慕他,否则又何必对他如此热情,还要替他包圆了他弟弟的生辰。
是以在心里头想着,回去要做一幅好画提了字,给林雍送来,也不叫他白做。
他的墨宝在可称得上是千金难求,可偏偏他又从来不肯将这些东西跟钱扯上关系,除非是他想写,否则是绝不轻易送人的。
要叫其他人知道,恐怕都得是羡慕疯了。
当然这些是苏轼的心理活动,林雍就不知道了。
“既然林掌故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扫兴,这件事就劳烦了。”他起身鞠躬,被林雍拦住,又想起王鄞交代的话,同他说道,“王家姑娘叫我带话,说是这个月都没法来了,工钱也不要了,在家里头照顾介甫,我看掌柜的也别介意,毕竟孝为先。”
“这是当然,苏先生放心。”
“那我也没什么要说的了,就此别过。”
苏轼走了没多久,出去送外卖的人就陆陆续续回来了。
当然最先回来的肯定是乌隗达,毕竟他是骑着翻雪去的,又都是集中送货,快得很。
“把翻雪给我。”
林雍从乌隗达手里接过了缰绳,翻身上马,“我要去国子监一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