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昨儿晚上何春香催着沈寒露把去市里上高中要带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不然一大早起来收拾行李还真怕来不及。
    沈寒露的行李分了三份儿, 每一份都不轻。
    一份儿是后头背的, 余下两份左手提着右手拽着正正好。
    后背上要背的主要是沈寒露的被子褥子还有两身换洗的衣服,内衣袜子什么的。
    衣袜没什么份量,现在才阳历八月, 开了学也不过九月,天气还不算凉,所以沈寒露只拿了两身换洗的单衣。
    就是万一下了秋雨,天冷一些,她一共三身单衣, 全部都套身上也不会着凉。
    这被褥是昨儿何春香和沈寒露叠了半晚上,才终于叠的比较顺心, 最后又拿床单把被褥裹的整整齐齐。
    被褥就很重了,好在沈寒露把它们扎的很紧实,重是重,但体积不算大, 外头再拴上跟绳儿, 她可以揪着绳儿背到后背上。
    虽然绳子勒的肩膀有些疼, 看上去和背着袋麻袋似的,但总比让她手拿被褥的强。
    除了被褥衣服还有高中的课本, 这也是必须拿的。
    家里有姐姐们用过的课本, 沈寒露上了高中自然不会再花钱去买份新的。
    她只拿了高一的书,但书的重量是很实的,也不算轻。
    这会儿沈寒露和她爹娘一起往老李叔家赶。
    老李叔是他们大队里负责管驴车的, 在解放前他是帮着地主家养马的马夫,很会养马,驾车技术也好。
    听说解放前游击队的几匹马老李叔都帮着养过。
    现在他负责村里唯一的一头驴子,大家都很放心。
    这会儿沈寒露只拿着她装书的那个背袋,装腌豆角还有牙刷饭缸的包袱她娘帮她拎着,更重的被褥则是她爹拿着。
    沈满囤提着沈寒露的被褥,忍不住皱眉“春香,五妞这被褥怎么这么重啊这提上去怎么也有十五斤二十斤。我记得她念初中的时候每年开学还有放假都是我帮她拿被褥这些东西。当时没觉得被褥没这么重啊”
    何春香说“五妞之前的被褥盖了有小十年了,都不怎么暖和了。咱家的新棉花又不够给她做床新的。你也知道,大妞二妞结婚,咱们都给准备了新的被褥。就算她们姊妹几个拿回来棉花票,但家里剩的也不多了。不说全套,就是单做条被子棉花都不够使。我只能在旧的上面续了新的。被褥挨着人的那面是新棉花,这样盖起来总能暖和一些。”
    说着何春香也叹气“眼看着三妞四妞都快二十了,也该结婚了。前头两个姐姐们结婚时候有的她们自然也得有。一身新衣服,一床新被褥。我现在啊,布攒了些,不论是给三妞四妞做新衣裳的布还是缝被褥的布都差不多了。可就是发愁这棉花,太难弄了。”
    沈满囤就说“实在不行我就去黑市上看看,要是三妞四妞结婚,就是多花钱,我也得给她们弄来新棉花。只是五妞这被褥这么重,我怕她拿不了。你看她瘦的都没什么肉。”
    何春香也说“那怎么办不然我去和大队长说一声,你去送送五妞这样我也放心一些。还有这腌豆角豆角加坛子也有个四五斤。五妞不好拿,二妞呢,又馋这一口,就盼着亲娘给她腌的豆角呢。”
    沈寒露说“爹,娘,这些我都能拿的了,放心吧你们。再说了,我又不是需要一直拿着这些行李。等会儿上了驴车,你们把行李放驴车上。等驴车载着我们到了县里的公交站,我就只需要把行李拿公交上。我就是自己拿不了,也能让老李叔帮我啊。坐上公交,行李也能放车上。所以爹娘啊,你们就别操心个不停了。我真能自己来。”
    到了老李叔家,周婶子的儿媳妇还有小孙子已经在驴车上坐着了。
    周婶的儿媳妇长得很是标致秀气,她儿子魏敬安沈寒露小时候见过,也是眉目端正的一个大哥哥。
    大人长的好,这两人的小孩自然也差不了。再加上穿的衣服整齐没有补丁,大人也讲卫生,把小孩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一眼看过去,小孩儿就和个小仙童似的,圆圆的脸带着婴儿肥,白白净净。睫毛又长又密,可爱极了,像个糯米糍。
    小孩性格还挺腼腆,看见沈寒露,害羞的往她娘身后一躲,然后又探着小脑袋偷看沈寒露。
    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甚是可爱。
    沈寒露笑着和他们打了招呼,上了驴车,把行李放车上,转身同沈满囤还有何春香说“爹,娘,你们先回去吧,用不着送我了。你们也别担心,我去过市里好几回,一个人能行。”
    何春香和沈满囤见沈寒露态度坚决,不想让他们去送,也就没有坚持。
    但还是不放心的再三叮嘱她。
    来来回回也就是那么几句话,父母总是对儿女不放心,尤其是在儿女出远门的时候。沈寒露也没嫌烦,耐心的听着他们念叨。
    当父母的总得把该念叨的都念叨完了,这才能安心些。
    等何春香又说了小半刻的时间,沈满囤就怕耽误了时间,拉着不让她继续说了。
    何春香只得作罢,止住话头,由着沈满囤同拉驴车的老李头打招呼,让驴车出发。
    老李叔见他们说完话,赶起驴车,车慢慢往村外走,沈寒露扭头看着她爹娘,何春香追着驴车小跑了两步,叮嘱沈寒露“建国啊,去了市里该花钱就花,别省着。”
    沈寒露点头“娘,我晓得的,您和爹别送我了,快回去吧。你也别担心,等学校放假了我就回来啦我等会儿去了二姐家就会给你和爹写信,你们等着我的信就可以了。”
    驴车越走越远,沈寒露看着她的爹娘。他们现在都不年轻了,五十多岁的人,花白的头发,眼角眉梢的皱纹,粗糙的干了一辈子农活儿的手。可是看着她的目光是那么的慈祥。
    他们对她没有太多的期盼,不求她光宗耀祖,只是希望她可以念完高中,分配一个工作,有个稳定的人生。
    他们对沈寒露的所有期待都是希望沈寒露可以更好。
    眼泪一下就涌了上来,沈寒露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可以说,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
    就算侥幸有了前世的记忆,她也还是这个平凡的自己。
    或许从一开始她和爹娘姐姐们商量不再继续上学这事儿的时候,她就是有预感的,在这件事上她是无法如愿的。
    她不能用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激烈的手段来要挟家人,她也编不出什么离奇又可信的借口。
    而且只要她的态度不够决绝,家里人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劝她去上学。
    这不是因为家里人不尊重她的意见,不尊重她的决定,他们是真正的为她着想,为她考虑。
    她的父母一辈子吃了太多的苦,他们出生在战争年代,见过了许多的心酸事儿,如今孩子们长大了,做父母的自然不想让孩子们继续吃苦。
    现在这个年月,工人实在是光鲜又体面的工作。吃商品粮,住楼房,当了工人,一辈子就没什么好发愁的了。
    而农民出身的沈寒露想要当工人,就只能上学
    沈寒露处于矛盾之中,要么是让家人担心,失望,自己得以获得短暂的逃避。要么是自己直面疾风暴雨。
    这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就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或许,她追求的只是通过这短暂的逃避来让自己因为恐慌而错乱的心情平静下来。
    她现在唯一明确的就是她自己的目标,独善其身,保全自己。不要因为自己头脑发昏热血上涌而连累了父母家人。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沈寒露了解到了家里人的坚持,而她,想要把他们的坚持打破,就需要动用非正常手段。但是非正常手段她又无法使出来。
    问心无愧是世间最难的事情。
    原本这只是家事,现在二姐的公婆掺合进来,沈寒露不愿意再让事情扩大。
    现在还是一九六五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见沈寒露哭了,周婶子的小孙子探着小脑袋看了沈寒露半天,他不知道沈寒露为什么哭,但又见沈寒露哭的可怜,就想去安慰安慰她。
    可小孩儿和沈寒露之前并不相识,他的性格又格外腼腆一些,只能着急的看看沈寒露,再看看自己手里攥着的手帕。
    他求救的望着他妈秦宁,可他妈正拧着眉闭着眼,魏立新不知道他妈是不是睡着了,他也不想惊扰到他妈妈。
    无人可以求助,魏立新就只能手足无措的偷看着沈寒露。
    把胖乎乎的小手伸出去,想要说声姐姐,擦擦眼泪吧。
    可这话就像是堵在嗓子里头,怎么也说不出来,就差一点点的勇气啊。
    越想越着急,最后魏立新都把自己的脸给憋红了。
    等沈寒露的眼泪都快止住了,他才鼓足了勇气,起身一下把自己的小手帕塞到沈寒露的手里,然后像只小仓鼠似的唰一下又躲回了母亲的身后。
    沈寒露正处在负面情绪中,突然被小崽子往手里塞了一条手帕,也把她给惊了一下。
    泪珠还在脸颊上挂着,沈寒露看着用充满担忧的眼神瞧着自己的小孩,心一下就软了下来,就像是所有的不快都被风吹走了。
    见沈寒露看向自己,魏立新低低的说“姐姐,你别哭了,哭多了眼睛会疼,嗓子也会疼。”
    小孩子自然是有过哭泣经验的,哭完之后眼睛会肿的不舒服,嗓子也会哑,见沈寒露哭了,他就担心沈寒露哭完也会难受。
    听了小孩的话,沈寒露忍不住笑了,小孩子真好啊,就是哭泣流泪,也只是因为转瞬便忘的原因,不像大人,只有心里实在是忍不住了,眼泪才会流下来。
    她见周婶子的儿媳妇也就是魏敬安的妻子上了驴车就靠着车壁皱着眉头闭目养神。
    对方很是沉默文静,怀孕也快四个月了,或许怀孕太过疲惫,又或许是有什么心事,沈寒露不想打扰到她,就压低声音和小孩说了声谢谢,拿着小孩的小手帕,擦了擦眼角。
    擦完她把手帕还给小孩儿,又剥了鸡蛋递给他。
    小孩接过来煮鸡蛋,乖巧的握着剩下的一点蛋壳,小口小口的吃着。
    吃完还拿手帕擦擦手擦擦嘴。
    很快,驴车在县里的公交站停下,沈寒露也该下驴车了。
    这一路,沈寒露和同车的两人都没有什么交谈,小孩子腼腆害羞,吃了煮鸡蛋就窝在母亲的怀里偷偷打量着沈寒露。
    与沈寒露目光相接的时候,还会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小孩的妈妈一路都闭着眼睛,沈寒露不知道她是在养精神还是真的睡着了。
    但看上去她的面色不算好,有些苍白。
    沈寒露也不好打扰对方,于是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就这么安安静静对坐着到了县里。
    驴车停了,周婶子儿媳妇睁开眼下车,可能因为怀着孕又带着小孩而缘故,这回周婶没给儿媳妇大包小包的带。
    魏敬安的妻子只背着一个包裹,挎着一个布袋。
    沈寒露见她起身有些吃力,忙扶着她下了驴车,又在车上抱住魏立新,小心的把小孩放到地上。
    魏敬安妻子拉着儿子,准备等沈寒露一起坐公交。
    这时正好公交过来了,沈寒露忙说“嫂子,你拉着娃先坐公交吧,不用等我。”
    一个孕妇一个小孩,沈寒露也不可能让他们帮自己拿行李啊。
    说完她又返回驴车上,把自己的行李该背的背,该提的提。
    沈寒露力气不小,再加上有老李叔帮忙,反正她最后是拖着大包小包成功上了公交。
    上了公交,魏敬安妻子和儿子因为一个是孕妇一个是小孩坐在了公交车的前排,好方便售票员照顾帮助,沈寒露则因为行李太多,坐前边会影响到其他乘客,就提着自己的行李坐在了后排。
    从二王县去市里不算远,这个时候也没有交通拥堵的问题。
    坐了一个多小时不到两个小时的公交,就进了市里。
    到了终点站,沈寒露是要再倒车去她二姐沈芬家的。
    她没有忙着下车,而是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才手里提着,后背背着,大包小包的下车。
    她的行李多,下车的时候要放慢脚步,不然跌一跤就麻烦了。
    下了公交,沈寒露不出意外的在周婶的儿媳孙子身边瞧见了刘和。
    刘和被周婶养过,从感情上可以说是周婶的小儿子,是魏敬安的弟弟,他来车站接魏敬安的妻子儿子,很在情理之中。
    看到刘和沈寒露就想起了之前秋凤婶,春梅婶她们谈论刘和的话了,她们这些大妈大婶辈的总说刘和这小子是他们大队最俊的后生。
    以前这话沈寒露都是听听就过去了,磕了脑门儿之前的沈寒露虽然有十五六了,却没什么男女意识。
    总听人说刘和长得俊,但沈寒露觉得不就是个那样的嘛,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恢复了前世的审美,只看刘和的相貌,沈寒露得承认他长得是挺好看的。
    一头短发,相貌端正,戴着一副眼镜儿。身材偏瘦削,个子目测也有个一米八,站的笔直。
    如果要非说他的相貌有多么出色貌比潘安的那倒是不至于,在沈寒露看来,刘和特别在他的一身气质。
    沈寒露不晓得他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虽然是一个村子的,可也没有怎么接触过彼此。
    但只看上去,刘和就让人觉得他文质彬彬,很有文化,很有能力。
    他穿着工厂的工装,衣服虽然穿旧了,却是很干净。
    他现在把魏立新抱在怀里,笑着和他们母子说话。
    沈寒露看了两眼就打算在公交站牌下等着自己倒换的另一趟公交。
    她身上背的东西太重,勒的肩膀疼,她就靠到站牌上,想让站牌替自己分担一下重量。
    她先站到站牌边,踮起脚,然后整个后背往后一靠,脚放平,站牌和沈寒露的后背同时夹住了她身后的被褥,非常有用的,沈寒露感觉自己后背一轻。
    但是站牌毕竟是靠不住的,才轻松了半分钟,沈寒露就觉得自己后背上的包裹在往下掉。
    她正打算再踮脚重复之前的步骤,猛地感觉后背的重量在减少。
    沈寒露一回头,就见刘和站她身边,还伸手托着她的包袱。
    刘和笑着和沈寒露说“来,把包袱给我,我帮你拿。”
    沈寒露呆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刘和就把她背后的大包提手里了,沈寒露只听刘和在问她“这包不轻啊,五妞,来,把你手里的也给我,我帮你拿吧。”
    沈寒露忙摇头“我手里的是书还有一些其他,不重,我自己可以。”说完又赶紧说“谢谢”。
    说了感谢,本来沈寒露想在后头加个称呼,可又一时之间不知道该称呼刘和什么好。
    按说刘和比她三姐四姐都大,而沈寒露还是未成年,她不好直接称呼刘和的名字。
    但是让她和没恢复记忆前似的叫刘和“刘和哥哥”,沈寒露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磕磕巴巴了半天,最后才蹦出来个“谢谢刘,刘二哥。”
    刘和在刘家排行老二,这个称呼也没问题。
    刘和笑了一下“五妞真是长大了,我一时都不敢认了。看到你下车,我觉得像你,但又有些不像,听立新说你是和他们一起坐驴车来的,我才确定真是你。”
    沈寒露听刘和这么说,又想了想他们上回见面还是去年清明的时候,那个时候刘和在给他母亲还有早过世的祖父祖母,曾祖上坟。
    刘家的祖坟和沈寒露他们家的祖坟离的不远,清明祭拜亲人的时候偶尔会遇见。
    七月十五中元节刘和肯定也有回来,不过沈寒露他们村儿的习俗是中元节只有家里的男性才能上坟,像沈寒露这样的姑娘家中元节的时候是不被允许出现在坟前的。
    除了这种祭拜亡人的日子,平素刘和回村都是直接去周婶子家看望周婶子,再去看看秋凤婶子。
    但不管是周婶子还是秋风婶子家都和沈寒露家离的挺远。
    再加上沈寒露之前还在县里念初中,所以距离上回她和刘和见面都有快一年半的时间了。
    而这一年半的时候,沈寒露从一米五五蹿到了一米六,之前瘦猴儿似的,现在也胖了不少。
    从七十多不到八十斤长到了九十多斤。
    再加上她以前都是男娃头,也就比寸头长一点,现在这会儿的头发留了有一年,虽不是很长,但也能扎成个辫子了。
    听刘和一时之间没有认出自己来,沈寒露挺得意的说“我这一年蹿高了不少,不说刘二哥你,就是我二姐两三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回六零过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夜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寄并收藏重回六零过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