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屋之后,肖平不由大吃一惊。他发现,屋子里的地上、床上、桌子上,铺满了纸张。他细细一看,全部来自父亲读过的那几本书,上面还留有父亲的批注。不过,这些书全被曾芸芸给拆开了。
至于曾芸芸,则蹲在地上,比对着这些书页,挠着头,偶尔会为之出神,甚至嘴里默念着什么。
“芸芸,这是怎么了”肖平很不解。
曾芸芸没有抬头,只是举手示意他暂时别说话。
肖平盯着曾芸芸,就这样耐心地等着。
过了一会,曾芸芸站起身来,十分疲劳地瘫坐在椅子上,问肖平“平哥哥,你还记得父亲失踪之前的那一段时间,总是喜欢去江边散步,并且还常吟诵一首词吗”
肖平想了一下,点点头,道“是不是那首浪淘沙”
曾芸芸点点头。这首词,他们听肖山吟诵了很多遍,都有很深的印象,因此不约而同背诵出来
“矮岭御青裘,残雪难留,清泉汩汩不曾休。风送落红归哪处春水悠悠。
四载已倏忽,楚尾吴头,常怀昔日运河游。赣水无心随野鹭,日夜奔流。”
背诵之后,曾芸芸又独自默念了数遍,随后她猛地抬头对肖平道“平哥哥,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父亲很可能没有落入江中。他只是离开了这里。至于是主动离开的,还是被动离开的,我并不清楚。按理说,如果主动离开,他不应该不告诉我们。可是他没有。也许他认为有什么危险,不告诉我们,其实是在保护我们”
肖平听后,十分惊喜“真的吗”
曾芸芸点点头 ,随即将昨日她对肖山失踪一事的分析说了出来,又道“你看看父亲这首词,明显是写思乡。可是,父亲并没有漂泊外地,写这种词做什么另外,词中的四载又是何意为什么父亲在赣江畔却又怀念运河但是这首词有很明确的一点,就是北去”
说到这里,曾芸芸又指了指满屋子的纸张,道“父亲的书信全部莫名消失了,仅剩的这几本书,也是恰好我从父亲那里拿来阅读才留下的。我刚刚翻看了这些书的批注,有些内容与书中的内容没太多关系,父亲却偏偏强行与书中内容联系在一起。这又是为什么我找了这些古怪的句子后,看了很久,很这首词一样,都是指向北方。你看这首陆游的书愤,很浅显的一首诗,父亲偏偏写了大段的批注,而且都是围绕中原北望四个字展开的。其他各处,往往也是如此。”
肖平沉默了半晌,道“你说得有道理。父亲那些时日确实有些古怪,这些批注也确实有问题。”
曾芸芸道“不过我们暂时没有更多的线索。”
肖平道“你昨天说得对,我们的力量太弱小了,连保护自己都做不到。我必须发奋读书,考取了功名,我才更有能力调查父亲失踪的原因。芸芸,请你帮我”
曾芸芸点点头,道“这点你放心。今日去社学,情形如何”
肖平不由苦笑,便将社学中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曾芸芸也摸不清楚曾夫子为什么如此着急地收学生,又如此放任学生玩耍。
“难道只是为了束脩”曾芸芸也拿不准了,只好笑着对肖平道“既然你已经成为小师弟了,就先当几天,真实地了解社学的情况再说吧。”
肖平突然想到了路过解元坊时对父亲的回忆,便把父亲专门给他讲解缙的那件事说给她听。
曾芸芸听后,沉思了片刻,道“确实比较奇怪。现在看看父亲,他的身上仿佛有许多谜团。”
当天下午,肖平依然苦读,曾芸芸则继续给他讲授钱穆的论语新解中的内容。
也许是社学的情况激起了曾芸芸的好奇,第二天,她决定陪肖平一起去社学报到。
当肖平和曾芸芸来到社学的时候,竟然发现所有的顽童都已经到齐了。曾夫子正手持戒尺守在门口。
肖平拎着一些腊肉,这是给曾夫子作拜师礼用的。之前在文峰书院,他也有老师。不过在社学之中拜师,并不用担心学得不好另投名师会被指责。
学生拜师时给老师送束脩的习俗,早在孔子的时代就有了。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当时所谓的束脩,指的是成串的腊肉。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六礼的说法,分别是芹菜,表勤奋好学,莲子,表苦心教育,红豆,表鸿运高照,枣,表早早高中,桂圆,表功德圆满,腊肉,表弟子心意。但是,拜师时并非单纯送腊肉等物就可以了。腊肉只是学生对老师辛苦付出的报酬以及表达尊重的代表罢了。
肖平拎着这些腊肉是本地的特产,人人爱吃。在他的兜里,还揣着一两银子。
一般来说,到社学和官办书院中读书,学生只需要在第一次见到老师时表表心意。鉴湖社学是周围几个村镇的乡绅一起创办的,聘用先生的银子他们出了一半,县里出另
至于曾芸芸,则蹲在地上,比对着这些书页,挠着头,偶尔会为之出神,甚至嘴里默念着什么。
“芸芸,这是怎么了”肖平很不解。
曾芸芸没有抬头,只是举手示意他暂时别说话。
肖平盯着曾芸芸,就这样耐心地等着。
过了一会,曾芸芸站起身来,十分疲劳地瘫坐在椅子上,问肖平“平哥哥,你还记得父亲失踪之前的那一段时间,总是喜欢去江边散步,并且还常吟诵一首词吗”
肖平想了一下,点点头,道“是不是那首浪淘沙”
曾芸芸点点头。这首词,他们听肖山吟诵了很多遍,都有很深的印象,因此不约而同背诵出来
“矮岭御青裘,残雪难留,清泉汩汩不曾休。风送落红归哪处春水悠悠。
四载已倏忽,楚尾吴头,常怀昔日运河游。赣水无心随野鹭,日夜奔流。”
背诵之后,曾芸芸又独自默念了数遍,随后她猛地抬头对肖平道“平哥哥,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父亲很可能没有落入江中。他只是离开了这里。至于是主动离开的,还是被动离开的,我并不清楚。按理说,如果主动离开,他不应该不告诉我们。可是他没有。也许他认为有什么危险,不告诉我们,其实是在保护我们”
肖平听后,十分惊喜“真的吗”
曾芸芸点点头 ,随即将昨日她对肖山失踪一事的分析说了出来,又道“你看看父亲这首词,明显是写思乡。可是,父亲并没有漂泊外地,写这种词做什么另外,词中的四载又是何意为什么父亲在赣江畔却又怀念运河但是这首词有很明确的一点,就是北去”
说到这里,曾芸芸又指了指满屋子的纸张,道“父亲的书信全部莫名消失了,仅剩的这几本书,也是恰好我从父亲那里拿来阅读才留下的。我刚刚翻看了这些书的批注,有些内容与书中的内容没太多关系,父亲却偏偏强行与书中内容联系在一起。这又是为什么我找了这些古怪的句子后,看了很久,很这首词一样,都是指向北方。你看这首陆游的书愤,很浅显的一首诗,父亲偏偏写了大段的批注,而且都是围绕中原北望四个字展开的。其他各处,往往也是如此。”
肖平沉默了半晌,道“你说得有道理。父亲那些时日确实有些古怪,这些批注也确实有问题。”
曾芸芸道“不过我们暂时没有更多的线索。”
肖平道“你昨天说得对,我们的力量太弱小了,连保护自己都做不到。我必须发奋读书,考取了功名,我才更有能力调查父亲失踪的原因。芸芸,请你帮我”
曾芸芸点点头,道“这点你放心。今日去社学,情形如何”
肖平不由苦笑,便将社学中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曾芸芸也摸不清楚曾夫子为什么如此着急地收学生,又如此放任学生玩耍。
“难道只是为了束脩”曾芸芸也拿不准了,只好笑着对肖平道“既然你已经成为小师弟了,就先当几天,真实地了解社学的情况再说吧。”
肖平突然想到了路过解元坊时对父亲的回忆,便把父亲专门给他讲解缙的那件事说给她听。
曾芸芸听后,沉思了片刻,道“确实比较奇怪。现在看看父亲,他的身上仿佛有许多谜团。”
当天下午,肖平依然苦读,曾芸芸则继续给他讲授钱穆的论语新解中的内容。
也许是社学的情况激起了曾芸芸的好奇,第二天,她决定陪肖平一起去社学报到。
当肖平和曾芸芸来到社学的时候,竟然发现所有的顽童都已经到齐了。曾夫子正手持戒尺守在门口。
肖平拎着一些腊肉,这是给曾夫子作拜师礼用的。之前在文峰书院,他也有老师。不过在社学之中拜师,并不用担心学得不好另投名师会被指责。
学生拜师时给老师送束脩的习俗,早在孔子的时代就有了。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当时所谓的束脩,指的是成串的腊肉。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六礼的说法,分别是芹菜,表勤奋好学,莲子,表苦心教育,红豆,表鸿运高照,枣,表早早高中,桂圆,表功德圆满,腊肉,表弟子心意。但是,拜师时并非单纯送腊肉等物就可以了。腊肉只是学生对老师辛苦付出的报酬以及表达尊重的代表罢了。
肖平拎着这些腊肉是本地的特产,人人爱吃。在他的兜里,还揣着一两银子。
一般来说,到社学和官办书院中读书,学生只需要在第一次见到老师时表表心意。鉴湖社学是周围几个村镇的乡绅一起创办的,聘用先生的银子他们出了一半,县里出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