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两个小孩子住纯属浪费,倒不如给投靠她的弟弟全家居住,而肖平和曾芸芸则可以住大伯的这处小屋。作为条件,大伯一家会负责肖平和曾芸芸一早一晚两顿饭。
只是等大伯母的弟弟住进去之后,大伯母便变卦了,承诺的两顿饭立即没了影踪。只是怕族中追究,便偶尔施舍一点米面给肖平,算是履行了承诺。
家宅被占之后,屋内的书籍自然也丢失了许多,如今留在肖平手中的,只是数本而已。
曾芸芸说她是从肖山的注解中学来的,肖平自然不会怀疑。
其实,这些不过是曾芸芸当年读过的钱穆的论语新解中的段落。
论语自西汉以来,既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也是科举中的必考内容。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批注不绝,形成了多个学说派别。到了明朝,各家看似已经将其中的内容都解尽了。不过钱穆采百家学说,将其融会贯通,倒是更适合肖平理解。
后人提到明朝科举,便贬低八股取士,实际上,八股取士虽然机械,也有其腐朽的一面,但是并不提倡读书人死记硬背,也会考察考生的能力。之所以八股文有这么多规矩,不过是提高考试难度罢了。
难得又过了一把当老师的嘴瘾,曾芸芸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最主要的是,她找到了帮助肖平在千军万马之中闯过科举这条独木桥的制胜秘诀。
就像当年有些同学手握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时的自信,曾芸芸认为自己的独门教辅资料会更有效
肖平又问了曾芸芸几个疑惑,便听到有人在叫他“平哥儿,同去书院上学啦”
来人是肖家族长的孙子,肖平的好友肖辩。
曾芸芸看了他一下,记忆中算是很熟悉。他是肖平少有的几个伙伴。有些时候,还会接济肖平一二。作为族长的孙子,他的家境自然不是肖平可比的。单看穿的衣服就好很多,最低不像肖天和曾芸芸的衣服,上面还有补丁。自然,这些补丁扭扭歪歪,基本上都是曾芸芸的作品。
肖辩对曾芸芸也很熟悉,看她坐在屋里,便道“芸芸,你的病好了吧病好了,你以后就多注意身体。你没看到平哥儿这几日为你牵肠挂肚。书院的先生都说了,平哥儿若是再请假,便要罚他呢”
“辩哥儿,从今以后,我就不去书院了。”肖平平静地道。
“什么不去书院了为什么”比肖平大一岁的肖辩却一点都不平静。
“就是退出了。由大伯家的二哥去。”肖平道。
“你说的是肖近他连三字经都读不熟吧他去书院读书,岂不是污了我们文峰书院的名头是不是你大伯母逼你让出名额的我说怎么最近你大伯常往我家中去。不行,我去找爷爷,让他们把名额还给你”肖辩说完,便要去找族长。
“辩哥儿,你不要去。大伯和大伯母没有逼我,这是我自愿的,族长也同意了。而且,大伯大伯母给了我补偿的。”肖平连忙拉住肖辩。
“什么补偿”肖辩问道。
“一两银子。”肖平回答。
“啊一两银子你便将书院的名额卖了你你真的是太让我失望了”肖辩一跺脚,道。
“哈哈,辩哥儿今天起得真是早啊”远处传来了大伯的声音。
一边大步往这边走,他一边激动地回头喊“近儿,以后你就和辩哥儿一起读书了。你们兄弟二人相互鼓励,在书院里也多多相互帮衬。到时候两人一起考秀才、中举人”
大伯母也在嘱咐“近儿,到书院一定要注意身体。若是被人欺负,便回家告诉娘,娘给你做主”
曾芸芸看到大伯母圆滚滚的胳膊揽着一个圆滚滚的少年。这是大伯家的二儿子肖近。大儿子肖远目前在吉安府的一个商铺里做伙计。因为肖远读书没都成,所以大伯和大伯母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肖近身上。
大伯母的基因真的很强大,肖近无论是体型还是五官,和她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肖近听了父母的话,倒是有些不乐意,大声道“爹、娘,你们放心秀才、举人算什么我要考就考状元”
大伯听了,老怀甚慰,道“好好,考状元”
大伯母也是欣喜“我儿真有志气秀才还真的不算什么近儿考个状元回来,也让为娘风光风光”
肖近愈发意气风发,对肖辩道“辩哥儿,以后你在书院,便由我罩着了走,我们同去书院”
肖辩冷哼了一声“谁和你同去你那么胖,走得那么慢,到了书院,太阳都落山了”
肖辩说完,一溜烟跑走了。
肖近冷哼一声“今日你对我爱搭不理,他日我让你高攀不起爹,娘,你们放心,儿此去书院,科考时中状元如探囊取物,你们就等着随我吃香喝辣吧”
大伯、大伯母愈发欢喜,看了一眼肖平,便道“平哥儿,你呢,就死心吧。人和人是不能比的。等我家近哥儿以后飞黄腾达,以后倒是能照顾你一二。”
大概是因为肖近第一天去书院,大伯像是护着鸡仔的老母鸡,小心地护送肖近往书院去了。好在书院不算远,就在文峰山的另一侧,肖近到了那里,顶多日上三竿,还不至于日薄西山。
只是等大伯母的弟弟住进去之后,大伯母便变卦了,承诺的两顿饭立即没了影踪。只是怕族中追究,便偶尔施舍一点米面给肖平,算是履行了承诺。
家宅被占之后,屋内的书籍自然也丢失了许多,如今留在肖平手中的,只是数本而已。
曾芸芸说她是从肖山的注解中学来的,肖平自然不会怀疑。
其实,这些不过是曾芸芸当年读过的钱穆的论语新解中的段落。
论语自西汉以来,既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也是科举中的必考内容。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批注不绝,形成了多个学说派别。到了明朝,各家看似已经将其中的内容都解尽了。不过钱穆采百家学说,将其融会贯通,倒是更适合肖平理解。
后人提到明朝科举,便贬低八股取士,实际上,八股取士虽然机械,也有其腐朽的一面,但是并不提倡读书人死记硬背,也会考察考生的能力。之所以八股文有这么多规矩,不过是提高考试难度罢了。
难得又过了一把当老师的嘴瘾,曾芸芸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最主要的是,她找到了帮助肖平在千军万马之中闯过科举这条独木桥的制胜秘诀。
就像当年有些同学手握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时的自信,曾芸芸认为自己的独门教辅资料会更有效
肖平又问了曾芸芸几个疑惑,便听到有人在叫他“平哥儿,同去书院上学啦”
来人是肖家族长的孙子,肖平的好友肖辩。
曾芸芸看了他一下,记忆中算是很熟悉。他是肖平少有的几个伙伴。有些时候,还会接济肖平一二。作为族长的孙子,他的家境自然不是肖平可比的。单看穿的衣服就好很多,最低不像肖天和曾芸芸的衣服,上面还有补丁。自然,这些补丁扭扭歪歪,基本上都是曾芸芸的作品。
肖辩对曾芸芸也很熟悉,看她坐在屋里,便道“芸芸,你的病好了吧病好了,你以后就多注意身体。你没看到平哥儿这几日为你牵肠挂肚。书院的先生都说了,平哥儿若是再请假,便要罚他呢”
“辩哥儿,从今以后,我就不去书院了。”肖平平静地道。
“什么不去书院了为什么”比肖平大一岁的肖辩却一点都不平静。
“就是退出了。由大伯家的二哥去。”肖平道。
“你说的是肖近他连三字经都读不熟吧他去书院读书,岂不是污了我们文峰书院的名头是不是你大伯母逼你让出名额的我说怎么最近你大伯常往我家中去。不行,我去找爷爷,让他们把名额还给你”肖辩说完,便要去找族长。
“辩哥儿,你不要去。大伯和大伯母没有逼我,这是我自愿的,族长也同意了。而且,大伯大伯母给了我补偿的。”肖平连忙拉住肖辩。
“什么补偿”肖辩问道。
“一两银子。”肖平回答。
“啊一两银子你便将书院的名额卖了你你真的是太让我失望了”肖辩一跺脚,道。
“哈哈,辩哥儿今天起得真是早啊”远处传来了大伯的声音。
一边大步往这边走,他一边激动地回头喊“近儿,以后你就和辩哥儿一起读书了。你们兄弟二人相互鼓励,在书院里也多多相互帮衬。到时候两人一起考秀才、中举人”
大伯母也在嘱咐“近儿,到书院一定要注意身体。若是被人欺负,便回家告诉娘,娘给你做主”
曾芸芸看到大伯母圆滚滚的胳膊揽着一个圆滚滚的少年。这是大伯家的二儿子肖近。大儿子肖远目前在吉安府的一个商铺里做伙计。因为肖远读书没都成,所以大伯和大伯母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肖近身上。
大伯母的基因真的很强大,肖近无论是体型还是五官,和她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肖近听了父母的话,倒是有些不乐意,大声道“爹、娘,你们放心秀才、举人算什么我要考就考状元”
大伯听了,老怀甚慰,道“好好,考状元”
大伯母也是欣喜“我儿真有志气秀才还真的不算什么近儿考个状元回来,也让为娘风光风光”
肖近愈发意气风发,对肖辩道“辩哥儿,以后你在书院,便由我罩着了走,我们同去书院”
肖辩冷哼了一声“谁和你同去你那么胖,走得那么慢,到了书院,太阳都落山了”
肖辩说完,一溜烟跑走了。
肖近冷哼一声“今日你对我爱搭不理,他日我让你高攀不起爹,娘,你们放心,儿此去书院,科考时中状元如探囊取物,你们就等着随我吃香喝辣吧”
大伯、大伯母愈发欢喜,看了一眼肖平,便道“平哥儿,你呢,就死心吧。人和人是不能比的。等我家近哥儿以后飞黄腾达,以后倒是能照顾你一二。”
大概是因为肖近第一天去书院,大伯像是护着鸡仔的老母鸡,小心地护送肖近往书院去了。好在书院不算远,就在文峰山的另一侧,肖近到了那里,顶多日上三竿,还不至于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