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又坐回去,侍女已经给她换上了干净的新碗。
    老夫人心底是不赞同的,她认为女子嫁人生子才是正道,但看孙女儿兴奋的样子,想到她前段时日受的大罪,到底把反对之语咽下了。
    林尊对母亲道“之前朝中在吵要不要让阿福科举,听圣人有意让天下女子都可科举后,朝中又在吵,是让阿福一人科举还是让天下女子皆科举。”
    老夫人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淡淡道“一人或天下人有何区别,总归这天下怕是再难找到一个女郎如阿福这般。”
    “母亲说得是。”林尊笑道,深以为然。
    不说其他,就说同样是他的女儿,也只有一个阿福心心念念着要去科举,欲与男子比肩。
    六月望日,门下省发出诏令,于八月二十六再开制科,选农桑长才,女子可报名应制,一应与男子同,取中朝廷授官。
    诏令下发周朝三百六十一州,举国震惊。
    “圣人居然让女子科举,这、这”是疯了吗
    “听闻是京城东平侯之女,封了郡君的那个献策有功,圣人惜才,求贤若渴,便也给天下同样有才女子一个晋身官身的机会。”
    “我也听说了,女子取中了授的可不是女史、尚宫之流的宫官,而是和男子一样,授官三省六部九寺五监。”
    “嚯这谁家要出了这么一个女郎,那可不得了。”
    “话是这么说,可哪家会让女郎去科举,就说这经年苦读,女郎怕是就受不了吧。而且要是没取中,难道接着考不嫁人了”
    “正是这个理呢。”
    这道诏令发出后,京城里的那些文人学子就不太讨论林郡君出格的行为了,改讨论该不该让女子也参加科举。
    而且这个话题很大,更挑战男子权威,无论是文人学子还是贩夫走卒,都激情讨论起来,说到激动之处还想用武力解决胜负。
    已经十日了,长安城里的不良人快要忙死了,到处抓打架斗殴的扭送就近武侯铺打板子。
    林福在听了朱槿打听来的外边儿的八卦后,回过味儿来。
    圣人下诏让天下女子科举,恐怕并非真是认为天下女子都能与男子一样能科举晋身。就如东平侯府太夫人所言,一人还是天下人没太大区别,能让自家女郎做这等“出格”之举的人家凤毛麟角。
    圣人如此下诏的主要目的不是林福自恋,她就是觉得是在帮自己转移士林的目光,别整日里正事不干,就会针对林郡君叨逼叨。
    若是随便能再捞上来一两颗沧海遗珠,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林福感动得两眼泪汪汪“从今以后,我的命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是圣人的我要为圣人抛头颅洒热血”
    拿了历届科举试题来给妹妹的林昉“”
    正如林福所猜测的,开制科诏之后,门下省连发几道诏令,分别是劝学、劝婚嫁、劝寡妇再嫁。
    总而言之就是,大家好好学习,好好结婚,多多生孩子,努力为大周的人口增长添砖加瓦。
    皇帝还在登临大慈恩寺浮屠塔时,有感而发,亲笔写就一篇赋,展望仓禀丰实、人才辈出、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
    彼时,林福正在自己的书房里埋头苦读,疯狂刷兄长给的历年科举真题。
    因为有小道消息,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不合,但在朝中又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前段时间士林闹成那样儿,就差没明着把林尊打上奸佞烙印了,御史台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于是他决定找兵部尚书之女的麻烦。
    这一次的制科礼部试,不仅要考农策、时务策,还要考帖经。
    帖经就像现代的填空题,常科的明经科就重点考这个,具体又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没有取巧办法,全靠死记硬背。
    而正经有九,分为大、中、小三经。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毂梁为小经。
    林福如今就在经义的海洋中疯狂自由泳,六月过完,已经背了礼记、左传。
    也不知礼部尚书陶九思会抽中哪本书来帖,只能说他用心十分险恶了。
    啪
    林福重重把毛诗拍书案上,背书背毛了,嗷嗷大叫“我这要是取不中,我就去拆了礼部尚书的家啊啊啊嗷嗷嗷”
    林昉与李敏月黑灯瞎火出来走走增进感情,路过景明院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狼嚎”,惊了一下。
    听清楚里面的“狼”在“嚎”什么,夫妻俩对视一眼,不由双双失笑。
    “夫君,你觉得阿福能取中吗”李敏月问。
    “只要答卷问题不太大,取中是没问题的。”林昉笑了笑,低声说“恐怕圣人都已经把状元给她定下了。”
    李敏月微讶“真的”
    林昉说“谁知道呢,帝心难测。这话就不用告诉她了,且让她背着书吧,可别到时候帖经没过,就丢大脸了。”
    李敏月轻笑。
    景明院又传来一阵“狼嚎”,夫妻俩又是双双失笑,继续漫步于黑灯瞎火之中。

章节目录

以农为本(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经年未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经年未醒并收藏以农为本(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