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回县城 (2/2)
用。
“煤是得买。这边要是靠火炕和炉子取暖的话,煤比柴火经烧,最好多买些。那些个黑石头也不用怕放坏了,今年用不完明年接着用,要是少了可不行,怕是要把人冻坏的。”傅济想了想,问道“炭要不也备上”
毕竟他们都习惯了用炭盆,这冷不丁全换了,傅济总觉得心里没底。
傅楷想了下,“多备些煤,炭的话,少备些。”
相比炭盆,他更倾向烧煤炉,并非上辈子的习惯,而是相比炭价和煤价,明显还是烧煤的性价比高啊
傅济点点头,拢了拢衣裳站起身,“我下去看看车队的人回来没。”
“我也下去看看。”傅楷也站起来,正要跟着傅济一起出去,却被傅济拦下。
“我自己去就成,你留着跟你秀阿么说说江家的事。宅子那边既然收拾好了,就算今儿个不搬,左右也不过是这几天。等过去安顿好,咱们可就要正式跟江家见个面,下聘成亲的日子就算是放到明年开春之后,也得尽早定下,好给你大伯他们家捎信,他们也好有个准备。”
傅济说完就出了房门,傅楷则被秀阿么拉着重新坐回桌边,开始回答秀阿么的询问。
不说还在南杭城的时候,就是这一路北上,路上傅楷也说的差不多了,他实在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然而秀阿么可不放过他。
傅楷的爹娘都不在了,回头正式和江家人见面,他跟傅济担的可是傅楷长辈的身份,毕竟是见亲家,他们要是以家仆的身份,怎么跟江家讨论婚事
谁家主子成亲,是让仆人拍板做决定的
至于他们俩到底是楷少爷的家仆还是三叔和三叔么,他们自己也没法定位。毕竟到底什么身份,还得看需要应对的场面。
若是需要以长辈的身份出面,以防楷少爷被人欺年少辈分小,那他们就是楷少爷正经的三叔和三叔么。要是平常日子,他们心里还是把自己当成傅家的仆人,毕竟他们记的傅家对他们的恩德。
不光是傅家对傅济的活命和养育之恩,早已故去的傅老夫人,也就是傅楷的亲祖母,对秀阿么也有着救命之恩
所以不怪秀阿么这么严阵以待,重视和江家的见面,傅楷眼下可就他和傅济在身边,他们不上心,还能指望傅楷这么个年轻的读书郎自己操办见亲家的事吗
所以等傅济找到人,并定好雇佣搬运的事后,一回来就看到秀哥儿正在默默盘算和江家见面要准备的东西,而傅楷则笑的温润却两眼无神。
若是能透过双眼看到傅楷的内心深处,那简直就是一片的生无可恋。
他也只是在江家住了一个来月而已,知道的东西就那么多,就算翻来覆去的问,他知道的也就那么多啊
临近寒冬,朝阳县这段时间的集市越来越热闹,各家各户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所以外来的行商也不少,都是趁着大雪封路前做最后一趟生意。所以傅楷他们之前雇佣的车队还真问到不少要往顺安城方向去的商贩,这些商贩带着从朝阳县这边采买的海货前往桦林县甚至顺安城那边售卖。
虽然顺安城同样临海,还有着整个北渤东最大的海港,但那边的海货价格可比朝阳县高不少,而且海货也没有这边这么多。
别看朝阳县穷,但几乎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让朝阳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海货。
而这里的海货多了,反倒卖不上价,所以朝阳县还是穷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
再加上这年头的运输慢,能经得起路程时间折腾的也只有晒干的海货。
然而干货也不怎么好卖,也就每年入冬前,各个城县的百姓才会多少买上一些,留着冬天换口味用。
所以车队也算正好赶上时候,跟那些收购了不少干海货的商贩定在第二天午时出发。
这样也有时间接受傅楷这边的临时雇佣,帮他们把家什一次性搬到岭南村的新宅那边。
虽然车队的价钱比召集牛车运送的价格高,但省时省力省心啊
出发的时间就定在午时三刻,要不是车队的人还没吃午饭,傅济更想直接定在一刻钟之后了。
毕竟等搬到新宅子后,他还想趁着天黑前再来买上些急用的东西。至于需要什么,就得看看那边的宅子是个什么情况。所以时间自然是越早搬过去越好。
“煤是得买。这边要是靠火炕和炉子取暖的话,煤比柴火经烧,最好多买些。那些个黑石头也不用怕放坏了,今年用不完明年接着用,要是少了可不行,怕是要把人冻坏的。”傅济想了想,问道“炭要不也备上”
毕竟他们都习惯了用炭盆,这冷不丁全换了,傅济总觉得心里没底。
傅楷想了下,“多备些煤,炭的话,少备些。”
相比炭盆,他更倾向烧煤炉,并非上辈子的习惯,而是相比炭价和煤价,明显还是烧煤的性价比高啊
傅济点点头,拢了拢衣裳站起身,“我下去看看车队的人回来没。”
“我也下去看看。”傅楷也站起来,正要跟着傅济一起出去,却被傅济拦下。
“我自己去就成,你留着跟你秀阿么说说江家的事。宅子那边既然收拾好了,就算今儿个不搬,左右也不过是这几天。等过去安顿好,咱们可就要正式跟江家见个面,下聘成亲的日子就算是放到明年开春之后,也得尽早定下,好给你大伯他们家捎信,他们也好有个准备。”
傅济说完就出了房门,傅楷则被秀阿么拉着重新坐回桌边,开始回答秀阿么的询问。
不说还在南杭城的时候,就是这一路北上,路上傅楷也说的差不多了,他实在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然而秀阿么可不放过他。
傅楷的爹娘都不在了,回头正式和江家人见面,他跟傅济担的可是傅楷长辈的身份,毕竟是见亲家,他们要是以家仆的身份,怎么跟江家讨论婚事
谁家主子成亲,是让仆人拍板做决定的
至于他们俩到底是楷少爷的家仆还是三叔和三叔么,他们自己也没法定位。毕竟到底什么身份,还得看需要应对的场面。
若是需要以长辈的身份出面,以防楷少爷被人欺年少辈分小,那他们就是楷少爷正经的三叔和三叔么。要是平常日子,他们心里还是把自己当成傅家的仆人,毕竟他们记的傅家对他们的恩德。
不光是傅家对傅济的活命和养育之恩,早已故去的傅老夫人,也就是傅楷的亲祖母,对秀阿么也有着救命之恩
所以不怪秀阿么这么严阵以待,重视和江家的见面,傅楷眼下可就他和傅济在身边,他们不上心,还能指望傅楷这么个年轻的读书郎自己操办见亲家的事吗
所以等傅济找到人,并定好雇佣搬运的事后,一回来就看到秀哥儿正在默默盘算和江家见面要准备的东西,而傅楷则笑的温润却两眼无神。
若是能透过双眼看到傅楷的内心深处,那简直就是一片的生无可恋。
他也只是在江家住了一个来月而已,知道的东西就那么多,就算翻来覆去的问,他知道的也就那么多啊
临近寒冬,朝阳县这段时间的集市越来越热闹,各家各户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所以外来的行商也不少,都是趁着大雪封路前做最后一趟生意。所以傅楷他们之前雇佣的车队还真问到不少要往顺安城方向去的商贩,这些商贩带着从朝阳县这边采买的海货前往桦林县甚至顺安城那边售卖。
虽然顺安城同样临海,还有着整个北渤东最大的海港,但那边的海货价格可比朝阳县高不少,而且海货也没有这边这么多。
别看朝阳县穷,但几乎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让朝阳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海货。
而这里的海货多了,反倒卖不上价,所以朝阳县还是穷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
再加上这年头的运输慢,能经得起路程时间折腾的也只有晒干的海货。
然而干货也不怎么好卖,也就每年入冬前,各个城县的百姓才会多少买上一些,留着冬天换口味用。
所以车队也算正好赶上时候,跟那些收购了不少干海货的商贩定在第二天午时出发。
这样也有时间接受傅楷这边的临时雇佣,帮他们把家什一次性搬到岭南村的新宅那边。
虽然车队的价钱比召集牛车运送的价格高,但省时省力省心啊
出发的时间就定在午时三刻,要不是车队的人还没吃午饭,傅济更想直接定在一刻钟之后了。
毕竟等搬到新宅子后,他还想趁着天黑前再来买上些急用的东西。至于需要什么,就得看看那边的宅子是个什么情况。所以时间自然是越早搬过去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