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赶路 (2/2)
补了觉,又吃完饭,到了下午傅楷就缓过劲儿了,又跟着车夫聊了一路。
从朝阳县出发南下回江南,因为准备走一段海路,所以傅楷要在北渤东的府城顺安城乘坐海船。
傅楷寻的这条商队走的是从朝阳县到大宣最北端的纳尔干府这条商路,中途会经过顺安城。所以傅楷便以五百文铜板蹭了商队一天半的马车。
等一整天的行程依旧顺顺当当的结束,天色渐黑,趁着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车队终于赶到了顺安城。
到了顺安城,傅楷就要跟商队分开了。分别时,傅楷将临行前江云和江母特意为他做的肉肠分出一半给车夫。
这肉肠没添粉浆,晾晒的时间也短,蒸熟后口感软糯却不怎么经放。商队出行在外不会准备这种不好放置的食物,所以车夫略微推脱最后还是高高兴兴的收下了。
这纯肉肠可比肉粉肠香多了,而且不管是蒸着吃还是略微火烤一下,滋味都好的很。
只可惜傅楷之前忽略了马车赶路的颠簸,就算干粮带的不多,将近十根的肉肠却也不是他眼下这翻涌的肠胃能够负担的起的,与其放坏了,不如回了车夫路上照顾的人情。
与傅楷一样跟商队一起上路的另外四人目的地也都是顺安城。不过由于同路的时间尚短,傅楷与他们还不熟悉,所以告别了车队之后几人就各自离开。
车队停靠的位置是顺安城的东门,傅楷并未进城,而是直接在城门口寻了一位赶牛车的老汉,问清顺安港的方向便花了五文钱请老汉赶牛车送他到靠近顺安港的北城门。
老汉本是顺安城附近村子的赶车人,专门接这种送人送货的生意。虽想赶在天彻底黑下去之前回村,但傅楷给的价钱不错,距离又不远,便直接应下送了他一程。
顺安城的东门因为正对官道,无论是直奔顺安城而来还是途经此地的,都要自东门进城休整。所以顺安城的东门车来人往的十分热闹。
然而正对顺安港的北门也不呈多让。
傅楷从北门进城,即便天色昏暗,周围依旧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顺着人流往里走了一会儿,傅楷就看到好几家客栈。选了一家虽不是最热闹但看着却很干净整洁的客栈,傅楷要了一间二等房。
虽然是二等房,但三百文一天的价钱在这儿,房间的大小与布置都比昨晚桦林县那间要好得多。
请人送了两桶热水,傅楷仔细梳洗一番才洗去满身的尘土与疲惫。趁着等菜的时间,傅楷找来一位客栈的跑堂小二,打听从这里到莱州城海船的情况。
“客官,您是要坐船去莱州城”小二知道傅楷想问的事后就笑呵呵的回道,“您跟我们打听就对了,在我们客栈住的客人大半都是要坐船的。不知您是准备乘什么船”
傅楷不知小二的意思,“都有什么船”
一听这话,小二就知道傅楷什么也不懂,便仔细解释起来“小的意思是客官您是要乘官船还是商船官船的话后日恰好就有一趟,只是不知眼下还有没有船票了。商船的话时间不固定,需要到港口那边现打听。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好处,官船稳当,路上几乎没出过岔子,但吃住只能说一般;商船舒服,船上除了船员,没太多船客,所以住的宽敞还有专门的厨子,只不过价钱也比官船贵,更没有通铺,安全上想来也没有官船上那些小偷小摸的。”
傅楷了然。官船想必就是专门的客船,由官府管辖。而商船就跟原身去南洋搭乘的那般,船客只是顺带,主要以货物交易为主,自然船上的环境比装满整船人的官船要好的多。
不过傅楷无所谓哪种船,既然是为了赶路,自然越早出发越好。
“后日出发的官船眼下就卖光船票了”
小二摇了摇头,“要说全卖完应该不会。从咱们这出发的官船每月有三趟,每逢十日、二十日和月末最后一天的午时启航。后日便是九月二十,这趟船的船票自九月十日下午便开始卖了,这么长时间下来,那些性价比高的船票估计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傅楷想了想,便点点头,这也倒正常。只要还有票就好,否则万一又找不到近期成行的商船,他难不成还得等到月末再走这中间可是要等十三天,有这时间,他还不如直接走陆路
“官船的船票去哪里买是港口那边吗”傅楷问。
要是在港口,这个时间过去恐怕来不及了,只能等明天再去。
“用不着去港口,城里就能买。客官您要是着急,一会儿吃了饭,出了客栈往北门那边走就能看见宣德钱庄的招牌,这家钱庄也兼卖官船船票。”小二解释道。
宣德钱庄便是朝廷开设的,顺便卖个官船船票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