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江南回信 (1/2)
张家兄妹的事儿就这么被傅楷插科打诨的略了过去。而江云对他的态度也明显有了转变。
那天过后江阳和江云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跟船打工, 每天只有晚饭过后一点时间留在家里。
傅楷能感觉出江云已经不再对他避之不及, 虽然还有些躲闪, 但看他那下意识绷紧的身体和发红的耳根, 倒更像是脸皮太薄,当着家里人的面儿不好意思和傅楷走得过近。
傅楷心里可惜, 只好把趁热打铁的心思压了下去。自我安慰等江云忙过这段时间, 有的是时间好好相处。
毕竟凡事都有个度, 眼下每天晚上江家人都在, 他若行事太过猛浪,可能之前给江父江母留下的好印象就要打折扣了。
然而还没等到江阳和江云的忙碌过去,傅楷就先等来了江南的回信。
原身先生和大伯的两封信是一起到的,同时寄来的还有一个被撑得鼓鼓的灰布包袱。
傅楷先看了先生的回信。
在信中,原身的先生并未对傅楷提的迁居一事发表意见, 只是让他调节心态调养身体, 不要因之前在生死间挣扎的经历左了心性。并谈及当今圣上年纪大了, 提醒傅楷无论在哪, 都应当潜心读书用心备考。如今他孝期已过,可等待合适的时机参加科举。希望他能不负多年寒窗苦读,于科考一途更进一步,也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傅楷看着信纸不由沉思,很快便明了原身先生这封信隐晦的提点。
先生是希望他待新帝登基, 再参加科举,到时便能直接列班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批天子门生。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之初, 必将重整班底。除了朝中原有的新帝派系之外,被新帝最先收用的,自然是登基后最早一批的天子门生。
若是放在原身身上,先生的提点确实有用,只不过换成傅楷,他就有些犹豫。
不光是因为他没打算继续往上考,还因为原身记忆中那些的对朝堂的了解。
原身以前虽然不是读书就是守孝,但南杭城毕竟消息通达,即便不刻意打听,在学子交流间也会知道些当朝局势。
傅楷想到各地纷封的兵强马壮的藩王、早年病故的先太子,以及当今圣上一手教导出的皇太孙
不知为什么,傅楷总有种奇怪又熟悉的感觉,脑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逝。
沉默半晌,傅楷将信放到一边。先生所提及之事,暂时不急,等以后有时间可以好好想想。
再打开大伯的信。大伯在信中对于他提出的迁居一事并未直接赞同或反对。厚厚的信纸中,详细的罗列了每一件迁居可能涉及到的影响,而后只让他自己想清楚是否真要迁居。
傅楷能感觉出原身大伯字里行间透出的血亲长辈对原身的关心,不由得叹了口气。
到底他不是原身,所以才不想回江南。
不过不管如何,先生和大伯既然并未明言反对,他之前所担心的阻碍便不存在。
傅楷翻出笔墨纸砚,细细的研磨好墨汁,便提笔回信,清大伯一家帮他先处理家事。毕竟原身中了秀才之后,大伯一家的田产就挂到他名下。好在年初堂弟傅柠也过了院试,考中秀才,如今大伯只要把田产改迁到堂弟名下,即便傅楷迁居,大伯一家依旧可以免去田税。
至于原身名下在南杭城内的铺子,傅楷犹豫半响,最终并未在信中提及。
无论是为了今年的岁考,还是正式办理迁居之事,傅楷都得在入冬前回去一趟。
商铺和田产,可等他回去当面跟大伯商议之后,再决定是否变卖。
而先生那边,傅楷只在信中说年前亲自拜访。
将写好的两封信封入信封,傅楷这才看到忘在炕角的硕大包袱。
这包袱是大伯寄来的,里面是从原身家中收拾出来的衣物配饰等。因为担心北地寒冷,所以都是些较为保暖的厚衣。
傅楷拿起最厚的一件捏了捏,虽比江阳柜子里的冬衣薄了一半儿多。不过眼下或是再冷一冷也够穿了。
留出几件厚薄适中,看着也不算太显眼的衣物,其他的便暂时收了起来。
看着江阳柜子里自他来到之后,被他挤占的地方越来越大,傅楷不由笑了一下,就要把手里新包好的包袱放进去,却突然感觉有些不对。
仔细的在包袱外面捏了捏,傅楷顿了顿,转身回到炕上重新打开包袱。这回的重点却是在看着就厚实耐脏的包袱皮上。
细细的摸索完,傅楷终于在包袱皮的一个边角处找到粘合的痕迹。
小心的撕开边角,看似厚实的灰布其实是三层薄布像粘鞋底一般粘合而成的。
说起来也不奇怪,毕竟单层的布料不仅薄更不算结实,粘得厚实些,不仅耐脏也不容易被刮破。
将三层布料全部揭开,傅楷终于找到刚才摸着不对的东西。
原来是两张银
那天过后江阳和江云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跟船打工, 每天只有晚饭过后一点时间留在家里。
傅楷能感觉出江云已经不再对他避之不及, 虽然还有些躲闪, 但看他那下意识绷紧的身体和发红的耳根, 倒更像是脸皮太薄,当着家里人的面儿不好意思和傅楷走得过近。
傅楷心里可惜, 只好把趁热打铁的心思压了下去。自我安慰等江云忙过这段时间, 有的是时间好好相处。
毕竟凡事都有个度, 眼下每天晚上江家人都在, 他若行事太过猛浪,可能之前给江父江母留下的好印象就要打折扣了。
然而还没等到江阳和江云的忙碌过去,傅楷就先等来了江南的回信。
原身先生和大伯的两封信是一起到的,同时寄来的还有一个被撑得鼓鼓的灰布包袱。
傅楷先看了先生的回信。
在信中,原身的先生并未对傅楷提的迁居一事发表意见, 只是让他调节心态调养身体, 不要因之前在生死间挣扎的经历左了心性。并谈及当今圣上年纪大了, 提醒傅楷无论在哪, 都应当潜心读书用心备考。如今他孝期已过,可等待合适的时机参加科举。希望他能不负多年寒窗苦读,于科考一途更进一步,也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傅楷看着信纸不由沉思,很快便明了原身先生这封信隐晦的提点。
先生是希望他待新帝登基, 再参加科举,到时便能直接列班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批天子门生。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之初, 必将重整班底。除了朝中原有的新帝派系之外,被新帝最先收用的,自然是登基后最早一批的天子门生。
若是放在原身身上,先生的提点确实有用,只不过换成傅楷,他就有些犹豫。
不光是因为他没打算继续往上考,还因为原身记忆中那些的对朝堂的了解。
原身以前虽然不是读书就是守孝,但南杭城毕竟消息通达,即便不刻意打听,在学子交流间也会知道些当朝局势。
傅楷想到各地纷封的兵强马壮的藩王、早年病故的先太子,以及当今圣上一手教导出的皇太孙
不知为什么,傅楷总有种奇怪又熟悉的感觉,脑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逝。
沉默半晌,傅楷将信放到一边。先生所提及之事,暂时不急,等以后有时间可以好好想想。
再打开大伯的信。大伯在信中对于他提出的迁居一事并未直接赞同或反对。厚厚的信纸中,详细的罗列了每一件迁居可能涉及到的影响,而后只让他自己想清楚是否真要迁居。
傅楷能感觉出原身大伯字里行间透出的血亲长辈对原身的关心,不由得叹了口气。
到底他不是原身,所以才不想回江南。
不过不管如何,先生和大伯既然并未明言反对,他之前所担心的阻碍便不存在。
傅楷翻出笔墨纸砚,细细的研磨好墨汁,便提笔回信,清大伯一家帮他先处理家事。毕竟原身中了秀才之后,大伯一家的田产就挂到他名下。好在年初堂弟傅柠也过了院试,考中秀才,如今大伯只要把田产改迁到堂弟名下,即便傅楷迁居,大伯一家依旧可以免去田税。
至于原身名下在南杭城内的铺子,傅楷犹豫半响,最终并未在信中提及。
无论是为了今年的岁考,还是正式办理迁居之事,傅楷都得在入冬前回去一趟。
商铺和田产,可等他回去当面跟大伯商议之后,再决定是否变卖。
而先生那边,傅楷只在信中说年前亲自拜访。
将写好的两封信封入信封,傅楷这才看到忘在炕角的硕大包袱。
这包袱是大伯寄来的,里面是从原身家中收拾出来的衣物配饰等。因为担心北地寒冷,所以都是些较为保暖的厚衣。
傅楷拿起最厚的一件捏了捏,虽比江阳柜子里的冬衣薄了一半儿多。不过眼下或是再冷一冷也够穿了。
留出几件厚薄适中,看着也不算太显眼的衣物,其他的便暂时收了起来。
看着江阳柜子里自他来到之后,被他挤占的地方越来越大,傅楷不由笑了一下,就要把手里新包好的包袱放进去,却突然感觉有些不对。
仔细的在包袱外面捏了捏,傅楷顿了顿,转身回到炕上重新打开包袱。这回的重点却是在看着就厚实耐脏的包袱皮上。
细细的摸索完,傅楷终于在包袱皮的一个边角处找到粘合的痕迹。
小心的撕开边角,看似厚实的灰布其实是三层薄布像粘鞋底一般粘合而成的。
说起来也不奇怪,毕竟单层的布料不仅薄更不算结实,粘得厚实些,不仅耐脏也不容易被刮破。
将三层布料全部揭开,傅楷终于找到刚才摸着不对的东西。
原来是两张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